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策略初探

2022-05-16付其文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2年3期
关键词:双线

付其文

【摘要】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在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板块都对其提出了具体要求;统编教材也对该项教学内容进行了序列化编排。本文从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发挥教材编排优势、前后勾连、双线运行、持续发力、系统训练等方面提出了可操作的方法。

【关键词】搜集和处理信息,双线,系统训练

能提取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再结合查阅的资料加深对文本信息的理解,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比如,学习《红楼梦》,学生一时读不完,有时读了后面忘了前面;书中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如周瑞家的、赖大家的、鸳鸯、晴雯、平儿、板儿……这就需要学生养成制作人物关系简录的习惯。这种随文阅读、作人物小记的做法,就是在整理信息。读了之后,仍然有些读不懂,我们可以借助读他人对《红楼梦》的评点来理解。这种参照式阅读的能力,就是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参与理解的能力。

搜集和处理信息,是统编教材重要的内容。对于这项能力的培养,我们不能指望学生自然形成,而需要教师系统培养和训练。下面,笔者从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等方面对其作简要分析。

一、纵横联系明要求

关于“搜集和处理信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四大板块均提出了要求。如阅读方面,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习作方面,要“积累习作素材”;口语交际方面,“听故事、看音像制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学习转述”;综合性学习方面,“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横向看,各板块之间互相补充,各有侧重:有的指向“搜集”,有的指向“处理”;有的抓树立意识和培养习惯,有的则侧重方法和技能。对此,教师要做好统整协调。纵向看,层次分明,井然有序:第一学段,重视树立意识和培养兴趣;第二学段,重视有目标地搜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第三学段,侧重培养从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感性体验到归纳、概括、总结、系统掌握的理性认识的能力。

二、前串后联找落点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下册开始编排这项内容。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训练的任务是搜集定向主题的文字片段、文章、图片、实物,并在交流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取舍内容。第七单元“奇妙的世界”提出了“初步学会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主要训练根据主要内容“收集信息,填写表格,给信息归类,整理信息,设计事物名片”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提出的“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表面看是训练阅读能力,实际暗含“抓住文章有关内容,提出疑问”,为下一步“根据需要搜集资料”做准备。紧接着,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便安排了“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的训练,把“根据问题搜集资料”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设置“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的语文要素和开展收集、处理信息的实操活动。如收集喜欢的现代诗,工整摘抄,写清楚作者及出处;把收集的诗歌分类,配插图,并给诗集取名字,制作封面和目录等。

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训练任务有时是结合阅读教学编排的。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国之殇”,“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训练学生结合课文学习,有目的地查找资料;再结合资料,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第八单元“读书明智”,又安排了“根据需要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的内容。本册教材按照有目的地搜集—理解—梳理—再理解的螺旋式上升思维认知来训练学生此项能力。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要求学生掌握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从之前经验式的搜集上升到方法论,集中学习“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三种搜集信息的方式。第七单元的学习要求为“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训练要求进一步提高,要求学生有目的地搜集资料,记录资料的来源或出处,梳理并分类整理,剔除无关信息,对缺少的资料进行补充搜集。

六年级上册继续结合阅读教学强化“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实践能力。本册第三单元要求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材料阅读;根据指定任务,查找课外文字材料。第八单元“走近鲁迅”要求借助相关材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六年级下册的学习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要求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再根据需要搜集、记录、归类、筛选、整理资料(文字、图片、音像),并使用資料参与交际活动。

教材的编排呈现以下特点:

1.由易到难,逐步提高

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要训练“收集”的能力,之后的单元才提到“搜集”。“收集”,是指把眼前的或现成的事物拿到手里,难度不大。“搜集”则要带着一定的任务目标寻找,并聚集在一起,比“收集”要求高。

2.注重能力训练的序列性

统编教材既重视此项能力训练的阶段性,又重视连续性。如“根据一定目的搜集材料”,先训练搜集的“有目的”,再训练根据目的搜集资料以解决问题,再训练“根据需要搜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前有铺垫,后有提升,前后配合地训练。

