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视角下自然博物馆的发展策略研究
2024-06-20徐莹
作者简介:徐莹(1982,4-),女,满族,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生,馆员,研究方向:档案,博物馆科学管理,博物馆学。
摘要:当前我国自然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数量快速增加、门类增长显著、场馆规模不断扩大、藏品资源逐渐丰富等特征。自然博物馆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藏品征集工作与标本保护建设工作仍需加强,展陈服务与教育服务体系有待改善,功能发挥不全,数字化建设有待提升。在管理学视角下,自然博物馆要想得到高质量发展,应该持续完善藏品征集工作,努力提高标本保护水平,不断提升展陈服务质量,积极创新教育项目设计,注重未来导向和理念化展览,全面拓展场馆功能定位,根植地域文化,打造生态博物馆与社区博物馆,加强信息化发展规划,建立现代自然博物馆管理团队。
关键词:自然博物馆;发展策略;发展现状;科学文化传播;管理学;藏品资源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4(b)-0184-05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Natural Museu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agement
XU Ying
(Natural History Museum of Guangxi, Nanning Guangxi, 530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process of natural museums in China, there ar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rapid increase in quantity, accelerated growth rate, significant category growth,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venue scale, and gradual enrichment of collection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momentum of natural museums is good,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The collection work and specimen protection construction still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the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service system needs to be improved, the functions are not fully utilized, and digital construction needs to be improv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agement, in order for natural museums to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ey should continue to improve their collection work, strive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specimen protection,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xhibition services, actively innovate educational project design, focus on future oriented and conceptual exhibitions, comprehensively expand the positioning of venue functions, root in regional culture, create ecological museums and community museums, strengt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establish a modern natural museum management team.
Key words: Natural museum; Development strategy; Development status;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Collection resources
博物馆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责任,必须坚持博物馆文物活化,坚持博物馆文化传播与时代精神全面结合,守护好、保障好、展示好博物馆的中华文明优秀成果,这为我国自然博物馆的发展确立了根本方向。在管理学视角下,自然博物馆的发展不但要注重承担其文化教育和展示职能,也应当重视其经济职能与发挥的社会效应,从而更加全面地发挥好博物馆的价值。
