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绘本,育人教学两不误

2024-06-29周峰琴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16期
关键词:绘本数学知识育人

周峰琴

摘要:绘本故事具有丰富的主题内涵和独特的育人价值。将合适的绘本引入数学日常教学,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数学学习习惯,其效果远远超出教师的说教。将绘本与数学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可以促使数学知识生动呈现、课堂教学高效开展、作业形式丰富多彩。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得数学教学高效开展的同时,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关键词:绘本故事育人功能数学教学高效开展

绘本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展现儿童视域中的审美世界图景,并能与儿童这个接受主体产生积极、有意义的互动效应的一种读物。近些年,绘本读物的数量与日俱增,并逐步出现在教学场所,涉及的领域由语文学科逐渐辐射到其他学科,绘本教学俨然成了一种趋势。为此,课题组对“数学绘本在幼小衔接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进行课题研究。随着研究的开展,我们发现:在幼小衔接教育中,绘本的育人功能效果显著,往往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小到柴米油盐,大到火箭升天,各行各业都与之密不可分,它对人的重要性不可言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数学教育不仅重视数、量、形等内容目标,更重视沟通、推理、联结等过程目标。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促使学生逐步形成核心素养。

然而,在现实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对这门学科充满无力感,知道它的重要性,想学好它却提不起兴趣。连兴趣都提不起来,核心素养如何形成呢?于是我们又思考:是否可以以绘本作为载体,在其与数学知识、数学教学过程、数学作业之间构建联系,让数学学习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发生,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有了这个想法,我们的研究转向绘本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从低年级慢慢上升至高年级;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学习力得到大幅提升。以下结合课题研究过程,就数学绘本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浅谈几点体会。

一、搭建平台,绘本助力学科育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屡次强调“立德树人”并将其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育人放在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科育人,就是发挥学科的教育价值,以促进人的发展。对于数学学科而言,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育人价值可以体现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体会探究的乐趣、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等方面。育人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说教,这种方式也是多数教师惯用的,但学生对说教并不怎么买账,教育效果不明显。根据这种情况,课题组结合学校特色和数学学科的特点,以绘本为载体搭建平台,彰显数学学科知识的同时,落实育人目标。

(一)平台一:“绘声绘色 数学之声”公众号

课题组申请开通了“绘声绘色,数学之声”公众号,精心挑选合适的绘本,借此平台以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定期推送绘本故事,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以入学教育为例,每年的9月,学校都会迎来一群可爱的小朋友。由于来自不一样的家庭和不一样的幼儿园,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很大,有些学生以及家长都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的作息与学习方式,不仅孩子紧张,家长也很焦虑。教师每天不停地重复各种要求,嗓子讲哑了小朋友们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找到了生活教育绘本《快乐的小学生》系列丛书。这套书共六册,分别是《小学我来了》《老师,您辛苦了》《被欺负怎么办》《我不怕写作业》《我们都是朋友》《我不是小网虫》,从熟悉环境、学会感恩、拒绝欺凌、学习有方、学会相处、学会克制等方面,图文结合,展现出一个个在小学可能会出现的场景。课题组将每个故事录制成视频,通过公众号向全体一年级新生推送,指导学生在小学遇到相应的情况知道应该怎样去做,帮助学生尽快地转变角色,适应小学生活。视频一经推出,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欢迎,很大程度地缓解了学生与家长的紧张与焦虑情绪,也给一年级的老师减轻了教育教学的压力。

为了让低年级的学生爱上数学,我们也在公众号上发布了文章。董翠玲是资深的奥数老师,她创作的《数学故事绘本》共7册,分别是《房子飞走了》《丛林缩小记》《猪猪小镇的庆典》《冰房子》《惊险的恐龙谷》《风筝不见了》《赶不上的轮船》,这套绘本既是一套天马行空的故事,更是一套好玩有趣的数学教材,数的认识、加减运算、认识时间、图形和方位在故事中都有涉及。我们将其录制成视频,用公众号推送,学生在被故事情节吸引的同时,需要不断思考,数学思维得到激发,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