三、双线并行练本领

对于“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教学,教师要注意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发挥教材优势。

1.从模糊意会到系统训练

在一、二年级和三年级的上学期,教材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训练要求。这并不代表可以对此项能力置之不理,教师应采取“模糊感受”的方式,引导学生积累感性体验。

模糊感受,是指在小学生入学后的前五个学期,由教师主动提供课外资料辅助学生理解课文,以引导学生对“资料信息”产生兴趣。例如,学习二年级下册的《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学生对“抱着迷路的孩子”“背着年迈的大娘”能有感情地朗读,但若不明白具体故事内容,理解肯定不到位。这时候,穿插阅读《雷锋日记》,学生就会积累关于“故事里的故事”的感性经验,逐渐产生了解背景资料的兴趣。

进入中年段后,教材开始编排“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训练,这一时段的教学就需要有鲜明的训练特征。“训”,要发挥教师的点拨、指导和引领作用;“练”,要注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本领。

例如,三年级下册要求学生收集关于“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字片段、图片、实物等,并在交流的时候使用。如果教师不进行具体指导,学生就会无从下手。笔者将学生按节日名称分成六个小组,规定时间,并提出收集资料的要求。

(1)图片按介绍顺序编码,添加标题。

(2)文字片段,工整誊抄或打印到纸上,根据不同的子主题装订成册,并为其命题。

(3)将收集到的文字片段、图片等拷贝到电子磁盘中,分类创建好文件夹并分类放置。

(4)收集到的实物,要有文字介绍。不方便带到学校交流的,可以拍摄成图片。

这样,学生在任务型训练活动中开始逐步学习,收集到的资料也越来越全面,并学会对其进行分类。

2.双线训练,各扬其长

“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训练,在教学中实际存在两条线。一条是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资料理解文章,另一条则是在其他语文实践活动中的资料搜集和信息处理。前者伴随课文学习持续深入,搜集和运用信息成为理解课文的常用手段。后者则侧重对搜集、分类、整理、运用能力进行专门的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二者互为补充,持续发力。

阅读教学之线,借助资料引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从而激发搜集信息的兴趣,在分享见解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下面是笔者执教《为人民服务》一课的部分教学实录。学生课前搜集了资料,课堂上生成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师:毛主席为什么要亲自参加张思德的追悼会并发表演讲呢?

生:我查了资料,张思德生前是一名警卫战士,他在炭窑烧炭时,因为炭窑突然塌方而牺牲。因为他牺牲在工作崗位上,所以毛主席亲自参加他的追悼会。

师:毛主席亲自给张思德开追悼会,为什么把讲话主题定为“为人民服务”?

生:我来补充。张思德牺牲时年仅29岁,他不但工作努力,对战友也很好,还经常帮助老百姓做事,领导、战友、老百姓都对他很认可。毛主席认为张思德是为人民服务的榜样,所以这样讲。

师: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我看了电影《张思德》。当时,延安正在进行整风运动,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对我们的队伍有所了解。张思德的事迹说明共产党进行革命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毛主席要借助他让人民群众了解我们这支队伍。

师:对,这就是追悼会召开的背景。通过这次追悼会,毛主席要告诉全国人民:张思德虽然是平凡的战士,但他也是我们队伍中的典型代表。他身上体现的正是共产党的宗旨,这个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个伟大追求,使全体人民紧密团结到了中国共产党周围,推动党的事业,由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不但了解了张思德,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同时也感受到了毛主席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历史意义。

与课文教学不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担负着训练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总结相关能力训练的方法总结,汇总相关技能练习。这些具体实用的知识、技能,会让学生终生受益。

猜你喜欢

双线
基于教师党支部的师生“双线”培育制度在课程思政中的有效性研究
“双线”融合背景下的教师角色转换
“新物流”背景下高职物流人才培养体系重构探析
我国小额信贷的“双线”融合与政策优化
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双线”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践
以双线为引领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弘扬核心价值观
石油钻井企业“双线”用工管理的探索实践
陕北说书的结构主义研究
“双线”微课辅助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C2C模式的校园二手商品“双线”交易平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