1 我国自然博物馆发展现状
1.1 数量快速增长
“十三五”以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我国平均每两天就新增一家博物馆,达到2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水平,普惠均等成为中国博物馆发展的显著特征。每年新建博物馆增长数量、增长率呈整体上升趋势,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保持同等趋势发展[1]。截至2023年,全国备案博物馆数量达6 565家,其中自然博物馆的增量占据两成以上(见表1)。尤其大中型城市的自然博物馆建设规模呈几何型扩展,具有场馆数量多、覆盖面广的特点。
表1 2012—2023年我国博物馆数量变化统计表
1.2 门类增长显著
由于自然博物馆自身的特色性及自然科学的博大精深,自然博物馆的门类十分丰富,包含理论实验类自然博物馆、生物化石类自然博物馆、天文宇宙类自然博物馆、气象博物馆、材料建设类博物馆、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园、地质类博物馆、水族馆、标本馆、医学展示馆、尖端科学类博物馆等[2]。在近些年的发展中,自然博物馆的门类增长显著,涵盖生物学、人工智能、化工材料、中药发展、天文、人体研究、自然史研究等方面。自然博物馆门类增长的显著性还表现在不同门类博物馆的互通性及相互融合,部分自然博物馆不再被单一的门类所定义,更多的是能够收藏、展示跨学科、跨门类,并对大众传播体系化自然科学知识的各种科学文化实物。
1.3 场馆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文物和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国家对自然博物馆建设投入的资金、人力、物力、精力越来越多,同时,在当前博物馆发展与科研、科学技术投入、企业与其他事业单位的发展相互结合的趋势下,新建自然博物馆的场馆规模不断扩大,这个趋势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的自然博物馆场馆面积超过了300万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超过三成,库房和教育空间的面积也十分广阔,可容纳更多的人民群众在参观中学习自然知识、增长科学素养。除了展厅等主要场所的规模扩大外,场馆周边公共服务区域的面积与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可见博物馆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场馆的发展规模呈正相关。
1.4 藏品资源逐渐丰富
由于自然科学博物馆门类的齐全及发展规模的扩大,自然博物馆的藏品资源、藏品种类自然也逐渐丰富起来,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自然博物馆藏品总数量为898万件,其中包含超150万件文物藏品,各馆平均文物藏品数量达到了5 310件,很多藏品所包含的实物和信息较多,还可以分解成更加明细化的多种藏品。此外,自然博物馆藏品资源的发展还推动了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与博物馆信息资料开发管理的发展,后者的发展能反过来促进藏品资源的丰富,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链[3]。
2 自然博物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藏品征集工作与标本保护工作仍需加强
在自然博物馆的发展过程中,藏品的征集与保护建设至关重要。当前我国自然博物馆藏品数量虽然不断递增且涵盖了各个专业领域,但在藏品征集等基础工作建设方面相对薄弱,在藏品征集工作的内涵、标准化工作流程等方面建设有所不足,且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同藏品征集要求与门槛有时会存在一定差异,还有就是在征集体系和机制的建设上,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够[4]。由于自然博物馆征集的藏品数量庞大且涵盖多学科、多领域,还需要进行专业化的鉴别和复核,因此每一个征集环节都需要请相关专业的优秀工作人员进行鉴定、确认、改进和反馈评价,而当前部分自然博物馆所聘请的专业征集和鉴定人员不足、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需要进行改进。在标本保护方面,自然博物馆的标本很多涉及活体,标本的保护难度相对于文史类博物馆要大很多,而且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标本修复技术较弱。
2.2 展陈服务与教育服务体系有待改善
陈列展览作为自然博物馆的基本功能之一,是自然博物馆发挥价值的重要途径,提高博物馆展陈质量至关重要。然而,自然博物馆的展陈方式有限,部分地市的自然博物馆展陈设计不够合理,展陈流程缺乏科学性,这导致了观众和游客的体验感下降,对后续的受众回头率与口碑推荐不利。自然博物馆的展陈设计有较多提升空间,以便提供不同文化层次参观者都能够理解的自然知识;展陈服务与教育活动、公益活动、商业活动的结合不足,并且流程相对单一,容易使参观者感觉单调乏味,不利于自然科学博物馆更好地吸引参观者,发挥更强大的文化传播功能与效果。很多自然博物馆的教育和科普机制不完善,不能更好地与公众进行全面互动,而且在进行科普与教育的过程中对自然科学知识、文化知识与环保理念等的宣传力度不足,这使得自然博物馆的后续发展受限。
