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2016-11-28任宗仪
任宗仪
摘 要: 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日益提升,所以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将其融入思政教育工作,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政水平、综合素养,陶冶道德情操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国内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基于贵州师范学院实际情况,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问题与措施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政教育 教育机制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意义
近年来,贵州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投入得益于国家对西部地区的重视,师资力量的软件建设与教学设施的硬件建设都有所发展。贵州高校在改善软硬件设施的同时,并没有降低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关注,反而更加重视。长期以来,贵州高校都把思政教育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来做,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在内容、方式、外部环境等方面也在不断完善。但与东部发达地区高校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应用为贵州高校创造了一个赶超良机。
1.1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与广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及物质文化的总称。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在仍有强大生命力和深刻启示意义,它极大地拓展高校思想政工作的深度与广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率先垂范、立己立人的教育原则,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言传身教相统一、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教育体系等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1]。可以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
1.2提升了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律己精神;“推己及人、重群克己”的集体精神;“旷达不羁”的宽容精神等都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植根于丰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有责任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与文化追求融入与学生的对话当中,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来陶冶大学生的心境,塑造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培养具有自己民族文化精神的人才”[2]。在思政工作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1.3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我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中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人物和事件,并且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爱国主义的文学创作,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面对大学生政治意识模糊、爱国意识不强的现状下,大学生日常的思政工作中,应该积极利用这些资源,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及对祖国的归属感;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发挥民族英雄的楷模作用,促使大学生在思想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爱国传统。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2013年11月北京召开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我国教育领域首要改革任务,高校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人才培养阵地,有义务和责任承担这一改革任务,通过实践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工作模式。贵州高校在实施改革,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将不可避免地面对新形势,这就需要积极探索、发现、研究、解决各种新问题,不断调整完善相关政策。
2.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宣传不够。
当代大学生是在全球化与网络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其生活特征两极分化:一面热衷接受众多新事物,另一面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中国教育在线》发表的有关大学生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统计显示,50%的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失去兴趣,20%表示无所谓,20%走中间派,仅有10%的大学生关心传统文化”[3]。从中反映出,在现今高校思政工作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存在缺失,在宣传方式上滞后,跟不上时代发展。另外,在现今高校实行专业分科的教育模式下,过于注重本专业知识的学习,除少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系密切的专业学生外,普遍存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宣传不够的现状。
2.2中华传统美德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认知不足。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美誉,在传统美德方面,建立了一整套以仁爱孝悌、勤劳朴实、尊老爱幼、明礼知耻、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团结互助、崇德向善等为核心的优良传统美德。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有责任义务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但当前高校可见到一些违背传统美德的现象,表现为:生活方面,努力奋斗观念淡薄;学习方面,论文抄袭、考试作弊;交往方面,缺乏修养、举止不雅。这些都体现出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对于中华传统美德的认知程度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它对于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导致这些不良现象出现。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措施
贵师院是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在某些方面没有那么多束缚,可以吸取成熟经验,在学生思政工作方面亦是如此。学校从2009年升本开始,在思政工作中就非常注重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开展。负责思政工作的部门主要是学工部、宣传部、校团委、各二级学院基层党委和团委及学生党支部等,这些部门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况非常普遍,效果显著。如宣传部“道德讲堂”、学工部“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系列活动、校团委“书香四月·阅读人生”系列活动、各党支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授课主体的新型党课等,都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都发挥了显著作用。
3.1规范日常教育,引领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贵师院本就是一所以培养地方基础教育师资力量为目标的院校,其校训是“为人师表”。因此,学校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磨炼坚忍意志为重点,制定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对学生日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活动提出具体要求,积极开展励志读书活动。校团委“书香四月·阅读人生”系列活动、校图书馆“书王争霸赛”和“阅读达人”、宣传部“书香师院·院长荐书”和“博士书箧”及各个学院专业老师自发组织读书交流会等一系列活动都在整个校园积极营造阅读氛围,鼓励大家交流读书经验,从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2强化课堂教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学。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仍是贵师院当前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工作的重要平台。“在课堂理论教学中,自觉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核心命题或经典格言等,来解读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不仅能够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文化含量,而且能够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解或把握”。贵师院积极开设相关必修课程,如《贵州地方文化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政治道德修养》、《三字一画》等,体现了历史、地方文化、道德品质、师范技能等多方面的要求。学校还开设大量相关选修课程,以供学生在结合自身兴趣前提下进行选择。校宣传部“道德讲堂”、“师院大讲堂”、“党委书记上讲堂”及各个二级学院自己组织的文化讲座,也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中起到了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
3.3搭建网络平台,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渠道。
贵师院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工作时,不仅只是着眼于课堂教育方面,而且在积极利用现代网络平台,努力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渠道,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局面。学校宣传部与校团委在2012就开通了官方微博、开辟专门板块来有意识结合社会关注热点的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2013年以后又开通了官方微信“青春师院”、“师院飞信”、等;同时各个二级学院广泛利用网络平台搭建自身的宣传渠道;学生组织和兴趣社团也在开展活动时有意识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宣传中;学校图书馆在专门建立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网络讲座,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地观看。
参考文献:
[1]陈小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5(12):52-56.
[2]董盈盈,都晓琴.价值认同视阈下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报,2015(03):9-12.
[3]张祥浩,石开斌.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东南大学学报,2008(05):56-59.
贵州师范学院《中华经典文化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课题结题成果,项目号:2015GL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