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芒针的源流及其临床应用*

2023-04-25周婷陈幸生贾泽坤江娜舒琳睿朱庆沁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11期
关键词:芒针进针针刺

周婷,陈幸生,贾泽坤,江娜,舒琳睿,朱庆沁

1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 合肥 230061

2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 合肥 230038

安徽省首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广德张氏芒针流派传承工作室长期致力于芒针的源流、操作规范、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现从芒针的源流、芒针优势病种(疾病谱)及操作特点等方面进行相关梳理、总结及探究,以期进一步丰富芒针的相关理论。

芒针的源流及发展

芒针最早可追溯至《灵枢·九针十二原》中的“长针”,进而逐渐演变为近现代的芒针。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随着人类冶金技术和锻造工艺的不断进步,芒针经历了从石针、铜针、金针到银针的材质优化过程;随着现代针灸针制作工艺和材料学的不断进步,合成不锈钢针具登上了现代历史舞台,成为现代芒针的主流。这让现代芒针的尺寸、规格更为精细化,其柔韧性的提升大大拓展了芒针的适用部位,也提高了芒针进针的可操作性,减少了断针、滞针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使芒针的安全性有了质的提升[1],这极大地拓展了芒针的应用部位及临床病种。

芒针的操作特点

芒针的特色主要体现在针具的特殊性和透刺的特殊操作。通过芒针针体长可达到一针多穴或一针多经的穿透作用,故常将其作用特点总结为“针少力雄”四字。

临床常用的芒针操作手法有芒针透刺法、芒针弯刺法和芒针深刺法等。其中芒针透刺法的应用最为频繁,操作时针体常以与皮肤10°~15°夹角进针,单手或双手协作移动手指,捻转较长针身缓慢进针以达预期深度,以取“针达病所”之效。近代临床医家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理论与操作方面的拓展,根据芒针透刺的目标不同,推出透刺阴阳法、穴位透刺法及经络透刺法等,芒针还可结合不同的针刺手法,如结合十二刺法中的“恢刺”,常用于各类筋痹之疾。芒针弯刺法亦为芒针的另一种特殊操作手法,常用于天突穴,因该穴位下方特殊的血管、气管结构,故操作时要求患者采取特殊的体位,进针一定深度后调转针尖方向继续刺入,然后进行一定捻转刺激后取针。临床常见采用芒针弯刺任脉之天突穴[2]治疗哮喘、呃逆、梅核气、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等的治疗。芒针深刺法,常用于肌肉丰厚或腹部、骶尾部等特殊部位,如中脘、环跳、次髎、蝶腭穴等,取“深达病所”之意。

芒针在临床中的应用

芒针的临床应用广泛,可一针多穴、一针多经,具有更强的疏经通络、调畅气血之力,可用于多系统疾病的治疗,治疗疾病谱较宽泛,尤对一些神经功能低下或缺失、疼痛性疾病需要较强针刺刺激治疗的病症具有显著疗效[3]。据统计[4],芒针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最多,其中以脑卒中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应用最为广泛。现就芒针的治疗特点及其常见疾病谱综述如下:

1 神经系统疾病

1.1 脑血管病后遗症 中风素为中医四大顽症之首,芒针治疗其多种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屡有报道,亦是取芒针“针少力雄”之功。江娜等[5]进行了芒针透刺督脉组穴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临床对照研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30 例患者采用普通针刺法,治疗组30 例加用芒针透刺督脉组穴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1 d。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 痉挛量表(MAS)、临床痉挛指数(CSI)评价患者肌张力情况;采用简化的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改良巴氏指数(MBI)评价患者的活动能力。研究发现加用芒针透刺督脉组穴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的肢体痉挛程度,提升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赵卫锋等[6]提出了芒针阴阳透刺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性瘫痪:采用芒针透刺法,从患侧阳陵泉透悬钟、曲池透温溜、环跳透风市、肩髃透曲池,与常规针刺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应用改良肌张力Ashworth 量表(MAS)评级、Fugl-Meyer 肢体功能活动评定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Barthel 指数记分法)评分,发现阴阳透刺法对改善中风后患者患肢的肌张力、痉挛程度及运动功能的作用优于常规针刺。

高盼[7]将芒针应用于缺血性中风后运动及平衡功能障碍,将60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 例治疗组在普通针刺和康复基础上加用芒针透刺督脉(大椎向至阳、筋缩向命门、腰阳关向长强、百会向脑户透刺),2w为一疗程。三疗程后,两组BBS、MBI 得分均提高,且治疗组得分提高较对照组更优;两组Holden 步行能力量表的得分及临床疗效均有所提升,治疗组更优。从而指出芒针透刺督脉组穴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及平衡障碍患者的步行、运动及平衡能力。

