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2022-07-01赵雨竹
赵雨竹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结合当今时代要求,通过思政课进行青年成长成才教育是最踏实、最有效的方法。而思政课的关键环节在于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只有建设好一体化的教师队伍体系,才能推动当代青年成长成才走在新时代的前列。
1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现状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主要指的是纵向一体化。即在实现不同学段有各自特点的基础上,还体现出不同学段之间教师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要求。目前一体化建设存在诸多漏洞:教师队伍配不齐、建不强导致的一体化根基不牢固以及教师评价机制不合理等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群众对思政课的重要性缺乏认识,部分教育工作者对于建设教师队伍的全局意识较弱。我们的目的是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1 配不齐,建不强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从量和质的角度看都存在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从量上来看配不齐,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编制存在大量缺口。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未达到1:350 的师生比例,中小学缺乏专职思政课教师,大多由语文或其他科目教师替代。部分学校还未设置专门的德育课,而是与其他科目如音体美混在一起。整体上看,大众对思政课关注度较低、认识较浅,仍被作为边缘课程,导致思政教师地位不高,职业认同感不强。其次从质上来看建不强,思政课在培育新时代青年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思政课的教育主体本身不具备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良好素质,就无法实现思政课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的。调研显示,78.05%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为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临时充当思政课教师的人员对课程本身不够重视,对思政的理解比较肤浅,无法真正发挥思政课的育人作用。高校部分思政课教师也缺乏新的视野,脱离社会实践与学生思想实际,“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仍未付诸实践,只重视教材而缺乏针对性,满足不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时效性的需要。由此可见,思政课的整体教学理念更新不及时,各阶段的教学内容重复且案例陈旧落后,学生因而产生了不重视思政课的心理,如今所谓的“抬头率”亦无法改变学生的心理现状。基础未打好,高屋也未建成。
1.2 评价机制不合理
教师评价机制是对教师现有工作价值和发展潜能做出判断与评价的活动,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机制。思政课教师评价是为了提高政治素养,师德师风和业务能力,这关系到教育主体的未来发展,也关系到教育客体的受教育结果。
但现存的教师评价机制存在许多明显的缺陷。一是教学和教学研究在评价中的比例有待提高,目前高校教师评价机制存在唯文凭、唯“帽子”、唯奖项、唯项目等问题,没有坚持以思政课教学为核心的科研导向。教师没有把足够的精力放在教学和教学研究上,导致教学形式单一,失去课堂吸引力。二是评价机制忽视教师发展,培训制度不健全,激励力度小。现存的教师培训方式和内容具有滞后性,不利于教师应对评价机制的各项标准;思政课教师被重视程度不高,在学术研究方面仍是弱势群体,缺少完备的激励机制。三是对于思政课教师缺乏独立专业的评价体系。教师评价制度主要由学校行政部门制定,导致评价更站在学校管理的角度而忽视了教师本身的需求和能力。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的政治素养、知识技能、教学创新等能力与其他学科应作出区分。不合理的评价机制降低了教学质量,影响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阻碍了教师未来的发展道路。由于评价机制存在上述问题,思政课教师缺乏对教学的研究,无法实现思政课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差异,进而不能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进行一体化教学,阻碍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1.3 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不足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出现阶段性空缺,部分高校仍未形成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质量优良的骨干队伍。老一辈教师依旧坚守岗位,年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热情而经验不足,缺乏系统的理论与实践培训。这是因为家庭、学校及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不够熟悉,始终没有成为高考报考的热门专业,部分高校未设置本科相关专业。而具有此专业相关背景的本科生考取硕士的比例并不大,对硕士及以上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背景的学生又缺乏专门的培养方案,因此缺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的各阶段人才。并且由于对思政课教师的激励力度不够,比如职称评审较难、岗位津贴不足、高层次人才项目较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幸福感、获得感普遍缺乏等原因,相关专业的学生在面临从业选择时对思政课教师职业的倾向性不强。这一系列原因导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后备人才无法供给,现有思政课教师教学压力大,无形中降低了思政课教学质量。辅导员在学生成长阶段同样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但由于行政管理工作繁多,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无法激发学生产生相关方面的兴趣,不利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2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2.1 顶层设计,建设体系
