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阅读法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

2023-11-27于淳净

求知导刊 2023年27期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初中语文

摘 要:随着阅读任务群的实施要求逐渐被落实,大单元教学越来越受重视,对大单元教学教法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比较阅读法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拓宽学生阅读视野以及提升大单元教学的系统性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作用。文章结合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分析,阐述比较阅读法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必要性和策略,并提出教师在进行相应实践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比较阅读法;大单元教学;初中语文

作者简介:于淳净(1999—),女,延边大学。

从教材的单元设置来看,比较阅读法与大单元教学相结合是可行的,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比较阅读法在大单元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策略等进行探讨。

一、比较阅读法在大单元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比较阅读法能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傅永安在《中学语文比较教学》中阐述了比较阅读法的定义:比较阅读法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内容或形式上有某种联系的作品进行有对比、有分析的阅读的方法[1]。从教学角度出发,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思维进行学习,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大单元教学区别于传统的单篇教学,其要求教师对单元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单元主题下探寻文本之间的关系。比较阅读法正好符合大单元教学对文本关系探讨的要求。从教材的结构设置来看,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是分单元来编写的,在单元导读中有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要求,并且在单元的结尾处有对学生的练习要求。这说明在单元的编写过程中,编者有意设置了能引导学生进行单元学习的主题。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对单元导读的分析来确定单元文本的比较点,再通过对比较点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导读中要求掌握的技能。王炳新曾分析过单元结构:同一单元的课文,或在文体、题材、词句、篇章方面,或在思想内容、选材角度、语言特色等方面存在共同点和不同点[2]。比如,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导读中明确提出,要在本单元学习精读的方法。为此,在进行单元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把本单元不同的人物作为比较点,让学生感受不同写作方法和不同文本下的人物有什么特点。再如,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导读提出,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该单元选取的文本均与四季之景有关,包括诗歌与散文两种体裁,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整体上比较不同体裁文本中景物描写的区别,并比较描写四季景色的不同方法与效果。在学生完成单元的整体学习后,教材单元结尾处会设置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这也是对学生的训练与启发。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后的训练是写作练习,主题是热爱生活,与本单元对景色与情景的描写技巧的学习有密切联系,教师可以此考查学生本单元的学习情况。由此可见,单元是一个整体,开头有导读作为引领,结尾有训练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比较阅读的知识迁移作用能让学生在单元结尾的訓练中如鱼得水。总之,从教材的单元整体设置上看,将比较阅读法应用于单元教学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较大助益。

在大单元教学中应用比较阅读法有助于学生形成单元整体意识,使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对单元的学习篇目有所把握。比如,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的篇目有《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从单元整体来看,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物描写,因此教师在单元教学前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写人物,让学生对单元整体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单元整体意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单元教学目标,从而在单元目标的指引下,更好地把握单元学习的重点。

比较阅读法能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迁移的意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维度的核心素养。比较阅读法的应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在大单元教学中多应用这种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思考和对比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应对在考试中遇见的课外阅读题,让学生在答题时思维更清晰。

二、比较阅读法在单元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用清晰的形式展示单元中文本的异同

比较阅读的核心是探求文章的异同,了解文章组材、选材的特点,把握文章的重点[3]。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应用比较阅读方法时应让学生清楚单元主题和比较点,以便学生掌握不同的技巧以及对单元进行整体把握。比如,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描写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教师可根据单元导读将比较点设置为中心思想的区别。在进行本单元的讲解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如下表格(如表1)。

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逐渐添加表格中的比较选项,使学生更加清楚不同课文的特点,便于学生在写作时有的放矢。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可将相应表格展示出来,结合写作训练,让学生完成知识迁移和建构的过程。

除了表格,读书笔记也能清晰展示单元内不同文本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单元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方式来展现文本间的异同。

