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论的听评课

2024-05-19薛冰洁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听评课

薛冰洁

[摘 要]教、学、评一体化是指将教学评价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系统。听评课是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师生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评估和改进的过程。文章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尝试通过研究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论的听评课策略,发挥教、学、评一体化理论的优势,为当下中职旅游专业听评课改革提供借鉴思路。

[关键词]听评课;教、学、评一体化;中职旅游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09-0084-03

教、学、评一体化是指将教学评价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系统,其目的是通过评价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推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螺旋式上升發展。听评课是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师生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评估和不断改进的过程。中职旅游专业是以培养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为目标的专业,所面向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当下中职旅游专业教学还存在一些亟须突破的难题。2014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1]这一要求。笔者尝试通过研究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论的听评课策略:评课目标的精心设计、听课维度的精准设定、教学证据的精确分析,试图从传统的“教学中心”转向“学习中心”,真正消解“授课”与“评课”之间的矛盾。

一、评课目标的精心设计

教、学、评一体化理论的价值定位要求评课活动从“内容导向”转向“结果导向”,即说明教学“要去哪里”。总体来说,教、学、评的一致性主要由目标为导向的“学—教”一致性、“教—评”一致性和“学—评”一致性三个因素组合而成[2]。这意味着教师要改变从“输入端”思考的评课方式,将处于教学系统终端、源于评课活动成效的结果前置,使之立于教学设计起点、与基于学习内容的学习目标高度融合。通过描述“预期结果”和“达成标准”的评课目标设计,能使得评课活动逻辑满足学习结果导向这一理念要求。预期结果是指预期成果、成就标准或表现结果[3]。换而言之,也就是指在学习结束后,学生所达到的学习水平,需要在相应的表现和学习成果中体现。正如泰勒指出的:评价必须建立在清晰地陈述目标的基础之上,根据教学目标来评价教学效果,从而促成目标的进一步实现[4]。目标既是评课的起点,又是评课的终点。评课目标的确立要做到准确、合理,坚持“以始为终”,关注师生的进步和发展,如此才能持续发挥评课目标在教、学、评一体化中的核心导向作用。

然而在很多教研实践中,部分教师在制定评课目标时,往往出现偏离课标、表述不规范、指向性模糊、没有始终如一引领评课进程等问题,这些成为制约评课成效的重要因素。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中职旅游专业课程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评课目标的设计大致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一是确定评课的主题和范围:评课的主题和范围应该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一致,确保评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分析教学需求和学生需求:通过分析教学需求和学生需求,确定评课目标的重点和方向,确保评课目标与实际情况相适应。三是设计评课目标的内容和要求:根据评课的主题和范围,设计评课目标的内容和要求,确保评课目标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四是编写评课目标的说明和解释:针对每个评课目标,编写相应的说明和解释,帮助评课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评课目标的含义和要求。五是验证评课目标的有效性:通过评课实践验证评课目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教师以评课目标开展听评课活动,能更加明确自己的听评课方向。同时,教师在听课过程中可以根据课堂观察所得到的对学生和课程的理解,不断修正和优化评课目标,增强评课目标的可操作性和检测性:综合衡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进步程度,以此辅助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更高质量的实践探索,助力师生的共同发展。以理论课为例,笔者认为,可以从难度维度、认知维度和情感维度对评课目标进行精心设计,其具体的行为动词如表1所示。

二、听课维度的精准设定

教、学、评一体化理论的价值定位要求听课活动从“审判导向”转向“观察向度”,即证实教学“如何去那里”。听评课的意义是激发学习的价值、有指导意义的反思,而不是从审判的视角来看待听评课。其目的在于改变“动手不动脑”的零散听课模式,将指向评课目标的基本指标转化为与之相适应的听课维度。在听课的过程中,将师生的表现作为课堂观察的视角,从而实现对课堂的深度理解、解读和刻画。任何课程、单元或课时的评课目标都是复杂的,如果不能清晰梳理其内在的关联,那么任何类型教学的听课都将处于一种线性的或是碎片化的混乱感性认识中,无法实现对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因此,我们需要设定既能和该科课型相吻合,又能记录与评课目标相一致的课堂表现,这就是“听课维度”。

听课维度应具体结合学科特性。中职旅游专业教学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实践性强,即中职旅游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地实习。因此,评课教师在听课过程中需要关注授课教师的实际教学操作和学生的实践表现。当然,授课教师也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听课教师需要额外关注理论和实操的平衡度。二是综合性强,即中职旅游专业的课程内容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导游服务等。在听课过程中,听课教师需要考查授课教师在综合知识应用和跨学科教学方面的能力。总体来说,中职旅游专业课程的听课维度可以围绕有效教学的四大领域来架构:目的与意义、关键内容和主要策略、情境与问题、表现与成果。这四大领域是一个指导听课过程的连续体,目标从低阶到高阶,内容从简单到复杂或是从结构化到非结构化,情境和问题从良构到劣构,策略从单一到综合,表现与成果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笔者以中职旅游专业课程理论常态课为例,设计听课维度框架,如表2所示。

