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多元评价体系建构研究
2024-12-20王宁喻宁波李恒训
摘要:为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成效,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文章提出通过教学评价赋能初中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的观点,探索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的路径。研究发现,完善的初中数学多元评价体系,由多元评价主体和多元评价方法组成,能全面、客观、及时地反映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具有较强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有利于学生弥补自身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引导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法,习得新知识。在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的同时,教师加强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应用,能最大限度提升多元化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教育指导功能。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多元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8-0074-0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评价方式做出了明确指导,提出评价方式丰富、评价维度多元、评价主体多样、评价结果呈现与运用等多项明确要求,强调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要求教师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在这一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纷纷开始了教学评价创新与转型的研究,构建初中数学多元评价体系成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为顺应新课程改革,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效,文章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探索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建构多元评价体系的路径。
一、多元评价体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一)评价方式丰富,掌握学生数学学习情况
多元评价体系中囊括丰富的评价方式,在多种评价方式下可以全面、客观、及时地反映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况,如书面测验、口头测验、课堂观察、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等,或者采取“线上+线下”的评价方式。不同评价方式的侧重点不同,可以从不同层面上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基于学生学情改进数学教学方案提供依据。
(二)评价维度多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评价维度多元是多元评价体系最典型的特征,不仅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四基”“四能”达成情况,还要求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表现;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和对数学基本思想的把握情况、对基本活动的经验积累。在多元评价中,教师需要从不同维度出发,了解和分析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在评价结果下引导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能。
(三)评价主体多样,提升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多元评价体系是多主体参与教学评价的成果,要求教师、学生、家长、朋辈等都以评价主体的身份参与学习活动,有助于多元评价方式的引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清自己,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基于多主体的评价结果为教师后期改进教学设计和加强质量管控创造良好条件。
(四)评价结果呈现与运用,提升多元评价教育功能
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中,教师合理运用多元评价结果,能引导学生不断进步,了解学生氮气概念的学业水平和明确学生数学学习的提升空间,为师生后期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提供依据。合理运用评价结果,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能产生更强的自信心,面对数学知识点时具备更浓厚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新课标理念对初中数学多元评价的具体要求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数学教学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在教学活动中对师生的行为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以“四基”“四能”、核心素养为核心,需要教师制订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在多元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将评价重点放在是否达成教学目标上。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需要将数学课程内容作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数学学习基础展开。在授课时,教师要准确把握好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四基”“四能”的联系,注重通过评价来优化教学内容及其结构。
(三)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单一的教学方法逐渐被淘汰。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而且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探究、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感悟数学基本思想、实现个体核心素养发展。因此,多元评价要将数学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作为关注重点,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四)师生行为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双方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和正确选择教学方法,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效果;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逐渐提高自身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多元评价需要将师生作为评价重点,通过发现问题、及时纠偏等方式,规范师生的教学行为。
(五)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即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如教师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效果是否良好、数学教学是否发挥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的作用。多元评价需要将初中数学教学效果作为重点,只有在准确衡量数学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才能帮助师生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持续改进数学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内容。
三、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多元评价体系构建路径
(一)全过程评价,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能为初中数学多元评价体系建构整体性框架,在“教”“学”“评”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体质效。在建构多元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整合“教”“学”“评”三大要素,指向核心素养培养与深度学习,将“教”“学”“评”三者整合在现行教学或评价体系中,以教学目标引领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
1.课前
教师要制订“教—学—评”一致性的学习目标,由此确定教学评价标准,对“教”与“评”的实际过程提供指导,根据新课标对核心素养培养提出的要求、教材编排意图、学生学情等,制订多维度的学习目标。以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为例,本单元作为初中函数部分的重要内容,属于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基础。其中“一次函数的图像”是本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需要学生通过一次函数图像来分析一次函数的性质。新课标对本节提出的学业要求为“会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y=kx+b(k≠0)’,探索并理解k值的变化对函数图像的影响”。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文章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定为以下几点:①了解一次函数的内涵、图像与性质,可以运用平移法、描点法等绘制一次函数图像;②比较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结k与b在函数变化时的关系;③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式,掌握不同一次函数图像的具体特征。