2.3 功能发挥不全,数字化建设有待提升
部分自然科学博物馆或是教育功能发挥不足,或是展览功能发挥不全,或是两者皆有之,这使得观众数量、博物馆产品开发、博物馆产业链打造及博物馆自身功能绩效的发挥都受到影响。一方面,自然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而博物馆功能发挥不全,必然导致创新能力不足,博物馆各工作部门因循守旧,且无法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去开发新项目,博物馆藏品的筛选收藏、博物馆信息资料的开发利用、博物馆对接文旅活动的参与、博物馆自身节目与活动的策划、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应用等方面都会受阻[5]。另一方面,有些自然博物馆在数字化建设方面有所欠缺,未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使得自然标本、化石文物等展品得到良好的保护和保全,很多数字博物馆的顶层设计存在缺陷,对于大数据信息技术、AI技术等最新技术的应用不足,这都会导致自然博物馆藏品在出现问题时无法修复或不能提高保存质量与效率。数字化藏品的预防性保护力度不足、保护方法不当或适应程度不同,也决定了自然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
3 管理学视角下自然博物馆的发展策略
3.1 持续完善藏品征集工作,努力提高标本保护水平
在管理学视角下,自然博物馆的发展更加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更好地完善博物馆工作流程的方方面面,促使关键部分发挥对整体的推动作用,促使自然博物馆的发展更加符合其本质运营目标。根据管理学中的整分合原理,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地综合,才能够进行现代化高效率的管理,因此应不断明确藏品征集目标和征集方式,发动高素质文博人才对博物馆的藏品征集流程进行优化设计与具体执行,要高度重视尖端科学、地质学、生物学、人工智能、化工材料、中药发展、天文、人体研究、自然史研究等特色领域方面藏品的收藏与鉴定,根据不同门类藏品的差异化特征,不断改进征集方法、完善藏品征集工作[6]。要合理规划藏品征集计划并与相关机构加强合作,与动物保护组织、医疗机构、环保部门和科研组织进行强强联合,高效提升有代表性藏品的完善度和征集率,并在优化征集程序的前提下,大幅度扩充珍稀领域相关藏品的数量与种类,不断提升自然博物馆藏品的实际价值。博物馆要加强藏品征集的售后管理,多次复核,剔除劣品,并对价值不明的藏品进行强化鉴定,对已经部分损坏的藏品进行及时修复,并对藏品进行合理储存、分配、建档。要弘扬和发扬集成管理理念及工匠精神,努力提高博物馆工作精细度与标本保护水平,并加大标本建设人才培养力度,应用好激光修复技术、AI还原技术、纳米保护技术和等离子清除沉淀技术等,对藏品标本进行全方位修复与保护,并同时提高标本保护宣传力度,提升自然博物馆全体工作人员的藏品与标本保护意识,加强其责任感以促进自然博物馆更好地运营与发展。
3.2 不断提升展陈服务质量,积极创新教育项目设计
根据管理学中的控制性原理,通过不断接受和交换内外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监督和完善的执行情况,改进执行质量,发现偏差则采取有效措施,调整经营活动,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目标。所以,自然博物馆要不断提升展陈服务质量,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展陈设计,结合音乐、舞蹈等艺术,应用现代化信息化展陈技术等方式,改进展陈手段与方法,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与实时交互方法等将博物馆数字化设施设备应用与智能化展厅建设落到实处。可以引入VR讲解、多D技术、四维动画、仿真技术、元宇宙场景搭建、实景映射等技术手段,不断提升自然博物馆在产品展陈过程中的互动性、趣味性、高效性和吸引力,不仅让观众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感受趣味与欢乐,而且能将严肃的文博主题内容变得更加通俗易懂,使得其中的科学文化内涵更加深入人心。自然博物馆可以在提升整体展陈水平的情况下,强化展览内容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融入讲解、趣味演示、采访、解答、设问、辩论、演讲、舞台表演、知识讲座、趣味游戏等多种元素,从而使得自然博物馆的展陈服务过程变得更加多元化,带给观众更多、更全面自由的选择。开展博物馆展陈资源共享和拓展服务,实现与其他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与资源互补,通过合作项目开发等模式促进自然博物馆与其他产业行业之间的协调共进,提高展陈质量和对外吸引力[7]。
同时,可构建博物馆多元化教育咨询服务体系,与教育培训行业企业沟通合作项目,注重将学校的教育科普与社会组织的教育科普相结合,并改良传统的引导参观与讲解方式,实现自然博物馆产学研各方面的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项目设计与实践,并强化展览内容与表现手法的创新,充分应用好自然博物馆教育培训、教育主题展览活动、多方位互动体验等机会,不断扩大博物馆受众群体,提高自然博物馆教育项目的普及面、覆盖面[8]。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不断加强数字博物馆建设,先做好数字教育和数字展览的规划工作,然后不断提升博物馆数字教育项目的普及度、有效度,完善应用方案,通过自然博物馆的教育宣传实践来提升其教育服务的专业性和先进性。可以通过加强自然博物馆教育服务机构建设,培养更多既具有专业水平又具有教学传播能力的高素质文博工作人员,建立完整的教育服务体系,全面提升自然博物馆教育实践项目的水平和效果。
