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架构及建设路径

2011-04-11吴忠义张维寿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高等学校体育教育

吴忠义,张维寿

(1.肇庆学院 教务处,广东 肇庆 526061;2.河北体育学院 学校体育系,石家庄 050041)

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架构及建设路径

吴忠义1,张维寿2

(1.肇庆学院 教务处,广东 肇庆 526061;2.河北体育学院 学校体育系,石家庄 050041)

站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0年和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开局年的节点上,分析了“新课标”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研究了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架构,提出了从基础教育改革实际出发,针对中小学体育工作需要,立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校管理体制,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构筑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路径。关键词: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实践教学;建设路径

我国基础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小学体育 (1—6年级)体育与健康 (7—12年级)课程标准》[1](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实验与实施,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滞后于基础教育发展的问题,突出地显现在实践能力方面。因此,站在“十二五”高等教育发展的起点上,认真研究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探明实践教学体系的框架结构及建设路径,对于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新课标”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

1.1 课程教学能力

“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涉及体育态度、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其学科特点是综合性的[2]。它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和把握各个领域的知识、技能,并能根据学生实际,整合教学内容,使之成为足以被学生接受的知识-技能学习体系,进而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达成课程教学目标。

选项体育课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的设置,不仅对体育教师的专项运动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体育教师具有根据地域特点和本校实际,自主开发、建设“校本课程”的能力[3]。

1.2 组织管理能力

“新课标”打破班级界限,将兴趣爱好、体质状况、体育知识技能发展水平相近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团体的教学组织形式,要求体育教师具有在人群结构经常变动的情况下,合理组建学习团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教学活动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的淡出,“情景教学”、“目标引导”、“小组练习与比赛”等具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特征的教学方法的渐入,要求体育教师具有在复杂的教学环境中管理学生学习团体以及指导学生通过团体实现自治的能力。课内外“一体化”的课程理念和实践,则要求体育教师具有组织管理学校各类体育文化活动的能力。

1.3 业余训练能力

业余训练是“新课标”由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的重要渠道,是学校体育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为社会培养群众性体育活动骨干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师作为业余训练过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学校代表队的教练员和指导员,必须具有科学选材、制定训练计划、组织实施训练、指导运动竞赛、医务监督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和某一专项精湛的运动技术、扎实的基本功及科学控制训练过程的能力。

1.4 教学研究能力

“新课标”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成果,其理论与实践体系尚处在发展、完善之中。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探索体育教学规律,从大量的经验事实中归纳、提炼理论观点,不断将理论成果和成功经验固化到教学体系中,是现阶段体育教师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体育教师须具有敏锐的教学研究思想和创新意识,熟练地掌握教研课题选择、研究方法运用、实验数据分析、研究成果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1.5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的网络学习平台和超文本方式组织的图、文、音、像并茂的课件,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供了强劲的物质支撑;长期困扰体育教师的运动技术原理分析、瞬间动作慢节奏示范、学生动作技术学习的即时反馈等难题,也在计算机技术强大的再现与扩充、集成与仿真功能下迎刃而解。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现阶段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2 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架构

2.1 教学目标体系

职业认知目标。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认识、理解体育教师的职业内涵,感知、领悟学校体育工作的内容、目的和意义,逐步形成体育教师的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4]。

专业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教育学科的专业技能和专项运动技术,并在某一运动项目方面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教师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教师职业技能,获得教师职业任职资格。

2.2 教学内容体系

通识课程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军事理论与技术、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劳动、社会实践等各专业统一修读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

专业课程实践。运动人体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科课程的教学实验和教学实践活动,课程论文和学科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技能;术科课程的运动技术,运动技术动作的分解与完整示范,代表队组织与训练,竞赛活动的组织、编排、裁判与指导等专业技能。

师范课程实践。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普通话、汉字书写技法、微格教学、课堂教学的设计与评价、课外活动组织、班主任工作、教学观摩、教育见习、实习等。

综合性实践。毕业论文 (设计)、毕业实习及与之相关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2.3 教学管理体系

组织管理。专业内部自上而下、层次清晰、岗位责任明确的实践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包括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学科及课程实践教学工作负责人、各种实践教学活动的指导教师。

制度管理。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内容制定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制度[5]。包括运动技术等级、裁判员等级考核与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制度,实训、实习、毕业论文和学科知识、运动项目、专业技能竞赛管理制度,以及实践教学工作评价与奖惩制度等。

运行管理。根据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内容制定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各学科的实践教学计划,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指导书、操作规范、考核办法等。

2.4 教学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师资、实验(场馆、器材维护)技术人员、术科项目的教练员、裁判员,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校内实践教学条件。规范化的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实践教学的教具、运动场地器材,裁判员培训、实习及竞赛组织基地;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场所和配套设施 (微格教室、教师技能训练中心、多媒体教学机房)等。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体育教育见习、实习基地 (各类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实验基地 (与中小学合作开展教学改革研究),社会体育工作实践基地 (裁判工作实习、组织群众性体育活动、考察社会体育状况等)。

