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2023-11-27吴美霞

求知导刊 2023年27期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策略

摘 要:“双减”政策以减负增效为主线,强调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精简作业内容,探索高质量的教学路径。这一政策的出台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现阶段,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以单课时作业为主,容易导致作业形式零散以及数量较多,违背“双减”的减负要求,同时也影响学生对知識的消化与吸收。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价值出发,探究如何通过目标设计、精简数量、递增难度、因材施教等手段优化作业设计,在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的同时,使其通过作业及时夯实所学。

关键词:“双减”;大单元作业设计;小学数学;策略

作者简介:吴美霞(1971—),女,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礼乐街道新民小学。

“双减”政策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解决当前教学质量不高、唯分数独尊现象的必要措施。作业设计是“双减”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作业设计可帮助学生在复习巩固时提高学习能力,培养核心素养。教师可采用大单元作业设计方式,基于单元整体内容进行作业的规划与设计,凸显单元整体性的优势,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

一、概念综述

(一)“双减”政策

“双减”的重点在于“减”,目的是提高课内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以及家长的辅导负担,充分凸显学校的主体作用。“减”并非盲目地减少教学和作业内容,而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精简作业,保障作业内容的精度、广度与深度,在“减”的同时提“质”,进而推动课程改革深化[1]。

(二)大单元作业设计

大单元主题教学是新课标下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注重单元内容的整合,对教学内容进行宏观认知,并将其串联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单元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大单元作业设计是以单元目标为重点,基于单元主题所安排的作业形式,包含各课时内容,更具针对性、指向性。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价值

为更好地发挥大单元的整体性优势,笔者对大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价值进行深度分析,并作出如下总结。第一,传统作业设计形式以单课时为主,内容较为零散,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搭建。而教师通过分析及判断单元整体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大单元作业,可以将各课时知识点紧密连接在一起,帮助学生在作业练习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梳理学习内容,理清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在深化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构建知识框架。第二,大单元作业设计具有整体性的优势。学生在完成大单元作业的过程中,能感知单元重点内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获得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区别于传统的作业设计形式,大单元作业内容更加精炼,契合“双减”政策要求,可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对其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第三,在大单元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多个板块,拓展作业形式,设计实践类作业内容,将学科知识与生活情境相联系,使学生学会运用单元所学知识解决相对复杂的实际问题,提高自身综合能力[2]。第四,在设计大单元作业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刻把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习能力,并深入理解各单元课时内容。在长期的单元作业设计实践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将得到有效提升。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策略

设计量少、质优的作业已经成为“双减”背景下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关心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对“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策略进行总结,以供一线教师参考。

(一)依托单元整体目标,合理设计单元作业

单元目标是单元教学活动的总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学质量。为保证大单元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在设计前,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单元内容,根据单元整体目标进行规划,保障每一项学习任务都紧密围绕单元重点,帮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夯实基础知识,顺利达成学习目标,提高学习质量[3]。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作业设计为例,本单元包含口算乘法、笔算乘法等内容,单元学习目标总结如下:第一,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寻找其中的计算规律;第二,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能正确地列出等式计算;第三,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依据单元目标,教师从口算以及笔算这两方面出发设计作业内容。

1.口算板块

(1)计算下图中苹果的数量。

(2)填空。

(3)回家后向爸爸妈妈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并当一名“小老师”,为他们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步骤。

2.笔算板块

(1)计算下列竖式。

(2)连线。

3.应用题板块

为采购运动物品,李老师前往商店购物。已知足球的价格为23元,篮球的价格为43元,排球的价格为33元。①假如李老师想要分别购买三种球各12个,一共需要花费多少钱?②李老师在购买18个排球后还剩余42元,李老师共带了多少元?③王老师和李老师分别购买了14个篮球和21个排球,一共花费多少钱?如果二人共携带3000元钱,是否足够?

如上,依据单元目标设计大单元作业,能帮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以及笔算的基本技巧,对其计算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

(二)围绕核心内容,精简单元作业

有的教师为使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会采用题海战术,盲目地设计内容和数量较多的作业。这与“双减”政策要求相悖,还极有可能使学生产生较大心理压力。为避免发生这一问题,推进“双减”工作,教师要根据单元主题以及重点内容来精简作业,提高作业内容的针对性,确保学生能通过作业练习掌握重点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作业设计为例,本单元主题为“立体图形”,意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特点、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围绕本单元重点知识,教师设计如下作业任务。

1.动动手、动动脑

(1)尝试制作长方体以及正方体的小纸盒并进行观察,回答以下问题:①长方体有几条棱?可以将长方体的棱分成几组?②长方形中,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③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是否所有的面面积都完全相同?④正方体和长方体有哪些区别?⑤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

2.应用练习

(1)小明有一个简易衣柜,已知衣柜的长为0.75米、宽为0.5米、高为1.6米,他想为这个衣柜制作一款布罩(不需要底面),至少需要准备多少平方米的布料?

