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MP-7/Smad1/5/8 信号通路在肾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2021-03-06徐先知黄元宏夏安周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内源性拮抗剂肾小管

张 舒,李 然,徐先知,黄元宏,夏安周

徐州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徐州 221004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diseases,AKI)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可能参与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1]。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引起AKI 最常见的原因,在临床上常见于休克后微循环再通、肾移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2]手术过程中,严重时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如何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是肾脏病领域的研究热点。

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stC)是近年发现的一种重要内源性保护机制,即长时间缺血后再灌注前短时间内反复短暂再缺血处理,可明显减轻缺血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多项研究已经证实,肾IPostC 对肾脏缺血再灌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3],但其确切机制仍不十分清楚。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rgenetic protein-7,BMP-7)在肾脏发育以及急、慢性肾脏损伤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Smads 蛋白家族是BMP 信号转导通路中重要的胞浆递质,有研究表明,BMP-7 的肾保护作用与激活Smad1/5/8 信号通路密切相关[5]。子宫敏感性相关基因-1(uterine sensitization associated gene-1,USAG-1)是肾脏中表达丰富的BMP-7 拮抗剂,有研究结果发现,USAG-1 与许多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密切相关[6]。

本研究采用大鼠肾IRI 模型,观察肾IPostC 时肾组织中BMP-7/Smad1/5/8 信号通路活性以及BMP-7 拮抗剂USAG-1 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BMP-7/Smad1/5/8 信号通路在肾IPostC 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为临床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治疗策略。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体重200~250 g,购自山东济南朋悦实验动物繁育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鲁)2018 0003。

1.1.2 试剂 血肌酐(SCr)试剂盒(CO11-1)和尿素氮(BUN)试剂盒(CO13-2)购自南京建成生物有限公司;BMP-7 多克隆抗体(ab56023)和USAG-1 多克隆抗体(ab99340)购自英国ABCAM 公司;p-Smad1/5/8 单克隆抗体(13820P)购自美国CST 公司;GAPDH 单克隆抗体(TA-08)购自北京中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山羊抗小鼠荧光二抗(V926-32210)和山羊抗兔荧光二抗(V926-32211)购自微科曼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TUNEL 试剂盒(一步法)(C1008)购于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

1.2 方法

1.2.1 实验分组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 组);缺血后处理组(IPostC 组)。每组又按再灌注不同时间分成再灌注1.5、3、6、12、24 h 共五个时间点亚组。每组6 只大鼠。

1.2.2 动物模型的制备及取材 sham 组大鼠称重后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0.3~0.35 mL/100 g),麻醉后俯卧位固定于手术台架上,于大鼠左侧肋腰点下行纵向切口,充分暴露左侧肾脏,使用玻璃分针分离左侧肾脏肾蒂,60 min 后关腹缝合。IR 组手术方法基本同sham 组,分离左侧肾脏肾蒂后,夹闭左侧肾蒂60 min,然后松开动脉夹,制备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PostC 组操作同IR 组,恢复灌注前给予6 个循环10 s 再灌注/10 s 缺血处理,然后恢复灌注。动物处死前腹主动脉采血3 mL,上下轻轻颠倒混匀3~5 次,4 ℃下3000 r·min-1离心15 min,吸取血清并分装,-80 ℃保存。动物处死取左肾,然后沿冠状面将其切成背、腹两个部分,腹面肾分装于冻存管,-80 ℃冻存备用(用于Western Blot),背侧面置于4%的多聚甲醛固定24 h 以上,后依次进行脱水、透明、浸蜡,制成石蜡包块,制备肾组织切片。

