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
2024-06-20刘秋红
作者简介:刘秋红(1998-),女,湖北恩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和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凝结了古代人民及当代人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体系中的瑰宝。坚持文化自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价值引领,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国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该文从文化自信整体视域角度,阐释文化自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厘清文化自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者的关系脉络,分析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唯有多方发力,共同保护,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综合实力,才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不断绝,源远流长。
关键词:文化;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4(b)-0193-06
Research 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fidence
LIU Qiuhong
(School of Marxism,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Hubei, 434023, China)
Abstract: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profound, carrying the history and civilis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is the "root" and "soul"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ndensing the wisdom and crystallization of the ancient people and the contemporary people, and is the treasure of the Chinese cultural system. Insisting on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s the value leadership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cultural power. Theref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s a whole,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larif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alys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it, and puts forward the path of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the only way to make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never be cut off and flow far and wide is to make efforts from all sides, protect it together, carry 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China's culture continuously.
Key words: Culture; Cultural confidenc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Path research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哲理论证当代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撑与现实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沃土,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大力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坚定广大人民的文化自信,增强中国文化综合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然而,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如何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从文化整体视域入手,提出培育路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引。
1 文化自信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何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2]没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一定的文化输出,更加不会有国家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3]。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自觉。要培养文化自信,首先需要了解和尊重自己国家的文化传统。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这些文化元素构成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通过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身份,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历代相传、别具一格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五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流传至今仍然具有价值和深厚的理论内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也是中国在激荡的世界文化潮流中保持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4]这一文化体系包含了诸多方面,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教教义、传统医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于人们的品德修养、社会的发展进步、国家的长治久安、世界的和平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传承。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仪、忠诚、孝道等传统美德,倡导人们相互尊重、和谐相处,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塑造了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孔子的弟子们继承发扬了儒家思想,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传统医药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形式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多彩,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和艺术精髓。学习了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文化传统、培育民族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升华[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须践行的行为准则,凝结着中国亿万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中的每一个关键词,都能在传统文化中找到出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共24字,分为三个层面: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国家层面看,中华文化向来重视民主,《尚书》中就谈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儒家思想“讲仁爱,重民本”的思想观念一直留传至今,中国古人所崇尚的“和为贵”“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社会和谐,倡导团结友爱;从社会层面看,古人所提倡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法共治”的公正、法治理念,体现了公平正义的重要性;从公民个人层面看,中华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论语》中讲“民无信不立”,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讲信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也是影响人们的行为准则。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每一个关键词都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精髓与道德精华。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相互契合、一脉相承的。
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能够更好地涵养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充实人们的头脑,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2 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竭源泉和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关乎国家和民族精气神的凝聚[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号召力。首先,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凝聚民族认同和提高文化认同。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凝聚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其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让世界更好、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和理解,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此外,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利于培养国民的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规范,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化繁荣。通过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国民的文化自信心,增强创新精神,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当今世界,面对多元文化冲击,要想在历史的洪流中站稳脚跟,则需要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坚持兼收并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延续文化基因,赓续中华文脉。努力做好文化建设,向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而不断努力奋斗,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各国间的跨文化交流与世界和平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进而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3 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的精神力量[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8]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比如,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这些价值观念对于塑造人们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具有重要影响。通过传承这些传统文化价值观,可以引导人们树立健康、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出品德高尚、心怀仁爱、勇于创新的新时代公民,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包含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文学作品,如诗词、书法、绘画、戏曲等,这些艺术形式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精神。传承和发展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可以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也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可以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力的优秀作品,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增添新的动力。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智慧,如中医药、农耕技术、建筑工艺等,这些传统知识和技术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和参考价值。传承和发展这些传统科学技术,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这些传统知识和技术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有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另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哲理,对于当代青少年的理想信念的树立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青少年们耳濡目染,能够将自己的理想信念与国家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高度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大大提高,真正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以及自己所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3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现路径
