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思维风格的语言体现

2011-08-15郑晓岚

关键词:硬汉老人与海渔夫

郑晓岚

(福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思维风格的语言体现

郑晓岚

(福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冰山理论”的完美典范。这部作品主要采用内心独白的叙述手法,表现主人公桑迪亚哥独特的思维风格。桑迪亚哥的渔夫身份和“硬汉”性格制约了他的内心独白在词汇、句法及修辞等语言层面上的选择。桑迪亚哥的内心独白经常使用动态动词、句法重复以及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这些语言层面上的特征体现了桑迪亚哥英勇无畏、百折不挠的思维风格,表达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主题。

思维风格;词汇;句法;修辞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大师,他的代表作《老人与海》叙述凝练客观,语言朴素自然,是“冰山理论”的完美典范。海明威自称这是他“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1]140。作品采用内心独白的叙述手法,忠实地记录了主人公桑迪亚哥孤身一人在海上搏斗时的内心活动,反映了他不屈不挠的“硬汉”精神,有力地表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主题。桑迪亚哥的渔夫身份和“硬汉”性格让他形成了独特的渔夫视角和思维风格,而他的思维风格则直接体现在他个性鲜明的语言特征中。

“思维风格”是文体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个术语由Fowler首创,指的是小说中反复出现的语言模式所反映出的世界观,“是人物理解、认知虚构世界的独特方式”[2]187。思维风格可分为人物的思维风格、叙述者的思维风格或隐含作者的思维风格,本文重点关注人物的思维风格。

独白原为戏剧艺术用语,后来借用到小说等其它文学领域,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作为一种叙述手法,内心独白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把人物的意识活动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不受作者的干预和支配,与第三人称叙述手法配合使用,能够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客观感和即时感。

在《老人与海》(Hemingway《The Old Man and the Sea》,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版)这部作品中,海明威使用了大量独白来刻画主人公桑迪亚哥的“硬汉”性格,揭示他的内心世界,表达人与自然关系的主题。桑迪亚哥的内心独白富有极其鲜明的个性,其语言特征充分体现了桑迪亚哥独特的思维风格。因此,本文试图从桑迪亚哥内心独白中的词汇、句法、修辞等三个层面上的语言特征入手,分析桑迪亚哥独特的思维风格是如何通过这些语言特征体现出来的。

词汇特征与桑迪亚哥的思维风格

英语词汇具有明显的文体色彩,不同的词语选择将产生不同的文体效果。根据桑迪亚哥的身份和个性,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选择了恰当的词汇,以揭示桑迪亚哥独特的思维风格,表达作品的主题意义。总地来说,桑迪亚哥的内心独白用词简洁、朴实,使用了大量核心的简单词汇,其中绝大多数是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而且是常用的具体名词和动词,几乎没有表示抽象意义的形容词。这些用词特征表明了桑迪亚哥朴实、真实的渔夫身份,体现了他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思维风格。

桑迪亚哥在海上与大马林鱼、鲨鱼群搏斗过程中的大段独白,真实地再现了他的思想与感受,突出了他不屈不挠的“硬汉”精神。为了体现这种“硬汉”精神,桑迪亚哥独白词汇层面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动词的精心使用。Quirk把动词分为两大类:动态(dynamic)动词和静态(stative)动词[3]。桑迪亚哥在独白中频繁地使用了动态动词,如 kill、defeat、beat、fight、hit、lash、punch、slam、stab、strike等动词,其中尤以kill一词使用频率最高。例如,当大马林鱼被鲨鱼群咬噬时,他感到愧疚,这时他想到:“everything kills everything else in some way.Fishing kills me exactly as it keeps me alive.”这句独白中的两个“kill”意味深长,隐喻着人与自然之间就是你争我斗的关系,反映了桑迪亚哥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和“硬汉”风范。同样,defeat一词,通过桑迪亚哥那句脍炙人口的“硬汉”宣言,即“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he said.“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再次有力地强调了这种难得可贵的斗争精神。总之,这些动态动词简洁有力,表现了桑迪亚哥作战的决心与勇气,突显了他高大的“硬汉”形象,同时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张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读者读来仿佛亲眼目睹这位坚毅的老人在和马林鱼、鲨鱼群搏斗的壮观场面。与意识相关的引述动词,如think、dream、feel、remember等静态动词,虽然大大削弱了动态动词的表现力,降低了桑迪亚哥想取得的预期搏斗效果,却为故事的结局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内心的“动态”与现实的“静态”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看似一场惊心动魄的海上搏斗最后却很平静地结束了。这些“无力”的动态动词与“活跃”的静态动词的巧妙结合,体现了桑迪亚哥勇于斗争的思维风格,增强了作品的空间感和节奏感,有力地表达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主题。

