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2016-10-20徐虎翼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1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高等学校创新创业

徐虎翼

【摘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当前国家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本文从制度设计、服务体系、氛围营造三个实施层面,探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执行路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 高等学校 人才培养 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032-01

高等学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和创新创业人才的输出地,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核心使命,科学把握创新创业的内在规律,落实教育的主体责任,挖掘自身的优势特色,把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并逐步完善“教育、实践、孵化”三位一体的全过程服务体系,使创新创业文化内生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完善顶层设计,实现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在顶层设计上学校要实现有核心、有方向、有抓手、有步骤。一是成立由学校主要负责同志、分管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或主要院系负责人参加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以教务部门牵头,学工系统、共青团系统、宣传系统、后勤保障系统协同参与,不同院系紧密结合的工作机制,做到管理归口、责权对等,统一领导,凝聚力量;二是全方位协同育人,突破思维瓶颈,在已有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上加以优化组合,实现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培养形态,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以及国际合作的多样机制;三是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激励机制,初步阶段以特色工作和定性评价为主,实现以评促建,不可粗糙量化指标,避免形成急功近利、一刀切或大锅饭的局面;四是制定适当弹性的总体工作计划表,坚持问题导向和过程管理,进行有效的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全面布局,重点突破,可以面向学术前沿鼓励自由探索,可以根据某一工作断面需要支持集体攻坚,一定要注重工作计划的可操作性。

二、创新教育模式,建立三位一体全过程服务体系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要在“教育、实践、孵化”三个层面下功夫,建立三位一体全过程服务体系。在教育层面,创新培养机制,允许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有条件地自选专业;减少课时量,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时间;鼓励教师吸收低年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支持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鼓励教师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推动、鼓励、引导各专业教师将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创新创业专业选修课,发挥学科、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上的先导作用;鼓励各学科与专业开设专业导论类的创新创业专业选修课或在现有专业选修课的基础上增加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充分反映本学科或专业的前沿动态、创新探索、成果转让、创业案例;推进“非标准答案”课程考试改革,提高开放性考题的比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灵感。在实践层面,建立校级通识教育平台,统筹本科通识教育和公共实验实践教学,强调教育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整合现有实验室资源,集中建设校级公共实验平台,强化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研究基地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支撑作用,建设校内公共实践实训平台,通过文、理、工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组建多层次、多模块、柔性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工程实训、项目培训、自主创新、孵化创业为结构的实践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实践,自主管理,开展发明创造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等平台优势,构建基于实验、设计、工程训练、创新为主线的开放式、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项目,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加强与合作企业联合培养创新性人才,聘请企业导师定期来校为学生授课;促进校校、校企、校地之间的教师创新创业指导教学交流。在孵化层面,建立健全学生创业导师制,建立优秀创业导师的奖励表彰机制,鼓励更多优秀教师、投入更多精力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强化创业服务保障,成立学校创新创业基金,提供创业场地,用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助推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研究,积极推动学生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创业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完善创业就业咨询指导工作制度;升级创业就业网站,丰富指导内容,开通在线创业就业咨询答疑,解读有关政策知识,开设增强创业就业力专栏,为创业就业工作搭建了良好的信息平台。

三、创设育人环境,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要注重文化育人潜移默化的功效。一是注重思想育人。通过开展各层次座谈会、主题班会、组织新生入校时参观创新创业成果展等主题教育,在师生中大力弘扬“责任、奉献、创新”的创新创业精神。二是注重实绩育人。邀请优秀校友,企业家、创业专家学者等开展创业大讲堂、分享创业经历,组织本学院、本专业学生中创新创业先进个人与团队与同学们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沙龙活动,增强互动交流。定期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展”,以实物和展板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三是注重网络育人。依托校园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设立创新创业专区,以电子图片形式展示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同时为学生提供线上的学习交流平台,提供创业政策、咨询、新闻和问题解答,增进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兴趣。四是注重典型培育。推选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学校积极发现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对他们的创业故事进行宣传,鼓励更多有志学子加入创新创业队伍,营造学校创新创业氛围。

四、结束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必要实践,对于促进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从知识形态转化为行为形态,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在学校实施层面,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有序推进,使创新创业文化扎根校园,落地开花。

参考文献:

[1]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2]杨宁.创业教育: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J].高教探索,1999(4)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高等学校创新创业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