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纠错能力的策略
2024-06-29崔艳楠
崔艳楠
摘要:小学生年纪较小,自制力和反思能力有所欠缺。教师要利用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制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发现并改正自己在学习中的错误。为此,本文从使用错题本记录、分析出错原因、同学之间互相讲解、形成正确的错题观念、加强反思、总结不同题型的检查方法这六个方面入手,提出培养小学生数学纠错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纠错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学科的计算量较大,小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作业完成的效率较低。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相对抽象难以理解,因此作业完成的难度较高,作业完成的质量无法保障。为了让小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不足,教师要利用数学课堂,培养小学生的纠错能力。学生在完成数学习题时,或多或少会出现失误,具备纠错能力的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改正,以免影响整体结果的准确性;不具备纠错能力的学生,无法明确做题时出现的问题,对后续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为此,教师要让小学生做好自我反思和总结,通过不断反思、总结以及错题整理,提高纠错能力,从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一、小学生数学纠错能力培养现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以及对数学学科的兴趣,采取适合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快速吸收数学知识,保障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做题训练,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明确自己的不足。但纠错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为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有些习惯还没有形成,小学生自身的性格以及对数学的喜爱程度,都会影响学生纠错能力的形成。学生在学习和做题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失误,任何人在做事时都会出现大大小小的失误,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自制和自控能力出发。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让小学生形成自控以及自制能力,增强小学生的自控以及自制性,让小学生养成纠错的习惯,便于培养小学生的纠错能力。在能力培养方面,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力培养难度较大,因为小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但教师要克服这些困难,从学生的自主能力入手,首先让学生自己主动进行学习、主动完成数学作业,在完成作业之后,教师要监督学生检查作业,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让小学生渐渐地形成纠错习惯,学生有了纠错习惯,教师就能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在小学阶段,很多教师只注重做题,忽略对学生纠错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学习成绩上,没有让学生统一检查作业,仅提供作业分数便继续进行知识灌输,给小学生带来无形的压力,增加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
二、小学生数学纠错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使用错题本记录
教师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养成纠错的习惯。在每次测验和考试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将错题全部整理到错题本上。教师让小学生自己对错题本上的错题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明确自己的出错点,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形成纠错习惯。在分析错题时,教师要让学生将做错的原因写在旁边,让学生加以注意,以免下次再犯这种错误。定期翻阅错题本,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今后在做题过程中可以自行纠错,提高做题的准确率。
(二)分析出错原因
教师通常会使用固定的讲题模式,为学生讲解每一道题的解法、思路以及注意事项。在讲解数学习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对错题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明确出错的原因,明确不同类型习题的易错点。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平常的做题情况,总结出学生容易出错的点,帮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引导学生改正。同时,教师还要传授学生一些技巧和方法,降低学生的出错率。
(三)同学之间互相讲解
不同学生的出错点不一样,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单位进行错题讲解,通过错题交流来完善学生的解题思维以及解题流程,也能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同一组的学生出现同一出错点,可以寻求其他小组同学或者教师的帮助。在学生进行错题讲解时,教师要从旁协助和引导。如果出错的是一些常规问题,
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如果出错的问题比较复杂,可以让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在讨论时学生可能会找到新的解题思路或者提出一些新的想法。在讨论期间,教师也可以参与进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与学生一起找到解决办法,通过这种方式让小学生形成纠错意识,培养
小学生的纠错能力。
(四)形成正确的错题观念
学习是长时间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也会不断尝试失败,在经历过众多失败之后,最终找到通向成功的道路。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这门科目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有很多的数学知识学生无法理解,在做题过程中,学生会犯很多错误,尤其是在做题方面,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帮助学生纠正自己的错误,以免此类错误再次发生。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会遇到学困生,学困生是指学生困难的学生中,学困生对数学学习会产生抵触心理,在平时的学习和练习过程中,一旦出现错题,学困生会出现逃避的行为。因此,教师要对这类学生展开针对性教学。在教学时,教师要明确纠错能力的好处,然后在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教学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错题观念,帮助学困生直面错题,让小学生勇敢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在发现学生出现错题之后,教师要采取鼓励的方式,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正确的答案。许多学生在改正错题时流于形式,没有对错题进行深入研究,教师要让学生形成纠错能力,主要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再次发生,防止下次做题时出现同样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利用数学教学,让改变学生对错题的看法,对于学生的错题,教师要给予正面评价,让学生从订正错题的过程中获得感悟。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错题观念,能够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让学生在做完习题之后,能够自检和反思,提高小学生做题的准确率,用正确的态度对待错题。
