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夏之魂 民族之魄——写在关山月百年诞辰之际

2012-08-15陈亚旭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南宁530001

名作欣赏 2012年17期
关键词:关山月梅花

⊙陈亚旭[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南宁 530001]

一提起关山月先生,我们不禁会想到悬挂在人民大会堂北厅的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想到岭南画派,想到著名的抗战画展……关山月离开我们已经十二年了,在他百年诞辰的日子里,我们深深怀念这位在中国画坛上的拼搏了一生的巨子,敬佩他的人格与画品。关山月作为岭南画派的杰出代表,谨记其恩师高剑父的教导,秉承岭南画派“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传统,反映时代风潮,记录百姓人生。

一、所见者真 所知者深

关山月原名关泽霈,1912年出生于广东省阳江县那蓬乡果园村,早年就读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刻苦自学绘画。后得到岭南画派主要创始人高剑父先生的赏识,招入春睡画院,成为高剑父先生的入室弟子,并为其改名关山月。关山月青年时期最让人震撼的是他的抗战画展。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沦丧于日寇之手,青年关山月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立下了以笔墨报效国家的宏大志愿,遂用“子云”的笔名作画,强调自己是民族之子,要云天下不平之事,要以笔代戈,讨伐侵略者。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亲身经历亡国之痛的关山月,在四十天的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中,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他看到了“千村万落生荆棘”,“牵衣顿足拦道哭”的中国百姓的悲凉境况。

国家之仇,民族之恨,汇成关山月的一腔怒火,他开始创作抗战题材的中国画,近百幅作品饱蘸着画家的满腔激情,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国破家亡、生灵涂炭的现实景图。一幅幅画面撼人心魄,催人泪下。每每当我们重温关山月创作的这些抗战组画时,依稀可以感受到关山月心中所激荡着的民族之情。

《从城市撤退》,是以广州等地沦陷为背景而作的巨制,六张六尺长宣的六联屏。1938年广州沦陷了,成千上万的失去家园的广东百姓踉跄在流亡的路上,扶老携幼,衣衫褴褛,到处是硝烟弥漫,阴风料峭,前面是田园荒芜的村落,后面是悲凉的童山……一幕幕惊心动魄的亡国之图在关山月眼前闪过,十多天时间,六张大画一气呵成,画家意犹未尽,在该画上题了长跋,以铭其志:

民国二十七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于倭寇,余从绥江出发,历时四十天,步行近千里,始由广州湾抵港,辗转来澳,当时途中避寇之苦,凡所遇所见所闻所感,无不悲惨绝伦,能侥幸逃亡者似为大幸,但身世飘零,都无归宿,不知何去何从!且其中有老有幼有残疾有怀妊者,狼狈情景不言而喻。幸广东无大严寒,天气尚佳,不致如北方之冰天雪地,若为北方难者,其苦况更不可言状。余不敏,愧乏燕许大手笔,举倭寇之祸笔之书,以昭示来兹,勿忘国耻!聊以斯画纪其事,唯恐表现手腕不足,贻笑大雅耳!28年岁阑于古澳山月并识。①

《中山难民》,画的是与澳门毗邻的孙中山先生家乡人民逃亡的景象。广东中山县沦于敌手之后,一批批流亡的中山县百姓越过拱北关逃到澳门,聚集在澳门内街的空地,学校的广场上,落难异乡,生计无着,饥寒交迫的中山难民,那一双双悲愤的眼睛诉说着无家之苦,亡国之恨,此情此景,若中山先生的在天之灵有感,也定会为之洒一掬伤心之泪。关山月看到了这一切,并迅速将此景记录了下来……

日寇实行三光政策,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把火将逃到三灶岛的渔船全部烧光,无家可归的渔民面对着焦黑还冒着火苗黑烟的船艇残骸,嚎啕痛哭,画家目睹了这一切,用《三灶岛外所见》记载了这一真实情景。

在我国广东沿海渔民每日遭受日寇飞机的狂轰滥炸,众多渔民被炸死,渔船被炸烂,其悲惨之状目不忍睹,关山月看到了这惊人的一幕,他决心要记下这笔血债,回家后数十天房门不出,创作出了四张六尺长宣的巨幅联屏《渔民之劫》。

铁蹄下践踏的祖国满目疮痍,尸横遍野。在流亡的人群里,母子三人在凛冽的寒风中瑟瑟地发抖,襁褓中的婴儿,身背行李孱弱的小女,孤儿寡母流落在战乱的年代,有如摇曳在狂风中的小草,迷途上的羔羊,画家看到这令人心酸的情景,他创作出了名画《铁蹄下的孤独》。

