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方言先行体助词的语法功能及地理分布研究
2021-02-26吴璟丽张超
吴璟丽 张超
摘要:先行体助词表示以自身所在小句的行为事件的执行作为其他行为事件执行的前提。贵州境内各个方言点出现的先行体助词有“着[tsuo21]、倒[tau41]、都[tou44]、哆[tuo44]、叨[tau44]、来[lai21]、凿[zau21]”等7个,分布的地理范围虽各有不同,但有个特点就是大多呈连续性,而其中毕节市区、六盘水市水城县以及黔西南部依族苗族自治州没有使用先行体助词的情况。
关键词:贵州方言;先行体助词;地理分布
中图分类号:H17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2-0017-03
引言
贵州各地方言中存在着如下表达:
(1)甲:帮我抬一下背箩。
乙:等我把这点种子下了都(tou44①)。
(2)甲:我们这下去他家帮忙。
乙:不慌,我一下把猪喂了着(tsuo21)。
注意例(1)和例(2)中画线的词,例(1)的“都”主要存在于黔北一带,例(2)的“着”主要存在于黔西北一带。两个词词形不相同,但意义都比较虚化,语法上表示先完成某行为后再执行另外的行为,可以用“再说”来替换。这样的词在汉语其他方言也存在,如河南息县方言的“再哩”、湘语新邵方言的“嘚”、湖南汨罗方言的“正”等,这些词意义和特点都近于黄伯荣《汉语方言语法类编》中所说的“先行体”,故我们把这类词称为先行体助词。这样的词在贵州方言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本文拟就这些词的具体语法意义、句法特點及地理分布情况等进行探究。
一、先行体助词的语法意义
先行体助词就是先行体的标记词。先行体表示一个行为、事件的发生,须以另一行为、事件作为前提。比如存在甲、乙两个行为事件,甲行为事件要执行,需要以乙行为事件的执行为前提,即乙事件需要在甲事件开始之前执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称之为先行体。先行体助词就是表示这种意义的句法标记词。如:“要去玩可以,把作业做完了都。”这个句子中的“都”就表示“玩”这个行为的实施要以“作业做完”为前提。“都”在这个句子中就是一个先行体标记,即先行体助词。这样的先行体助词,意义上均可解释为“再说”,句法上也可以用“再说”来直接替换。
再来看几个例子:
(3)甲:奶奶,我想看电视。乙:要得,等你把作业做完都。
(4)你不要催我,再忙也要让我把这杯茶喝完了都。
(5)甲:你帮我看一下这样可以不?乙:你等哈,我先忙完倒。
以上三例中的“都”和“倒”都是先行体助词。例(1)中的“都”表示“看电视”需以“把作业做完”为前提;例(2)表示“催我”需以“让我把这杯茶喝完”为前提;例(3)中“倒”表示甲所说的帮他看一下的行为实现需要乙的“忙完”为前提。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作为前提的行为都是先行体助词所在的小句中的行为。那么,我们可以进一步准确地描述先行体助词的意义为:
先行体助词表示以自身所在小句的行为事件的执行作为其他行为事件执行的前提。
先行体助词的这个意义在具体实践中又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先行体助词所在小句的行为事件正在进行,需完成后才能执行另外的行为事件。如以上例(3)(4)(5),话语进行时,先行体助词所在小句中的行为事件正好都在进行中,要实施前句所提及的行为事件,须先完成正在进行中的这个行业事件。
二是先行体助词所在小句的行为事件是未然行为事件,待实现后再执行前文提及的事件。即带先行体助词的动作行为目前还未进行,而是需要在说话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才能进行,如果要执行前文提及的事件,必须等该动作行为事件出现后才行。例如:
(6)甲:我们哪个时候去放风筝?乙:天晴了着。
(7)你们先买票嘛,我下个星期倒。
(8)甲:妈妈,我想换新电脑。乙:等你这个旧电脑用烂了都。
(9)我现在还没有时间和你们摆,等我打完这个比赛了哆。
例(6)中“放风筝”的动作行为需要在“天晴”后才能发生。例(7)中“买票”要在“下个星期”。例(8)(9)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些例句中先行体助词所在小句中的行为事件在话语进行时都是未然的行为事件,即都是要话语结束一段时间后才会具体实施的行为事件。
二、先行体助词的句法特点及判断方法