詹小井[8]选择84 例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将纳入研究的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方口服,观察组在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方口服基础上加用芒针透刺背俞穴(大杼-肝俞-肝俞,肾俞-大肠俞-关元俞)进行治疗。一周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 周,治疗前后采用中医症状积分、BBS 评分、 FMB 评分进行疗效对比。发现加用芒针透刺背俞穴组治疗对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疗效较好,对改善患者部分平衡功能和中医症状积分疗效更佳。

鉴于针刺对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潜在生物学效应,其在吞咽障碍的干预中应用趋于流行。李静等[9]将天突芒针弯刺联合康复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进行报道,选取60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仅采用康复训练(感觉刺激+深呼吸训练+声门上吞咽训练),治疗组在康复训练同时加用芒针弯刺天突穴。治疗4w 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组治疗后WST 分级、SSA 积分、MMSA 评分等吞咽功能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作者特别强调芒针弯刺天突穴是芒针治疗中操作较为复杂的一种特色针法。鉴于天突穴的特殊解剖位置,故操作时应严格把握进针角度变化及深度等细节,以避免气胸等不良事故发生。

武小利等[10]将芒针透刺结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选取90 例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A、B、C 三组。C 组采用盆底肌训练进行治疗。B组采用盆底肌训练+常规针刺进行治疗,A 组采用盆底肌训练+芒针透刺法进行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后ICI-Q-SF 评分、I-QOL 评分及各项尿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研究发现芒针透刺结合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卒中后尿失禁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卒中后排尿功能,以提高中风后排尿障碍患者生活质量。

苏美意等[11]观察了79 例芒针深刺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纳入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40 例)和对照组(39 例),治疗组采用芒针深刺会阳穴、次髎穴,并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方法治疗。两组针刺治疗1 次/d,治疗6d 后休息1d,治疗4w。通过对SBMs、Bristol 粪便性状、PACQOL、排便困难程度的观察,发现芒针深刺会阳穴、次髎穴结合电针在增加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自主排便次数、改善粪便性状以及排便困难程度方面均有较好疗效。

芒针治疗还被应用于卒中后睡眠障碍及卒中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并发症的治疗。苟娟平等[12]采用芒针透刺结合隔姜灸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其透刺选穴为督脉组穴,其疗效更优,结合两组患者血清5-HT、NA 和Ach 浓度变化,分析其治疗效应与针刺上调与睡眠相关神经递质水平有关。邵薇等[13]在卒中后消化不良的芒针深刺取穴为中脘、天枢及梁门,该研究与常规针刺组、Domperidone 药物组进行对比,治疗前后的消化不良症状量表评分及NDLQI 各项评分具有更优改善。

1.2 中枢神经系统其他类疾病 黄蒙蒙等[14]报道了芒针透刺法治疗为主治疗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验案,其操作方法为采用“佐良”向咽喉透刺,翳风向喉结处透刺,上廉泉及旁廉泉向咽喉方向透刺,4 周后患者吞咽障碍、双手握固及眼球活动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邝伟川等[15]采用芒针深刺八髎穴观察SCI 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将120 例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芒针深刺组、浅刺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常规基础治疗,深刺组加用八髎穴深刺(进针深度6 ~7.5cm,达触电感为佳),浅刺组八髎穴进针2.5 ~4.0cm,治疗8 周后,深刺组总有效率(92.5%)优于其余两组(80.0%、70.0%)。深刺组在减少残余尿量效应方面较浅刺组尤为突出(P<0.05)。

张璇[16]进行了长针透刺法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观察,将96 例脑瘫儿童分为两组,治疗组48 例采用长针进行穴位透刺:肾俞透大肠俞、关元俞透膀胱俞、曲池透臂臑、外关透三阳络、血海透箕门、足三里透上巨虚治疗,对照组给予穴位直刺治疗,治疗48 天后,治疗组长针透刺患儿GMFM-88 评分和MAS 量表积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可见长针透刺对脑瘫患儿神经心理发育、肢体痉挛及仰卧位、坐位、立位的粗大运动均有一定改善作用,从而促进患儿康复。

1.3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芒针治疗常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7]、顽固性周围性面瘫[18]等,段礼宁等[18]观察了33 例顽固性面瘫患者的长针滞针提拉与温针灸相结合的治疗,采用中院CV12)、气海(气海CV6)、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深刺,每日治疗一次,5 天后间隔2 天,10 次为1 疗程,采用HB 神经分级量表进行疗效评估,2 疗程后总有效29人,总有效率87.88%。