在当今社会,文化自信成为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话题。我国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一背景下显得格外珍贵。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文化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3.1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关键在于它所包含的内容丰富,能够顺应当代社会发展潮流,符合人们心中所追求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首先,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当今时代,一些字词晦涩难懂,许多典籍奇辞奥旨,不易读懂,因此需要用更加通俗易懂、大众化、时代化的语言或形式将其表达出来。这包括对经典著作、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各个方面的深入解读和传播。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核心理念和精神内涵,为当代社会提供借鉴和启示。
其次,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民族风情的特定节日,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其固有的历史背景,如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因此,要从源头上认识传统节日,对其精神内涵追根溯源,科学总结传统节日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使人们在欢度节日的过程中,也能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当代价值。
此外,立足地域文化优势,用好用活本土资源。每个地方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丰富,例如:历史文化古城荆州、西安等地,可以通过挖掘当地文化特色,对地方特色文化进行整理归类,积极整合地方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
另外,推动文化类节目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挖掘。近年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内容的节目层出不穷,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其中就有我们所熟知的《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节目,每一档传统文化节目都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增加观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因此,推动文化类节目创新,需要选择适合时代要求的文化内容,对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挖掘其宝贵的精神内涵,在充分理解文化之后,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
只有不断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当今世界展现出文化魅力、焕发出新的生机,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文化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3.2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文化的根基,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保护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是对其进行保护[9]。因此,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为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有效的保存和传承。
首先,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修复,确保其完整性和原始性。为了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必须遵循保护第一的原则[10]。这包括建立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配备专业维修人员,采用先进完善的技术和设备进行保护工作。例如,对于古建筑、古遗迹,可以采用先进的建筑材料和技术进行修复,以保持其历史风貌和结构完整。切实做到在保护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其次,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监督和管理。开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督察,着力纠正各种不良行为;建立健全文化遗产管理机制,不断深化立法,加强执法,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监管,严禁一切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此外,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组织文化遗产展览、讲座和活动,深入浅出,以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式展示文化遗产的魅力,向公众传达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的理解和把握,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切实肩负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
另外,加强学校课程中针对文化遗产的教育,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课程,教师创新授课方式,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当代现实结合起来,在课程中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系统地了解文化遗产,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成为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和守护者。
总之,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唯有多方发力,共同保护与传承,才能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保存,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层,继续发扬光大,为后人珍视。
3.3 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方式
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个有文化自信的国家或民族应该敢于创新,保持文化的活力和创造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互相融合,绽放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如何传承和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可以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通过深入了解其内涵,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喜爱中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利用互联网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可以通过建立文化网站、推出文化App等方式,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发布有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如视频、图片和故事,吸引人们的关注,让更多人了解和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互联网直播、抖音短视频等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这些平台分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体验和见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其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也是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重要途径。如大家所熟悉的虚拟现实(VR)技术,通过设置模拟一种仿真实验,构建沉浸式的传统文化体验馆,使参观者仿佛置身于一座古老的传统文化博物馆,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被其所折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受众行为进行数据收集,全面掌握受众的文化产品偏好,进而可以推荐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提高传播效果和用户体验。
再次,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举办传统文化节日庆祝活动、文化展览、传统手工艺制作等,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加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还可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最后,可以与学校、博物馆和文化机构合作,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项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课程和文化活动中,培养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在教育领域的积极传播,可以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方式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现代科技技术、文化活动和与各大单位积极合作等多种方式,可以吸引更多人参与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3.4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是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精髓,还要赋予其新的时代涵义,让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相结合,焕发出新的活力。因此,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多个方面着手。
首先,可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将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生活中,设计出既含有时代特色又极具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比如,设计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服饰、纪念品等,将传统的工艺技艺与现代的设计理念相结合,推出适合当代消费者的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产品。这些文化创意产品不仅可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推进新时代文化自信自强。
其次,可以鼓励文化创意人才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支持文学家、艺术家、音乐家等以优秀传统文化为题材进行创作,比如,将传统音乐、舞蹈、戏剧等元素融入现代舞台表演中,推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吸引更多年轻人欣赏和支持。同时,也可以举办优秀传统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展览等活动,激励更多人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意表达。
最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培养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重要举措。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多种途径,可以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给下一代;在学校课程中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讲座等活动,培养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可以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自觉地接受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实现文化传统的延续。只有让更多的人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总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需要我们继承传统、创新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4 结束语
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每一个中国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我们要珍惜、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从自身做起,做好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只有不断探索,加强研究,注重创新,加强教育,共同努力,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党建,2017(11):15-34.
[2] 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16):4-8.
[3]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党建,2022(11):4-28.
[4]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2).
[5] 谭梦露.习近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研究[D].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20.
[6] 张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化自信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38(11):156-159.
[7] 美育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J].前线,2021(7):100.
[8] 李翔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发展繁荣: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山东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J].求是,2013(24):48-49.
[9] 曹卉.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J].文化产业,2023(12):84-86.
[10]赵培琪.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路径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