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英对比分析的可操作性与实际意义

2022-07-01

科教导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汉英助词语义

胡 庚

(重庆财经学院,重庆 401320)

一种语言应从不同角度看待,可从历史的、系统的角度看待,也可从某特定发展时期、某特性看待。这就为对比分析不同语言提供了灵活度。汉语与英语源于不同语系,汉语来自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隶属于不同语系的两种语言,有各自的特性也有共性,这些是通过对比得出的。本文将从语言的形式角度出发,试图对比分析汉语与英语两种语言。此处汉语仅涉及普通话分析,不包含方言;英语仅涉及现代英语。这样设限的原因在于,本次研究对象为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英语作为一门高校基础课,其教学内容很难涉及古英语与中世纪英语;课堂上,教师基本以普通话授课。因此本文汉英对比分析的范围划定为:汉语以普通话为例,英语以现代英语为例。对比分析将从语言形式的角度出发,并探讨此对比分析在实际教学中的意义。

1 汉英对比分析的可操作性

从语言形式角度出发,汉语与英语均可划分为四个层级:语音、词汇、语法与语义。在接触一门新语言时,学习者通常会从语音开始,结合词汇,积累一定词汇后,会涉及语法。语法是较复杂的存在,它的习得过程与对语义的理解是交叉进行的。

1.1 汉英语音层级对比

首先明确什么是语音。简单说,语音就是语言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是人通过发音器官发出的。人的生理构造决定了人发出的声音的差异。这种个人之间的差异不作为此次研究的划分依据。因为若将单纯个体之间的差异直接作为划分依据,则可划分出无数个层级,研究也将失去意义。语音是一种具体的概念,因为其是语言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语音在涉及层级对比、规律总结时,则又是抽象的概念。研究者可根据地域、文化等影响因素,总结归纳出特定人群的语音发音规律等。

英语语音与汉语语音都各自经历了起源、发展等阶段。英语发展的三个阶段普遍认为是古英语时期、中古英语时期与近现代英语时期。在不同的阶段,其语音也在不断变化发展。目前国内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材,均归于现代英语范畴。语音体系,即关于语音的系统性的知识总结,涉及发声器官,又涉及不同区域的注音系统等。根据发声器官的振动特点、发声时气流的变化等,英语发音有了元音音素与辅音音素,如[e]和[p]。通常,元音与辅音相拼,可以构成英语单词的发音,如[b]与[u]、[k]相拼,可得到发音为[buk]的英文单词。现代汉语中,有类似的概念,声母与韵母。将二者相拼,可以得到单个的汉字。

英语中的元音辅音与汉语中的声母韵母有相似之处,发音也有相似之处,如辅音[b]与声母[b]的发音是类似的。这里的辅音采用国际音标体系,声母则归属现代汉语普通话体系。类似例子还有辅音[p]与声母[p],辅音[k]与声母[k]。但英语的元音辅音与汉语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差异也是明显的。首先二者非一一对应关系;其次,某些发音并不类似,如辅音[t]与声母[t],二者发音特征截然不同。辅音[t]发音,取决于其在单词中、或该单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完全爆破的[t]和不完全爆破的[t]发音是不同的。声母的[t]属于塞音发音,只有一种发音。

1.2 汉英词汇层级对比

词汇是词语的总称,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各自得出类属的下级词汇有交叉也有不同。本文因考虑国内课堂教学中的英语教学与语文教学过程,此处词汇对比按词性划分类别。