2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2.1 子宫内膜异位症 杜鹃等[19]将40 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 例予Mifepristone 给药治疗,对照组20 例Mifepristone 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芒针深刺十七椎、中极、关元、气海等穴位治疗。治疗第1 个月经周期后,对患者N R S、血清中的脂多糖、前列腺素E2、雌二醇和IL-1、TNF-α 及IL-10 等炎性因子、粪便微生物多样性和门水平进行记录、对比。发现芒针深刺可有效改善患者痛经症状,分析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微生物组成、抑制血清脂多糖、降低炎性因子等环节,从而减轻内异症患者的疼痛程度。

2.2 女性急迫性尿失禁 王子臣等[20]将沈氏芒针深刺次髎为主穴,采用朱琏针灸之“抑制法2 型手法”治疗女性急迫性尿失禁,并采用CT 扫描研究其安全因素。选择病例30 例,采用沈氏芒针与手法相结合深刺次髎穴治疗;并选1 例有效者用CT 扫描,观察针体周围的组织结构及可操作性。结果:治疗前与结束治疗、随访时症状积分差异都存在非常显著性(均P<0.01)。CT 扫描显示针体穿过双侧骶后孔(S2),未伤及盆腔脏器。疗效可靠且安全,芒针得气时产生的向会阴部放电感可操作性、可重复性及安全性强。

2.3 膀胱过度活动症 李春艳等[21]报道了采用芒针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验案。具体操作为采用由秩边穴透刺水道穴、中极穴深刺,留针20 ~30min,每日针刺一次,10d 为一疗程。经治疗后,患者夜尿频次、排尿间隔、尿急及睡眠质量均有明显改善。姚文平等[22]进行了长针骶刺法与头针结合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观察,治疗组以长针深刺八髎穴结合头针“足运感区”,与常规针刺之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长针骶刺法结合头针“足运感区”对减少OAB 患者白昼及夜间排尿次数、缓解尿迫及尿失禁的临床症状的疗效更优,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

3 消化系统疾病

3.1 功能性消化不良 王子臣等[23]对比芒针与药物Domperidone 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的临床疗效差异。纳入研究的81 例NUD 患者被分为治疗组45 例和对照组36 例,治疗组以芒针深刺“胃之募穴”-中脘,对照组口服Domperidone 治疗。研究显示芒针治疗组总有效率88.9%,优于对照组(52.78%)(P<0.01)。

3.2 胃下垂 李运锋[24]通过采用钡餐透视研究芒针治疗胃下垂的疗效,将78 例胃下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 例和对照组38 例,治疗组采用芒针由巨阙穴向左侧肓俞穴透刺,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通过症状改善及钡餐透视下胃下极回升程度作为疗效判断标准。连续治疗10 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0%)优于对照组(57.9%)(P<0.05),研究结论为芒针能显著提高胃下垂的治疗有效率。

3.3 功能性便秘 孙冬梅等[25]观察芒针深刺中脘穴为主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34 例芒针深刺组患者采用芒针深刺中脘(进针深度3-5 寸),配合天枢、上巨虚、足三里,30 例浅刺组患者取穴相同,中脘穴进针深度为1 寸。14 天后芒针深刺组的有效率为85.29%,浅刺组有效率为 56.67%(P<0.05),两组治疗后的便秘症状积分均有降低,其中芒针深刺组患者部分症状改善较浅刺组更优。结论:芒针深刺中脘穴为主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安全,且疗效优于浅刺法。

4 骨、外科疾病

4.1 膝骨性关节炎 围绕受损膝关节周围的股四头肌和髌上囊作为透刺切入点,进行芒针透刺是该治法的核心,胡凤军等[26]将芒针透刺运用于KOA 的临床研究,将 70 例 KOA 患者纳入观察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5 例,治疗组使用150mm 芒针从患侧髌骨上4 寸处透刺鹤顶,100mm 芒针从内膝眼透刺外膝眼,150mm 芒针从阳陵泉透刺阴陵泉,每周2 次,连续4周,对照组采用Sodium Hyaluro 膝关节腔内注射,每周1 次,连续4 周。采用VAS 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及膝关节功能评分作为观察指标,治疗4 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优于对照组(88.57%)。芒针透刺在减轻膝关节疼痛、肿胀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等症状方面疗效更优。

