名作欣赏
搜索
名作欣赏
2012年17期
浏览往期
订阅
目录
博士之声
明末才女李因:“一枝留待晚春开”
“宁可抱香枝头老”——谈清代小说戏曲中的“不婚女”形象
萧红对抗战题材小说的独特书写
缺失的记忆,疯狂的追寻——张悦然长篇小说《誓鸟》中的爱情解读
硕士言说
论朱敦儒“神仙风致”对李白“诗仙风骨”的接受与承继
坚韧的流亡,诗意的复仇——冯至诗化小说《伍子胥》的精神内核再解读
从《闲聊宦子塌》看民间秩序的断裂与修复
《上海文学》的文学批评与文学场的建构
文学流派
俗趣·伪革命与多角恋:1928年—1929年的张资平小说
排沙简金——论张资平的《木马》
寻求真爱的孤独者——评《倾城之恋》中的范柳原形象
名作重读
“三分之完人”——论《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形象
论薛宝钗性格形成的原因——兼论读者的审美接受心理
析对花袭人形象接受中的误读
唐诗宋词
论王维诗歌的三重境界
夷门抱关,屠肆鼓刀——赏析王维诗《夷门歌》
柳宗元清幽冷峭与奇崛沉郁的诗风研究:以永州诗与柳州诗为例
薛涛《寄旧诗与元微之》新解
道是“不值”却有值——叶绍翁《游园不值》解读的多个层面
文苑经纬
孤光自照 肝胆皆冰雪——张孝祥其人
论乐府诗的可歌性对永明新体诗创作的影响
创作学诗圣,首倡集大成——论苏诗对杜诗的接受
人品·学品·文品——章学诚对“文如其人”问题的新解读
《闲情偶记》中的设计美学思想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古典诗词的现代接受
于绝望中反抗——鲁迅作品光的正面意象分析
“春宝娘”形象从小说到戏剧的审美变异——析《为奴隶的母亲》从小说到甬剧《典妻》的改编
冰心的美国体验与爱的哲学的深化
儒家文化在中国20世纪现代转型中的复杂命运和演变历史
论西方古典童话中的禁令与象征
坎坷的人生之路 执著的写作生涯——评伊丽莎白·乔利的文学创作
诗文评鉴
《庄子·逍遥游》文意梳理
通灵感物,写神喻意——马融《长笛赋》艺术旨趣管窥
流水落花春去也:《浪淘沙》与《眼儿媚》对比赏析
水墨画下的生命律动——对宋人笔记小品《记承天寺夜游》的生命化读解
社会大背景下知识分子与民间的命题——读杨绛《老王》
诗性心灵的守望——论许雪萍的诗歌创作
俗世伊甸的求索——马维尔《百慕大》一诗赏析
小说论丛
论中国古代神仙小说的文化意蕴
论《镜花缘》对儒家文化教育体制的消解
李劼人《死水微澜》限知叙事视角探析
潘先生形象现代解读与当代阐释比较——读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论《林家铺子》的戏剧审美效果
繁华落尽见真淳——透视《天香》蕴藏的上海风韵
追忆与还原——《青木川》的叙事艺术探析
解读穿越小说的狂欢化色彩
成长寓言中的作者身份与叙事策略——评本哈德·施林克的《朗读者》
“看”与“被看”:托马斯·曼小说《威尼斯之死》的现代性解读
戏剧天地
元杂剧对元代讽谕文的影响
艺术广角
坚守古典的浪漫主义者——勃拉姆斯21首四手联弹《匈牙利舞曲》剖析
音乐与诗性交融的艺术世界——评胡海泉的诗与歌
华夏之魂 民族之魄——写在关山月百年诞辰之际
波普艺术思潮烛照下服装设计理念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