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黄蛰虫丸对AOM/DSS 诱导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小鼠的抑制作用*

2021-03-06戴国梁杨欣怡陈闪闪许美娟居文政邹建东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孵育批号结肠

戴国梁,杨欣怡,陈闪闪,许美娟,居文政,邹建东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药理科,南京 210029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CRC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的第4 位和第2 位。有研究显示,至2035 年,所有国家的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死亡人数预计将分别上升60.0%和71.5%[1]。当前对CRC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比传统疗法更简便、有效的新疗法上,新药开发及其临床实施可能对改善CRC 患者的整体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慢性炎症与CRC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炎症-异常隐窝-腺瘤-癌症”是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ancer,CAC)发生的基本路径[2],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其30 年内罹患CAC 的风险要比正常人高20 倍[3],这提示炎症反应在CAC 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控制“炎-癌转化”对防治CAC 意义重大。

从中药中筛选治疗CAC 的有效药物值得期待,大黄蛰虫丸(Dahuang Zhechong Pill,DZP)是《金匮要略》经典名方,由熟大黄、黄芩、甘草、桃仁、杏仁、芍药、干地黄、干漆、虻虫、水蛭、蛴螬及蛰虫12 味中药组成,是中医临床治疗肿瘤的最常用方剂之一。研究表明,DZP 配合化疗可以改善晚期胃癌症状,同时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有益。

前期研究证实,大黄中的活性成分大黄素可以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素受体2(VEGFR2)降低结肠癌HCT116 细胞的增殖和迁移[4]。此外,研究发现,桃仁与杏仁的提取物均能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5]。黄芩中的活性成分黄芩苷可通过抑制c-Myc、下调SP1转录因子等多种机制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6]。因此,DZP 可能是治疗结直肠癌的有效药物。在本研究中,拟使用氧化偶氮甲烷/葡聚糖硫酸钠(AOM/DSS)诱导的CAC 模型小鼠,探究DZP 对CAC 的影响及其治疗CAC 的作用机制。

1 材 料

1.1 仪器

MicroCL17R 高速低温离心机(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DMI3000B 光学显微镜(莱卡公司);Axio Observer Z1 荧光显微镜(蔡司公司);ELx800 酶标仪、Mini Protean 电泳仪、转印槽及电泳电源、Gel-Doc XR 凝胶成像系统(均伯腾仪器有限公司)。

1.2 药物与试剂

大黄蛰虫丸(规格:3 g/丸,批号:17013622,北京同仁堂制药厂);偶氮甲烷(AOM,批号:SLBV4860,规格:25 mg/瓶,Sigma 公司);双琥珀酰亚胺辛二酸酯(DSS,批号:160110,规格:500 g/瓶,MP biomedicals 公司);小鼠IL-1β ELISA 检测试剂盒(批号:ab197742)、小鼠IL-18 ELISA 检测试剂盒(批号:ab216165)、兔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 单克隆抗体(批号:ab216327)、兔闭锁小带蛋白(zonula occludens-1,ZO-1)单克隆抗体(批号:ab221547)、兔IL-1β 单克隆抗体(批号:ab234437)、兔IL-18 单克隆抗体(批号:ab71495)、兔自噬相关蛋白LC3B 单克隆抗体(批号:ab192890)、兔Sequestosome 1(SQSTM1)单克隆抗体(批号:ab109012)、兔自噬相关蛋白5 同源物(ATG5)单克隆抗体(批号:ab109490),均购自Abcam 公司;兔甘油酸-3-磷酸脱氢酶(GAPDH)多克隆抗体(批号:10494-1-AP)、辣根过氧化物(HRP)-山羊抗兔IGg(批号:SA00001-2)及FITC-山羊抗兔IGg(SA00003-2)均购自Proteintech 公司;3,3'-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试剂盒(批号:P0203)、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液(批号:C1006)、苏木精-伊红(HE)染色液(批号:C0105M)及超敏ECL 化学发光试剂盒(批号:P0018M),均购自碧云天生物技术公司;其他试剂为分析纯;去离子水。

1.3 动物

60 只SPF 级C57BL/6 雄性小鼠,12 周,18~22g,购自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公司。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京)2019-0008,饲养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许可证号:SCXK(苏)2018-0049。

2 方 法

2.1 CAC 模型小鼠的复制、分组与给药

60 只SPF 级C57BL/6 雄性小鼠,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为4 组:对照组、模型组、DZP 低剂量组(2 g·kg-1)、DZP 高剂量组(4 g·kg-1);每组15 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给予单次10 mg·kg-1AOM 腹腔注射,1 周后联合3 个循环DSS 喂饲(2%DSS 饮水1 周+正常饮水2 周为一个循环),建立AOM/DSS 诱导的CAC 模型小鼠。对照组同步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并正常饮水。第1 个DSS 喂饲循环结束后(开始造模2 周后),开始灌胃给予相应药物,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周期为8 周。在实验周期中,记录小鼠生存情况,并绘制各组小鼠的生存曲线,实验周期结束后,取小鼠血液和结肠组织进行相应检测。

