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开展策略探究
2024-12-15赵化利
摘"要:文章探讨了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价值及实施策略。大单元教学整合知识与技能,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且该教学模式深化了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促进了实验驱动学习、情境教学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然而仍面临教师准备不足和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挑战,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6-0146-03
作者简介:赵化利(1972~),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安市笫七十五中学,研究方向:高中化学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中化学教学亟须转变传统模式,适应新形势下的学习需求。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以主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知识的整合,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将化学概念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复杂的化学知识。因此文章将深入研究大单元教学在高中化学中的实践价值与实施策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
一、大单元教学概念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以学习主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整合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核心能力。这一教学理念强调知识的关联性与系统性,意在促进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学科内容,从而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学内容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通过主题、问题或情境进行有机整合。教师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设计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学习活动。这种设计方法使学生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理解记忆的深度。比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围绕某个主题,如“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整合相关知识,让学生利用实验来观察反应速率和能量变化,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二、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价值
(一)深化知识理解
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在深化知识理解方面展现出显著的价值。这一教学模式整合单元整体结构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下进行学习,进而帮助他们理解复杂的化学概念。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大单元教学强调知识的关联性与整体性,这种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学生观察现象、记录数据以及分析结果,直接观察到化学反应的过程。这种亲身参与的经历,有助于他们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知识,让化学反应的原理不再是冷冰冰的公式,而是生动的、可以感知的现实。这种不断地试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反应的条件、速度、能量变化等因素,从而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此外,大单元教学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强调从实际问题出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查找资料、进行实验设计、总结归纳,这一系列的活动让知识得以灵活运用,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在这个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未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大单元教学在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方面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边界,不再被动接收信息。学生在课堂内外参与实验与项目研究,在实际操作中获取知识,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加深了他们对化学概念的理解,还提升了其问题解决能力。面对实验中的挑战,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寻找解决方案,这种经历对他们的认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常常需要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提出假设,并进行反思与验证。这样的探究过程使他们学会如何设计实验、收集数据以及进行分析,这些能力对化学学习至关重要。在项目研究中,学生通常需要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不仅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还培养了跨学科思维。这样的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锻炼了批判性思维,能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做出更加全面的判断。与此同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他们提供必要的资源、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这种引导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旅程中的合作者。教师的支持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进一步推动自主学习的进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并进行深入探讨,这种能力将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中存在的挑战
(一)教师准备不足
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知识整合能力和教学设计方面。面对这一新兴的教学模式,教师常常需要将多个知识点相结合,以形成系统的教学内容。但部分教师在这一方面的准备并不充分,导致他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感到不适应。
实施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具备全面的学科知识,包括对各个化学概念、原理及其应用的深刻理解。教师不仅要了解教材内容,还要能将这些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紧密结合。这样的要求让教师在备课时面临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整合时。教师不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梳理知识结构,还需关注如何将复杂的概念以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
在课程内容设计中,教师需关注实验安排与学生需求之间的平衡。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资源。教师在选择实验时,必须考虑实验的安全性、可操作性以及与教学目标的相关性。
(二)学生参与度不高
尽管大单元教学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验与讨论,实际情况却是部分学生依旧习惯于传统的学习方式。这种固有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了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感,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尤其在需要合作的实验活动中更为明显。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仍以被动的方式接受知识,习惯于教师主导的讲解模式。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角色往往只是被动的听众。这种学习模式使学生对课堂内容缺乏深入的思考,他们难以主动提出问题或进行讨论。当面临需要自主参与的实验活动时,部分学生会因为缺乏自信或对实验内容的不理解而选择退缩。这种低参与感不仅限制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还削弱了整体教学的有效性。此外,学生对大单元教学的理解也影响了他们的参与度。在某些情况下,学生可能对新型的教学模式感到陌生,缺乏足够的动机去主动探索。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多个相关的学习活动,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但是若学生无法理解这些活动的意义,或觉得活动内容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他们的参与意愿自然会降低。
四、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开展策略
(一)实验驱动学习
在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中,实验驱动学习成为关键环节,特别是在“物质及其变化”单元中,实验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对复杂化学概念的掌握。在这一单元,涉及的内容包括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离子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每一节的实验设计均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与实际操作,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在学习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时,教师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例如,安排实验来比较酸、碱、盐的化学特性。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直观地理解了物质的分类。通过对比不同物质在酸碱指示剂下的颜色变化,学生不仅能掌握酸碱的基本概念,还能在实际操作中培养观察与记录能力。这种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有助于他们建立起物质分类的基础知识框架。而在离子反应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安排学生进行离子反应的实验,例如混合两种溶液观察沉淀的形成。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反应的发生,并改变实验条件(如浓度、温度)来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这种探索性实验的开展,让学生理解了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增强了他们的实验技能与分析能力。
(二)创设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在大单元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单元中,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应用,显著提升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该单元的内容涵盖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化学品的合理使用以及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等主题。教师创设真实情境,有效地将抽象的化学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
在学习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时,教师引入当地自然资源的实际案例,讨论这些资源的化学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讨论水资源时,分析水的化学成分、重要性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结合实际案例,学生理解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为了加深理解,教师组织学生参观水处理厂,让他们直观地看到水的净化过程,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接下来化学品的合理使用是该单元的另一个关键主题。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化学品,强调在使用时遵循安全规范与环境友好的原则。最后在探讨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时,情境教学更显其独特价值。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身边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等,并探讨其与化学的关系。引入身边环保产品的案例,学生了解绿色化学的基本理念及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并且还可以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环境保护的看法,以及如何利用化学知识改善环境。这种互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也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
(三)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在大单元教学中尤为重要,特别是在“生物大分子”单元中,采用小组合作,学生深入探讨糖类、蛋白质与核酸等内容,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在这一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围绕各类生物大分子的性质、结构与功能展开研究。
在学习糖类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不同类型的糖类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特定的糖类,研究其化学结构、来源及在生物过程中的功能。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实验,比较不同糖类的性质。这种合作学习的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研究结果,互相分享发现,从而加深对糖类知识的理解。当进入蛋白质的学习时,小组合作学习同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教师安排学生研究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及其生物功能。小组实验观察蛋白质的变性现象,或使用模型进行结构展示。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例如一部分成员负责文献调研,另一部分成员进行实验操作,再由小组代表进行总结汇报。这种角色分配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还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通过这样的合作,学生不仅对蛋白质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还能在讨论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在学习核酸时,小组合作的优势再度显现。学生探索DNA与RNA的结构、功能及其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教师让学生设计一个小组项目,例如制作一份关于核酸功能的展示海报,或进行一个小型的课堂演讲。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参与到海报的设计、资料收集与展示过程当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核酸的理解,也提升了表达与交流能力。
五、结论
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有效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尽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教师准备不足和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挑战,但通过采用实验驱动学习、情境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等策略,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未来的研究应继续探索优化大单元教学的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陈碧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界,2024(22):41-43.
[2]徐远红.核心素养为导向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J].高考,2024(22):50-53.
[3]张魏魏.基于情境融合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4(19):45-47.
[4]刘轶全.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途径的思考[J].高考,2024(23):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