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培育教学路径探讨

2024-12-15白存永

考试周刊 2024年46期
关键词:教学路径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我国人口流动速度也在日益增长。特别在乡村地区,大多数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去城市打工,导致乡村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增加,同时乡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影响儿童的未来健康成长与发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而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儿童心理素质和认知水平的发展,社会、学校和家庭需要形成强大的合力,针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问题采取有效的路径,共同促进乡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乡村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后又探讨了乡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培育的教学路径。

关键词:乡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培育;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6-0001-04

作者简介:白存永(1967~),男,汉族,甘肃兰州人,榆中县麻启营学校,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向城市务工,造成乡村留守儿童现象日益严重。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无法得到充分的关爱和照顾,容易出现身心健康问题,比如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厌学情绪、逃学等不良行为问题。乡村留守儿童问题会导致儿童在心理、身体素质、认知水平等方面产生障碍;而留守儿童所处的发展阶段是影响未来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对留守儿童这些负面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就会制约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当前,留守儿童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引起了广泛关注,学校、社会和家庭都需要重视留守儿童的发展问题。文章旨在探讨乡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培育的教学路径。

一、乡村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身体素质较差

乡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引导,容易在生活中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特别是不良的卫生习惯,导致留守儿童身体素质较差,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首先,乡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管理,很容易形成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如熬夜、玩手机游戏,导致身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从而影响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情况,导致儿童免疫力下降。其次,乡村留守儿童可能缺乏科学的饮食观念,导致养成不均衡的生活饮食习惯。比如,留守儿童更愿意吃零食、油腻食物和高糖饮料,而忽视了蔬菜、水果和粗粮等食物的摄入。这种不均衡的饮食习惯会导致留守儿童身体发展不平衡,无法达到健康状况良好的身体。最后,由于乡村学校的体育设施和体育课程不足,乡村留守儿童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较少,身体素质得不到充分锻炼。另外,社会相关部门也缺乏给留守儿童提供体育锻炼的机会,如缺乏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体育设施建设不全面等。这些方面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水平,无法帮助儿童培育良好的身体素质,最终影响留守儿童的未来发展。

(二)产生不良的道德行为,影响儿童未来发展

乡村地区留守儿童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缺乏父母的约束和规范,留守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不良的道德行为,严重影响儿童的道德发展。首先,乡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可能在道德行为上出现偏差,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不良道德行为。在没有正确引导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可能会学会说谎、偷窃等不良行为。这些行为会严重影响儿童个人品德水平的提高,制约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其次,乡村留守儿童可能缺乏对规则和法律的认识,许多儿童没有遵守规则的观念,同时也没有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容易出现触犯法律的想法。这不仅对他们自己的未来造成负面影响,也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最后,由于学校和社会部门没有形成留守儿童关爱机制,缺乏对儿童在道德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同时也没有重点关心留守儿童的道德行为养成,使儿童产生不良品德行为,导致儿童产生极端的性格特征,对留守儿童的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儿童自制能力较低,易受不良因素影响

由于乡村地区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乏对留守儿童自制能力的约束,留守儿童在情绪控制和行为自制等方面出现问题。这就导致留守儿童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首先,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打工,而缺乏对儿童的关爱和教育,使得许多儿童无法辨别外界影响因素的好坏,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而留守儿童自制能力不够强,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影响自身发展。其次,家庭教育无法给乡村留守儿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使留守儿童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由于学校教育对儿童进行的教育引导不够,留守儿童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这些不良因素会进一步削弱他们的自制能力,使留守儿童更容易陷入困境。最后,由于乡村留守儿童缺乏自制能力,儿童在学习方面也会受到影响,无法在学习中专心,最终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不佳,影响儿童未来的升学和就业机会。

(四)缺乏完善的家庭教育,影响儿童健康成长

在乡村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儿童缺乏家庭教育,不仅无法深切感受家庭的温度和关心,而且也无法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得到恰当的教育和引导,最终会影响乡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首先,乡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缺乏家庭教育的机会,无法得到父母的关爱和指导,无法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从而影响他们的情感发展,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其次,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无法帮助乡村留守儿童培养规则意识和责任感。在没有父母监督的情况下,留守儿童无法理解家庭和社会规则,也就无法在实际生活中严格遵守规则内容,缺乏责任感和自律能力,从而会影响留守儿童的个人健康成长。最后,儿童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树立是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家庭教育无法引导儿童形成正确观念,乡村留守儿童无法根据正确的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同时也缺乏对道德规范的正确认识,最终会影响自身正确的性格特征形成,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五)儿童心理健康失衡,形成极端的性格特征

由于乡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较为特殊,留守儿童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会影响儿童的适应能力,同时也容易使留守儿童形成极端的性格特征。首先,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乡村留守儿童可能出现许多不良情绪,比如抑郁、焦虑、孤独等情绪情感。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健康失衡问题会影响他们的情感状态,使留守儿童难以适应社会环境。其次,在失衡的心理健康状态下,乡村留守儿童可能出现极端的性格特征,不良的性格特征会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他们可能会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特点,甚至出现攻击性、反抗性等极端行为。这些不良的性格特征会影响乡村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最后,由于心理压力的积累和缺乏正确的引导,乡村留守儿童可能会出现不良的行为,比如逃学、辍学、打架等行为问题。这些行为问题不仅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也会对乡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关注乡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适当的关爱和引导,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二、乡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培育的教学路径

