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的常见问题与改进对策
2024-06-21张广华
摘要:为有效提升医疗设备管理效率与服务质量,本文将首先深入分析医疗设备在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改进对策。其次,本文将重点研究和设计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系统,包括客户端、主要功能模块及设备转移设计等。最后,将详细阐述医疗设备信息系统的具体应用,为医院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与信息化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常见问题;改进对策
目前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面临诸多问题,包括信息化不足与孤岛现象、流程繁琐与操作低效、设备追踪与维护困难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医疗设备管理的准确性与效率。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医院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至关重要。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可以覆盖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以及报废等各个环节,实现数据的共享与追溯,大幅提升管理效率和精度。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推动医疗设备管理朝着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为医院的优质服务与高效运转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医疗设备在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中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首要问题是资源和资金的浪费,许多尚可使用的医疗设备由于报废流程不严谨被误报废。其次,信息化水平不足,导致数据孤岛现象频繁出现,特别在设备采购、验收以及日常管理中尤为明显。同时,缺乏大数据支持导致市场分析不充分,预算控制不精准,频繁导致信息缺失和决策失误。此外,管理流程繁琐,效率低下,过度依赖人工管理。这些常见问题共同阻碍了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进步。因此,医院必须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改进对策以提升管理效能、合理优化资源配置,进而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二、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改进对策
(一)强化采购信息化建设
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涉及多个关键环节,其中采购阶段的信息化建设尤为关键。目前很多医院在采购流程中仍沿用传统的纸质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管理效率的提升。鉴于此,强化采购信息化建设显得至关重要。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医院能够高效地从海量资源中筛选出满足需求的设备供应商。采购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浏览多个供应商的产品信息和报价,以便做出更理性的选择。同时,电子文档的妥善保存能够为后续管理奠定必要的数据基础,并确保投资效益的最大化。这样一来,医院能够更好地管理采购合同、验收凭证和发票等重要文件,提高采购过程的透明度和效率。除此之外,信息化手段还有助于实现对医疗设备使用价值的持续跟踪与准确评估,从而提升设备使用效率,并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建立设备使用情况的数据库,医院可以对设备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设备的使用频率、故障情况和维修保养需求等重要信息。总之,加强采购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的必由之路,对提升医院整体运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验收环节信息化建设
医疗设备的验收是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信息化建设在这一阶段尤为关键。通过信息化手段,医院可以更全面、准确地了解不同医疗设备的特性、使用注意事项和日常保养要求。将相关参数如使用频率、预计使用年限等录入管理系统,能够自动完成时间扣除,显著提升管理效率。此外,将医疗设备与PACS(影像存储和通信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等系统连接,能够实时统计设备工作数据,为成本核算、绩效考核和效益分析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在预防性维护方面,引入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管理概念,并结合信息化理念,制定设备管理计划并实施,通过效果核验将结果作为系统标准,可以为下一循环管理提供参考[1]。
(三)引入信息化系统
在医疗设备管理中,引入信息化系统是实现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和关键。目前,医院主要依赖信息系统开发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案来管理医疗器械。但由于不同医院的管理方法存在差异,定制化的信息系统不能直接适用于其他医院。因此,对于大型医疗机构来说,合作开发是首选方案。通常情况下,医院与信息公司或研究机构合作开发的信息系统都具有开发难度高、成本低及适应性强等特点[2]。不同医疗设备信息化系统对比见表1。
信息化系统能够科学预估设备的使用年限,并结合人工认定来准确确定设备进入报废阶段的时机。同时,该系统通过实时监督报废程序的执行阶段,有效确保程序的合法性和规范性。此外,信息化系统还可以读取医疗设备的使用频次,精确计算工作量,从而确定维修次数、周期和费用,实现对同类设备的规模化管理。通过信息网络,该系统还可以防止报废设备再次被使用,保障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完整性和终结性。引入信息化系统是提升医疗设备管理效率、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持续改进医疗服务。
三、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系统设计
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系统主要由数据处理中心、传感器检测节点和医疗设备组成。系统利用传感器检测节点,如电子标签、RFID等,实时监测核磁共振成像、CT、DSA等医疗设备的运行状态。节点通过无线网络连接,读取电子标签信息,实现医疗设备的位置跟踪与管理。数据中心是系统的核心,使用医疗设备管理中心或HIS、LIS、PACS等,实时收集和处理节点传来的运行数据,从而实现医疗设备的实时监控[3]。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一)客户端设计
在信息系统设计中,客户端设计至关重要。设计时,首要考虑的是稳定连接医院数据库服务器,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实时性。用户切入端口的设计也非常重要,它决定着用户访问系统的便捷性和信息的安全性。同时,需要精细划分数据查询权限,以实现不同用户对数据的合理访问和控制。此外,客户端设计还需注重系统的易用性和用户体验,以便医护人员可以快速上手并高效使用。通过一系列设计,客户端可以有效支持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而显著提升医院的管理效率与服务水平。
(二)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为确保系统的全面性和高效性,需要对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设计。这些模块不仅要可以满足医疗设备管理的各项需求,还需具备高度的可靠性和易用性。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应涉及录入、验证、维护、统计和设备跟踪五大方面。借助这些模块,系统能够实现医疗设备的全面管理,从入库到领用再到报废等各个环节都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和监督。同时,这些功能模块还需要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和信息反馈,为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依据。