1.2.3 肾功能的测定 分别采用苦味酸比色法和脲酶-波氏显色法测定大鼠SCr 和BUN 水平,检测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2.4 细胞凋亡检测 切片依次在二甲苯Ⅰ、二甲苯Ⅱ中各脱蜡5~10 min,分别加100%、95%、80%、70%乙醇各5 min,纯水2 min;滴加20 μg·mL-1不含DNase 的蛋白酶K,20 ℃~37 ℃反应15~30 min;PBS冲洗10 min×2 次;加免疫染色强力通透液(P0097),室温孵育5 min;PBS 冲洗10 min×2 次;在每个样品上加入50 μL 含TdT 酶、荧光标记液的TUNEL 检测液,37℃避光孵育60 min;PBS 冲洗10 min×2 次;DAPI 染色1 min;PBS 冲洗10 min×2 次;用抗荧光淬灭剂封片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细胞核呈亮绿色荧光即阳性细胞,每个样本观察5 个互不重叠的高倍镜视野,凋亡细胞核数与总细胞核数之比即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AI)。

1.2.5 蛋白免疫印迹检测 BMP-7、USAG-1、Smad1/5/8 蛋白表达按照RIPA∶PMSF∶磷酸酶抑制剂=100∶1∶1 的比例配制裂解液,按照裂解液(mL)∶组织重量(mg)=10∶1 的比例作冰浴匀浆;冰上裂解30 min后12000×g、4 ℃下离心15 min;吸取上清液至离心管中,并用BCA 蛋白测定试剂盒检测蛋白浓度;在测完浓度的蛋白样本中加入上样缓冲液×5,于沸水中变性5~10 min;取样品蛋白(60~80 μg)在10%SDS-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电泳,半干转至硝酸纤维素膜上,转膜后用3%BSA 封闭液于摇床上摇动2 h,加入BMP-7(1∶1000)、USAG-1(1∶1000)或p-Smad1/5/8(1∶1000)一抗,置于4 ℃摇床中过夜;第二天室温平衡30 min 后,Washing buffer 洗涤5 min×3 次,加入山羊抗兔IgG,稀释比例为1∶10000,避光下室温孵育2 h 后,Washing buffer 避光洗涤5 min×3 次,最后一次用PBS 避光洗膜,以去除残留的吐温;用滤纸吸干NC 膜上残留液体,激光成像系统扫描NC膜,将所得条带图像用Image J 软件进行灰度分析。以BMP-7、USAG-1、p-Smad1/5/8 与GAPDH 光密度的比值表示目的蛋白相对表达含量。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作数据处理,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符合方差齐性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多组间比较LSD 检验;若数据不符合方差齐性,则采用Dunnett’s T3 检验。假设检验水准按α=0.05 判定。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肾IPostC 对大鼠SCr 和BUN 含量影响

与sham 组相比,IR 组各时间点SCr 和BUN 的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 组各对应时间点相比,IPostC 组SCr 和BUN 的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2.2 肾IPostC 对肾组织BMP-7 和USAG-1 蛋白表达的影响

图1 各时间点大鼠SCr(A)和BUN(B)比较(,n=6)

免疫印迹检测结果见图2。sham 组BMP-7 蛋白高表达;IR 组各时间点BMP-7 蛋白表达量均低于sham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表达水平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再灌注6 h 水平最低,随后逐渐升高,再灌注24 h 仍低于sham 组水平;与IR 组对应时间点相比,IPostC 组各时间点BMP-7 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现先升高后逐渐降低的双向变化趋势,其中3h 时间点升高最明显(图2A、B)。sham 组有少量USAG-1 蛋白表达;与sham 组相比,IR 组再灌注各时间点USAG-1 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再灌注6 h 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再灌注24 h 仍明显高于sham 组;与IR 组对应时间点相比,IPostC 组USAG-1 表达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C、D。

2.3 肾IPostC 对肾组织p-Smad1/5/8 蛋白表达的影响

免疫印迹检测结果见图3。与sham 组相比,IR组24 h 时间点p-Smad1/5/8 蛋白表达有所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 组相比,IPostC组p-Smad1/5/8 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肾IPostC 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sham 组肾组织中仅见个别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与sham 组相比,IR 组再灌注12 h、24 h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较多,AI 增高(P<0.05);与IR 组对应时间点相比,IPostC 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明显减少,AI 较低。结果见图4A、B。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Smad1/5/8 和凋亡指数AI 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 为-0.855(P<0.05,见图4C)。

3 讨论

图2 肾IPostC 对大鼠肾组织BMP-7 和USAG-1 蛋白表达的影响(,n=3)

