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双线”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践
2019-10-24段忠祥
【摘 要】本文论述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双线”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具有实践性强、课程内容更新快、课程应用性强等特点和在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考核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不足,提出通过“线上”课程学习资源的建设,“线下”完成理论和实践部分的教学和实训,实现教和学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双线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5C-0147-0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模式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要借助于移动互联网来完成。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只有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才能够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更新知识,跟上新技术发展的节奏。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征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既有理论,又有实践。随着新应用的变化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要顺应社会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也要顺应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改进。通过“双线”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周期中,逐步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最终能够达到解决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实际问题。
(一)课程实践性强。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学生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的操作有具体要求。具体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时分配比例就能够看出这一点,以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为例,课程总学时是64节,其中理论教学课时32节,实践教学32节,实践教学课时占比达到50%。计算机网络课程以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学习和网络操作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学生必须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要求的实验操作来掌握计算机网络理论基础知识。只有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要求完成的实验项目,才能够充分理解计算机网络相关理论基础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更新快。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基本支撑。网络技术在诸如远程教育、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领域都有很深入的应用。网络改变了人们生活和学习方式,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新领域的拓展,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也应顺势不断改进和优化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前沿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实践项目。
(三)课程应用性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部分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能够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如局域网的组建、网络IP地址的分配、网络环境下资源的共享设置、网线水晶头的制作、无线局域网的配置等,这些应用性强的问题在课程中都会有实践的具体要求。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课程教学设计方面。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存在不足,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课时比重相对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相对小,学生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基础实践技能不能够与理论知识有效对接,实践技能提升慢。受限于理论学识比重大,在教學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周期过长,理论和实践如不能及时衔接,学生很难消化吸收计算机网络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缺乏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思考与探索,不利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教学内容方面。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的结构不够健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仍以选定的教材内容为出发点。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教材内容描述复杂,所涉及的实验项目跟不上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从而会出现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现状。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所列教学要求框架之内,没有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实际结合起来,忽视了学生未来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的提升。在计算机网络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环节,有关学生未来在职业岗位中的应用内容的讲解缺乏,课程教学内容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课程教学内容更新慢。
(三)课程考核和评价体系方面。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期末考核仍采用理论考核的方式为主,考核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能力的考核只是一个辅助考核项。这种“轻实践重理论”的考核方式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初衷不符,不利于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大多数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评价过程缺少学生的评价环节设计,导致老师不易及时发现教学环节存在的不足。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效果主要看期末的卷面成绩,学生计算机网络学习过程的效果在期末总评中的比重少(30%上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考核和评价缺乏系统性。
三、“双线”教学模式设计过程
为了使得计算机网络这类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设计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线下”和“线上”设计相结合的“双线”驱动教学模式,以期弥补现有课程在设计、内容、考核和评价等方面的不足。
(一)“线下”课程设计。“线下”课程的设计主要结合最新的网络技术的内容,优化课程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重新梳理理论知识点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根据未来学生的职业需求设计实践环节的项目,对于项目的开展情况、项目的考核、项目的数量等都要重新梳理。“线下”课程设计的框图如图1所示。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线下”课程设计应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出发,重新定位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和学环节中的角色,以及确定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两种角色的转换问题。理论知识点的归纳和实践项目划分也是着眼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密切关注网络新技术的发展,密切关注社会对相关岗位人才的职业技能要求。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要紧密结合,互相促进,课时占比倾向于实践环节。
(二)“线上”课程设计。“线上”课程的设计主要结合最新的信息技术,弥补“线下”课程时间有限的不足,开辟“线上”课程,可以借助于“云计算”开辟学习资源的访问区,可以借助于世界大学城学习空间,开辟讨论区,对于“线下”环节不能够完成的任务,可以在“线上”进行交互式探讨,这个过程不受限于物理空间。
通过“线上”的课程设计,可以增强“线下”课程教学效果,通过“线上”的数据存储空间和学习研讨空间,对新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增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促进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帮助老师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
(三)“线下”和“线上”结合。“线上”的课程设计环节和“线下”的课程设计环节不是孤立的两个部分,两个部分要进行合理结合,达到互补的效果。“线上”研讨的新问题可以补充到“线下”教学环节,“线下”不能够及时消化吸收的问题,可以在“线上”充分研讨,达到“线上”和“线下”互相补充和改进,从而最终实现“双线”结合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结合关系如图3所示。
在互联网技术功能不断完善和移动终端性能不断提升的今天,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可以实现无缝对接,教和学可以实现有效互动,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掌控能力都会得到很大提升。
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为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关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事关专业人才技能培养的成败,对于课程的改革要紧跟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对专业人才技能的要求,同时要兼顾计算机網络课程自身的特点优化课程教学设计,使得课程教学的模式更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线上”和“线下”互补,共同完成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改进了教学效果。“线上”各种资源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后面的建设过程中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孙健,等.高职学生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路径探析[J].电脑迷,2018(6)
[2]段忠祥.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平台共享资源模型构建探析[J].广西教育,2013(11)
[3]刘艳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18(8)
[4]张海平.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8(14)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线上教学资源交互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17B092)
【作者简介】段忠祥,男,黑龙江海伦市人,硕士,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软件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高职教育。
(责编 丁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