首先,笔者根据中职旅游专业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确定评课维度,每个维度包含若干个具体指标。其次,在每个评课维度下制定具体的评课指标。这些指标应该具备可测量性和可比性,以便对教学质量进行准确评估。最后,针对每个指标,确定其权重和评分标准。权重反映了各个指标在评价中的重要程度,评分标准方便对指标进行评分,以进行综合评价。当然,我们课堂观察的评分并不是终结性的,而是仅作为过程性材料参考,最终的评价还需通过解释教学证据来完成。

表2说明了,观察并评价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具体学习任务的表现这是评价的重要维度。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描述具体维度中的评价要素,例如,讲解导游词活动中讲解的流畅度、是否兼顾科学性和艺术性、是否体现讲解者的情感等。这些要素还可以划分为优、良、一般三个等级,以便更加精准地收集学习信息并合理运用辅助评价工具。

三、教学证据的精确分析

教、学、评一体化理论的价值定位要求评课活动从“经验使能”转向“证据使能”,即解释教学“如何去那里”。评课的最后一步是让师生共同知晓“我要去哪里”“我现在在哪里”“我是学习的主人”[5]。在传统评课活动中,评课教师对授课教师教学设计和实践以及学生学习水平的评判大多是基于个体经验的即兴评估。这样的评估往往只能笼统地判定学生学习的优劣,有时甚至还会因为个别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而出错,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缺乏必要有效的指导。教、学、评一体化指导下的评课,不仅要求教师根据评课目标设计有针对性地收集证据的评课维度,还要进行分类、整理、解释,以基于客观可视化的数据或档案对教与学进行精确且有推动作用的评估,使得课堂实践中的教与学都能可视化且实用化。

教学证据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可以用来评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各种数据、信息和材料。教学证据可以是定量的或定性的,可以是客观的或主观的。根据来源和性质的不同,教学证据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业成绩、实验报告等均可以作为教学证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反映了他们的学习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是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此类证据在单课的评课活动中往往难以获得。二是学生反馈。学生的意见、建议和评价也是教学证据的一种,此类证据教师最容易忽视。其实通过学生反馈,评课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教学的反应和感受,从而帮助授课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三是教师观察记录。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记录下来的信息也是教学证据的一种。教师观察记录包括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这些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四是教学材料和资源。教学材料和资源也是教学证据的重要来源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教材的使用情况和效果,评估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精确分析教学证据是评课最关键的步骤。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可以从多个维度全面评估教学效果,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证据科学分析方法。1.统计分析:通过对学生的学習成绩和其他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和教学效果。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等。此类分析方法在单课的评课活动中往往很少运用。2.质性分析: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业等质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存在的问题。常用的质性分析方法包括内容分析、主题分析等。3.教学反思:教师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效果,对教学证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常用的教学反思方法包括教学日志、教学反馈等。笔者以中职旅游专业课程常态课为例,设计教学证据分析框架,如表3所示。

教、学、评一体化的听评课建构是实现新课改深入推进的必然诉求,同时它也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学校和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时,就应巧妙地将教、学、评一体化理论融入听评课活动中,使课堂教学的评、授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真正达到协调一致,实现有机统一,推动课堂教学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引领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课程学习。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是“教与学—教与评—再教与学”的螺旋式上升过程[6]。本文正是基于此观点,探讨中职旅游专业听评课的具体实践策略:精心设计评课目标、精准设定听课维度以及精确分析教学证据。总而言之,本文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充分发挥了教、学、评一体化理论的优势,为当下中职旅游专业听评课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思路。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官方网站.《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节选[J].教育科学论坛,2017(20):3-5.

[2]  刘江田.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模型建构[J].江苏教育,2019(19):7-11.

[3]  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理解为先模式[M].盛群力,沈祖芸,柳丰等,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7.

[4]  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7.

[5]  周文叶.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7-19.

[6]  丁丽云.“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18(3):66-68.

猜你喜欢

听评课
基于有效教学的课堂观察
基于数据分析的听评课制度改革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英语课堂观察与分析研究
基于证据的听评课
对《液体的压强(1)》一课的点评
课堂教学诊断:铸造现代校本教研新景观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堂听评课的思考
中职德育教研课堂听评课范式的变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