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混龄环境下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4-12-20李丽

考试周刊 2024年48期
关键词:融合教育实践幼儿园

摘要: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幼儿园混龄教育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按年龄分班的界限,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提供了一个共同学习、生活的平台。而融合教育则强调尊重每个幼儿的独特性,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将融合教育引入幼儿园混龄环境,旨在为幼儿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多元和具有挑战性的成长空间。文章简要分析了幼儿园混龄环境的相关内容,并针对幼儿园混龄环境下开展融合教育的实践意义,以及幼儿园混龄环境下开展融合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提出了幼儿园混龄环境下融合教育的实践路径,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的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混龄环境;融合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8-0161-03

混龄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然的社会化平台,不仅促进了他们之间的社交互动,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包容性和理解力。在混龄环境下实施融合教育,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因为不同年龄和能力的幼儿在一起,可以形成互助、合作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节奏。同时,这种环境也要求教育者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以适应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从而推动融合教育的深入实践。因此,幼儿园混龄环境与融合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幼儿园混龄环境下融合教育的实践共同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混龄环境概述

混龄教育,作为一种新兴且富有挑战性的幼儿教育模式,正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与认可。混龄教育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置于同一学习与生活空间中,鼓励他们进行跨年龄的互动与交流。这种独特的环境设置,无疑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幼儿园混龄环境下开展融合教育的实践意义

(一)促进幼儿社交能力的多元化发展

在混龄环境中,幼儿需要与不同年龄、性格和兴趣的伙伴互动。这种多元化的社交经历有助于他们学会如何与不同的人建立关系、处理冲突,从而提升社交能力。而融合教育的实施,则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包容性和理解力,鼓励幼儿尊重他人的差异,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出一种更加开放和多元的社交态度。这种态度对幼儿未来的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满足幼儿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节奏。在混龄环境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学习上存在着天然的差异。融合教育强调尊重每个幼儿的差异性,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在混龄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制订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以确保每个幼儿都能获得适当的学习支持,并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促进幼儿认知水平的全面提升

混龄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学习场景。在这里,幼儿可以与不同年龄段的伙伴一起探索、发现和创造。这种跨年龄的互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而融合教育的实施,则进一步强调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并引导幼儿发现、实践和探索来学习新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幼儿在语言、数学、科学等领域的认知水平,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自我价值感。

在混龄环境中,幼儿可以观察到不同年龄伙伴的情感表达和行为方式,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同时,与不同年龄段伙伴的互动,也可以让幼儿学会更加宽容、理解和尊重他人。而融合教育的实施,则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态度和自我价值感。幼儿可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和成就,对幼儿未来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三、幼儿园混龄环境下开展融合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难以满足混龄融合教育的特殊需求

在混龄环境下开展融合教育,需要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支持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共同成长。可是,当前很多幼儿园在教育资源配置上还存在不均的问题,难以满足混龄融合教育的特殊需求。部分幼儿园缺乏针对混龄环境的教材、教具和玩具,导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难以找到适合所有年龄段幼儿的内容和方法。同时,一些幼儿园在师资配置上也存在不足,缺乏具备跨年龄段教育经验和融合教育理念的专业教师,严重影响了混龄教育下融合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幼儿个体差异大,融合教育实施难度大

在混龄环境下,幼儿的年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融合教育的实施面临更大的挑战。一方面,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和尊重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制订个性化的教育计划,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难度;另一方面,幼儿在混龄环境中会面临更多的社交和情感挑战,如年龄较大的幼儿可能会欺负年龄较小的幼儿,或者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之间难以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合作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智慧来妥善解决。

(三)家长认知与期望差异,对融合教育的支持与配合不足

当前,很多家长对融合教育的认知还存在偏差,对幼儿园开展混龄融合教育的目的和意义缺乏深入了解。这导致一些家长对融合教育持怀疑态度,甚至反对幼儿园实施混龄融合教育。同时,不同家长对幼儿的期望也存在差异。一些家长更关注幼儿在认知和技能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其在社交和情感方面的成长。因此,家长在配合幼儿园实施融合教育时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严重影响了融合教育的效果和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幼儿园混龄环境下融合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无界课堂”,跨越年龄界限共享学习资源

在混龄教育环境中,构建“无界课堂”是实施融合教育的核心环节。这意味着课堂应成为所有年龄段幼儿共同学习和成长的空间,同时关注特殊需求幼儿的融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幼儿园需设计“混龄阅读角”,促进不同年龄段幼儿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在这个阅读角里,大班幼儿可以扮演“阅读小导师”的角色,耐心地引导小班幼儿理解绘本内容,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而小班幼儿的纯真反应和好奇心,也反过来激发了大班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责任感。通过这样的设计,幼儿园不仅成功地促进了跨年龄段的社交互动,还为特殊需求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然融入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他们可以得到大龄幼儿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也能与小龄幼儿一起共享学习资源,从而实现真正融合教育,完成学习资源的共享。

