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疏导联合仪器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分析

2021-01-05廖瑞兰刘元侠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眼震规管耳石

廖瑞兰,刘元侠

(临沂市中医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3)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又称耳石症,是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具有易复发、可自愈的特点。耳石复位是目前治疗BPPV的主要手段。本研究对此类患者采取心理疏导联合仪器复位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0月本院耳鼻喉科门诊收治的60例BPPV患者,诊断均符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中的标准。排除标准:伴颅脑疾病、眼部疾病、精神及心理疾病者;严重的颈椎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突聋、前庭性偏头痛、头外伤等明确病因继发的患者。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9~71岁,平均(43.21±7.65)岁。治疗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18~69岁,平均(42.16±8.2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SRM-IV型BPPV诊疗系统,治疗前讲解治疗的原理及相应的方法,让患者有初步的认识和判断,保证治疗过程顺利进行。根据受累半规管不同采用不同的360°滚转复位法[1],具体如下:患者坐位,安全捆绑于SRM-IV型BPPV诊疗系统座椅上,常规先行前庭功能检查:自发性眼震实验及位置性眼震实验,确诊位置性眼震存在于那个半规管,确认后再行复位治疗。外半规管耳石复位法:①患者坐位,安全捆绑于BPPV诊疗系统座椅上,转至平卧位,头随身体向患侧旋转90°,诱发眼震,待眼震消失后向健侧旋转,再向下旋转使面部向地,再转至患侧卧位,继续翻身至起始平卧位,坐起。此为一个治疗循环,每次治疗不超过3个循环。②患者坐位,安全捆绑于BPPV诊疗系统座椅上,向患侧方向向下旋转90°,诱发眼震,待眼震消失后转至平卧位,坐起。3次为一个治疗循环,每次治疗不超过3个循环。后半规管耳石复位法:①患者坐位,安全捆绑于BPPV诊疗系统座椅上,头随身体向健侧旋转45°,向患侧向地旋转,诱发眼震,待眼震消失后向健侧旋转,再向下旋转90°使面部向地,坐起。此为一个治疗循环,每次治疗不超过3个循环。②患者坐位,安全捆绑于BPPV诊疗系统座椅上,头随身体仰卧位并向患侧旋转45°,诱发眼震,待眼震消失后顺时针翻转180°,头向下,5次为一个治疗循环,每次治疗不超过3个循环。对于首次治疗无效的患者,间隔1 d后予二次复位,如再无效,再间隔1 d后进行第3次复位。3次治疗为一个短期疗程。

治疗组:仪器复位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心理疏导,具体如下:(1)在治疗前充分取得患者信任,告知患者BPPV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自愈的倾向,培养患者乐观态度,消除患者焦虑紧张情绪,提高患者的配合度。(2)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鼓励患者放松身心,积极配合治疗,确保复位过程中达到最优的头位和体位,如有不适,及时停止操作,待不适缓解后,再行下一步操作,若遇到恶心、呕吐患者,可停止操作,恢复至坐位,待恶心、呕吐缓解后,患者若能耐受,可行下一步操作,若不能耐受,结束治疗,间隔1 d行二次复位。(3)在治疗完成后告知患者勿剧烈活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适量运动,勿熬夜、劳累,低盐饮食,平素健侧卧位,可做前庭康复操,进行前庭功能的训练,切不可焦躁,过于着急,引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休息习惯。

1.3疗效评定 治愈:位置性眩晕消失;有效:位置性眩晕和(或)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消失;无效:位置性眩晕和(或)位置性眼震未减轻,甚至加剧。

2 结果

治疗组:30例患者中,治愈20例(其中一次复位治愈14例,二次复位治愈5例,三次复位治愈1例),有效9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30例患者中,治愈13例(其中一次复位治愈8例,二次复位治愈3例,三次复位治愈2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76.67%。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19,P=0.023)。

