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善斌芒针透刺治疗卒中后偏瘫经验*
2023-04-25高慧敏孙善斌
高慧敏,孙善斌
1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 合肥 230038
2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 合肥 230061
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脑组织结构受损或功能障碍,进一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临床以偏瘫、构音障碍、头痛头晕、面瘫、肢体麻木无力等为主要表现。流行病学显示,我国是全球脑卒中发病风险最高的国家,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例约200 万,且呈年轻化趋势[1]。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2],已成为最常见、最主要的致残原因,70%~80%患者因卒中后偏瘫丧失自理能力,生活质量明显降低,且产生悲观、抑郁等消极情绪[3]。因此临床中需要足够重视这一疾病,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缓解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孙善斌教授,江淮名医,安徽省针灸医院康复科主任,安徽省针灸学会理事,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研究生导师,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工作30 余年,擅于将传统针刺手法与现代医学理论结合治疗临床各类疾病,笔者有幸师从孙主任,受益匪浅,现将孙主任芒针透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脑卒中后偏瘫的病因病机
1 中医学上的认识
脑卒中在中医学上属于“中风”范畴,病位在脑,病性为本虚标实,以肝肾亏虚、气血衰少为本,风、火、痰、气、瘀为标。本虚则邪气能中之,邪气侵袭机体,致气血逆乱,走窜四络,直中脑府而发为脑卒中。卒中后偏瘫属于“痿痹”“半身不遂”“偏枯”等范畴,多因中风后气血逆乱,气机瘀滞、痰瘀内阻导致经络不畅,气虚血亏、经脉淤阻以至于无法濡养肢体,引发肢体偏枯[4]。《景岳全书》中曾记载:“半身不遂及四肢无力……皆筋骨之病也。夫肝主筋,肾主骨,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亏损,不能滋养百骸”。《医林改错》中亦有云:“中风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是气虚血瘀而成”。
2 现代医学上的认识
现代医学对于脑卒中后患者偏瘫发病机制的认识尚不明确,相关研究[5]认为主要是由于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异常,对肢体运动的控制能力减弱,导致肌肉力量下降或肌张力增高。目前在临床上关于脑卒中后偏瘫的治疗方法有限,且疗效并不能令患者十分满意,基本治疗方向为口服或注射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代谢、促进微循环等药物,并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相关的基础疾病,同时配合康复训练以调节运动神经元兴奋性,改善肌张力障碍,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由于临床疗效不佳,起效缓慢,训练难度较大,且对药物的依赖性很高,治疗费用昂贵,因此患者的依从性较差,难以长期坚持与配合,进一步使得疗效不显著,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临证经验
1 芒针特点