(二)实施“共学共创”模式,混龄协作激发创新潜能

创新教学方法是融合教育在混龄环境中成功的关键。教师可以采用“共学共创”模式,即让幼儿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或问题进行小组探究和创作。以“小小发明家”项目为例,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可以被组织在一起,共同探讨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机器。在这个过程中,大班幼儿可以发挥其逻辑思维和创造力,负责设计机器的结构;中班幼儿则运用其动手能力,负责准备所需材料;而小班幼儿则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审美观,负责机器的装饰工作。这种分工合作的方式不仅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作用,还让其在相互学习和协作中不断激发创新潜能。通过这样的实践过程,“共学共创”模式在混龄环境中成功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制订“成长导师”制度,完成师资跨界合作共筑融合桥梁

教师在融合教育中的角色至关重要。因此,实施“成长导师”制度,加强师资培训和团队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幼儿园要积极创新师资培训和团队建设的方式方法。一方面,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融合教育的研讨会和工作坊,帮助其深入学习如何有效识别和支持特殊需求幼儿,并掌握在混龄环境中实施差异化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另一方面,幼儿园还要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建立跨学科的教师团队。这个团队要由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咨询师以及普通幼儿教师等多元化角色组成,将其打造成“成长导师”一样紧密合作,共同为幼儿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教育支持。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还可以为幼儿在混龄环境中获得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教育体验提供有力保障。

(四)打造“家园共育”生态,携手家庭共创包容教育环境

在混龄教育环境下,家园合作和社区参与是融合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幼儿园可以实施“家园共育”生态计划,通过定期举办家长工作坊和亲子活动,引导家长深入了解融合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策略,并鼓励他们在家中也为幼儿营造一个包容性的学习氛围。同时,幼儿园还要注重与当地社区的合作,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联合活动。例如,邀请社区的老人来园与幼儿分享生活经验和智慧,或者组织幼儿参与社区的环保活动,让其在实践中学习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这样的活动不仅增强了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紧密合作,还促进了幼儿与社会的深度融合,为构建更加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实施“个性化教学”计划,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混龄环境下,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点都如同繁星般各不相同,实施“个性化教学”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精准满足每个幼儿的学习需求,教师需将科技融入教育,开启融合教育的新实践。首先,教师们可以利用智能教育软件,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评估,就像是为每个幼儿绘制一幅独特的学习地图,以此记录并分析幼儿的发展状况、学习需求以及兴趣点,确保每个细节都不被遗漏。随后,根据这份“学习地图”,教师们要为幼儿量身定制教学目标和活动。就像是一位细心的园艺师,根据每棵植物的需求给予恰到好处的阳光和雨露,不仅确保了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进行学习,还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们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大门。例如,对于对音乐有浓厚兴趣的幼儿,教师可以利用智能音乐软件,为其设计个性化的音乐课程,让其在旋律中自由翱翔;而对于对科学充满好奇的幼儿,则可以通过智能实验器材,引导他们探索科学的奥秘。这样的个性化教学计划,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混龄环境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六)开展“成长轨迹”追踪,实施持续评估优化融合教育路径

建立持续评估与反馈机制是确保融合教育质量的关键。幼儿园应实施“成长轨迹”追踪计划,通过这一机制,定期对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注重收集教师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以便及时了解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需求,据此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优化;同时,幼儿园还可以设立“融合教育小组”。这个小组由园长、教师、家长和特殊教育专家共同组成,通过定期召开会议,深入讨论每位幼儿的发展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制订个性化的教育计划,确保每位幼儿都能得到针对其特定需求的教育支持。此外,“融合教育小组”还要负责跟踪教育计划的实施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通过这种机制,幼儿园能够不断优化融合教育的实践路径,为幼儿提供更加适宜和有效的教育支持,进而提升融合教育的质量,为幼儿在混龄环境中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论

总而言之,幼儿园混龄环境下融合教育的实践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系统工程。通过构建“无界课堂”、实施“共学共创”模式、建立“成长导师”制度、打造“家园共育”生态、实施“成长轨迹”追踪项目,教师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包容且富有成效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幼儿认知、情感、社交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并为特殊需求幼儿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未来,教师还需继续探索和创新混龄环境下融合教育,以更好地满足每个幼儿的独特需求,让其在融合教育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冯雅静.混龄环境下特需幼儿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订与实施[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3(6):134-138.

[2]吴旻烨.幼儿园推进“普特”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究[J].华夏教师,2023(17):15-17.

[3]张丽霞.谈混龄环境下学前融合教育的开展[J].现代特殊教育,2021(15):18-21.

课题项目:文章系河南省2024年度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幼儿园混龄环境下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JCJYC2416170302)研究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丽(1978~),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平舆县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猜你喜欢

融合教育实践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爱“上”幼儿园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