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班级管理提升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研究

2023-11-27胡雪英

求知导刊 2023年27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提升班级管理

摘 要:受诸多因素影响,部分小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以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为基础,对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进行研究,是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关键,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因此,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实践时,应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导向,抓好教育方式和管理措施的改革与优化,借助教师的适度指引与合理调控,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与主动协助,助推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发展,为学生全新认知旅途的开启助力。

关键词:班级管理;提升;小学生;心理素质;策略;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2年度广西玉林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班级管理与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研究”(课题立项编号:2022C35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胡雪英(1977—),女,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福绵区福绵镇竹菜小学。

在全社会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大环境下,确立以新课标思想为指引,以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为导向的班级管理定位,既有利于育人与育才目标的统一,也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就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来看,由于小学生各方面意识、能力、素养的发展不够充分,加之其自我调控能力欠缺,导致其在面临一些外在刺激、客观影响时,往往更容易产生一些不良情绪、负面心理。教师只有以科学、精准、适度的调适为辅助,才能帮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建立积极的心理倾向[1]。基于此,教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探究小学生心理辅导策略时,应以切实发展学生成长、学习、生活领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着力点,加强对学生身心现状、发展诉求的深度研判,并以此为参考,构建多元、丰富的心理辅导体系。教师要在切实增强心理辅导延展性与丰富性的基础上,从多领域入手,借助活动指引、任务驱动、情境创设等途径,强化心理辅导效能,进一步促进心理辅导的深层次开展,使其成为引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坚实保证。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关键时期,更是培育学生各方面能力、意识、素养的重要时期。对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为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提供理论指导,这也是凸显班级管理针对性的关键所在[2]。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小学生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心理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心理调适能力、诱惑抵制能力不够强,对事物的认识不足,因此在面对一些外在刺激时,往往会产生一些不正确、不恰当的心理倾向。这不仅会影响其人际交往、学习能力、生活适应等方面的发展,而且会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传统教育导向与育人定位层面存在诸多缺陷与弊端,导致部分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不足、重视不够,这也是制约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关键因素[3]。此外,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以及诸多诱惑的不断出现,也给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带来了诸多挑战,使得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面临较大困境。

二、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以化解其在学习、成长、发展、生活等方面的诸多困惑与问题,是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应落实的重要目标。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涵盖道德、能力、情意三大领域,具体体现为能健体会学习、能友善会感恩、能独立会内省、能共处会审美这四个维度[4]。教师对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内容进行解析,有利于明确班级管理定位,优化心理素质提升策略,强化心理素质提升实效。

(一)能健体会学习

“能健体”主要强调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应在参与各项活动、各类锻炼的过程中增强身体的协调性,提高免疫力,强化对挫折、压力的应对能力。其中所涉及的诸多教育要素,为小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策略的落实提供了理论参考。而“会学习”则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协作互助意识的培养,使其在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质疑、思考、探究等认知项目来发展完善认知体系。其中,对心理调适方法的学习,是确保心理素质提升的重点与关键。

(二)能友善会感恩

“能友善”主要指通过对学生美好人性的培育,使其友善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物,塑造健全人格与良好品行、道德。而“会感恩”则强调学生应通过礼仪的学习、修养的提升,来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以切实提升人生境界。其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有着极强的隐性教育意义。

(三)能独立会内省

“能独立”针对小学生独立意识、独立精神、独立能力比较欠缺的现状,加强对其独立人格的塑造。小学生独立人格发展得不成熟、不完善,主要与其心理比较脆弱的特性有关。而“会内省”则主要指教师通过适度引导,让学生在自我反思、自我省察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身心状态、认知发展领域的诸多问题,以此来提高其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能力,增强其承受挫折、面对挑战的勇气[5]。

(四)能共处会审美

“能共处”主要强调学生通过个体与他人的互动、协作,逐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此消除自私、冷漠、不善分享、不会合作等心理缺陷。而“会审美”则要求学生在接触自然、生活、社会的过程中多参与一些高雅的艺术活动,以此来锤炼心性、丰富体验。其在健全学生人格方面,同样起重要作用。

三、基于班级管理提升小学生心理素质的价值与意义

通过对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涉及的主要内容进行解析可以发现,确立以心理素质提升为引领的全新班级管理目标,不但可以切实助推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而且有利于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6]。同时,在教师的适度引导、科学帮扶下,学生也会逐渐掌握一些更为有效的提升心理素质的方法与策略,其身心健康發展目标必然会切实达成。

(一)可切实拓宽教育范畴

长期以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和班级管理工作中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日常表现,但忽视了其心理素质的提升。而借助班级管理工作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促进教师思想观念的进一步转变,进而切实拓宽学校教育、课程教学、班级管理的范畴,并为德育与智育的互促共进、育才与育德的互促共赢助力,从而切实变革教育定位与导向,确保学校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二)可切实促进学生发展