芒针最早载于《黄帝内经》中,是在古代九针之一的“长针”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特制的细而长的金属针具。芒针疗法通过一针透刺两个穴位,使针感循两穴之间经络传导,并刺激所过部位筋骨、分肉,针感可快速直达病所,经脉之气血亦畅通,达到恢复机体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目的。《灵枢·九针十二原》云:“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由于芒针针身较长,透刺时只需取很少的穴位就能扩大得气的范围,且相比短针针刺时针感更强、得气更快,更易做到气至病所,从而有效避免了针刺多穴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且临床疗效也优于一般针刺。现代研究表明[6-7],芒针透刺可兴奋拮抗肌,使患侧的肌张力降低,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同时也能够很好地抑制筋肉粘连,使气血运行通畅,促进血液循环,抑制炎性反应,缓解水肿,减轻患者疼痛感,在瘫痪机体的恢复过程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汪节等[8]通过研究发现芒针透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效果优于传统针刺方法。王伟明[9]通过文献分析归纳芒针在临床上的应用特点,也表明芒针透刺对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有着良好的效果。
2 取穴
孙善斌教授认为脑卒中的恢复期或后遗症期多表现为阳气不足、阴气有余,病久则阳气不能温养筋脉,温固肌表,筋肉失濡,引发肢体偏瘫。“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透刺阳经腧穴能够调整阴阳,激发阳经经气,使经脉畅通,阴阳互化,最终达到阴阳平衡,促进各项功能的恢复。故第一组透穴均选阳经腧穴,配合局部选穴及辨证取穴,选取曲池、手三里、合谷、后溪、环跳、风市等穴位。同时,《景岳全书》载:“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阴阳相互转化,阳经的气血灌注于阴经,阴经的气血盛满则充溢于外,持续运行,保持阴阳平调,形体可得到充足的气血滋养,因此阴经与阳经腧穴相配合,可达到调整阴阳、补阳泻阴的作用。故第二组透穴阴阳相配,配合局部选穴及辨证取穴,选取极泉、肩髃、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等穴位。曲池穴是手阳明经合穴,能疏经通络、调和气血运行,对于半身不遂、肘臂痹痛等都具有治疗作用。手三里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在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为手阳明脉气所发之处,且脉气较深,脉气由此贯通到肘外侧而进入曲池,二穴相透,其疏通经络、消肿止痛更佳,功效可远达颈项肩背。合谷穴是手阳明经原穴,是经气汇聚的部位,能够调整全身之气血运行,疏经利节,通行经络。《针灸甲乙经》载其能治“痱痿,臂腕不用”,《针灸大成》载其能治偏风与口噤不开。后溪是小肠经之输穴,《难经》载:“输主体重节痛”,同时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海,汇集一身阳气,故针刺后溪可通督兴阳,温养筋脉。合谷穴与后溪穴二者相透,可以调和气血、温筋通脉。环跳穴与风市穴均为足少阳胆经穴,环跳为足少阳、足太阳经之会,风市常主治下肢风痹、中风、半身不遂等病,为治疗风邪的要穴,常与环跳气血相接,故环跳透风市可疏通两经气血。极泉穴为手少阴心经的首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载:“极泉治四肢不收”,对治疗中风后上肢运动障碍、肩周炎等疾病有良好的效果。肩髃为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阳跷脉交会穴,针刺肩髃即可治疗肩臂挛痛、半身不遂等疾病,二者相透,具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生髓,肝肾阴虚为中风病机之本,三阴交调节三阴经经气,能治疗偏瘫、半身不遂等运动系统疾病。足三里穴是胃经合穴,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合穴是经络气血深聚的地方,因此足三里穴能够调整经络的气血运行,能治中风偏瘫、下肢痿痹,足三里透三阴交有疏经活络、扶正祛邪的功效。阳陵泉为足少阳经合穴、胆之下合穴,八会穴中的筋之会,善治经筋之病,针刺阳陵泉可舒筋活络,通利关节,治疗肢体功能活动受限。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的合穴,脾主肌肉,故阴陵泉主血主筋脉,二者相透可疏通筋腑之气,使腑气得通,气血流畅。
“脑为髓海”、“病变在脑,首取督脉”,督脉是阳脉之海,所有阳脉交汇的地方,针刺督脉穴位不仅可以提神醒脑,亦可通补阳气,温养筋脉。现代研究[10]也表明针刺督脉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和脑能量代谢,促进中枢神经功能损伤的恢复,使肢体的平衡和运动得到改善。故孙教授通常在用芒针透刺治疗卒中后偏瘫时加用毫针针刺百会、水沟、大椎、风府等穴位。百会穴主治中风、眩晕等病,可起到激发经气、振奋诸阳、益气调神、开窍醒脑等功效。水沟穴是督脉与手、足阳明经交会的位置,针刺此穴可以较好地激发阳经经气。大椎穴为诸阳之会,针刺既可补阳,又可泄邪热、益髓开窍、解痉调督。风府穴为阳维脉、足太阳经与督脉之交会穴,常是风邪聚集的部位,针刺此穴可疏散风邪,醒神清脑,息风开窍,可治风邪之为病。