(五)加强反思
在小学时期培养小学生的纠错能力,对小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好奇心入手,通过教育教学来增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小学时期的学生比较喜欢模仿别人,教师可以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学生形成纠错能力。小学时期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身心发展比较缓慢,再加上小学生对社会没有过多的认知,在一些事件上,小学生缺乏判断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会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在听课时,许多学生无法抓住重点,无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在每节课结束之后,没有做好反思和总结,没有总结自己的不足,小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认识不清晰,大大增加了纠错能力培养的难度。为此,教师要利用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教师合理分配课堂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在每节课的末尾,给予学生一些时间进行反思。小学生年纪较小,不能主动进行反思,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经过长时间的努力,让小学生形成反思习惯,自己主动进行反思。在学生反思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反思内容和方向,如果没有教师进行指导,学生在反思时,反思内容比较零散,无法体现反思的意义和价值。学生形成反思能力,教师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纠错能力,在培养学生这一能力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监督,让小学生形成主动纠错和反思的习惯,在纠错和反思过程中感悟一些道理,收获数学知识,反思习惯的形成对小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六)制定反思表
具体而言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制定反思表,将学生在练习和考试中的错题录入反思表中,给予学生特定的时间,让学生对反思表上的错题进行反思,找出自己出错的原因,在反思过程中找到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法。在让学生进行纠错和反思时,教师可以将整个过程划分成几个部分,不同部分的教学重点不同,围绕这几个部分展开教学,在培养学生纠错能力的同时,也要让小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对数学知识和重点加以了解。在培养学生纠错能力时,教师可以采用错题再现的方式,将小学生做错的习题进行总结,然后制作成试卷,重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巩固记忆,让小学生进一步审题。在看到错题后,小学生首先会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教师要从旁监督,查看小学生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计算方法出现失误,要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小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的成因,教师带领小学生对错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让小学生明确习题的正确解题方法。教师要将错题制作成反思表,便于学生对错题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可以以小学生的错题为基础,让学生注意错题频率最多的题型,并让小学生说自己为什么会错,以后碰见类似习题应该怎样解答等等,借此机会,教师还可以考察学生的理论基础,考察学生的知识点的运行情况等等。在制定反思表时,教师要注意一些典型错题,通过亲身示范,让学生了解反思流程,鼓励学生自己将错题整理到反思表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纠错感受写在反思表上,通过这种方式警示学生,以免学生遇到类似习题时,再犯同样的错误。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整理,并一同纠正错题,在纠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题,明确错题的成因,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克服此类习题,提高小学生做题的准确率。
(六)总结不同题型检查方法
为了让小学生形成纠错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总结出不同题型的检查方法,当学生做完数学习题之后,学生可以采用对应的方法进行检查。小学数学习题类型较多,常见的一般有五类。第一类是填写题,这类习题比较基础,在完成这类习题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检查是否存在漏写、错写的情况,如果涉及计算,让学生进行多次计算,多次计算结果一致则正确,不一致则需要寻找原因。在完成比较大小的题目时,要做好计算,计算完毕后进行比较,提高做题的准确率。第二类是判断题,在进行检查时,需要对题目进行仔细审读,从中找出关键词语,要想判断这句话是否正确,可以列举一个例子,如果遇到概念性的判断题,要检查题目的描述是否完整。第三类是计算题,这类题型比较容易出错。如果是口算,在检验时要通过笔算检验;如果是简算,要思考简算的方法是否正确,也可以通过二次简算进行验算;如果是解方程,一定要检查是否写“解”,然后检查每一步是否正确、是否有依据支持;等等。第四类是作图题,在检查这类习题时,要检查自己所画图形是否与题目要求一致。小学数学涉及按比例缩小或放大的作图题,在完成这类习题时,要计算好比例后再作图,在作图完毕后,要检查比例是否正确。在画圆时,要检查好半径、直径的数值,在连接时要注意审题,查看题目的要求后决定使用虚线还是实线连接。第五类是应用题,在进行检验时要反复阅读题干,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然后进行二次计算和验算。学生要检查单位的书写是否准确、公式的运用是否正确的书写数字、是否正确,检查解题流程和步骤是否遗漏,并对结果进行多次验算,最后要检查是否写“答”。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不同题型的检查方式,让学生养成主动检查习题的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纠错能力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帮助。这一能力的养成不仅对数学学科很重要,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学生有了这一能力,当发现错误时,能够直面自己的错误,学会梳理解题思路,形成整体的解题构架。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数学问题时,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拓展一些额外的数学知识,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面。通过让要引导学生自己主动纠错,增强学生的判断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彬.解读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纠错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8):6465.
[2]后旭英.错由自纠 纠由自取——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我纠错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32):129130.
[3]顾婷婷.在纠错能力培养中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3):78.
[4]谢汉新.提高小学生数学自主纠错能力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01.
[5]梁艳兰.小学生数学纠错能力培养路径探寻[J].基础教育论坛,2022(7):4142.
[6]赵世新.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纠错习惯的养成策略[J].学周刊,2020(15):9798.
责任编辑:赵潇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