3.3 注重未来导向和理念化展览,全面拓展场馆功能定位
根据管理学中的系统性原理,为达到最佳管理,必须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和未来趋势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拓宽计划的执行方案与项目的功能覆盖。因此,自然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尤其要注重从“过去导向”转变为“未来导向”,开启对于未来发展的SWOT分析,从优势、劣势、机会、挑战4个方面思考发展出路,从而强化应用自身优势、补齐自身短板、抓住发展机遇、做好准备迎接各项挑战和解决各项问题,从而使得自然博物馆未来能够发展得更好。自然博物馆可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世界格局、观念等方面的改变而对自身业务、展览理念、活动方案、工作方法、评价机制和服务功能等做出改进,跟上世界一线优秀博物馆建设的步伐,将先进性和未来导向性理念融入博物馆建设当中去,不断提高自然博物馆及其工作人员自身的业务能力、知识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自我改进能力、探究能力、展览能力及发展预测能力,并充分运用现代化藏品的表现优势,带动全部展品高效展出。应建设更加开放、多元化、智能化、向未来发展看齐的高质量自然博物馆,充分满足参观者的多样化、个性化知识文化需求与丰富的精神需求。自然博物馆要注重从单纯的“展览物品”到“展览理念”的全面转变,注重自然博物馆整体上给观众带来的感觉、观念、概念与价值导向,将自身定位和表达的内容内涵更加清晰地传递给目标观众群体,并通过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展示方案带给观众更好的体验和氛围感,体现自然博物馆重现自然奥秘的本质特征,发挥其独有价值。要全面拓展自然博物馆的场馆功能定位,使其从单一的“展览者”转化为“传播者”“共享者”,从而更好地打通自然博物馆的各项衍生功能,使其发展运营为社会科学文化传播及精神文明建设等作出更大的贡献。
3.4 根植地域文化,打造生态博物馆与社区博物馆
根据管理学中的择优原理,管理过程应当通过不断择优来实现组织利益最大化,择优过程应当视管理对象与环境的具体融洽度来决定,自然博物馆的发展要与所在环境相兼容,则应当全面根植于地域文化。自然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结合当地特色,植根于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来开展展览与教育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各项文化功能,为实现自然博物馆特殊的科学教育功能和科普展览功能奠定基础[9]。要充分展现地方自然博物馆的乡土特色,加强其在当地群众中的受欢迎程度和影响力度,促进自然博物馆展品体现地方发展历史及地方特色地理环境,从而让博物馆展览活动成为大众怀念过往、见证未来发展的乐园,吸引更多的参观者前来参观学习,推动博物馆建设出路的拓宽和新发展路径的打开。基层自然博物馆可以通过提供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文化产品来与当地居民建立联系,并以此作为契机开展更多的文博宣传活动与场馆内自然科学藏品的文化传播活动,结合文化遗产保护和当地特色的旅游业,共同打造生态文旅产业链,并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遗迹、人文风情与自然科学遗迹之间的交集,寻找优秀非遗手工艺传承者,开发文博文化衍生品,延续好非物质自然文化在当地的特色实践。自然博物馆可充分发挥在地性优势,在表达场馆经营理念与文明传播精神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自身地域文化传播优势与自身在科教方面的专业化优势,打造社区博物馆,同时结合场馆实物的实地性展示性能,将科学展品、自然实物与当地人文要素全面整合形成整体化的价值输出,优化配置各项科学文化资源,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转型升级。
3.5 加强信息化发展规划,建立现代自然博物馆管理团队
