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的数学问题的价值探寻以及优化设计

2024-04-16樊继威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问题设计初中数学

樊继威

[摘 要] 好的问题是有意义、有意思、能引发学生新的困惑的问题.在教学中,设计好的数学问题,要从问题的序、质、态等角度入手,要对好的数学问题进行积极的评价,让好的数学问题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参与、深度实践和深度反思.教师不仅要设计好的数学问题,更要应用好的数学问题,借助好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力的提升,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生成.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设计;问题导学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学生数学思考、探究的触发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以问题驱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好的数学问题往往能切入数学学科的本质,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内需力.实践证明,好的数学问题往往使学生数学学习事半功倍.什么是好的数学问题?怎样设计好的数学问题?笔者在实践中展开了一些思考、探索.

好的数学问题的特质

好的数学问题既能体现数学学科的知识本质,又能催生学生的数学思维、想象;不仅是“有意义”的问题,还是“有意思”的问题.有意义,表征的是问题的数学属性;有意思,表征的是问题的学生属性.好的数学问题能让学生产生新旧认知的冲突,进而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想象与探究.好的数学问题能充分发挥问题的导学功能、育人功能,充分彰显问题的导学价值、育人价值等.

1.好的数学问题是有意义的问题

好的数学问题,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这种数学问题,能让学生有效地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和关联.比如,教学“全等三角形”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全等三角形是怎样的两个三角形?至少需要几个条件才能让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这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全等三角形的本质性的问题,另一个是关于全等三角形的操作实践性的问题,是关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性的问题.有了这样两个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有了相应的支撑.由于好的数学问题能体现数学知识的本质、特质,因此有极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2.好的数学问题是有意思的问题

好的数学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发掘学生数学学习的创造性.好的数学问题是有意思的问题.一般来说,好的数学问题能架构学生的已知和未知,是沟通学生已知和未知的桥梁.好的数学问题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内需.同时,好的数学问题也能启发、暗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一些灵感、思绪、直觉等.比如,教学“一次函数”时,笔者将正比例函数引入其中,引导学生比较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并提出这样的问题: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比较兴趣和积极性,引发学生对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特征、图象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检视,使学生从中自主发现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正比例函数,还在正比例函数的学习基础上,深入学习了一次函数.

3.好的数学问题是有困惑的问题

好的数学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能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证明,好的数学问题往往是能引发学生质疑的问题,能让学生产生新的困惑和障碍.只有当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才能产生自主的、深度的研究内需.比如,教学“垂直平分线”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创设了一个情境化的问题:在A,B两个村子之间要修建一所学校. A村的人要求学校距离A村近一些,B村的人要求学校距离B村近一些.如何才能做到公平呢?融入情境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要做到公平,就必须让学校建设的地点距离A,B两个村子一样.如何才能让学校距离两个村子一样呢?学校与两个村子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将学校、两个村子抽象成点,并用一条线段将两个村子连起来,从而逐步建构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

好的数学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源头活水,能驱动学生数学学习.教师要善于设计好的数学问题,通过好的数学问题,驱动学生数学深度学习,驱动学生数学创新学习.好的数学问题,往往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往往能契合学生的具体学情,能关注学生的学习特征,关照学生的学习差异等.好的数学问题,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

好的数学问题的设计

好的数学问题不是任意性的问题,而是需要对问题进行优化“提纯”.在教学中,好的数学问题往往比较贴合学生的经验、生活,它源于教师的精心预设,源于课堂的精彩生成.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等.教师不仅要注重好的数学问题的表征,还要注重好的数学问题的呈现形式,注重好的数学问题的引导方式等.

1.优化数学问题的“序”

设计好的数学问题不仅关注问题本身,还要关注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序”,要把好的数学问题建构成一个“问题链”“问题群”.好的数学问题是层次性、阶梯性的问题,能引导学生的数学思考、探究等拾级而上.比如,教学“外接圆”这一部分内容时,给出圆的内接四边形后,笔者设计了以下一些问题:三角形有外接圆吗?四边形有外接圆吗?怎样的四边形有外接圆?这样的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三角形的外接圆出发,引导学生逐步探究长方形的外接圆、正方形的外接圆以及一般平行四边形、一般菱形及任意的一个四边形的外接圆.在问题的导引下,学生展开积极的动手实验.通过动手实验,学生认识到正方形、矩形等有外接圆,而其他四边形则不一定有外接圆.那么,其他四边形为什么没有外接圆呢?学生会在问题的驱动下对四边形的外接圆展开深入的探讨.优化问题的“序”,让学生的问题有顺序、有方向、有层次、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等.在教学中,教師要把好的数学问题集结成一个问题链、问题块、问题群等,要关注问题的关系,关注问题的整体.