2.5 质量评价体系

质量评价标准。根据人才培养规格和实践教学内容制定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针对实践教学场所、师资、设备等设立实践教学条件评价指标,针对实践教学过程设立各环节的操作规范、评价指标和具体观测点。

质量评价办法。通过不同渠道、不同对象的实践教学质量信息采集点,收集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通过对信息数据的整理、分析和随机抽检结果的验证,评价教学效果,监控教学质量。

评价结果的使用。通过激励机制、自我约束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将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与相关组织和人员的切身利益挂钩,借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3 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路径

3.1 从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出发,建设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体育师资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目的,也是它赖以生存的主要依靠。因此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必须立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适应“新课标”背景下学校体育工作对体育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以教师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的养成为主导,以教师职业技能和体育专业技能的培养规格为两翼,以满足学校体育工作需求为最终价值取向,构筑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3.2 针对学校体育工作实际需要,建设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学校体育工作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知识、技能的复杂系统,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内容的口径必须覆盖体育教师实践能力的全域[6]。因此,首先要对“新课标”背景下学校体育工作涉及到的学科专业知识、技能进行认真梳理,根据实践能力形成的内在逻辑和结构顺序,将各种知识、技能的学习、训练内容,分解到相应的课程和学段,按照循序渐进、逐步生成的原则,构建具有整体性功能和系统性特征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3.3 结合学校的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现行体制下,不同类别高校的内部管理机制千差万别,即使是同类学校,实践教学管理的模式也迥然不同。体育教育作为学校诸多专业中的一个,其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应在学校宏观管理的前提下,将自身专业实践性突出、涉及领域广泛、学科综合性强的特点,融入到组织管理、制度管理和运行管理工作中,构建本专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3.4 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建设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中小学体育课程向运动参与态度、身心整体健康、社会生活适应等领域的延伸,迫使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发生相应扩展。传统的师资队伍结构、实验 (实训)条件和教学见习、实习基地,已无法满足实践教学工作的需要,亟待更新。“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建设,首先应通过引进高水平教师、外聘行业精英、选派骨干教师到中小学挂职锻炼等形式,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其次,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实验 (实训)条件,积极推进虚拟、仿真、微格等计算机模拟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再者,整合校内体育教学、训练、竞赛资源,开拓校外竞赛裁判、业余训练、健身指导和教学研究、教育实习资源,建设校内外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7],进而构建强有力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3.5 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建设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学校一切教育活动的统领。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必须立足于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合格教师的目标之上,将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分解到各学段的各种实践教学活动中,形成内容完整、层次递进、逐步综合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在评价方法的设计上,将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尽可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实践教学的效果。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应作为重要指标进入学校、院 (系)和专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成为检验办学水平、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衡量教师工作绩效、考核学生学业成绩和各类有关组织及人员评优评先的依据。

4 结语

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是目前培养应用型人才语境下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的重点工作。对于具有极强实践性特点的体育教育专业而言,这一工作是关乎其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工程。因而,直面基础教育改革的挑战,根据“新课标”对体育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和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框架,通过行之有效的建设路径,构筑坚实丰满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激活体育教育专业发展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蒋东升,杨放,何林.新课标理念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的理论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23(3):39-42.

[3] 王佃娥,杜发强,王雪征,等.新课标时期高中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23(5):37-41.

[4] 陈运贵.关于师范类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J].皖西学院学报,2010(2):29-32.

[5] 李湘建,陈晓猛.关于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J].江苏高教,2008(6):84-85.

[6] 吴忠义,张维寿.“新课标”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发展路向[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4(6):6-8.

[7] 于军,马祥海,黄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6):126.

The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Paths of Practicing Teaching System for Sports Education Maj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New Target”

WU Zhong-yi1,ZHANGWei-shou2
(1.The Academic Affairs Office of Zhaoqing University,Zhaoqing 526061,China;
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Hebe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Shijiazhuang 050041,China)

A t the turning pointof ten-year education reform of fundamental curriculums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of higher educ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p ractical abilities fo r the elementary and high school P.E.teachers and studies the fundamental structures for p 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P.E.in higher education.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paths for p racticing school P.E.teaching system should be based on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refo rm,aimed at p ractical needs of both elementary and high schools,o rientated at p rofessionals training,combined w ith the schoolmanagement,shared w ith other teaching resources,added more investment,to build construction path for P.E education major p racticing teaching system.

higher education;P.E.education;p racticing teaching;construction path

G807.4

A

1008-3596(2011)04-0033-03

2011-04-13

教育部、财政部“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 (TS11657)

吴忠义 (1957-),男,河北唐山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课程教学论。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高等学校体育教育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