2.2 ELISA

使用ELISA 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液中IL-1β 及IL-18 的水平。参阅此两种试剂盒说明书,对标准品进行梯度稀释以绘制标准曲线。将不同组的小鼠血清分别加入包被了抗IL-1β 或IL-18 抗体的96 孔板中,同时加入的还有不同浓度的对应试剂盒的标准品。反应30 min 后加入显色底物,之后加入反应终止液。清洗后,将96 孔板置于酶标仪中,450 nm波长处检测吸光度值,根据IL-1β 及IL-18 的标准曲线,计算各小鼠血清中IL-1β 及IL-18 的水平。

2.3 HE 染色

各组小鼠结肠固定于10%福尔马林,垂直切取一段放于一次性包埋框。以不同浓度乙醇进行脱水。之后将各组小鼠结肠浸泡于二甲苯中20min。融化的石蜡浸泡结肠40min 后,更换石蜡,再次浸泡40min。将小鼠结肠包埋成蜡块,小鼠结肠的横截面朝下。使用切片机将含有小鼠结肠的蜡块切成5 μm 的蜡片,获得小鼠结肠切片。将小鼠结肠切片放入二甲苯中溶解石蜡,再使用从高到低浓度的乙醇进行浸泡,最后将小鼠结肠切片置于去离子水中。

使用苏木素染色液对小鼠结肠切片进行染色,使用盐酸-乙醇溶液分化后,常水冲洗20 min 返蓝。在使用伊红染色液染色后,对小鼠结肠切片进行快速脱水并封片。封片后,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对小鼠结肠组织进行拍照,对其进行组织学评分,评分标准为由轻到重以0~5 分评判(5 分=显著性增加,3分=中度增加,1 分=轻度增加,0 分=正常)。根据以下参数进行评判:隐窝萎缩(隐窝个数,隐窝底部与黏膜肌距离);隐窝多形核白细胞浸润量、单核细胞浸润量;隐窝基底部及黏膜基层淋巴细胞。

2.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同HE 染色中的步骤,获得复水的小鼠结肠组织切片。之后使用3%的H2O2溶液孵育小鼠结肠组织以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PBS 缓冲液清洗小鼠结肠组织后,使用柠檬酸盐缓冲液在95 ℃的水浴锅中孵育小鼠结肠组织20 min,以修复小鼠结肠组织中的抗原。正常山羊血清孵育小鼠结肠组织20 min,将ATG5、IL-1β 和IL-18 抗体稀释100 倍,4 ℃孵育小鼠结肠组织过夜。用稀释后的HRP-山羊抗兔IGg(1∶200)在室温孵育小鼠结肠组织2 h。PBS 清洗后,DAB 显色液孵育组织以显色。PBS 再次清洗后,使用苏木素复染细胞核。将小鼠结肠脱水、透明后封片,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

2.5 免疫组织荧光染色

同HE 染色中的步骤,获得复水的小鼠结肠组织切片。之后使用柠檬酸盐缓冲液在95 ℃的水浴锅中孵育小鼠结肠组织20 min,以修复小鼠结肠组织中的抗原。正常山羊血清孵育小鼠结肠组织20 min,将Occludin 和ZO-1 抗体稀释100 倍,4 ℃孵育小鼠结肠组织过夜。用稀释后的FITC-山羊抗兔IGg(1∶200)在室温下孵育小鼠结肠组织2 h。PBS 清洗后,DAPI 染色液孵育小鼠结肠切片5 min,PBS 再次清洗后,甘油封片,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

2.6 蛋白印迹

取小鼠结肠组织,按照其每100 mg 加入1 mL裂解液的比例,置于EP 管中。用均质仪打碎组织,4 ℃裂解30 min,12000 r·min-1离心10 min 后取上清液,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的蛋白浓度。制备蛋白印迹实验样品和SDS-PAGE 凝胶,各孔加样量为50μg。电泳分离蛋白后,进行转膜操作。使用稀释后的LC3B(1∶1000)、SQSTM1(1∶1000)及ATG5(1∶1000)抗体孵育PVDF 膜过夜。清洗后,使用稀释后的HRP-山羊抗兔IGg(1∶10000)孵育PVDF 膜2 h。再次清洗后,使用凝胶成像系统对蛋白印迹进行显影,存储图片。

2.7 统计分析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织荧光染色的图片应用Image pro plus(美国,Media Cybernetics)软件进行计算平均光密度,并导出计量数据。蛋白印迹图片使用Image Lab(美国,Bio-Rad)软件进行相对定量分析,并导出计量数据。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结果采用Graph Pad Prism7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作图。多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 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DZP 降低CAC 模型小鼠的死亡率和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水平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生存率显著降低,15 只小鼠存活9 只(P<0.01)。给药后DZP 显著降低了模型小鼠的死亡率,其中DZP 低剂量组存活12 只、高剂量组小鼠存活14 只(P<0.05),见图1A。CAC 模型小鼠血清IL-1β 和IL-18 水平显著升高(P<0.01),经DZP 治疗8 周后,显著降低了CAC 模型小鼠血清IL-1β 和IL-18 水平(P<0.01)。见图1B-C。