(二)平台二:“绘声绘色 数学之声”绘本墙

低年级的学生爱听故事,中高年级的学生更倾向于续写与创编故事。绘本故事的续写与创编,是学生根据数学知识,借助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大胆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亲历数学探索与创造,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发散思维与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学校每个班级门口都有两块廊道文化墙,我们借此打造了“绘声绘色 数学之声”绘本墙,用以展示中高年级同学续写与创编的绘本故事,课间人来人往,文化墙前总有孩子在欣赏。小作者们因为自己的作品被展出,学好数学的信心被激发,小读者们也能在不经意的一次驻足中,感受“数学气息”扑面而来,得到熏陶。

(三)平台三:“绘声绘色 数学之声”大舞台

孩子是喜欢表演的,能够向别人展示自己,他们会非常开心。我们课题组的“绘声绘色 数学之声”大舞台,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每学期一至两次,或是讲数学绘本故事,或是演绎数学绘本舞台剧。先进行班级评选,再择优以年级为单位到报告厅进行评比展示。有数学教师反映:参加活动后,学生更爱动脑、更善于观察、更喜欢数学了。

用好绘本,将育人要素融入数学知识中,发挥情境的渲染作用,在彰显学科知识价值的同时,同时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育人目标。

二、构建联系,绘本助力数学教学

杜威曾说:“教师掌舵,而驱动船只的力量一定是来自学生的。”这充分说明了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和设计承载知识的情境。绘本故事资源丰富,只要用心去挖掘、挑选合适的内容代入数学问题,构建绘本与数学之间的联系,便可以促使数学知识生动呈现、数学教学高效开展、数学作业精彩纷呈,进而激发学生“驱动船只的力量”。

(一)绘本故事让数学知识“栩栩如生”

绘本对学生来说是有魔力的,将数学元素融入其中,把生活中浅显、好玩又实用的数学知识,巧妙地藏在绘本故事里,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打开心智,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绘本故事串联数学知识

很多教师反映: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对数学学习不能长久保持兴趣,教学活动很难高效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儿童喜欢听故事的天性,用生动的绘本故事串联数学知识,不仅可以吸引他们的目光,激发其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其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活跃、积极参与。

以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找规律》一课教学为例,“探索规律”作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的主要体现之一,在小学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有要求。其中第一学段要求学生“探索简单情境下的变化规律”。由于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少之又少,仅靠教材提供的素材,把握本节课重点、突破本节课难点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增加一些素材。素材的增加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第二要有广度,让学生多方位认识“规律”;第三要有创意性,让学生能动手操作,认识“规律”。素材找好了,如何呈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数学绘本故事《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故事内容虽然简单但趣味十足:一位王子在乱七八糟魔女之城迷路了,托青鸟送信给公主,请求公主去营救他。营救王子的方法是需要找到钥匙进入规则之城;需要修好鳄鱼湖上的桥才能过河;需要帮助巨人涂脚指甲油才能通过悬崖峭壁……这个有趣的故事与找规律教学串联,

使得抽象的知识变得有趣。课上,学生被故事深深吸引,学习兴趣被调动,学生兴致盎然,仿佛自己化身为公主,凭借着聪明和智慧,运用对规律的感知,终于到达魔女之城救出了王子。整节课,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对规律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

2.绘本故事渗透数学文化

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中国灿烂的数学文化,《周髀算经》《九章算术》中有许多经典的数学案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慢慢向学生渗透。数学文化内容一般比较古板,学生不太感兴趣,将其以一个精彩的故事点缀,就能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走进数学的殿堂。例如:《九章算术》“方田”主要讲各种田亩面积的算法,我将其与绘本《瘦先生与胖老爷》相融合,录制视频,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知识的历史渊源,感受我国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将“绘本故事”和“数学知识”重组,化“抽象”为“具象”,再枯燥的知识也能变得“栩栩如生”。

(二)绘本故事让数学课堂“妙趣横生”