在课前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后,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可以根据学习目标来确定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为落实多元评价提供依据。
2.课中
在课中环节,教师可以根据评价标准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评价反馈信息将学生划分到对应层级,并对各层级的学生制订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例如,根据评价标准,教师将学生从高到低划分前结构水平、单一结构水平和多元结构水平三个层级,不同层级在“一次函数的图像”这一课时的学习中,对应的评价表征见表1。
3.课后
课后评价反馈中,教师要根据评价标准以及学生学习诊断情况,指导学生通过课后交流、学生自评、作业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反馈课前预习及课堂教学的评价,形成课后评价—反馈—改进的多元评价机制,深入了解学生理解知识的情况和学习能力现状。以课后作业评价为例,教师要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根据学生的作业状况分析其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作业批改、问题总结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在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尽量设计实践性、探究性、拓展性的作业,尽量减少书面作业量,避免学生抵触作业和学习。
(二)确定多元主体,转变单一的评价方式
一是坚持教师评价,将以日常考查为主的形成性评价作为多元主体评价方法之一,确立合理的评价标准,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定分层式的评价标准,结合评价前后学生学习态度、数学成绩的变化,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在以教师为主的评价中,教师要关注情感效应,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环境。
二是坚持自我评价,教师要指导学生制订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成绩、表现、作业质量、学习态度等,根据定目标、找差距、明关系、改问题的原则进行自我评价。
三是坚持集体评价,教师可以采用团体评价范式,引导学生通过朋辈之间的交流,在学习小组内部进行相互评价;采用随机编号、抽号的方式,指定学生回答问题,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强化团队合作,在营造良性竞争氛围的基础上,明确各学习小组的整体情况。
四是坚持家校合作评价方式,由教师多渠道与家长沟通,在建立密切沟通关系后,协同制订精细化的评价标准、内容、计划,由家长在家评价学生的表现,明确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
(三)选择多种方法,建立多元评价方法体系
方法体系是初中数学多元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元评价的基本框架与核心要素。在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选择多种教学评价方法,在灵活运用与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更清楚地了解初中数学教学情况,为改进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提升学生指导效果做好铺垫。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初中数学多元评价体系中,教师可以在多元评价方法体系中纳入书面考试、课后交流、课堂观察、随堂测试、作业评价和阶段性测试等方法。
在构建多元评价方法体系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将评价重点局限于当前,而是要对学生在某一时段内的整体表现展开评价。在教学全过程中,严格记录学生的情况,如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定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表现进行综合性测评,适当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自我评价、反思、改进,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多元评价方法体系中,教师要重点巩固学生这一评价主体的地位,在教学实践中寻找最科学的评价方法,既要让学生深度参与到教学评价活动中,又要在教学评价中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共同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错误,并让学生了解到同学身上的优点,树立标杆、取长补短,逐步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消极和抵触等情绪,促使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主动学习和探究知识。例如,在某习题的探究中“现有两个连续的奇数,二者相乘结果为323,这两个奇数分别是?”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到解题方法和问题的答案,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分别提出用解方程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分别将两个奇数设为x与(x+2),部分学生并给出算式:x×(x+2)=323,部分学生给出算式为“x×(x-2)=323”。在了解到学生之间存在的矛盾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板书两种算式,引导学生评价两种解题思路,肯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路和成果,突出学生在教学与评价中的主体性。
在多元评价方法体系中,教师要适当引入定量评价方法,注意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有机结合,推动初中数学多元评价体系从以分数为主向学生成长为主的方向转变。教师可以采取“分数+等第+评语+X”的模式,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目标,并在教学评价的基础上,主动向自身的目标方向发展。在评价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练习结果,观察学生的书写情况,掌握学生在数学练习时的正确率和修正率,评估学生的独立完成情况,并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引导学生基于自我调节,发现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让学生能及时调整学习计划,改进学习方式,有效控制自身在后续学习中的行为。
四、结论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的多元评价体系建构,对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文章认为在建构初中数学多元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评价目标、评价维度、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等环节做出改变,全面提升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水平;并在实际评价中,根据初中数学教学状况以及学生学习状况,适当优化评价方式、精心选择评价内容,在多主体参与的过程中,提升多元评价效果,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问题、保持优势。
参考文献:
[1]陈习理.核心素养培育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优化[J].教育,2024(17):78-80.
[2]郑鸿杰.基于多元表征的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D].厦门:集美大学,2024.
[3]刘枫.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D].黄冈:黄冈师范学院,2024.
[4]林彩平.“双减”政策背景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3(28):39-41.
[5]林慧.STEAM教育理念下的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23.
[6]宋璐羽.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鞍山:鞍山师范学院,2023.
[7]蔡联远.构建初中数学学习有效评价体系的方法[J].教师博览,2022(36):55-56.
课题项目:文章系毕节市2023年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新课标背景下多元化评价理念融入初中数学学业质量评价方法研究”(主持人:王修文,立项批准号:2023B065)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宁(1981~),男,汉族,贵州毕节人,贵州省大方县理化中学,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育;
喻宁波(1991~),男,汉族,贵州毕节人,贵州省大方县理化中学,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育;
李恒训(1995~),男,汉族,贵州毕节人,大方县实验高级中学,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