(一)先行体助词的句法特点
先行体助词除了在意义上比较虚化之外,在句法表现上有如下特点:
1.紧随谓词性短语之后。
我们这里所说的谓词性短语,包括动词短语(VP)、形容词短语(AP)、主谓短语和部分表达述谓意义、具有述谓功能的名词短语(NP)。以下分别举例说明。
(10)要出去玩可以,把这些字写完了倒。
(11)娃儿这么小,弄起去读寄宿学校,我确实不放心得,大点哆。
(12)这么热的天切割双眼皮,怕是要遭感染啊,10月份哆,天气凉快点还差不多。
例(10)中先行体助词“倒”前的“把这些字写完了”就是一个VP短语;例(11)中“大点”就是一个AP短语;例(12)中的“10月份”就是一个NP短语。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VP短语中可以出现时态助词“起(相当于普通话的‘着)、了、过”等。例(10)中就出现了助词“了”。从形式上看,仿佛先行体助词“倒”和时态助词“了”相随共现,但现实上它们并不在相同的层次上,时态助词“了”属于VP的内部成员,比先行体助词低一个层级。再看VP带“起”和“过”的情况。
(13)你要去挑水么,等一下把猪吊起都。
(14)新上的菜主人家要吃的话,要等客人先吃过都。
和例(12)一样,例(13)和(14)中的VP都带了时态助词,和先行体助词“都”并不冲突。
2.可以和动词“等”共现。
先行体助词可以和动词“等”共现,例(3)、例(8)和例(13)即是这种情况。
先行体助词表示所在小句中的行为事件是别的行为事件执行的前提条件,换个角度说,就是别的行为事件执行前要等待先行体助词所在小句中的行为事件先执行。这就意味着先行体助词所在句子中本就含有“等待”义,因此,先行体助词能够与动词“等”共现。而且,当存在着动词“等”时,先行体助词还可以省略。如例(15)和(16)就可以省略先行体助词:
(15)甲:我们哪个时候去放风筝?乙:等天晴了。
(16)娃儿这么小,弄起去读寄宿学校,我确实不放心得,等大点。
由以上可见,动词“等”其实也可以看作是先行体的标记,只不过是一个实词标记。
3.后面可再出现句类语气词。
先行体助词之后还可以再出现句类语气词,如疑问语气词“么、吧”,陈述语气词“嘛、哦、喽”等。如:
(17)你喊我打猪草,还是等我把饭吃了都吧?
(18)要忙起走不嗦?没说吃了早饭都么?
(19)你要去挑水么,等一下把猪吊起都嘛。
(20)新上的菜主人家要吃的话,要等客人先吃过都哦。
以上例(17)(18)先行体助词后出现了疑问语气词“吧”和“么”;例(19)和(20)出现了陈述语气词“嘛”和“哦”。可见,先行体助词并不处于句子外围,而是介于VP短语和句类语气词之间。据此,我们可以把先行体助词所在小句的结构表示如下(其中圆括号表示可以省略,中括号表示语法层次):
[[(等)+[谓词性短语]+(先行体助词)]+句类语气词]
也就是说,先行体助词所在小句至少可能含有三个层次,最内层是谓词性短语,最外层是句类语气,先行体助词和动词“等”处于中间层。
4.可替换为“再说”,但不能与“再说”共现
先行体助词都可以替换为“再说”,但不能与“再说”共现。如例(13)可以变成例(21),但不能变成例(22):
(21)你要去挑水么,等一下把猪吊起再说。
(22)*你要去挑水么,等一下把猪吊起都再说。
(二)先行体助词的判断方法
综合以上四个特点,基本上可以确定一个词是否是先行体助词。比如,我们可以根据以上四个特点判断例(23)中的“唠”不是先行体助词,而例(24)中的“来”是先行体助词。
(23)甲:你该睡瞌睡了。
乙:你等我洗个澡唠嘛。
(24)让他先走,我把衣裳洗完来。
例(23)中的“唠”似乎可以替换为“再说”,如“你等我洗个澡再说嘛”,但如果我们直接在“唠”的后面加上“再说”,变成“你等我洗个澡唠再说嘛”。显然,“唠”能够与“再说”共现,所以不是先行体助词。再结合其他情况来看,贵州很多地方的方言中,“唠”也出现在动词后面表行为事件状态的出现和变化,如“吃唠饭”“犁唠两亩地”,显而易见,“唠”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了”,在例(23)中是一个陈述语气助词。这也从侧面说明“唠”不是先行体助词。
例(24)中的“来”意义虚化,紧随主谓短语之后,能和“等”共现,如“等我把衣裳洗完来”,前面可出现时态助词,后面可以再跟句类语气词,如“我把衣裳洗完了来嘛”,可以替换为“再说”,如“我把衣裳洗完再说”,但不能与“再说”共现,如“我把衣裳洗完来再说”这个小句虽然可以接受,但其中的“来”已变成实义动词,整句和例中的“我把衣裳洗完来”意义明显不同。由这些分析可见,例(24)中的“来”是一个先行体助词。
三、贵州各地方言中的先行体助词