(2)找出下图相对应的面并标记出位置,再用a、b、c表示每条棱。

(3)估算数学书的体积,然后进行测量与计算,说说你是如何进行估算的。

3.知识梳理

运用思维导图整理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同时阅读教材中关于《九章算术》的拓展内容,并在家中寻求父母的帮助,搜集我国古代关于长方体及正方体的相关知识,感受古人的智慧以及立体图形的精妙。

在完成作业设计后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作业数量、作业难度的个性化诉求,以便于后续对作业进行灵活调整。

(三)递增作业难度,实现知识综合运用

在设计大单元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先夯实课时基础知识,再让学生逐步关联不同课时的知识点,最终运用单元所学知识解决相对复杂的实际问题,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4]。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折线统计图”的作业设计为例,基于本单元重点,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可以按照“引导学生梳理折线统计图的观察方法→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理解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实践应用”这一步骤设计相关训练,逐步提升作业内容的复杂程度,帮助学生串联零散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1.基础:观察

(1)观察1998—2021年全国总人口数折线统计图(图略),分析其与常规统计图的区别,并思考折线统计图中的点、线分别代表什么。

(2)我国人口数量呈现什么样的变化趋势?从图中你能够了解到哪些信息?

2.练习:绘制

根据表1绘制折线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表1  2014—2022年

某地区参与数学竞赛的队伍数量统计表

年份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队伍数量(支) 123 134 144 167 190 234 298 332 340

(1)哪一年的参赛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队伍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

(2)你认为参加数学竞赛的队伍数量逐年增多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3.拓展:迁移

自主选择以下任意一道习题完成:

(1)统计2014—2023年本地区的空气优良以及重污染天数,绘制折线统计图,从直观的图表中分析空气优良天气以及重污染天数变化的情况,并针对空气问题提出建议。

(2)随机挑选某一东北地区以及某一南方地区,对二者在一年期间的平均气温变化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探究如果在冬季前往东北地区旅行需要做哪些准备。

(3)搜集资料,整理我国在历年奥运会中获得奖牌的数量,并运用折线统计图的方式呈现出来。观察图表数据,写下你想对我国运动健儿说的话。

如上,难度层层递进的作业形式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同时,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内容也能使他们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个性化差异较为明显,在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呈现出个体差异。为保障作业的有效性,真正实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双减”背景下,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并设计不同层级的作业内容,使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作业练习取得收获和进步[5]。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的作业设计为例,根据班级内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将其划分为三大层次,并安排基础训练、应用训练及拓展训练这三个层次的作业。

1.基础训练:面向低层次学生,以基础巩固为主,帮助学生通过练习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性质。

(1)写出你在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小数,总结小数的性质。

(2)比较大小:

0.2元0.3分 21元210角 4.4分0.3角10元200分

3米0.3分米 20厘米20分米 1米60厘米 12元12分

(3)小明想要购买两本单价均为12.4元的书籍,20元是否够用?假如不够,还需补多少元?

2.应用训练:面向中层次学生,以巩固提升为主,挖掘学生潜力,帮助其掌握小数加减法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

(1)观察下图(图3),回答问题:

①买两盒彩笔共花费多少元?②蓝笔比绿笔贵多少元?③想要购买货架上的全部文具需要多少元?④根据已知信息尝试自主提出问题。

(2)按规律填空。

①1.2、1.4、1.6、1.8、( )、( )

②2.1、3.2、4.3、5.4、( )、( )

3.拓展训练:面向高层次学生,以发展思维为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1)你可以寫出由1、2、3这三个数字组成的哪些小数?

(2)将两个竹竿相连接,已知竹竿的长度分别为1.3米和4.2米,中间重叠的部分长0.5米,求连接后竹竿的总长。

(3)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设计思维导图,分享自己在本课学习中所取得的收获。

为保障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在学生分层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动态调整,真正实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分层设计大单元作业的方式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使其在练习中查缺补漏,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巩固,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进一步完善作业设计工作,遵循“减负增效”的原则,整合单元学习内容,设计大单元作业,凸显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落实“双减”,推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 费妤婕.谈“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J].理科爱好者,2022(6):164-166.

[2] 乔作龙.“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特色作业设计[J].甘肃教育研究,2022(12):43-46.

[3] 王岩.探讨“双减”与小学数学作业优化的有效结合[J].黑河教育,2022(12):50-52.

[4] 王佳成.基于整体 优化结构 精准评估:“双减”视域下大单元作业的设计研究[J].小学教学设计,2022(14):38-41.

[5] 沈梅彬.小学高年段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探索[J].亚太教育,2022(8):139-141.

猜你喜欢

双减小学数学策略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