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融合,成就特色思政课堂
2024-06-29孙玥
孙玥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强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新时代少先队阵地的建设强调,要始终坚持思政教育的常态化、日常化,规范日常行为,使少先队员的内心得到道德的滋润,并对自我行为自觉约束,这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目标相契合。基于此,本研究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少先队活动融合的三种范式,旨在为特色思政课堂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关键词:多元智能 道德与法治 少先队活动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强调学生的不同智能特点,并提倡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少先队活动通常包含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也包含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等内容,这些内容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少先队活动的融合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以下将介绍多元智能理论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少先队活动融合的三种范式,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少先队活动融合的应用价值
思想道德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少先队的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小学思政课和少先队活动课,是塑造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两种主要途径。把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拓宽学生的眼界加强思想教育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意识。
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推断出,一位优秀的少先队员,其具体的标准是: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有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良好的个人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养成良好的生理及心理品质。这些标准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都有体现,这也就意味着,学校的育人目标和日常规范应该与之结合,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培养与教育,从而让学生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少先队活动融合的三范式
(一)发掘地方元素,引导学生关注优秀文化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他们学习的基础,学习内容不一定与当地文化有关,但一定与当地的历史、人文、自然、风俗等息息相关。地方文化资源的“活化”能够在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治理能力提升、文化价值形成、文化传承和创新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是,每一项文化活动的发展都要遵循教育原则,而每一项原则的确立都要以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为依据,本土文化类的少先队活动构建更是如此。例如,讲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时,笔者设计少先队活动如表1所示。
(二)开展日常活动,推进思政教育的长效化
思政课和少先队活动课的有机融合,能够延伸出丰富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形成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从而有效地教育学生。在中国少年先锋队成立70周年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给他们写了一封祝贺信,鼓励他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学校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习活动,教育少先队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立志成为可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又比如,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来开展思政教育,这也是思政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给少先队员们介绍近代中国被其他国家欺负、中国人民奋勇抗争的历史,使他们意识到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用这种具有主题意义的活动,来对思政课的知识进行强化,加强思政一体化教育的渗透。
例如,在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中,要充分地借助理论教育知识,并且移诸实践。理论教育知识是指导我们行动的灯塔,让我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从而在实践中避免走弯路。我们可以借助理论教育知识来提高学生的认知。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子的“兼爱非攻”等,这些思想都是对人类行为规范的深入探讨。通过学习这些理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在重阳节,可以由教师带少先队员们亲自准备重阳糕等小礼物,就近到养老院、敬老院等场所陪伴老人、为老人服务,让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深入每一个少先队员的内心。
(三)创新实践活动,实现活动铸魂育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增强他们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坚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有言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少先队阵地的理论教育内容应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发挥少先队教育的真正目的,最大地发挥少先队员的潜力。实践价值是“生命之维”,也是教育理论赖以生存的根本。对教育理论的实践价值进行剖析,论证其本身的特殊意义与现实价值,为教育理论走出“教育恐慌”提供一条途径,也有助于我们推进少先队员的思政教育,创新性地开展少先队活动。
