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地理研究的重要成果
——读梅新林《中国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第二章有感

2014-11-14胡朝霞

世界文学评论 2014年3期
关键词:轴线文学家流域

胡朝霞

中国古代文学地理研究的重要成果

——读梅新林《中国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第二章有感

胡朝霞

梅新林教授著《中国文学地理学形态与演变》(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是一本厚至1 038页、字数达80万的大书,在笔者所见过的中国文学地理学研究著作中,也许是最为厚重者之一了。全书由导论(选题宗旨、学术回顾、理论构想、体系建构、研究方法)、本土文学的地理变迁、流域轴线与文学地理、城市轴心与文学地理、文人流向与文学地理、文学地理的区系轮动等五章构成,还有一个专列的图表目录,图表达到了80幅以上,构成了该书的重要特色之一。由于时间的关系,笔者只读了其中的第二章《流域轴线与文学地理》,深感作者对于中国文学地理研究的全面与深入,既有宏观的视野,同时也不乏具体的把握,理论性与资料性高度统一,描述性与思辨性高度统一,学术创新与学术梳理高度统一,因此,笔者认为在当代中国的文学地理学研究者中,还很少有人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

《中国文学地理学形态与演变》有三个方面的优势:①对中国文学地理形态有全面的考察与思考。首先,作者从历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来看本土文学的地理变迁问题,从先秦文学地域化的渐进历程,到秦汉至南北朝文学家的地域分布,从隋唐至南宋著名文学家的地域分布,到元明清著名文学家的地域分布,以历史的眼光概述了中国文学的历史与地域之间的关系。如果说第一章是动态考察,那么从第二章开始就是静态分析,从流域轴线、城市轴心、文人流向与区系轮动四个方面,来探讨中国文学地理的形态问题,这样的探讨是以各时代的文学形态演变为中心,及其与地理之间的关系问题为重点。②以相关具有原创性的理论术语为标志,让论述达到了学理层面,具有相当的理论概括能力。这些术语包括“流域轴线”、“城市轴心”、“区系轮动”、“场景还原”、“版图复原”等,基本上是作者自己创造出来的一套术语与概念,在中国文学地理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学地理学是一个新的文学研究领域,也是一门新的比较文学分支学科,所以,新的术语与概念的提出对于中国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是极其重要的,从该书的研究目标而言,它们也是相当适用的,并且也是十分必要的。该书的理论性与学术性,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体现在这样一些新的概念表述与话语方式上。③大量的统计数据,是作者研究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与文学史的结果,也是支撑该书所有论点的坚实基础。80多个图表与统计表,分布在全书的五章之中,许多论点就是靠这些图表来进行论证的,多数图表都很直观、具体,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图表统计是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借用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文学,没有想到梅新林运用得这样到位,是其著作的最重要的特色之一。正是以上三点的统一,让这部中国文学地理学研究著作达到了很高的学术水准,开创了中国文学史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的新境界。

然而,《中国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一书,只能是处于一定的历史阶段,因此它的局限性也是必然存在的,本文主要就第二章《流域轴线与文学地理》来谈一谈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①图表统计的来源问题。在这一章中,主要的图表是四个流域(长江、黄河、珠江与运河流域)著名文学家的分布图,这些统计数据本身是有意义的,然而统计的根据是什么?什么样的文学家才是“著名”的?作者也指出这些统计数据的来源是谭正壁先生所编的一部辞典,不过也是存在问题的:一方面,这部辞典是不是具有权威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所编的与文学相关的全书之类的出版物,可谓众多,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各卷、《辞海》之类,自然是具有更大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可以以一部为主,还可以参照许多其他经典性的著述,包括《全唐诗》、《全宋文》、《全清诗》之类。这样才有比较充分的依据,同时也有统一的标准。②这样的数据是不是可以说明某一个流域文学历史的变迁与中心的转移问题。作家与诗人的产生是与地理相关的,并且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环境也是决定性的因素之一,然而在某一个特定的时代,这个省多一个、那个省少一位诗人与作家,也许并不说明什么问题,特别是不可能一对一地说明流域中文学流变与文学中心转移的问题。因为诗人作家的产生具有偶然性,同时作家诗人也是不断流动的,出生地或者客居地对其创作所产生的影响哪个为大,存在多种多样的情况。如果说到文学历史发展的周期,作家的数量能不能够说明它们的周期,也许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四大流域轴线拥有各自不同的生命节律与周期。黄河流域轴线较之其他三大轴线具有先发优势,其中先后经历了自西租东运动的四次波澜。第一波始于传说中的炎黄时代,终于商代;第二波始于周代,终于战国;第三波始于秦汉,终于南北朝;第四波始于随唐,终于清代。每一波都是从上游开始,经过一定时间的徘徊,最终止于下游,然后又开始新一波自西租东运动,以此往复循环。”(169—170)这样的观点是不是经得起推敲,的确也是一个问题。③以流域轴线来说明整个中国文学地理的问题,也许并不科学,不可能具有合理性。“北线诸省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山东由53人增加到96人,河北由31人增加到48人,北京由8人增加到23人,天津由0人增加到3人,但南线数量升得更快,其中居于第一、二位的江苏、浙江分别由327人、317人上升到481人、411人。安徽位居第三,由80人上升到98人,增幅不多。另,上海由55人上升到78人,位居第五,增幅比较可观。所以元代以来运河流域文学轴线向南线倾斜趋势在明代进一步加剧之后,至清代依然没有根本的改变。若以元明清三代京杭大运河南北两端所在北京与浙江文学家的数字变化做一比较,则分别为25∶144,8∶318,23∶411,后者分别为前者的5.76、39.75、17.87倍,可见从元到明,彼此的差距迅猛拉大,而到清代,似有所缩小,但相对于元代而言,依然不成比例。”(247)因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是中国人口集中的地区,也是文化发达的地区,运河流域自隋朝之后,也成为重要的文化与文学区域之一,可以说明中国文学地理的主体内容,然而广大的西北地区、东北地区与西南地区,特别是蒙古草原与新疆南北地区,都并不在这四条河流的流域之内,那么它们的文学地理是如何的呢?所以,我们认为中国的文学地理不可能在流域轴线之内来进行全部的合理的阐释,因为还有山地与草原,也还有边地与沙原,因为那些地方并不是没有人居住,诗人作家也是存在的,虽然不像上述四个流域,那么众多,那么显著。

《中国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是中国文学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是自不待言的,对于我们从事文学地理学批评与文学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只是为了与同行进行讨论,以让文学地理学研究更加完善、更加科学,除此无他矣!

胡朝霞,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轴线文学家流域
区域联动护流域
建构流域跨界水环境污染协作治理机制
称“子流域”,还是称“亚流域”?
不为五斗米折腰
挽衣留谏
刘禹锡与《陋室铭》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
机械加工的误差分析
疏松载流螺线管轴线上磁场的分布研究
流域保护的制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