桑迪亚哥独白词汇层面上的另一个特点是西班牙语的使用。作品一共用了23个西班牙词汇,其中绝大多数出现在桑迪亚哥的内心独白中,如la mar(指“海洋”,古巴当地人对海洋抱有好感时的称呼)、Agua mala(指“被败坏了的海水”)、Dorado(指“黄金鱼”)、Dentuso(指“牙齿锋利的”,是古巴当地人对灰鲭鲨的俗称)、Galano(指“豪爽”,是一种鲨鱼的俗称)等。由于桑迪亚哥是古巴土生土长的渔夫,他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的是西班牙语,因此他在内心独白中本能地使用了西班牙语,尤其是那些与海洋或鲨鱼相关的西班牙语。这些异国词汇朴素贴切,反映了桑迪亚哥的思维习惯,不仅有助于塑造一位更加真实的古巴渔夫形象,而且有利于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同时给作品增添浓郁的异国风情。

句法特征与桑迪亚哥的思维风格

英语句子按其结构可分为三类: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从句法层面上讲,句法结构的巧妙安排,是塑造人物形象、体现人物思维风格、揭示作品主题、突显某种文体效果的重要手段。在以内心独白为主要叙述手法的意识流作品中,句子结构的选择则直接影响到人物思维风格的体现。

在桑迪亚哥的内心独白中,海明威经常使用结构简单的短句和省略句,以生动体现桑迪亚哥简朴的思维风格。其中大部分短句是简单陈述句或用and、then、so等常用小词连接的并列句。这些短句明快有力,衬托了海上搏斗的紧张气氛,反映了桑迪亚哥积极迎接挑战的心理。

除了短句外,桑迪亚哥的内心独白在句法层面上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短语或句子的重复或略有变化的重复,以“突出”(foregrounding)桑迪亚哥强烈的情感,反映他特定的心理状态,塑造更加真实的人物形象,从而更加有力地表达作品的主题。例如,在与马林鱼“共处”的第二个晚上,桑迪亚哥觉得自己应该先睡上一觉,以便恢复体力和保持清醒的头脑来与马林鱼进行正面较量:“But you have not slept yet, old man,”he said aloud,“It is half a day and a night and now another day and you have not slept.You must devise a way so thatyou sleep a little ifhe isquietand steady.If you do not sleep you might become unclear in the head...Still I must sleep. They sleep and the moon and the sun sleep and even the ocean sleeps sometimes on certain days when there is no current and a flat calm.”是啊,天地万物都要休息,更何况是一位饥寒交迫下要迎接一场严酷战斗的老人?这段以sleep为核心词汇的句法重复生动地揭示了桑迪亚哥精疲力竭、迫切需要休息的心理,从而突出他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的“硬汉”精神。另一方面,这段重复为桑迪亚哥再次梦到狮子埋下伏笔。纵观全文,桑迪亚哥多次梦到狮子,作品也以他梦到狮子结尾。这种重复无形中让读者把桑迪亚哥和狮子联系起来,让人想到桑迪亚哥就是那只他自己经常梦到的狮子,威猛无比却又孤独万分。

除此之外,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桑迪亚哥与小男孩之间的深挚情谊。这不仅体现在作品头尾的直接对话中,还生动地表现在桑迪亚哥在海上搏斗的三天里。桑迪亚哥先后九次的“I wish the boy was here”愿望的重复突出了他孤单无助的心境,从而赋予这场海上斗争一种悲壮的美,凸显了他的“硬汉”风范。同样,句子“I shouldn’t have gone out so far, fish.”的多次重复也形象地表达了桑迪亚哥在捕到马林鱼后的复杂心情。他千辛万苦捕到的大马林鱼却被鲨鱼群咬噬成一副空空的骨架,他同情马林鱼的遭遇,并且对自己的这次航行感到后悔,于是他不禁在心里自问:在这场海上斗争中,他到底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从更深层次讲,这个句子的重复同样可以引起读者深深的思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是不是经常走得太远,到后来不仅破坏了自然,更多的是伤害了人类自身?

