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芒针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2015-03-12王小丽张芙蓉许爱秀湖北省华润武钢总医院湖北武汉430080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10期

王小丽,张芙蓉,许爱秀(湖北省华润武钢总医院,湖北 武汉 430080)

芒针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王小丽,张芙蓉,许爱秀
(湖北省华润武钢总医院,湖北武汉430080)

[摘要]目的:观察芒针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芒针夹脊穴合局部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用普瑞巴林胶囊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28%,对照组71.43%(P<0.05);两组VAS及QO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合刺络拔罐法能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芒针;刺络拔罐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皮疹完全消退后患处周围仍感疼痛,以年老体弱、大病初愈及久病患者更为多见。疼痛可长达数月,甚至数十年,通常疼痛剧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笔者运用芒针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70例均为华润武钢总医院门诊收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男24例、女11例,平均年龄(63.69±11.46)岁,病程3~12个月、平均(6.59±3.16)个月。对照组男23例、女12例,平均年龄(64.00±10.47)岁,病程3.5~12个月、平均(6.96±3.03)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仍持续性、长期疼痛超过3 个月。

纳入标准:符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诊断标准;依从性好,能坚持治疗。

排除标准:非带状疱疹性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疱疹发生于头面;合并其它皮肤病及心、肺、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精神病、糖尿病及肿瘤;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疤痕体质;严重凝血机制障碍。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芒针夹脊穴合局部刺络拔罐治疗。①芒针。取穴均取患侧,胸背部神经痛取T1~T8夹脊穴,腰腹部神经痛取T6~L5夹脊穴,骶部神经痛取L1~L5夹脊穴,上肢神经痛取T1~T3夹脊穴,每次取相应夹脊穴的上穴,针具选用华佗100mm×0.35mm不锈钢针灸针。患者俯卧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采用夹持进针法,针体与皮肤呈15度角平刺进针,刺入皮肤3寸后,穴位捻转法行针1min,平补平泻,留针30min。每日1次,每周休息1天,4周为一疗程。②刺络拔罐。疼痛部位皮肤常规消毒,用一次性采血针在皮损处快速点刺,再用1 号罐在刺络处拔罐,待留罐处皮肤偏紫时起罐,起罐后清除血液,用无菌棉球覆盖皮损,隔3日1次,4周为一疗程。

对照组:用普瑞巴林胶囊(J20100102)75mg,每天2次,连续服用4周。

3 观察方法

①疼痛评分:采用国际通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1]。具体做法是在纸上划一条10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

②生存质量(QOL)评分[2]:观察与疼痛治疗相关的食欲、精神、睡眠、情绪、交际、生活兴趣等6项指标,采用1~10数字评分法估计,1分为最差,10分为最好。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痊愈:疼痛完全消失,局部感觉恢复正常。显效:疼痛基本缓解,时有隐痛不适。有效:疼痛较前减轻。无效:疼痛未见缓解。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7.14±1.55 2.51±1.03△对照组 7.06±1.64 5.53±1.16

两组治疗前后QOL评分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QOL评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QOL评分比较 (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2.28±2.35 7.96±2.86△对照组 2.26±2.14 4.16±2.62

6 讨 论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主要是湿毒热盛及气血瘀滞而致疼痛剧烈,病程迁延。《临证指南医案》云:“久痛必入于络,络中气血,虚实寒热,稍有留邪,皆能致痛。”血行涩滞,瘀阻脉络,气血运行失司则致“不通则痛”,故“毒”和“瘀”是两大致病因素,故治则为祛瘀解毒、行气活血止痛。芒针乃由古代九针之一的“长针”发展而来。《灵枢九针论》谓:“八曰长针……长七寸,主取深邪远痹也。”可见芒针疗法可驱邪通络止痛,夹脊穴位居督脉及足太阳经脉之间,针之可通达二经经气,令全身气血通畅,阴阳调和,达到活血通络、祛毒止痛的作用。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针刺病变相应神经节段分布区域之夹脊穴,可刺激脊神经支、交感神经干、后交感神经椎旁节及与脊神经相联系的灰、白交通支等,阻滞神经中的痛觉纤维传导,达到镇痛的作用。刺络拔罐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既可通病所在经气,又可托毒外出。有研究表明,刺血疗法可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4],局部微循环障碍。还可显著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外周及局部血清P物质含量[5]。芒针合刺络拔罐有行气活血、祛瘀解毒、疏经止痛之功,能达到镇痛目的。

[参考文献]

[1]赵英.疼痛的测量和评估方法[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6):2347.

[2]冯海军.益气活血方配合氯胺酮椎管内阻滞治疗56例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6):320.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4.

[4]牛乾,刘立公,梁子钧.刺血过程中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即时效应[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 (7):477-478.

[5]田浩,田永静,王兵,等.刺血拔罐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血清P物质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3,33(8):678-681.

[收稿日期]2015-05-22

[中图分类号]R244.3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5)10-09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