(一)增强儿童体育锻炼,提高儿童身体素质

为了帮助乡村留守儿童培育身心健康,学校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留守儿童加强体育锻炼,帮助乡村留守儿童提高身体素质,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与发展。首先,学校需要加强留守儿童的体育教育,在日常教学中提高体育教育的占比,使留守儿童能够实现系统全面的体育锻炼。农村地区缺乏对体育教育的重视,使得学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开展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内容,而导致留守儿童身体素质水平低下。因此,体育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设置多样化的体育教学内容,如跑步、跳绳、篮球等,并且根据留守儿童的兴趣爱好设置差异化的体育项目,激发儿童的运动兴趣,进而能够帮助留守儿童提升身体素质水平。其次,为了激发留守儿童的运动积极性,学校可以组织他们参加体育活动,如各种体育项目的比赛、运动会等,让留守儿童在体育竞技活动中增强体质,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同时也有利于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最后,学校可以与乡村地区合作,共同开展健康生活习惯的宣传和实践活动,引导乡村留守儿童养成规律作息、锻炼身体等良好习惯。同时,学校也需要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例如,某乡村地区的学校开展了以“阳光体育”为主题的运动会,组织留守儿童积极参加体育竞技项目,比如田径运动、跳高、跳远、铅球等,让乡村留守儿童能够在体育运动会中进行体育锻炼。这不仅能够提高留守儿童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能改善留守儿童的精神面貌,促进儿童实现身心健康与成长。

(二)加强德育教育,关注儿童道德品质培养

为了帮助乡村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校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入德育教育,使留守儿童能够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受到正确观念的引导,有利于培育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学校应当将德育教育贯穿到日常教学中,班主任可以在班会上为留守儿童普及正确的道德观念,或者在日常教学中渗透价值观念,使留守儿童能够在学习中受到正确价值观的熏陶,引导儿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其次,学校还可以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道德讲堂、价值观讲座等,让留守儿童在实践中体验道德教育的真谛,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最后,学校与教师则需要让家长参与到德育教育中。家长需要让留在家里照顾留守儿童的老人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给留守儿童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从而为留守儿童的良好道德发展做好铺垫。例如,某乡村地区的学校组织德育教育活动,通过设立“道德币”制度,鼓励留守儿童做好事、献爱心,留守儿童在学期末凭“道德币”可以兑换小奖品。这种激励机制使学生更加关注道德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乡村留守儿童在参加德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并且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创设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增强儿童自信心

为了促进乡村地区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学校需要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从而使留守儿童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儿童的自信心。首先,学校应该考虑乡村留守儿童的敏感心理,对留守儿童给予足够的关爱,需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让留守儿童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进而促进乡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其次,由于留守儿童的具有特殊的性格特征,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儿童的成长过程。教师应当关注每个留守儿童的个性发展,尊重留守儿童的发展差异性,并给予适时的鼓励和肯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最后,学校需要引导家长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环境。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减少不良因素的诱惑,也需要关注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给予儿童足够的关爱和支持,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例如,某乡村地区的学校为了给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组织教师在教室墙壁上张贴“我能行”“永不放弃”等励志标语,鼓励儿童树立正确的生活学习态度,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从而帮助留守儿童树立自信心。同时,除了教师关注每个儿童的成长,学校也需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家长关注儿童的成长状况,给予儿童持续的关注和支持,从而增强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四)实施家校合作教育,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制

为了促进乡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需要形成强大的合力,在教学和生活中实施家校合作教育,根据留守儿童的发展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同时也要共同建立留守儿童的关爱机制,给予儿童积极乐观的引导和教育。首先,学校应当定期组织家长座谈会,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策略。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合作,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才能够促进留守儿童发展。其次,学校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制,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特殊关照。如设立留守儿童辅导班,提供心理咨询等服务。建设乡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也需要家长的参与,家长需要利用网络社交平台与教师保持联系,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与成长情况,同时也需要给予儿童充足的关注和支持,尽量减少家庭教育缺失给儿童成长造成的影响。最后,学校需要加强对乡村留守儿童家长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成效。通过家庭教育讲座、培训班等形式,教师可以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儿童的成长需求,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例如,某乡村地区与学校合作建立了“留守儿童关爱基金”,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生活和学习资助,同时也给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此外,学校还需要与家长建立定期沟通机制,让家长了解儿童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情况,共同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五)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

为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学校需要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使儿童能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学校应当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留守儿童接受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学校可以配备专业心理教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在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心理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帮助,化解儿童的心理矛盾。最后,学校也需要要求家长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不仅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应对心理问题。同时,社会也要提供心理健康资源,为儿童心理成长提供支持,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援助和关爱,为儿童提供一个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例如,某乡村地区的学校为留守儿童配备专业心理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且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给儿童提供个性化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化解心理矛盾,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乡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学校需要与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增强儿童体育锻炼,提高留守儿童的身体素质,也需要实施家校合作教育,共同为儿童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环境,为儿童提供心理健康辅导,重视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培育,促进乡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焦钰雅.新时代乡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J].心理学进展,2023,13(12):6035-6041.

[2]李新宇,刘小勤,邸笛,等.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及热点可视化分析[J].心理月刊,2022(14):5-9,25.

[3]梁瑛楠,张丽颖.健康中国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进展及对策[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42(6):81-83.

[4]王丽,侯述娟,兰小彬.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资本与亲子,同伴,师生关系的研究[J].科教文汇,2022(12):47-51.

[5]王天宇,周晔馨.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基于四川省的经验证据[J].中国农村观察,2023(5):164-184.

[6]莫根慧.农村小学高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23(2):42-44.

[7]朱虹.农村中小学德育渗透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实践[J].真情,2022(3):236-238.

[8]蒋韵,秦函,周稳.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张家界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15):272-275.

猜你喜欢

教学路径
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学的创新路径刍议
激发小学生语文教学主动提问的课堂教学路径
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人文精神关怀下的德国音乐学教育
小学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路径
小学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路径
基于能力本位、探索汽车检测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强化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
本真写作教学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