总之,这种句法重复手段的运用,极大地强化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不仅塑造了一位真实的“硬汉”形象,而且反映了桑迪亚哥对自然的复杂情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修辞手法与桑迪亚哥的思维风格

修辞是提高普通语言表达效果的语言艺术,能够使语言生动形象、具体活泼,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作为出色的语言大师,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使用了比喻、拟人、象征、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研读全文,桑迪亚哥在内心独白中经常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体现了他英勇无畏、勇于拼搏的思维风格和朴素的自然情怀。从修辞层面上讲,比喻就是以日常生活中熟知的事物为喻体,来描述或解释一些不为读者熟悉的事物或现象,以便一些较为抽象或陌生的事物变得更加直观生动。由于渔夫的身份和“硬汉”性格,桑迪亚哥在自己的独白中经常使用与武器相关的词汇为喻体,以描述鱼儿的外形,反映他把鱼儿视为对手的认知习惯以及随时准备与之搏斗的心理,从而形象地体现他的“硬汉”精神。在桑迪亚哥的眼里,小金枪鱼的外形像“bullet”;马林鱼的尾巴如“scythe”般锋利,长度和外形也跟“scythe”差不多;鲨鱼的脊鳍像“knife”般划破水面;鲨鱼鳃如“razor”般锋利;鲨鱼的鼻子和尾巴都形同“shovel”。其中桑迪亚哥三次把马林鱼比作“sword”。这些形象贴切的比喻都使用了武器喻体,如bullet(子弹)、scythe(大镰刀)、knife(刀子)、razor(剃须刀)、shovel(铁锹)、sword(剑)等,容易让读者对大马林鱼、鲨鱼群产生可怕的联想,读者似乎看见凶猛的大马林鱼和鲨鱼就出现在眼前,从而突出桑迪亚哥的对手是多么的凶残可怕,反衬桑迪亚哥要赢得这场海上斗争是多么的艰难。武器喻体的频繁使用,反映了桑迪亚哥把鱼儿视为对手的认知习惯,形象地体现了他英勇无畏、敢于拼搏的思维风格。

除了比喻修辞手法,桑迪亚哥在独白中还经常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拟人就是物的人化,赋予事物人的感情思想。拟人既可以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又可以强化人物对该事物的强烈情感,从而使读者产生共鸣。在桑迪亚哥的内心世界里,他把海洋当作一个迷人的女人,觉得她“kind and very beautiful”;他把微风、太阳、月亮、星星等天地万物当作人类,与它们交谈;他把鸟儿当作朋友、伙计,与它们对话;他把马林鱼当作兄弟,甚至觉得它比人类更崇高、更美丽。对于渔夫身份的桑迪亚哥来说,他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大海及天地万物怀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天地万物在他眼里已经变成活生生的人了,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伙伴。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符合桑迪亚哥的渔夫身份,而且生动地反映了桑迪亚哥意识中“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结束语

由于渔夫身份和“硬汉”性格的制约,桑迪亚哥的内心独白在词汇、句法及修辞等三个层面上的语言特征,生动地体现了桑迪亚哥独特的思维风格。动态动词和静态动词的巧妙结合,句法重复的合理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恰当使用,深刻地揭示了桑迪亚哥英勇无畏、顽强拼搏的思维风格和朴素的自然情怀,有力地表达了作品人与自然关系的主题。

[1]董衡巽.海明威谈创作[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5.

[2]Leech,G.&Short,M.Style in Fiction:A Lingustic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Fictional Pros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81.

[3]Quirk, R.et al.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M].London:Longman, 1972.

I106.4

A

2095-0683(2011)01-0125-03

2010-08-30

2009年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A类项目“JA09026S海明威长篇小说的认知文体分析”(825272)

郑晓岚(1978-),女,福建仙游人,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校边之

猜你喜欢

硬汉老人与海渔夫
硬汉合体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给我带来的快乐
渔夫和小猫
追求梦想,捍卫尊严——读《老人与海》有感
渔夫之利
硬汉2006
NBA10大硬汉
《鲁滨逊漂流记》与《老人与海》中关于“孤独”的比较
天皇版“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