(二)确定单元的整体学习目标与检验目标完成情况

单元整体比较阅读的核心是对单元进行统整分析,这与传统阅读教学的单元小结性质完全不同[4]。在将单元内所有文本作为整体进行教学时,教师除了要通过比较异同来帮助学生记忆知识,还可确立一个整体的学习目标。确立目标可以从单元导读入手,比如结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导读,教师可以将该单元的整体学习目标定为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同时通过比较刻画人物手法的异同来帮助学生达成这一目标。教师确立目标时,除了可以参考导读,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决定。经验丰富的教师能更好地把控单元整体,对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也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教学状况、学生对比较阅读法的掌握情况、单元文本特点等来确定合适的单元教学目标。这种确立目标的方法更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更有利于学生完成目标。此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文本的比较点,如主题思想、人物刻画、行文结构、写作手法等,让学生在简单阅读单元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确立单元学习目标。这种方法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完成目标的积极性。

(三)选取比较点

大单元教学中应用比较阅读法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帮助学生记忆和学习知识点。教师选取清晰的、突出的比较点更便于学生记忆。例如,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是散文,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望岳》则是诗歌。在选择本单元的比较点时,教师就可以从不同体裁的表现力差异入手,引导学生主动感受不同体裁文本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可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诗歌在语言上的简洁性和概括性特点,并与散文进行对比,体会两种体裁文本因篇幅长短不同等产生的差异。一些单元中的文本在体裁和题材方面有不一致的情况,为此,在大单元教学中选取比较点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点帮助学生体会不同体裁和题材的文学作品的不同特点,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比较阅读法在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反思

(一)教师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明确自身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身份,而在大单元教学中应用比较阅读法有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提前做好对整个单元文本异同的分析,在备课过程中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选取合适的比较点,并在课堂中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比如,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从体裁上可以分为散文和古诗两部分。教师可设计描写四季景色的对比表格,并结合比较点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比如,在《春》中,作者主要描写春天的什么景色、作者描写春景时流露出怎样的感情等。此外,教师也可以结合小组讨论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教师应发挥自身的课堂掌控能力

比较阅读法在课堂中的应用除了对学生素质有要求,也对教师的能力有要求。教师不但要有较强的“教”的能力,而且要有较强的指导能力[5]。课堂掌控能力包括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掌握、对课堂问题的设置、随机应变的能力等。因为大单元教学内容比单篇教学多,再加上比较阅读的方法的运用需要教师对单元内容有独特的设计,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突发情况,这要求教师能够随时调整问题的提出节奏和课堂的节奏。比较阅读课堂还涉及比较点的调整。比较点是串联单元内文本的关键点,在课堂中,如果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比较点,那么教师就要临时调整。在进行比较阅读之前,教师应吃透文本,判断文章是否适用比较阅读法,合理地选择比较阅读的文本,避免阅读浮于表面,流于形式[6]。

(三)注重单篇阅读与单元整体比较阅读的联系

大单元教学毕竟是由几篇文本组合成的,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无法集中几个课时把整个单元的内容讲解透彻,同时语言的运用和积累也是教学的必要环节,所以单篇文本的教学是无法避免的。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相应单元的过程中,对于精讲课文需要进行重点讲解,以点带面[7]。在单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突出比较点和单元内其他文章的联系,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思考文本与单元整体学习目标的联系,并在学习单元内其他篇目时对比新旧知识点的异同,发挥比较点的串联作用。在单元教学中,教师也要重视总结概括的作用。一个完整单元内容的学习時间较长,学生容易遗忘部分先学习的内容,这是正常现象。单元教学后的总结和概括正是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和联系新知识的途径。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回忆知识点,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单篇文章的学习与单元整体的学习是有密切联系的,比如单元学习的主要知识点是人物刻画的方法,但具体的方法学习则是在单篇学习中完成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单元总结概括时要让学生明确这一关系。

在大单元教学中应用比较阅读法,能帮助学生串联单元内的知识点与文本,使学生形成单元学习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可以将比较阅读法作为大单元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傅永安.中学语文比较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

[2] 王炳新.比较阅读在单元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教育科研,1990(1):59-62.

[3] 李凤荣.比较阅读:语文单元教学的途径[J].甘肃教育,1999(4):33.

[4] 董林涛.加强比较阅读,实行单元整体教学策略[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3(10):12-14.

[5] 赵平.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单元教学探究[J].成才之路,2015(28):56.

[6] 苏珏. 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2(1):223-226.

[7] 马颖颖.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单元教学思考与实践[D].烟台:鲁东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大单元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指向认知结构生长的大单元教学
学科融合,采用大单元教学模式,加强对智障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