4.2 后循环缺血型颈椎病 计娟等[27]采用芒针联合项丛针对后循环缺血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将60 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项丛刺,治疗组在项丛刺基础上配合芒针透刺督脉“背三针”,每日治疗1 次,治疗20d。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后循环缺血型颈椎病功能量表(FS-CSA)评分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患者后循环血流的血流速度变化情况。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S-CSA 量表评分降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LVA、RVA、VBA 平均血流速度均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组FS-CSA 量表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73.33%。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芒针联合项丛针治疗后循环缺血型颈椎病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脑部供血情况,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4.3 下肢缺血性疼痛 张青天等[28]采用芒针合中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将102 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在常规基础治疗基础下,对照组51 例患者采用温阳益气通脉方中药内服治疗,治疗组51 例患者在温阳益气通脉方中药内服基础上加用芒针深刺环跳穴治疗。用血清TC、TG、NSE、CaN、RCAN1 水平,结合GMFM、NSAA 评价患者动脉硬化下肢运动情况。治疗14d 后两组患者TC、TG、NSE、RCAN1、CaN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GMFM、NSAA 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1%)优于对照组(78.4%)。结论:芒针配合温阳益气通脉方中药内服可显著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下肢疼痛、麻木症状,改善患肢运动功能。

4.4 急性腰扭伤 孔士琛等[29]报道邵氏“芒针心法”中采用芒针透刺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病例,具体操作为采用芒针取患侧L3 横突压痛点向臀部方向透刺,L2 椎旁阿是穴向L4 椎旁阿是穴透刺,坐骨结节压痛点向下肢方向透刺,并配合青龙摆尾行针的复合行针手法,疗效显著。

4.5 梨状肌综合征 彭勇华[30]采用芒针恢刺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将100 例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用常规针刺环跳及阿是,观察组予芒针恢刺环跳穴及患处阿是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功能障碍程度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芒针恢刺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可显著提升其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功能障碍。恢刺不同于常规的芒针深刺,而是在芒针针身刺入病痛之处后适当前后摇动针体,可松动拘急之筋肉,这是芒针与古老刺法相结合的典型应用。

4.6 肩周炎 孔士琛[29]等报道的邵氏“芒针心法”验案中采用芒针透刺法,取患侧阳陵泉向外踝方向透刺、条口向承山透刺,结合指推法松解患侧肩关节及肩胛带周围肌群,可有效改善冻结肩患侧的肩周疼痛症状,并恢复患侧肩关节活动范围。

5 头面五官科疾病

采用深刺蝶腭神经节的针刺法常被用于治疗五官科多种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蝶腭神经痛[31]、干眼症[32]、分泌性中耳炎[33]等,其中以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报道最为多见且被临床公认有效,郭春艳[34]采用随机分组法将72 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分为两组,36 例治疗组采用芒针从双侧“蝶腭穴”透刺至蝶腭神经节,对照组采用常规毫针浅刺“蝶腭穴”,针刺治疗介入4 周后,芒针透刺组总有效率94.44%,明显优于普通针刺组77.78%的总有效率(P<0.05)。研究同时采用CT引导的方法为芒针透刺蝶腭神经节的进针深度和方向研究提供了客观参考数据。

6 其他

有报道将芒针应用于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治疗,郭文海[35]采用芒针透刺背俞穴为主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治疗组30 例患者予芒针透刺:心俞透肝俞、肝俞透肾俞,对照组30 例给予普通针刺,3 疗程后,治疗组患者疲劳量表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且治疗组患者部分次要兼证明显下降,症状积分改善明显降低(P<0.05);从SF-20 各维度分析,芒针透刺组患者整体健康水平改善较普通针刺组明显(P<0.05)。

小 结

通过对以上文献综合分析,可见芒针的临床适应症较为广泛,但临床上更倾向将其应用于一些顽症、疑难、痛症及部分功能障碍性疾病,正所谓“深邪远痹”之类疾患。《灵枢·官针篇》亦有云“病在中者,取以长针”,此为芒针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鉴于芒针操作的特殊性,通过以上文献检索,总结了操作过程中应强调的三点:①遵循严格的消毒程序,包括施针部位及操作者手部的消毒;②进针时注意针尖方向及进针深度等细节;行针采用小幅度捻转为主;忌提插行针增加组织损伤风险;出针时宜缓慢顺势,必要时配合缓慢捻转,避免滞针、断针;③胸腹部、会阴等特殊部位使用芒针时还需防止气胸及胃、膀胱等脏器损伤。

猜你喜欢

芒针进针针刺
浮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专家共识(第11版)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基于数据挖掘的芒针疗法临床应用特点研究❋
芒针夹脊穴治疗跟痛症的作用机理探析
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
芒针配合推拿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
芒针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