根据前述语法意义、特点和判断方法,我们对贵州境内各县方言点进行了调查。调查前我们设计了如下两组调查例句:
A.甲:来帮我一下。
乙:等我把手头的事情做了(……)。
B.你要娶媳妇可以,等把房子修好了(……)。
调查时主要用以上两组例句(适当根据当地表达习惯作变通)在当地进行调查访问,多角度确认当地表达先行体时所用的形式。最终发现,贵州境内各个方言点出现的先行体代词有“着[tsuo21]、倒[tau41]、都[tou44]、哆[tuo44]、叨[tau44]、来[lai21]、凿[zau21]”等7个。
其中“着”主要分布于大方、六枝、盘州、沿河、德江、思南、印江、松桃、兴义、安龙、望谟、册亨、罗甸、独山等方言点;“倒”主要分布在威宁、织金、贵阳市、普定、关岭、紫云、兴义、兴仁、晴隆、都匀、贵定、惠水、平塘、独山、三都、荔波、黄平、施秉、台江、三穗、天柱、剑河、锦屏、雷山、丹寨、榕江、从江;“都”主要分布在金沙、黔西、遵义市、六盘水市钟山区、修文、清镇、平坝、龙里、长顺、镇远、三穗;“哆”主要分布在天柱和黎平;“叨”主要分布在赫章、纳雍、玉屏、息烽、开阳、安顺、镇宁、瓮安、福泉、凯里、岑巩、麻江、剑河、锦屏;“来”只分布在遵义市及其赤水、习水、桐梓、道真、务川、正安、绥阳、凤冈、仁怀、湄潭、余庆;“凿”主要分布在铜仁市碧江区和万山区、石阡、江口、兴义、独山。
将各个先行体助词的分布绘制到地图上,表现如下:
由图1可见,贵州方言中的七个先行体助词的分布大多呈连续性,而其中毕节市区、六盘水市水城县以及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没有使用先行体助词的情况。
结论
先行体助词表示以自身所在小句的行为事件的执行作为其他行为事件执行的前提。作为前提的行为事件可以是正在进行的,也可以是未然的,即话语结束一段时间后才会执行的。在句法上,先行体助词往往紧随谓词性短语之后;可以和动词“等”共现;后面可再出现句类语气词;可替换为“再说”,但不能与“再说”共现。贵州境内各个方言点出现的先行体代词有“着[tsuo21]、倒[tau41]、都[tou44]、哆[tuo44]、叨[tau44]、来[lai21]、凿[zau21]”等7个。先行体助词的语法意义可分为两种,一是表等待完成正在进行的事件后再做前文提到的另一件事,二是表等待还未进行的另一件事完成后再执行前文提及的事件。要判断是否为先行体助词,则要看以下几个标准:一般用于句末或紧缩复句中分句的末尾;所在句子表达的行为需要先于前文某个行为而执行;可以和动词“等”“让”搭配使用,构成“等……×”和“让某人……×”的构式,×可以用“再说”代替;先行体助词×之前可以出现时态助词“了”;先行体助词“×”后可以再现陈述语气词“嘛、喽”等。从先行体助词的地理调查来看,贵州方言所使用的先行体助词共有7个,分别是:“着[tso21]”“倒[tau41]”“都[t.u44]”“哆[to44]”“叨[tau44]”“来[lai21]”“凿[zau21]”,其中“着”“倒”“都”“叨”4个助词是使用频率最高、分布最广的。同时我们发现几个比较特殊的现象:遵义市所有区县基本上都会使用“来”,且“来”也只是在遵义会用;铜仁市除万山区、碧江区、石阡县外基本都会使用“着”;在黔东南,“倒”的使用最多,整个自治州有11个县都在用。
注 释:
①这是国际音标注音,其中的数字是声调的调整。
参考文献:
[1]叶祖贵.河南息县方言的先行体标记词“再哩”[J].语言研究集刊,2018(3).
[2]黄伯荣.汉语方言语法类编[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6.
[3]周敏莉.湘语新邵方言的先行体貌助词“嘚”——基于行、知、言三域的视角[J].铜仁学院学报,2012(6).
[4]陳山青.湖南汨罗方言的先行体貌助词“正”[J].长江学术,2011(1).
作者简介:吴璟丽(1997—),女,汉族,贵州毕节人,单位为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通讯作者:张超(1979—),男,汉族,贵州金沙人,博士,贵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责任编辑:御夫)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2018年度哲学与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基于百年前西南传教士文献的西南官话多功能词演变研究”(编号:18GZYB47,主持人:张超)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