3 针刺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提前准备好5 ~8 寸的芒针,1 ~3寸的毫针,在进针前先取好穴位,操作者双手及穴位局部用碘伏常规消毒,以左手做为押手,右手做为刺手,刺手持针,针尖抵住穴位处皮肤,押手配合进针,手指与腕部发力,刺破表皮后控制进针方向与针刺的深度,将针缓慢透刺至穴位,配合相应行针手法至患者有酸胀、麻木感,捻转宜轻巧、幅度不能过大,以防断针,切忌做单向捻转,以免出现滞针弯针。曲池穴用捻转补法,取3 寸毫针斜刺透向手三里穴;合谷穴用提插捻转泻法,取3 寸毫针进针,透刺至后溪穴。环跳穴用捻转补法,选取8 寸芒针透刺至风市,以患者针感明显为度。极泉穴宜捻转补法,用5 寸芒针平刺进针,节律进针透向肩髃穴;足三里穴用提插补法,取7 寸芒针夹持进针法,斜刺进针后针尖朝向三阴交透刺,使下肢抽动并令患者感觉下肢酸、麻、重、胀为宜。阳陵泉穴用提插捻转泻法,用3 寸毫针透刺至阴陵泉,上述穴位均采用补泻手法1 ~2 min。余穴采用1 ~3 寸毫针常规进针,刺入足够深度,以得气为度。所有穴位均留针30 min, 期间行针1 次,10 次为1 个疗程。
典型病案
患者,男,68 岁,2022 年8 月16 日初诊。主诉:持续右侧肢体无力2 月余。2022 年5 月19 日患者于晚餐后突发右侧肢体软弱无力后摔倒,神昏言謇,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于当地医院行颅脑CT 检查后诊断为脑梗死,经治疗症状略好转。2 个月前患者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活动不利,现为求进一步治疗,遂至我科门诊就诊。刻下症: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恶寒无汗,记忆力减退,纳寐差,二便尚可,言语謇涩,形体瘦弱,舌淡、苔白,脉细涩。查体:血压168/105 mmHg (1 mmHg ≈ 0.133 kPa),右上肢肌力0 级,右下肢肌力1级,仅能扶坐,不能站立。颅脑CT 提示:左侧桥脑及左顶叶脑梗死。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气虚血瘀证。西医诊断:①脑梗死;②高血压病(3 级,极高危)。治疗原则:醒神开窍、舒筋活络、益气活血止痛。针刺手法:取曲池透手三里、合谷透后溪、环跳透风市、极泉透肩髃、阳陵泉透阴陵泉、足三里透三阴交,毫针针刺百会、水沟、大椎、风府,1 次/d,10 d 为1 个疗程。治疗1 个疗程后,患者诉右侧肢体麻木及活动不利有所减轻;患者诉右侧肢体感觉有所恢复,力量较前增强,右上肢麻木感减轻。治疗2 个疗程后,患者右侧肢体力量较前明显增强,右上肢肌力4 级, 右下肢肌力4+级,可独立缓慢行走,纳寐可,面色红润。嘱其规律作息,适当对患肢行康复训练,宣畅情志。
按:患者为老年人,素体气血亏虚,本虚则邪气侵袭机体,致气血逆乱,走窜四络,直中脑府而发为脑卒中;气血通行不畅而致经络瘀阻,筋肉失养,发为偏瘫。故采用芒针透刺诸穴以醒脑调神、疏通经络,加快脑及四肢的血液循环。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以相应行针手法为辅助,使患者气血运行通畅,肌肉得养,筋骨自健,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
小 结
近年来,随着脑卒中的患病率逐年增高,脑卒中后偏瘫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临床上,利用芒针透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方法较为新颖,具有疏导脏腑气血及经络, 使得针感直达病所, 从而加强各脏腑、器官之间联系的作用。孙善斌教授浸于临床多年,认为脑卒中的恢复期或后遗症期多表现为阳气不足、阴气有余,主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卒中后偏瘫的针灸选穴上以扶助机体阳气为主,配合局部取穴及辨证取穴,从而达到调畅气血、疏通经络、培元补脑的作用。另因芒针透刺操作手法相对复杂,需要熟练掌握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综上,孙教授在临床上多年的治疗经验表明,芒针透刺治疗卒中后偏瘫的疗效明确,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