汉语的词可分为12 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其中较常用的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与量词。英语中单词按词性划分可分为10 类:名词、动词、代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冠词、介词、连词与感叹词。可看出,英语中单词按词性分类比汉语少两种。英语中多出一类冠词,没有助词、拟声词与量词。冠词又分为定冠词与不定冠词:the,a 和an。The 是定冠词,a 与an 是不定冠词。前者与后者的区别在于语法;不定冠词中a与an的使用则与其后一单词发音相关。汉语中的12 类词级没有与冠词完全重叠的概念。而英语中有一种词的用法,叫助动词,但并不单独成类,这与其用法相关。如在句子“I do not like it.”中,do为助动词,来帮助否定动词like,但单独使用的do 为动词,不做助动词使用,它有自己的含义。如“I can do that.”一句中,do可解释为“办到,做到”,而作为助动词的“do”是没有实际含义的。单词do 要与动词结合才能成为助动词,因此不单独成类别,与汉语中的助词类别不同。汉语中的助词又分语气助词、结构助词和时态助词三种。语气助词通常位于句中或句末,多用“啊”“呀”或“吧”等表示,如“真是漂亮啊!”此时的句子往往是感叹句。但在英语中,感叹句通常有自己的句式,不通过助动词体现。如“雨好大啊!”可用英语表达为:How heavily it is raining!此句中并未出现英语助动词。汉语的时态助词也称动态助词,通常接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动作或变化的状态,可与时间副词连用。常见的时态助词有“着”“了”或“过”等;结构助词用在词、词组的前面或后面,用以表示句子的结构关系。常见的结构助词有前缀“所”,以及后附的“的、地、得”等等。其中,时态助词与英语中时态的体现差异较大。汉语句子:我吃过了。此句中的“过、了”体现该句中的行为“吃”发生在过去;而在英语中,要体现某个动作发生在过去,不会多增加单词,是在原本单词上发生改动,如“I liked the book.”一句中,“liked”表示“过去喜欢”,该词的构造为“like+ed”,“like”表示喜欢,该词结尾“ed”结构表示“此动作发生于过去”,“ed”仅为构词的一部分,不单独成词。

1.3 汉英语法层级对比

语法,顾名思义是语言的用法。语言的用法需遵循一定的规则,这样的规则即语法。汉语与英语有各自语法,其有同有异。首先,汉语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部分。词法主要是指词的构成,词的变化和分类规律。句法主要是指短语和句子等;英语语法同样涉及词法与句法两大类,词法同样主要指词的构成、词的变化与分类规律等,句法同样主要指短语与句子等。其次,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具有相同的特征分类:抽象性,生成性,层次性,系统性,递归性,稳固性与民族性。每一特征的大致概念,二者是相似的,即广义上的相似,但根据特征而衍生出的语言规律,各有不同。如汉语中有叠词概念“学学、听听”等,英语中却没有;又如汉语中有偏正短语的概念,英语中同样没有。

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的民族性特征差异是几大特征中最明显的。首先,汉语语法具有隐蔽性,是指现代汉语中的语义、语言信息等制约着汉语的使用,即影响其语法的类别与规则,如某些句子中,谓语的缺失并不影响句子整体的构成。例如“这孩子,谁家的?”一句中,明显缺失了谓语“是”,但其依旧成句,意思表达完整,与“这孩子是谁家的?”一句含义相同;又如“这本书不错。”一句中,“这本书”中,“这”指示词,“本”量词,“书”名词,“不错”形容词。整句话没有动词,但在汉语中,形容词可以充当谓语,因此形容词“不错”为该句谓语。而英语中,主谓的概念相对汉语来说更为固定。英语的谓语由动词充当,又称谓语动词。如针对“这本书不错。”的英语译文:“This book is good.”中,“This”对应“这本”,“book”对应“书”,“good”对应“不错”,“is”充当此英文句的谓语,在汉语句中无对应。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的差异性,导致了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在习得英语时,会出现负迁移的现象。但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的相似性,又使同类别学生在习得英语时,能借鉴对汉语的理解来理解英语语法规则,如同样是陈述句,汉语语序与英语语序是一致的:主语+谓语。这也使得汉语与英语在各自语法层面具有可对比分析的可操作性。

1.4 汉英语义层级对比

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就是语义。汉语语义与英语语义对比从两大类别展开:一是汉英词汇语义的对比,二是汉英句子语义的对比。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词汇常常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思想和生活的变化。作为人们表达的基础,词汇载录着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信息,直接或间接地映射它所积淀的独特的文化蕴涵。词汇是句子形成、篇章形成的基础。因此汉英词汇对比与分析对英语作为二语的习得是有重要意义的。汉语母语背景的学习者与英语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具不同文化的概念,不同思维的模式,对词的理解也有差异。真正理解这种差异,能促进习得者学习的正迁移现象发生,反之,则容易出错。