2.提升数学问题的“质”

问题设计应当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探索性.为此,教师在问题设计过程中要关注问题的“质”,要借助问题引导学生“像数学家一样进行思考、探究”.“像数学家一样思考、探究”不仅要求问题能导引学生建构、创造数学知识,还要求问题能导引学生形成“看问题的视角”“看问题的立场”,要导引学生形成“数学的眼光”和“数学的大脑”等.通过问题,学生充分经历数学化、公理化、形式化的过程.换言之,问题要能导引学生充分地对数学知识进行组织、迁移和应用.首都师范大学王尚志教授认为“问题是培育学生思维的有效载体”.比如,教学“垂线段”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借助多媒体呈现了一个人行横道线的视频,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人如何行走才能让路线最短?你能将最短的路线画出来吗?这样的问题,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垂线段的本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去了解垂线段.这两个问题将理论认知与实践操作等结合起来,更能积累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而实现有效的导学.

3.优化数学问题的“态”

问题的“态”是指“问题的适切性”,也就是指“问题能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引导学生从“现实认知水平”过渡到“可能认知水平”.这样的问题,能让学生“够得着”,同时又能够促发学生“跳一跳”.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的数学问题设计,要么是难度过高,导致学生望而却步;要么是没有难度,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优化问题的“态”,就是要让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导引学生通过思考、探究,获得问题的解决,从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感、成就感、幸福感等.同时,优化问题的“态”,还指通过问题能让学生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等.比如,教学“乘法公式”这一部分内容时,承接学生的已有认知,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①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是什么?用符号来概括.②如果我们将“(a+b)(c+d)”中的“(c+d)”改为“(a+b)”,就会出现(a+b)(a+b),也就是(a+b)2.请你利用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计算,你发现了什么?③如何用语言来描述你的发现?如何用符号来表达你的发现?通过这些问题,将学生的先前经验调动起来,让问题发挥“先行组织者”的作用,由此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

设计好的数学问题,就是优化问题的“序”、提升问题的“质”、优化问题的“态”.好的数学问题,能引导学生突破思维障碍,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问题导学是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问题的导学、启思功能,让问题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支架、抓手等.

好的数学问题的评价

评价一个问题的好,不仅要从事实层面来展开,还要联系具体的学习情境,从价值、意义的层面来铺开.一般来说,好的数学问题往往能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深度体验,能让学生充分地经历,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好的数学问题具有情境性、探究性、拓展性、延续性.好的数学问题,能衍生出新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深度学习.

1.好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经历

学生深度学习首先需要学生充分经历学习过程.只有充分经历,学生才能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问题不断地让学生处于一种心理失衡的状态,在心理认知不断提升中获得学习进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能充分感受、经历并领悟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比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笔者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了系列图形,其中有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不对称图形等.在此基础上,笔者设计出两个问题:一是“你能给这些图形分类吗?”;二是“这一类图形有怎样的共同特征?”.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充分经历自主建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从而建构“轴对称”“对称轴”“轴对称图形”等概念.由于问题让学生经历了分类分析、归类分析的过程,因此学生对“轴对称”“对称轴”等概念的理解较为到位.

2.好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实践

好的数学问题不仅能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还能引发学生深度实践.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发展.实践的过程,就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通过实践,学生能对数学知识进行“再创造”,能将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同时,实践还能促发学生彼此互动、交流.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图形之间的关系,笔者设计出了这样几个问题:怎样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怎样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怎样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怎样的菱形是正方形?怎样的矩形是正方形?提出这些问题后,引导学生在平板上操作,从而让学生展开积极的猜想.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去证明.可以这样说,问题是实践、猜想的先导,而实践、猜想又是数学证明的先导.

3.好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反思

好的数学问题能让学生充分反思.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还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只有让学生明晰“为什么这样做”,才能让学生的探索朝向同一方向.反思,不仅可以在学生活动之后,还可以在学生活动之中、活动之前.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反思,助力学生的数学智慧生长.比如,教学“反比例函数”之后,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坦克的轮子上要加上又宽又长的履带?为什么装满货物的车子行驶的速度明显减慢?等等.设计一些对生活现象的反思性问题,引导学生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走向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反比例函数.

好的数学问题能增长学生数学自主建构的动力,能促进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感悟,还能引发学生新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好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好的数學问题的驱动下,展开深度的数学思考、实践.好的数学问题能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问题设计初中数学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精设计,巧提问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问题设计创新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