3 讨论

BPPV占前庭性眩晕的20%~30%,具有易复发、可自愈等特点,但自愈时间可达数月或者数年,严重者甚至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及早进行耳石复位是治疗BPPV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外伤、内耳血液循环障碍、病毒感染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而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大,熬夜、劳累更是成为本病发生的重要诱因。一般而言,本病比较常见的多为后半规管及水平半规管耳石脱落,行Roll test及Dix-Hallpike实验常可诱发眼震,后半规管为垂直扭转性眼震,水平半规管为向地性或背地性水平眼震,眼震持续时间常小于1 min,嵴顶结石眼震时间常大于1 min。根据BPPV受累半规管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手法复位,后半规管通常采用Epley法或Semont法,外半规管通常采用Barbecue法或Gufoni法。研究表明,手法复位的治愈率可达90%[2],但手法复位具有动作不统一、操作不规范等缺点,伴有恶心、呕吐及心理障碍的患者配合度较差,且受患者身体及年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于快速眼震消失的患者,无法发现细微眼震,存在假阴性概率。SRM-IV型BPPV诊疗系统的面世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并且不受限于肥胖、颈部及躯体活动受限的患者,实现了耳石复位的标准化、系统化及规范化,精确的角度、精准的操作增加了BPPV患者的治愈率。而通过眼球在屏幕的放大,使得检查者更易观察到患者细微的眼球变化,通过观察眼震曲线及时间的长短,更易判断是否为管结石还是嵴顶结石,这样直接增加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多样化实施,医疗知识的普及,大多数患者更为迫切地想要了解自己所患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及如何有效避免再次发病的可能。因此,告知患者BPPV的发病机制及发病特点成为必要,而心理疏导成为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在患者眩晕发作过程中,可能会伴有恶心、呕吐、头重脚轻、漂浮感、平衡不稳等感觉,而这些感觉恰好能引起患者紧张、恐惧、抑郁及焦虑等情绪[3],会降低患者的配合度,从而降低疗效。而在复位治疗前取得患者信任,告知患者疾病发生的机制,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对治疗BPPV有积极的作用。在复位过程中,不断地和患者交流,观察患者情绪的改变,告知患者身心放松,积极配合治疗,使得复位达到最佳的头位和体位,从而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在复位完成后,告知患者头部不适会持续几个小时,待不舒服缓解后,眩晕症状也会相应减轻,勿剧烈活动,但也不需要完全静卧不活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的运动对疾病的愈后有积极作用,勿熬夜、劳累,低盐饮食,平素健侧卧位,可做前庭康复操进行前庭功能的训练,切不可焦躁,过于着急,引导患者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良好的生活作息,保持高品质的生活[4]。

本研究中,对治疗组患者在耳石复位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分析其原因认为:其一,患者接受度高,患者能够接受此治疗方法,不再有戒备心理,不再焦虑为何会患此病,不会因固定于安全座椅而有恐惧心理,增加了患者的主动性与治疗的积极性;其二,患者配合度高,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检查者工作,确保复位过程中达到最优的头位和体位,达到较为理想的复位效果;其三,患者满意度高,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树立了患者的信心,满足了患者的好奇心,消除了患者的恐惧心,形成良好的医患沟通,一次成功的耳石复位的完成能够帮助患者快速缓解眩晕症状,同时增强了对二次治疗的信心。患者的积极配合有利于耳石复位的完成,因此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疏导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心理疏导联合仪器复位可有效提高BPPV的治愈率。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需进一步采用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来验证临床效果;同时,心理疏导需具有针对性和个体化,此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眼震规管耳石
离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BPPV诊治策略
42例轻嵴帽患者的眼震特点及临床疗效分析
小鼠半规管造模的实验技术优势及其应用
12例复位过程中转换为前半规管BPPV的后半规管BPPV病例分析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①
190例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半规管功能分析
耳石症患者后管复位治疗成功后头晕症状临床观察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
你了解耳石症吗
动物也会晕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