图1 DZP 对CAC 模型小鼠的死亡率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3.2 DZP 改善CAC 模型小鼠的肠道炎症和病理组织学

小鼠结肠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结肠中IL-1β 和IL-18 水平显著增加(P<0.01),经DZP 治疗8 周后,显著降低了CAC 模型小鼠结肠组织中IL-1β 和IL-18 的表达水平(P<0.01),见图2A-D。HE 染色结果显示,CAC 模型小鼠结肠炎细胞浸润严重,DZP 治疗后可显著减轻CAC 模型小鼠结肠内的炎症。对结肠HE染色进行组织学评分结果显示,DZP 可改善CAC 模型小鼠结肠的病理组织学(P<0.01)。见图2E-F。

3.3 DZP 改善CAC 模型小鼠结肠紧密连接

免疫组织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AC 模型小鼠结肠中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及ZO-1 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经DZP 治疗8周后,显著增加了CAC 模型小鼠结肠中Occludin及ZO-1 蛋白的表达(P<0.05,P<0.01)。见图3A-D。

3.4 DZP 促进CAC 模型小鼠结肠自噬

小鼠结肠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AC 模型小鼠结肠中ATG5 水平显著降低(P<0.01),经DZP 治疗8 周后,显著增加了CAC 模型小鼠结肠组织中ATG5 的表达水平(P<0.01),见图4A-B。蛋白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结肠中SQSTM1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LC3BⅠ/Ⅱ及ATG5 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经DZP 治疗8 周后,显著降低CAC 模型小鼠结肠组织中SQSTM1 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并显著上调CAC 模型小鼠结肠组织中LC3BⅠ/Ⅱ及ATG5 的蛋白表达水平。见图4C-F。

图2 DZP 对CAC 模型小鼠结肠炎症及病理组织学的影响(,n=8)

4 讨论

药理实验表明,结合AOM 及DSS 可诱导CAC的两步式肿瘤模型,是研究CAC 发病机理的经典模型。肿瘤的进展不仅取决于其内在因素,而且受到多方面的全身过程的影响,尤其是全身性的炎症。在某些类型的肿瘤中,发生恶性变化之前就存在炎症,致癌性变化又会诱发炎症微环境,从而促进肿瘤的发展。炎症促进肿瘤的作用已被证实,包括促进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促进血管生成和转移[7]。本实验结果表明,DZP 可显著降低CAC 模型小鼠的死亡率及血清中IL-1β 和IL-18 的水平。

肠道慢性炎症导致其上皮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诱导的增加,被认为是导致CAC 及CRC 重要因素[8],随之而来的变化是肠道上皮细胞增殖、存活和迁移的改变[9]。有研究表明,发炎的结肠黏膜在没有发生任何组织学改变之前,其分子信号经历了与癌症相似的变化[10]。此外,临床研究显示,大肠腺瘤的患病率与患者血液中较高的IL-6 和TNF-α 浓度有关,系统性炎症可能与大肠肿瘤的早期发展有关[11]。因此,抑制肠道炎症可能是延缓或治疗CAC 及CRC 的有效策略。本实验表明,DZP 可有效抑制CAC 模型小鼠的肠道炎症,这可能是其减轻CAC模型小鼠全身炎症并降低小鼠死亡率的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肠道炎症的增加导致肠道屏障的破坏,也是导致全身性炎症的直接原因。正如实验观察到的、CAC 模型小鼠结肠中的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 及ZO-1 的表达显著降低,这可能促进了小鼠肠道炎症和CAC 的发生。在CRC 中,自噬被认为具有促进肿瘤和抑制肿瘤的双重作用[12],但潜在机制仍不清楚。慢性炎症会干扰自噬机制的正常运作,在上皮细胞中,自噬缺陷可以通过增强氧化应激和基因组不稳定性,以及激活转录因子来促进肿瘤的发生[13]。一项临床研究发现,CRC 患者肠道组织中ATG5 下调[14],此结果与本实验结果一致。同时,SQSTM1 在CAC 模型小鼠结肠中的表达增加,而LC3B 的表达减少。经DZP 治疗8 周后,模型小鼠结肠LC3BⅠ/Ⅱ及ATG5 的表达增加,而SQSTM1 的表达降低。上述实验结果表明,DZP 增强了CAC 模型小鼠结肠的自噬水平,DZP 治疗CAC 作用与其促进结肠自噬有关。

图3 DZP 对CAC 模型小鼠结肠组织Occludin 及ZO-1 表达的影响(,n=8)

图4 DZP 对CAC 模型小鼠结肠自噬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DZP 显著降低了CAC 模型小鼠的炎症和死亡率,这与DZP 增加小鼠结肠自噬水平、促进结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密切相关,但无法明确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孵育批号结肠
一种JTIDS 信号批号的离线合批方法
扳机日血清雌激素不同水平时授精前后卵母细胞孵育时间对短时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相关病因与影像表现
全血标本孵育时间及温度对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
用课程“孵育”会“发光”的教室
军事电子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孵育与拓展
憩室炎,藏在肚子里的神秘疾病
一例猫巨结肠症的诊疗
气相色谱法测定速效心痛滴丸主要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