实现大中小学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对一体化进行顶层设计,才能顺利开展各层级的工作。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应推动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地方性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一个全面系统部署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委员会应尽快根据文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高校教师聘用机制,健全激励机制,改革高校薪酬制度,扩充思政课教师队伍。对可兼职担任思政课教师的人员进行培训遴选,以达到规定的师生比。对于各地方民办学校,政府可采用思政课教师指派以及组建讲师团等方式,统筹解决好教师配备不齐的问题。
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更重要的是对教师主体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还要提高其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第一是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提高思政课质量水平。对于中小学非本专业毕业的教师,首先保证政治信仰坚定,师德师风规范,再由各地进行统一的知识技能培训,培训内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准则,以时代性和创新性为标准,以提高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质量。在完善各阶段专业性的前提下,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跟紧新时代步伐。对于高校教师同样进行阶段性技能培训,专兼结合,并建立退出机制,将现存思政课教师队伍中政治意识薄弱者及时清除,充分提高队伍质量水平。第二是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带动各阶段教师水准。各省各部应积极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强化高校教师“四史”教育、推进常态化师德培育涵养、落实师德第一标准、严肃师德问题查处、完善教师思政工作组织管理体系。不仅落实2021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工作,更要鼓励全国思政课教师提高学历,按比例分配读研读博名额,提高整体综合素质。第三是有效衔接,真正实现一体化。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协同理念是关键,只有各阶段教师清楚地认识到一体化的纵向发展,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形成每个阶段承上启下的教育连接。其次在教材编写、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做好统筹,对大中小学不同阶段的课程内容进行更具体的规定,以避免教学内容重复或出现断层。最后是要搭建思政课教师沟通交流平台,掌握各阶段教学的侧重点,了解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掌握情况以便实现更高质量的教学。还可以通过培训,组织不同学段的教师共同学习交流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形成科学完备的受教育体系,实现教学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2.2 改革评价机制,遵循差异性
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就是要建立专门的思政课教师评价体系,区别其他学科评价的要素比例。对于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评价标准更侧重于政治意识、师德师风和教学创新方面,论文及项目研究在评价中相对占比较少。对于高校教师的考核,《意见》已经明确指出改革职称制度,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在破除“五唯”之余,还提出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以教学评价为主要对象,以关注教师的政治性、时代性和专业性为准则,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别的评价体系,针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能力、师生评价等要素进行考核。要建立精准的培训体系,注重解决教师评价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鼓励优秀的思政课教师成立讲师团到高校和中小学宣传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通过培训交流推动思政课教师跟紧时代步伐,增强职业认同感。
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学科领域应建立不同的评价机制,对于同一领域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教师也应该建立分层机制,纵向来看思政课教师队伍中的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不同级别的教师应分别制定评价标准,例如讲师的评价标准中教授课程的效果占比更大比较合理。横向比较其中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仍有不同。从教师的长远发展考虑,在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方面也应该按照上述差异进行调整,而不是统一标准统一发展,满足教师队伍中人才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更有利于思政课教师的发展。
2.3 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思政课是国家培养人才必不可少的方式,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必须要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这项任务的目标是构建一支数量充足且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师队伍。第一步是提高思政课在广大人民心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地方真正落实中央政策,学校切实实行地方政策,让思政课走进人民生活,从而提升学校及社会对思政课教师岗位的积极性,同时解决了思政课教师缺乏职业认同感等问题。第二步是提高激励力度。对于当前思政教师在职人员,通过改进职称评审,岗位津贴等制度,实施绩效工资,鼓励其他科目教师及辅导员兼职讲授思政课,缩小思政课教师与其他科目教师的差距。改善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环境,对应届学生实施从业优惠政策,提升本硕博相关专业学生的从业率,一定程度上缓解岗位空缺问题。第三步是通过发展党员储备更多人才。让学生在党组织中切身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意义,引导更多党员进入思政课教师行列。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进入教师队伍中,填补了当今大中小学的队伍空缺。他们在新时代中成长,互联网的发展使他们对内涵理解更加深刻,对当代青年有更多了解,有利于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