2017年,《少先队改革方案》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联合印发,鼓励少先队组织开展有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各类校外实践活动。对于少先队员来说,校外是重要的生活和学习空间,也是他们开展主题活动的主要场所。开展校外活动不仅可以作为校内活动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少先队员接触社会和适应社会的主要途径。少先队校外活动是开展少先队教育的重要内容,少先队需要结合青少年的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校外活动计划。计划应根据季节、天气、活动地点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游学、参观名人故居等活动。我国历史悠久,艺术文化、名人故居等众多文化遗产十分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在其中独立开设一节课,利用这些场所,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让他们亲身体验到文化的魅力。在端午节期间,可以引导同学们去寻找与屈原相关的资料,让他们更近距离地感受人类的人文精神;同时,还能引导同学们到博物馆参观。博物馆是历史的“小窗口”,学生可以直观、深刻地感受传统的艺术和文化。教师可以让同学们把那些有深刻印象的片段记下来,从而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人文主义,并把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发扬光大,使他们拥有文化归属感。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少先队活动融合的教学案例
(一)才子达人秀
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在小学道德教育中,学生会学到诚实守信、友善互助、勤奋努力、尊重他人等道德价值观念,通过各种活动和案例分析,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习惯。在讲授《完善自我 健康发展》之后,笔者认识到君子教育对小学生的重要性,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少先队活动。君子教育是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和优秀人格的教育。在小学君子教育过程中,学生会学习到尊重他人、谦虚有礼、正直诚信、勇于担当等君子品质,通过故事、名人事迹等,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基于“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育人理念,为使“才子达人秀”课后服务舞台更为闪亮,我们根据前期的调研,总结以往的服务经验,从“少先队活动、活动评价”方面进行了系统地规划。
学校将各项特色加以系统贯串,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出发,开创了“两才子三达人”综合评价,对“君子”教育课程化,让学生系统接受“君子”教育,为学生打好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基础,使得学校的内涵不断丰富,文化不断积淀。“两才子”是“鸿儒才子”和“风雅才子”,针对课外阅读和艺术特长两类;“三达人”是“健康达人、触摸达人、精气达人”,针对体育健康、触摸劳动、品行习惯三类。
“常规+特色”的少先队活动,既能满足学生基本技能培养的需要,还能加深学生认知,实现个性化发展。“君子”教育以期通过多方服务,跨界学习,综合育人。以培育德智体美劳为目标,建构多元化、系统化的课程链,对应“两才子三达人”的培养路径,实施融合化的育人方式。
(二)历史回眸
历史教育可以通过讲述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通过学习历史中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事件,学生可以认识到法律对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保护作用,从而培养法治意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历史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建立时间线,将古代历史和现代历史分开,设立少先队活动。
“活动园”的一些相关实践作业也反映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例如,五年级上册《美丽文字民族瑰宝》中的“活动园”,通过大量的文字介绍,让同学们对语言的演化过程有很强的兴趣。另外,通过对各类书法作品的鉴赏,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让同学们自己动手,通过收集、共享汉字的故事,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再如五年级下卷《弘扬优秀家风》“活动园”,在学习《朱子家训》后,可以引导同学们将其摘录下来,并与大家交流心得,让学生在动笔的时候,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并传承下去。
又比如,在《祖国的宝岛台湾》一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海峡两岸的动画,搜集台湾的影像资料,让学生透过“传统饮食文化”“传统节俗”“语言文字”“历史渊源”“文明发展”等各个层面,欣赏祖国的壮美,产生“根脉相连”的荣誉感与国家意识。在创新教学中,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守卫国家的责任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感。近年来,“布袋戏”与声光效果相结合,深受年轻人的欢迎。台湾的影视及演出团体,也在近年逐步走上世界舞台,再度展示台湾本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
(三)一起向未来
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先锋组织,一直以来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少先队的活动内容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更新。少先队活动设计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引导少先队员们坚定理想信念,培养优良品德,勤奋学习,锻炼身心,努力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例如,在《各族人民手拉手》的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室里向学生介绍中国有56个民族,让他们将“泼水节”“那达慕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区分开来。课前,教师可以利用实践课堂的时间,创设课堂情境,让他们在把握各民族鲜明特点的基础上,穿着不同的服装,扮演不同的民族,学习他们的语言,感受他们的文化。此次活动营造了和谐、快乐的氛围,增强了队员们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同时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也发掘了一批优秀的少先队员,为少先队组织增添了新的活力。
四、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中小学生的德育越来越重视,在学校中开设了多门德育课程。而少先队组织以少年儿童为主体,以提高少年儿童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为主要目标,具有强烈的教育特性。少先队组织对少先队员进行教育,也应该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少先队活动结合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形成、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等方面。通过将少先队活动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也可以丰富他们的学校生活,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吴小莉,彭静.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贯穿少先队活动的“三明治”策略——以五年级下册《富起来到强起来》为例[J].新生代,2021(3):75-79.
[2]刘昊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少先队主题活动的融合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2.
[3]马永龙.小学思政课与少先队活动课相融合的创新与实施[J].华夏教师,2022(34):56-57.
[4]张云雷.切实将青少年宫打造成区域少先队组织 强化思政教育和实践育人的核心阵地[J].少先队活动,2022(S2):28-29.
责任编辑:赵潇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