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4-04-01叶新强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叶新强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瑰宝。在小学阶段渗透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文章具体阐述聚焦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路径,探讨了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不仅需要注重对优秀文化内涵的发掘和传承,还需要结合学生身边具体生活、鲜活案例和活动实践,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故事的多角度理解和认同感,形成知情意行有效统一的文化认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文化自信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 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髓,不仅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故事,还提炼形成了系统化的道德规范和哲学思想。然而,在当今社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小学阶段开始逐步、系列化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显得尤为必要,依托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中华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当前义务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征和使命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其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和社会交往。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活素材,结合学生、学校、社区等案例及故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化并自觉践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学生能在实践演绎中扎下文化素养的根,体会作为社会公民应坚定遵守、捍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助于培养有本领、有理想、有担当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

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瑰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故事、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育人价值。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内容中,如教师教学时渗透孝道、礼仪、忠诚、诚信等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这些价值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同时,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名人故事等,及时播下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提高民族的自豪感。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

(一)系列化选择并设计教学内容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选择和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非常重要。首先,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具有理论性和榜样性,还要选择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社区经历和学校实际情况相匹配的教学案例。其次,应该注重实践性和针对性,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最后,应该注重文化内涵和思想精髓的渗透,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在选择教学内容方面,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一方面,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故事、诗歌、歌曲等文艺作品,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欣赏和模仿中吸取其精髓;另一方面,还可以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关的案例和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实用价值和现代意义。在设计教学内容方面,需要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应按照一定的教学顺序和逻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同时,也应该注重教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采用多种形式和多种来源的教学工具、材料,使学生能多维度、全面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灵活选择并实施教学方法

选择和设计了合适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活用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则尤为重要。在实施教学方法时,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思考,要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学生的主动理解与教师的隐形引导相结合,生生的互动参与与师生的深度对话相结合,因时制宜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通过讲解、讨论、互动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師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例如,针对故事和诗歌等文艺作品,可以采用讲解和欣赏的方式;在讨论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和辩论的方式;在实践活动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和实验的方式。同时,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要,随时调整和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时,教师需注重教学环节的组织和安排,按照一定的教学顺序和时间,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体验。

(三)多元化建立和实施教学评价

为了及时、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阶段性诊断学生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的发展水平,及时捕捉课堂和校内的行为现象,尽可能地发掘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研判并相机做出调整和改进,建立和实施针对性的教学评价体系尤其必要。不仅如此,学生对自我行为习惯的良性发展、自身行为的积极认可也可以正面激发其学习动力,引发其持续深入模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典范人物的处事准则,进行自我对照并向优秀历史人物看齐。在构建教学评价体系时,需要注重分析评价指标以及相应的行为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应该涵盖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多个方面,如诚信、友善、勇敢等。评价标准应该是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的客观性行为动作,能够清晰地反映学生的评价情况。在实施教学评价方面,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和多种内容的评价方式,如匿名选择、作业、实践活动等。评价方式应该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对应,既注重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也关注学生行为变化过程的分析,及时捕捉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在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学生不仅是行为评价的参与者,也是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共同构建者、知情者,学生唯有自我明晰“评什么”“为什么评”“怎么评”,才能综合应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方法,自然产生看齐并学习优秀行为习惯的动力,逐步形成自我约束和行为辨别能力。

三、强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课程和课堂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应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全面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能够在教学中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涵。因此,在团队研修、教学实践和线下培训中应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文化素养。

(二)构建科学的教材体系

教学素材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选取经典著作、名人故事等作为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同时,还应该注重教材的多样性和实用性,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实用性。

(三)推进课程改革和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实践性,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还应该注重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学生在理解中内化、在迁移中应用、在互学中营造传承传统文化的氛围。

(四)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结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不仅仅体现在学校教育中,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配合。为了收到多角度、全方位育人的效果,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并取得社会的支持,让家庭和社会成为学生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基地,营造全社会共同努力的良好氛围。同时,学校还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和平台。

总的来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践行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效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推进课程改革和创新,还要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合力。只有综合采取这些策略和措施,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培养出德育为先的全面发展型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浅谈信息技术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教学实效
聚焦核心素养,构建道德与法治课堂新态势
也谈高效实用的教学方式在核心素养时代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