关山月对侵略者的一腔仇恨和对亡国百姓的同情,倾泻在这些笔墨与长宣之中,倾泻在他近百帧作品里,他的这些作品感动了他自己,更感动了所有看过他作品的人们。此时正如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所指出的:“所见者真,所知者深”,“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关山月将个人心中境界与民族之境界融为一体,彰显的是华夏之魂,民族之魄。

1939年夏天,关山月将自己的这些作品拿到澳门和香港,在那里举办了“抗战画展”,这是关山月的第一次个人画展,在当时引起很大的轰动,《今日中国》《大公报》《星岛日报》等港澳媒体纷纷出版特刊报道画展,认为这些作品逼真而概括,真实地反映和描绘了劳苦大众在日寇铁蹄践踏下的非人生活,有力地控诉了日寇的野蛮行径……人们被关山月的爱国之情深深打动,同时也为他非同以往的画风所折服,赞誉他是“岭南画界升起的新星”。

二、梅花情缘 布衣本色

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关山月最倾慕梅花所具有的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和铁骨冰心的气度。他一生酷爱梅花,爱她的风姿,更爱她的高风亮节。关山月画的梅花,枝干如铁,繁花似火,雄浑厚重,清丽秀逸。楚图南先生曾为关山月题写过一首梅花诗,诗曰:“不怯严寒不争春,清梦幽香月下魂,万般心事如相问,应比梅花瘦几分。”在“文革”初期,有人污蔑关山月所画的梅花是攻击社会主义的黑画,说他画的梅花枝头向下喻示“倒霉”,因而被批斗下放,但关山月没有低头,他依旧深爱着梅花,常以梅花自诩,要学梅花的铮铮铁骨。“画梅不怕倒霉灾,又遇龙年喜气来;意写龙梅腾老干,梅花莫问为谁开。”这是关山月在20世纪80年代所画梅花《天香赞》题跋中表现出的不屈意志。1982年10月,关山月以梅花为主题的作品《俏不争春》在国外展出时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特别是在日本,该国著名报纸《朝日新闻》《读卖新闻》等大量介绍关山月的作品,《读卖新闻》的《世界名画》栏目专版刊登关山月的《俏不争春》,认为该画不愧为世界名画,是国画的巅峰之作。

关山月在艺术上坚持岭南画派的革新主张,追求画面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徐悲鸿大师高度评价关山月的作品,特别是关山月所画的梅花,说其作品与以往他人所画作品相比是:风格大变,造诣愈高。郭沫若为关山月的画题跋:“纯以写生之技法出之,力破陋习,国画之曙光吾于此喜见之。”朱光潜预言关山月的画法:“备中西之长,兼具雄奇幽美之胜,竿头日进,必能独树一帜……”

关山月做人低调,从不追求地位和名誉,凸显其布衣本色。1974年11月,出于对关山月的信任,广东省委任命他为广东省文化局副局长,而关山月多次找有关领导,要求辞去这个职务,他说自己不是当官的料,教书画画才是他的本行。领导看他辞意已决,也只好免去了他的副局长职务。

关山月一生基本没有踏进官场,1940年春他离开澳门时,老师高剑父送给他两句话: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关山月深知老师用意,他把老师的话作为座右铭,时时告诫自己要保持纯真,要忠于艺术,不要随波逐流。他不久还为自己刻了一枚闲章,曰:岭南布衣。他曾多次对自己的朋友这样说:“我关山月永远是布衣本色,只是风骨不改。”

关山月的布衣本色还体现在他体恤下情,乐善好施方面。例如:广州美术学院一学生病危,急需换肾,关山月得知后,直接就向医院提出,用他的画偿还学生的全部手术费用,以画换肾,救了这位学生。1981年,关山月在香港义卖一幅精品红梅60万港元,捐资香港培侨中学修建校舍。1990年,他将自己多年创作的稿费,捐给广州美术学院设立了“关山月中国画教学基金”,以奖励勤奋优秀的学生。1991年,江苏等南方七省市遭受百年水灾,关山月先后捐画两幅,筹得50万元善款,救助灾民……②

关山月仙逝已十有二载,他光辉而传奇的一生成为我们后人的精神楷模。笔者在广州美院工作期间曾多次采访关山月,他的音容笑貌时时呈现在眼前,他的谆谆教诲也时常响在耳边。在关山月诞辰百年之际,撰写这篇短文,以表达对关山月深深的仰慕与怀念之情。

① 关振东.情满关山-关山月传[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0:138-140.

② 关山月词条[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1431. htm,2012-03-18.

猜你喜欢

关山月梅花
铁骨寒梅,照我砚边笔
关山月与刘白羽的友情
画家关山月的信仰
梅花绝句·其一
梅花
梅花
送别
关山月夫妇:执手相携,共闻花香
梅花引
关山月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