图3 肾IPostC 对肾组织p-Smad1/5/8 蛋白表达的影响(,n=3)

图4 肾IPostC 对细胞凋亡的影响(,n=3)

肾挤压伤、肾实质切开取石、肾肿瘤行部分肾切除术和肾脏移植等手术时,均可能发生IRI[2],严重时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IPostC 对肾脏IRI 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因而建立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是研究肾IRI 发生机制以及IPostC 产生保护作用机制的关键环节。本实验结果显示,肾缺血60 min 后给予大鼠6 个循环10 s 再灌注/10 s 缺血处理,大鼠SCr 和BUN 的水平明显降低,进一步证实IPostC 可以有效地改善肾功能。对此解析肾IPostC 减轻肾IRI 似有如下原由:

BMP-7 是TGF-β1 超家族成员之一,在多种急、慢性肾脏疾病模型中,均发现肾组织中BMP-7及其受体的表达明显下调,且随着疾病进程而加重,当肾损伤恢复时BMP-7 的表达水平可以恢复到基准线水平[7]。当给予外源性BMP-7 则能减轻急、慢性肾损伤,加速肾功能的恢复和受损组织的修复[8]。本研究发现,IPostC 能明显提高了大鼠肾IRI 后肾组织BMP-7 蛋白表达,其中以再灌注3 h 和6 h 升高最为明显。故推测肾IPostC 可通过上调肾组织BMP-7 蛋白的表达而发挥其内源性保护作用。

近年来有关研究发现,内源性BMP-7 的活性不仅受其自身表达的影响,也受其拮抗剂的调节。另有研究发现,USAG-1 是大鼠肾中表达最丰富的BMP-7 特异性拮抗剂[7]。本实验显示,与BMP-7 变化趋势不同,IR 组USAG-1 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上调。相反的是,与IR 组各对应时间点相比,IPostC 组USAG-1 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由此判断,肾IPostC 除了上调BMP-7 表达外,还可通过下调肾组织BMP-7 内源性拮抗剂USAG-1 的表达,进而增强BMP-7 的生物学活性。

Smads 蛋白家族是BMP-7 信号转导通路中的重要胞浆递质,其中Smad1、Smad5 和Smad8 是胞内介导BMP 信号通路中重要的下游信号分子,在靶基因的转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实验结果表明,肾再灌注24 h 后,p-Smad1/5/8 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ham 组,而IPostC 组p-Smad1/5/8 蛋白的表达量高于IR 组,这与BMP-7 变化趋势基本相一致。因此可以推测肾IPostC 的保护作用很可能与激活BMP-7/Smads 信号通路有关。

细胞凋亡是机体在受到生理和病理性刺激后,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有序的死亡。研究表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贯穿于急性肾IRI 修复整个过程,是肾小管上皮细胞死亡的最主要形式[9]。本实验采用TUNEL 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显示,IR 组12h、24 h 时间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较多,AI 明显高于sham 组;与IR 组对应时间点相比,IPostC 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明显减少,AI 较低。诸此表明,肾IPostC 可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来减轻肾IRI。此外,还对凋亡指数AI 和p-Smad1/5/8 蛋白表达水平作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提示Smad 蛋白信号转导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变化。至于p-Smad1/5/8 蛋白是如何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尚需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了肾IPostC 能够上调肾组织BMP-7 的表达,下调BMP-7 内源性拮抗剂USAG-1 的表达,进而通过激活BMP-7/Smad1/5/8信号通路来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从而产生机体的内源性保护作用。

猜你喜欢

内源性拮抗剂肾小管
原发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合并肾小管酸中毒一例
芝麻种子中内源性蛋白酶的热稳定性及其运用
来曲唑联合拮抗剂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辅助生殖技术中的疗效观察
低危膜性肾病伴肾小管间质病变临床及病理分析
rhGH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拮抗剂方案中的疗效分析
内源性空间线索有效性对视听觉整合的影响*
肾小管疾病能治好吗?
TNF-α拮抗剂英夫利昔单抗对肛瘘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效果探讨
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及尿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从教育的“内源性”探讨教育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