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认识

2020-05-14李效清

家长·中 2020年2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初中数学措施

李效清

摘要:怎样学好数学是学生学习时的一大难题,教师和家长也认为数学难教、难学。但数学同时又是整个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逻辑感的锻炼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问题的解决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提升学生的数学发展能力。在进行问题解决教学时,必须要了解问题的基本结构,理清题意,从出题者的角度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找到解决司题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决问题;措施

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课堂相对乏味,学生如果对数学的学习有了抵触的情绪,那么数学的学习就会事倍功半。要想有好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从激发学生兴趣开始,创设好的学习情境,再在启迪学生思维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创造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问题可行性的原则,有计划、有安排地进行讲解。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为学生的探索求知创设合适的情景,重视从问题出、设计以解决问题的活动为基础的数学认知过程。从已知的条件中进行推理,形成数学的建模能力。同时,在与同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的时候,逐步养成积极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也能够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且能够很好地进行表达,才能达到数学学习的效果。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对知识点的学习相对比较重视,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主动的进行实践和操作的机会比较少,造成了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比较弱,不能正确地认识数学。在解决问题时,学生方法比较单一,在遇到要学生认真观察、分析的题目时往往出现问题。另外,学生的数学规范性也需要提高,对数学名词的使用,语言表述的规范性都值得教师仔细考量,不能把实际生活中的抽象语言变成数学语言进行理解。

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发育不完全,在学习中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影响。但从实际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教学时习惯于将自己的教学思维直接教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认知方面有所忽略,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很容易出现学习心理压力过大的情况。同时,教师为主的课堂给予学生自己发挥的地方较少,教师主要通过不断地灌输知识,不断地进行习题的练习,来提高学习的成绩,没有注意学生思维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比较主观地认为很简单的知识,在课堂上一带而过,但一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掌握不全面,极易造成没有学好基础知识,在后面的学习中难以跟上的局面,所以对于教师而言,适当调整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

三、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措施

(一)注意采取适当的学习方式

不同的学习方式得到的学习效果会不一样,适当的学习方式会让数学的学习事半功倍。在数学的学习中,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是解决问题的良好途径,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想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就显得无从下手了。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自主的学习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同学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相应地进行指导,让学生产生自主思考、自我学习的意识。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培养了学生的交流意识,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能够学会数学。例如在学习平行线及其判定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如何确定两条直線平行?为学生播放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观看视频,掌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找到问题的答案,对所学内容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讲述完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各个小组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从而明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并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这一探索活动,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

(二)注意每个学生的独特性

一个班级里,总会有各式各样的学生,有基础比较好的,就会有基础相对薄弱的,那么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单一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的学习大打折扣,有的学生已经很熟练,而有的学生还不能跟上,那么学困生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不愿意去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分层教学,找到适合班级的教学方法,既能让基础好的同学有所提升,又能让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跟上节奏,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好数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树立了基本的自信心,更愿意努力学习,愿意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三)学会自主的探究

要想学好数学,探索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教师只做相应的引导,才能达到好的学习效果。探究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教师首先给学生提供一个问题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之后对问题的答案进行相应的讨论和探究,最后讨论答案的正确性。教师在探究的最后,给予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让每位同学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进行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对学生勇气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总的来说,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合理安排、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进行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寻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所做的是引导工作,指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构建了数学思维模型,能够将新『日知识联系在一起,开展高效的学习,并且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小组之间针对某一数学问题开展积极的探索,深入挖掘数学知识的内涵,高效地吸收理论知识,并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数学学习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彭勇.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广州大学,2012.

(责编 侯芳)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初中数学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两只想打架的熊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