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评论
搜索
世界文学评论
2014年3期
浏览往期
订阅
目录
科举胜地、江南才女与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兴起*
憧憬与探索*
——解读五首同名诗歌“澳大利亚”
越求越远自由
——解读《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的吉姆
通过分析《屋顶丽人》中的男性形象透视父权社会中的女性地位
发现爱情:论《情书》的“追忆诗学”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文学者的战争责任
我们已然面临文化的荒原
——徐兆寿、朱大可等在上海书展上的对话
隔代的呼应
——“好问先生”形象的三重变奏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多民族戏剧研究
——评黎羌新著《民族戏剧文化大视野》
城市与文学
——评理查德·利罕《文学中的城市——知识与文化的历史》
传承与坚守:中国艺术精神的脉络
——评孙琪《中国艺术精神:话题的提出及其转换》
新世纪以来国内高校莎士比亚戏剧表演现状探微*
——基于十届“中国大学莎剧比赛”的研究
《长征演义》作者周承水先生访谈录
缘地诗学:文学地理学视野下的黄佩华小说创作研究
陆文夫小说的地理抒写与美学研究
敬天格物:文学地理学视野下的布洛陀造物神话研究
——以《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为中心
大风起兮云飞扬
——何炳阳诗歌“大风”意象的苦难抒怀
文学地理学批评的中国前提问题
——“中国文学地理学著作评介”主持人语
试论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
重评樊星《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
中国古代文学地理研究的重要成果
——读梅新林《中国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第二章有感
文学理论世界的多维视角
——读《文学地理学与当代中国的研究生教育——邹建军教授访谈录》
问汝平生相思,空忆赤阑桥西
——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的姜夔“合肥情词”解读
陇山 陇关 陇头水
——文学地理学视野下的“陇头”诗刍议
盗墓题材网络小说中的地理书写*
——以《盗墓笔记》为中心的考察
特拉克尔诗歌中的“蓝色”意象研究
疏离与冲突中的孤独者*
——论W·H·奥登早期诗歌
美国作家笔下城市的演变
伊坦·弗洛姆的爱情悲歌
——评《伊坦·弗洛姆》的艺术技巧
论欧茨小说电影改编的现状与市场潜力*
龚古尔兄弟的分析小说:一种诗学理想的实验
论康拉德小说中的生态诗学
《自私的巨人》圣经原型阐释
从《查泰来夫人的情人》分析劳伦斯对女性的态度
论《建筑大师》末尾的“转变”*
——兼及易卜生的“精神进化论”
《上海,远在何方?》中流亡者的身份探寻
论女性主义对《简·爱》的解读*
人之困境
——从陀思妥耶夫斯基解读人的困境
从归化与异化比较《麦田守望者》两个中文译本
浅析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
——以周建新译《艾米莉·狄金森诗选》1—300首为例
“长征叙事”的新收获
——读周承水的《长征演义》
为长征写下真实的传奇
——评周承水的长篇小说《长征演义》
《长征演义》中诗词的意义
试论楚文化对女书文学创作的影响
女书作品中的意象呈现
《女子成长歌》的民俗文化内涵
麦客与“候鸟”:中国农耕社会的文化符号*
人性无常莫测 谁能拔苦与乐
——读陈继明《和尚》
比较文学理论建构的重要探索
——评乐黛云、陈跃红、王宇根、张辉著《比较文学原理新编》
比较文学教材的适用性问题
——评陈惇主编《比较文学基础教程》
私人生活中的“政治”
——简析辛波斯卡和阿赫马托娃的同名诗《罗德之妻》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名家讲堂》前言
跨文化的研究,跨学科的成果
——评张祖群的《古都遗产旅游的文化空间类型研究》
A Sketch of a Communally Committed Poet—An Interview with Grace Ocasio
空间象征性的断裂
——在文学地理学视野下重审《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