绘本融入数学课堂教学,并不是简单用数学绘本取代教材,而是用“图文”故事的方式,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绘本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可以是用绘本故事导入,可以是用绘本故事突破重难点,可以是用绘本故事渗透数学思想,也可以是用绘本故事串联整节课……我们课题组在这些方面都进行了尝试:金老师在“一年级大班小朋友同上一节课”的活动中,利用绘本故事《甜甜的糖果屋》导入,带领学生开启愉快而又神奇的计算之旅;许老师在讲授《面积》一课时,播放了绘本故事视频《山姆的脚印格子》,让学生明白统一面积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杨老师讲授《克和千克》时,以绘本《精灵豆豆逛集市》为主线,讲述了豆豆逛集市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的故事,学生在帮助豆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了解克和千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无论何种途径,绘本的应用总能让课堂焕发活力,妙趣横生。下面是《面积》教学中的一个片段:

【教学片段】

比较面积大小,发展度量意识

1.课件出示两个图形,引发思考。

师: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

学生比较,可以目测感受,也可以用图片比一比。

2.交流比较方法,引发认知冲突。

师:能不能直接看出哪一个面积大?

生:不能。

师:用重叠的方法能比出结果吗?

生:不能。

师:看来用观察、重叠的方法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都不容易。山姆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一起来看看他想到了什么好方法。

视频播放绘本故事《山姆的脚印格子》。

师:山姆用了什么好办法?对你有什么启发?

生:要用同样大小的东西去测量。

师:山姆用脚印格子测量草坪,我们用什么测量两个图形合适呢?

【设计意图】在比较中,学生发现运用观察与重叠两种方法不合适,产生认知冲突,这时播放《山姆的脚印格子》,激发出学生深层探究的欲望,使其明白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三)绘本故事让数学作业“精彩纷呈”

2021年7月,“双减”政策落地,在此背景下,怎样设计高质量的数学作业,既能改变传统数学作业形式单一、缺乏思维含量的现状,又能减负增效、突出育人功能,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运用绘本辅助教学后,学生更会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于是我们课题组教师利用绘本设计了不同的活动型作业,在实践中引发学生数学思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1.共读绘本,培养阅读习惯

首先师生共读。由教师在课堂上带着学生阅读绘本,学会从故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亲子共读。将课内的阅读延伸至课外:与家长进行沟通,每周课后孩子和家长一起读教师推送的绘本不少于3次,也可以读自己的绘本,孩子要将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加以应用,说给家长听;每个月进行一次读书汇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2.玩转绘本,发展创新思维

孩子是天生的玩家,他们对于玩充满了兴趣。学生在玩绘本的过程中经历问题的产生过程,并一步一步解决问题。绘本玩法形式多样,趣味横生,学生玩着玩着,创新思维就得到了发展。

首先聆听绘本。通过聆听教师推送的优秀绘本故事,思考故事中的道理。每听完一个故事,让学生说给家长、教师、小伙伴听一听:故事介绍了什么数学知识?蕴含了什么样的道理?长期这样积累,学生的理解能力会大幅提高。

其次复述绘本。低年级学生通过讲故事,完整复述自己所看所听的绘本内容。中高年级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录制绘本短视频。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指导学生进行绘本视频的制作,并通过公众号推送。

再次创作绘本。绘画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用绘本的形式展示自己所学的知识,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又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复习和运用。低年级学生续编绘本,中高年级学生则尝试创编绘本小故事、绘本连环画、数学小报等。

最后体验绘本。选择有趣的游戏场景或情境去体验绘本,利用绘本中的故事来发现问题,进而主动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导入自编绘本故事《孙悟空分饼》,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讲完了,通过练习我发现还有几个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一知半解,于是我就让这几个同学进行故事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学生很喜欢,但要把饼分对,可不容易。这几个同学为了表演不出错,课后好好研究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不懂的地方还请教了教师和同学。故事扮演很成功,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表现力得到了培养,更是在轻松的氛围中将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形式多样的作业让学生不再觉得是负担,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数学知识,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了锻炼,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升。

课题研究的路上,我们小试牛刀,浅浅尝到绘本故事的育人功效和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感受到只要用好绘本,“育人、教学”两不误!我们会在探究的路上一直前行。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绘本数学知识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绘本
绘本
绘本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