具体而言,系统的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录入功能:负责将医疗设备的各项属性信息录入数据库,包括固定设备和低值物品。同时,还需要记录设备的领用等信息,并保证历史数据的可追溯性。②系统验证功能:通过数据验证,确保查询和领用操作的安全性。根据用户权限开放相应功能,防止未授权用户进行非法操作。③维护功能:专注于系统的日常运维,确保设备管理的流程顺畅无阻,主要包括维护设备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修复系统故障等工作。④统计功能:实时更新设备状态,分类管理新入库设备,及时清理报废设备数据,并提供个人、部门和损坏统计等功能。这些统计功能可以支持采购和报废决策,为医院提供更好的管理和绩效评估依据。⑤设备跟踪功能:确保线上设备登记与实际情况相符,及时调整和修正不符合的信息[4]。通过设计和实现这些功能模块,系统可以高效地支持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三)设备转移设计
在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中,设备转移是一个重要环节。通常涉及两种类型的转移。首先是设备的永久性转移。当部门或科室对某医疗设备的需求变为长期性时,信息系统需要自动适应这种变化,并在无外部干扰的情况下及时更新线上设备信息,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其次是设备报废环节的信息处理。对于进入报废流程的医疗设备,信息系统同样需要发挥作用,及时清除设备的使用痕迹,并结合其历史使用频率和实际需求,为医院提供是否再采购以及采购规模的决策支持[5]。设备转移的设计旨在优化设备管理流程,进一步提高医院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及时更新设备信息、清除报废设备的使用痕迹,并提供相应的采购决策支持,系统能够确保医疗设备管理的全面性和连续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重复采购。
四、医疗设备信息系统的具体应用
(一)在设备信息中的应用
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始于设备的接收、安装与调试环节。一旦设备购置完成,信息系统随即介入,开始承担设备信息的录入工作。这包括设备的运输细节、购销信息、采购日期以及保修期限等关键数据。这些数据结合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为确定设备的维护周期和维护方式提供了重要依据。在信息化系统中,使用设备编号对不同类型的设备进行分类和管理,既方便了设备安置人员的工作,又凸显了不同设备之间的管理可控性。这种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显著提升了医疗设备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已经成为医院现代化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也就是说,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不仅优化了医疗设备的接收和安装流程,更为后续的医疗设备使用、维护和管理奠定了必要基础。
(二)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传统医疗设备维护文档管理主要依赖手工处理,但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如易出错、输入耗时、信息准确度不高等,这可能造成设备供应和维护等后续环节出现困难。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应用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很好的方案。具体来说,当设备购买完成后,可以通过插入设备标签的方式,让系统自动创建和管理设备的相关信息。系统会根据预设的代码对信息进行自动分类,包括工作时间、购买时间和存储时间等关键数据。这种方法不仅避免了传统库存管理方法的不足,还显著提高了管理效率。此外,信息管理系统还适用于各种文档的管理,如设备维护手册、技术数据及证书等。通过快速、安全的方式存储和维护这些文档,可以实现文档管理的高效性。这种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方式,为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在设备维护与报修管理中的应用
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于维护技术的复杂性和对维护时间的安排。传统的维护方式依赖于纸质文件记录维护应用、单元位置、销售工程细节和多重维护数据,这往往造成服务效率低下和解决方案的延迟。为有效改进这一状况,信息管理系统被引入医疗设备维护中,能够实现更高效地管理。通过在每台医疗设备上安装系统并分配唯一识别号,可以显著提升管理效能。系统不仅能够记录医疗设备的维护周期,还可以定期收集和分析统计数据和维护值,从而为预防性维护提供有力支持。这种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能够显著减少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与使用寿命,进而优化医疗设备的整体性能。
(四)在编号管理中的应用
为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和提高使用效率,编号管理成为医院设备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施全面的编号与分类管理,医院能够确保每台医疗设备都具有唯一的标识,从而实现更精细化的管理。首先,通过为每台医疗设备分配独特的编号,医院能够准确地追踪设备的来源、使用情况和维护记录。其次,编号管理使得医院能够清晰划分不同部门的医疗设备,并根据需要完成合理调配。借助信息系统的支持,医院可以实时了解各部门医疗设备的数量、配置和使用情况,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此外,通过引入信息系统辅助医疗设备维护与管理,医院能够减少传统人工记录的工作量,避免信息错误和遗漏等问题。信息系统能够自动化和智能化地监控设备的状态和维护需求,及时提醒工作人员完成必要的维护操作,从而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采用强化信息化建设、引入信息化技术以及优化管理流程等措施,可以显著提升医疗设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伴随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和医疗技术的进步,相关工作者将持续探索和实践,以实现更精细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医疗设备管理。未来,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医院的高效运作和患者的健康福祉贡献重要力量。
作者单位:张广华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吕铭.探析信息化技术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中的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24(1):39-41.
[2]朱艺曼.医院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4(2):73-75.
[3]张释文.信息化技术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中的应用[J].中国仪器仪表,2024(2):58-62.
[4]伍兴思,卓志.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问题及优化对策[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3(12):33-35.
[5]王秋霜.试析公立医院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J].商业观察,2022(12):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