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教师通过科学、高效、合理的干预与引导,可以使存留于学生内心深处的诸多心理障碍得以切实化解。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挫折应对能力、自我调适能力的切实提升,同时对其身心健康成长、健全人格塑造也有着积极且重要的影响。而随着学生心理障碍被逐步化解,其也会逐渐形成积极进取、热爱生活、合作分享等良好道德品质,这有利于培育其正确价值观念、高尚道德情操。

四、基于班级管理提升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对班级管理中的辅助性教育策略进行探究,是确保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必然选择,也是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關键所在。因此,教师在借助班级管理工作来提升小学生心理素质时,应深入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参考,设计活动、搭建平台,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参与、体验、实践的机会,以此确保心理素质提升的实效[7]。

(一)深入了解学生实情,适度优化心理素质提升方式

由于成长环境、教育方式不同,小学生在心理状态、心理素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其中,具备良好心理品质的学生居多,但也存在因为人生定位、价值观念、行为表现、道德品质等方面不良而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对此,教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应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抓手,本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帮助一些心理问题严重且调适应对能力不足的学生。在进一步优化心理素质提升方式的基础上,从多领域、多层面、多角度确保各项提升方式的精准实施。同时,教师还应借助调研、访谈、问卷等手段,对不同心理状态的学生予以归类,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给予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更多的关爱与呵护,切实维护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并动员班级学生积极帮助这些学生,使心理素质提升方式更具多样性、多元化,以此消除其心理障碍,帮助其重塑良好的心理素质。例如,对于一些性格内向、自卑、不善交往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多鼓励、肯定、表扬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在具有针对性的指引下,切实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要为其快速融入班集体,且积极参与班级各项活动搭建平台,以此确保班级管理工作的科学、高效推进。

(二)构建丰富的活动项目,切实变革心理素质提升途径

心理辅导活动不仅可以切实提升心理素质教育的针对性,还有利于学生对一些科学的心理调适方法进行灵活驾驭与全面掌控。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主题班会、演讲比赛、节目展演、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等活动,通过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素质教育主题,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深度实践中,和同学互动、与教师协作,消除自身的心理障碍。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树立模范,将班级中心理素质较好、内心阳光向上的学生作为班级的教育楷模,通过榜样的引领,提升隐性心理素质的教育实效。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刺激下,学生会慢慢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有利于心理素质提升工作的高效落实。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某一阶段的心理状态确立专项辅导主题,通过讲座、演讲等方式来落实心理素质教育,让学生在积极实践中获得健康心理与综合素养的双重发展。此外,为了给予学生更多体验、锻炼的机会,教师还可以在心理素质教育主题确立、活动构建的过程中多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其从活动设计出发,全程参与、建言献策,以进一步确保班级管理工作中心理素质教育的针对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与价值。

(三)创设实践体验条件,全面强化心理素质提升实效

教师应以班级管理工作与课堂教学实践为载体,根据不同学生的行为表现、情绪状态,对其开展具有针对性、深层次的帮助,使学生在踊跃尝试、深度感知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拥有积极、健康、阳光、向上的心理状态的重要性,进而结合教师的指导,对自身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调适。同时,教师还应利用多媒体平台、网络资源、家校互动,将一些有关心理辅导的科学做法、有效手段,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其在动态化、形象化辅导资源与素材的引导下,审视自身心理现状,进行自我完善。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挖掘一些辅助教学资源,使其与心理素质教育衔接起来,组织学生反思自我,为其驱散心理阴霾助力。此外,教师应倡导家长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对学生提供指导与点拨,让学生在切实发展自身综合素养的过程中提升心理素质。

结语

总之,教师将心理素质提升融入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优化教育措施,提升管理实效,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特别是在一些多领域、多层面、多角度的心理素质提升策略的驱动下,教师对学生心理动向、变化、状态的掌控必然会更加到位,班级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也会得到切实保证。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学生心理素质的逐渐提升,其学习、成长、生活过程中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育目标也会逐渐达成,这也有利于心理素质教育的高效开展与深入落实[8]。因此,教师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时,应以深入分析各方面影响因素为抓手,在切实把握学生心理素质现状的基础上,对班级管理的方式与途径予以革新,使学生在多方驱动下,逐步掌握科学的心理调适方法与策略,以此引领学生的认知发展。教师还应致力于消除、化解学生不同心理障碍,使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与全面发展有机衔接起来,为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高质量推进、深层次实施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小娟,卓细弟.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现状与提升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17):9-12.

[2] 王元元,潘月强.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37(2):44-49.

[3] 文学燕.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提升及其培养[J].学周刊,2021(3):165-166.

[4] 梁英豪,张大均,梁迎丽.3~6年级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现状与特点[J].心理学探新,2017,37(4):345-351.

[5] 罗涛,杜智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小学生心理素质[J].教师,2016(29):15-16.

[6] 邬文捷.我国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J].新课程学习(上),2015(1):23.

[7] 鲍凌云.搞好班级管理提升学生心理素质[J].神州,2011(10):54.

[8] 蓝辉春.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感受与实践中提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微[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2):42-44.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提升班级管理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