针对语义中词汇层面的对比,有两个大类:汉英对等,汉英不对等。汉英对等指某个汉语词汇有特定的英文词汇对应,如专有名词;汉英不对等有三种情况:一汉多英;一英多汉;词汇空缺。一汉多英指一个汉语词汇对应多个英语词汇,如“借”这个汉字。汉语的“借”可对应英语中的“lend”与“borrow”,而这两个单词用法不同。在汉语句子“你能借我这本书吗?”和“我借给你吧。”中,前一句用“bor row”,后一句用“lend”,二者不能互换。一英多汉指一个英语单词有多种对应的汉语词汇,如“virtual”既可表达实际上的,又可表达虚拟的。词汇空缺指英语和汉语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这往往与文化社会背景相关,如汉语中表达食物的“包子”“馒头”。包子与馒头均是中国特色传统面食,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单词表达。因此在表达“包子”“馒头”时,只能结合文化背景采取一定的翻译技巧,如可用烹饪方法加原材料的方式进行翻译。汉英句子语义对比,离不开对汉英词汇的理解,又不仅仅是对汉英词汇的理解,而语法也在其中占有重要席位。如英语句子“I liked reading books.”对应的汉语句子是“我以前喜欢读书。”通过词汇比对,汉语句子里多出“以前”一词,对应英语单词“liked”中表过去的词尾“ed”。如不了解liked 的含义,那么此汉语句子容易错误表达成“我喜欢读书。”但“我喜欢读书”此句,在没有上下文语境的前提下,表达的应是当前的状况。这时的汉英两个句子意思出现偏差,不再对等。

2 汉英对比分析的实际意义

汉英对比分析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语音层面来看,英语中音标的某些写法与汉语拼音的写法一致,发音却有所不同。以国际音标为例,[l]有两种发音,一种类似拼音的[l];另一种与拼音的[l]发音相去甚远。学生在学习音标[l]发音时,容易将此混淆。如能有意识引导学生在习得音标发音时,将汉语拼音与英语音标对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英语音标的发音。

学生在进展到英语词汇学习后,比起对英语词汇本身意义的记忆,一般对词汇词性的记忆会更感棘手。如能有意识地对比汉语中词汇的词性与英语中对应词汇的词性,学生在习得过程中会更容易明晰英语词汇的词性。英语中词汇的词性是很重要的,这与其语法息息相关。汉语的语法规则相对英语更加灵活,因此有必要对比汉英语法规则,规则相似时,学生的习得易发生正迁移现象;规则不同时,通过反复强调,一定程度上能阻碍负迁移现象的发生。语义层面又涉及文化背景等因素,对比起来较复杂。但语义层面的对比是有必要的。了解话语的真实含义,才能进行好中英互译。例如,在“我不想去学校了。我以前喜欢读书,现在不喜欢了”中,“读书”二字结合前一句的“去学校”,对其正确理解应是“上学”;故此处的“读书”不等同英语中的“read books”;但单独的“读书”,则可以表达为“read books”,此时的读书是指其本义——阅读书籍。这时理解了整个句子所表达的意义,才能更好避免错误的翻译。学生在尝试翻译汉语句子时,理解句子真正含义,再结合汉英词汇对比,方能用正确的英语句子表达相对应的汉语句子,也能促进与加深其对汉英差异的理解。

猜你喜欢

汉英助词语义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格助词“に”と“で”的使用区分
贵州方言先行体助词的语法功能及地理分布研究
A Chinese-English List of the Sports Programmes in Winter Olympics 冬奥会项目名称汉英对照词表
王汉英的诗
湖北天门方言“的”的用法探析
助词“给”的发展变化研究
从汉英差别看汉英科技翻译中主语选定的原则
在翻译实践中探讨汉英翻译理论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