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搜索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期
浏览往期
订阅
目录
20世纪以来西方史学的变革及其走向
反叛·视野与人文情怀
——由汤因比看20世纪西方史学之变化
从注重历史的自然之道走向强调史家的心性之理
——20世纪以来欧美史学理论的转变
历史的真实与不确定
——娜塔莉·泽蒙·戴维斯与历史学的“文化转向”
新社会文化史:寻绎意义的新尝试
“跳出欧洲,跳出西方”
——小议巴勒克拉夫的世界史观念
20世纪皖籍名家研究
皖南地域文化与吴组缃的文学活动
论现代通俗文学所受的西方影响
——以程小青和徐訏为例
淮北历史文化研究
试论民国初年倪嗣冲对淮河流域的治理
双重压力和暴力循环中挣扎与苦斗的农民
——读裴宜理《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1845—1945)》
新时期花鼓灯艺术的保护与发展
博士(生)论坛
关于提升文化软实力战略的思考
道家的“天人合一”观念:前主体性还是主体间性
1930年代英国职工大会对工党的控制论析
关于青铜器族徽文字分期断代方法的探讨
理性与建构:古希腊史学批判思想刍议
哲学·经济学·法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内在关联性
感性活动与马克思的生存论开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功能
经验论与唯理论视域下康德哲学中的哥白尼革命
论老子是正宗儒家的“有者”
简论王艮平民思想的哲学基础
乡镇公共物品供需机制的构建
开放视野下的重婚罪探析
历史学·社会学
简论《左传》的“一统”思想
方志敏与皖南革命斗争
建国前阶级斗争对婚姻自由的冲击
安徽省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文学·编辑学
鲁迅元素及其当代意义
明妓词人现象探析
《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思维风格的语言体现
论库切《凶年记事》中的音乐结构和复调艺术
再谈高校学报编辑的责任意识
——以本刊的编校为例
语言学
《古小说钩沉》点校补正
刘文典《庄子·养生主补正》疑义辨析
高师英语专业写作元认知知识探讨
“Horse”国俗语义的英国文化考量
转喻的认知阐释
华裔汉学家张心沧与“三言”的翻译
《道德经》前期西传异化探析
以“记忆”构建“意义”
——程式语与英语阅读能力的认知研究
教育学·心理学
教学与科研之间的悖论真的是不可破解的吗?
——对教学型师范大学教学与科研互动关系之价值取向的审视
罗杰斯心理治疗观述评
高等教育教学研究
古代文学诵读传统的形成与衰落
浅论古典诗词教学中的文化审美
书法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实践与思考
独立学院会计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探析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生文化判断力培养
建构主义视角下英语视听说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简论声乐学习中倾听的作用与意义
国内外水务企业经营模式比较述论
法制建设的创新
——《我国经济区域法制一体化研究》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