根据管理学中的动力原理和人本原理,管理必须有强大的动力,包括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才能持续有效地进行;并且管理把人看作最重要的资源,建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增强团队凝聚力,从而全面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项目执行活力。所以,自然博物馆还应对场馆内的实体物资、新设备类物资和电子信息类资源做出合理计划,根据实际馆藏的内容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延展,对所有工作做好全面动员,通盘考虑,统筹兼顾,并提出信息化发展的完备性规划,对重大业务活动做好重要支持。还必须做好信息基础性采集工作,对图片、录像、三维建模等方面的信息系统资源进行重点建设,侧重管理行政人员和业务,并做好志愿者信息系统的建立工作,通过OA办公、场馆内新设备研制、陈列展示、活动宣传等有效利用馆内信息技术资源。应引进创新科技,加强信息平台构建能力,利用数码虚幻与真实技术让参与者获得画面、声音、视觉和三维仿真,实现艺术与知识相结合的美妙感受,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和计算机AI分析方法,识别不同群体的不同喜好。同时,充分运用云技术和移动信息技术,有效促进博物馆活动规划与收藏研究的运营,并与各类社会机构、社会力量开展深入合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进一步扩大博物馆等文化产业的吸引力[10]。
自然博物馆可以推动建设现代化的信息资料管理团队。派遣专业人员设立专项管理小组进行全面管理,并尽力维持博物馆的良好运营,培养博物馆工作人员运用信息资料进行开发运营和综合借鉴的意识,全面培训和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意识与专业能力,在全面夯实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开拓创新,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保证对文物信息的服务和建设能力符合时代精神,能够跟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发展步伐。要推动建设博物馆信息数据库,将藏品信息多元化地永久保存,从而达到丢一补全、有备无患的信息资料状态,从而更方便用户通过检索或查询快速有效地找到需要的信息,也方便博物馆相关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轻便快捷地使用博物馆信息资料。要努力突破自然博物馆展厅中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大力发展全面化的信息资料服务,加强博物馆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其他联络,提升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充分发挥一体化自然博物馆团队在开发利用博物馆信息资料当中的关键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4 结束语
自然博物馆作为探究自然历史文化的主要场所,不仅拥有收藏、研究、展示、诠释人类自然生态相关物证的诸多功能,而且发挥着普及自然科学、提升人民素质和传承科学文化与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作用,并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科学人才、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与营造社会整体良好氛围的重要责任。自然博物馆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以从藏品征集、展陈服务、教育项目设计、场馆功能定位、文博人才团队培养、信息化与数字化发展等多方面入手,发掘和把握场馆的核心竞争力,找准定位,合理设计和落实各项发展方案,加强社会合作与自身改良,扬长避短。改进博物馆活动流程与展出方式,优化展览内容,打造让大众满意的文化产品与博物馆服务,积极回馈社会,最终实现自然博物馆的长期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蒲昱晓.我国自然博物馆发展的现状与挑战[J].客家文博,2023(3):21-28.
[2] 侯江.我国自然博物馆发展现状与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553-2556.
[3] 谭梅.浅谈我国自然博物馆的发展及职能演变[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3(1):88-91.
[4] 王继筠,彭丽瑾.我国自然博物馆的现状、结构及发展趋势的调查报告[J].中国博物馆,1991(3):52-58,9.
[5] 曾庆伟.西藏科普产品的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以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为例[J].西藏科技,2023,45(5):29-32.
[6] 邱吉媛.推进标准化建设助力烟台自然博物馆高质量发展[J].文化产业,2023(21):97-99.
[7] 内蒙古第一届内蒙古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学术年会举办[J].新媒体研究,2023,9(1):10-10.
[8] 李雨,徐莉,常华丽.穿越地球时空看亿年生命演化:记河南自然博物馆镇馆之宝[J].地球,2023(3):38-41.
[9] 李丽,郑钰.智慧博物馆发展的“以道御术”之法:以北京自然博物馆为例[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2(3):33-40,92-93.
[10]李伟.群英汇聚共商自然博物馆发展大计:国际自然博物馆馆长论坛将在上海科技馆举行[J].上海科技馆馆刊,2009,1(2):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