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2024-01-16林丽娥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遵循生本原则的核心素养培养,正逐渐成为义务教育各学科的教学重心,而作为各层次核心素养的基本素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受到了教育界学者的普遍重视。学生对数学语言的阅读理解效率、理解准确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發展。因此,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教育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聚焦初中数学教育,结合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基本构成,对初中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表现、理解能力不足的原因展开分析,并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33-0050-03
阅读理解能力既是人们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基本素养,又是思维层次、思维水平的直接体现。对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而言,是否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熟练掌握数学语言描述范式,以及是否能够深度把握各种数学概念。因此,教师有必要将“阅读理解”这一原属于语文学科的思维能力培养任务放到数学课堂教学的视域下,展开详细探讨。
一、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概述
(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简介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相关描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依语言、能力、思维三个维度,共划分为六大内容:聚焦图形、数量、概念关系的数学抽象素养;由归纳、类比、演绎思维技巧构成的逻辑推理素养;从具体问题情境提炼数字、几何模型,进而探究问题的数学建模素养;以空间、图形转换解决数学问题的直观想象素养;直接应用数学计算规律探究各种问题的运算素养;结合数据收集、提取、构建模型进而建立认知的数据分析素养。
(二)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构成
从行为过程来看,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就是在解决具体问题的目标意识驱动下,结合一般阅读过程,从数学文本中提炼可契合数学知识体系的有效信息,初步探索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案的有序心理活动。契合数学知识体系的有效信息,专指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图形、数量、概念、几何模型等基础元素;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案,则对应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逻辑推理、图形转换、数据分析等行为。通过梳理核心素养下的典型实践方式,本文归纳了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四大构成,即编码筛选、语言互译、概念理解、逻辑推理。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表现
(一)编码筛选方面
如何利用数学材料迅速识别和提取有效信息是初中生在数学阅读理解过程中的首要思考环节。然而,从初中生在数学阅读理解中的表现分析,部分学生尚未熟练掌握编码识别能力。对穿插于文字材料中的数学概念、图形、符号,学生或无法及时察觉,或发现了但难解其意,导致后续的分析推导行为难以顺利进行。
(二)语言互译方面
在数学阅读理解及后续对数学问题的分析、解答过程中,初中生的语言互译能力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学生对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的转化过程便是对数学材料、数学问题的阅读理解过程,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将专业的数学语言精准转换为便于理解的自然语言。调查表明,约25%的初中生在文字与符号之间的互译环节遇到困难,也就是说接近四分之一的初中生无法顺利进行数学符号和语言文字间的灵活转换。此外,在实际的数学阅读理解中,部分初中生存在文字图形互译能力薄弱、无法准确转换数学图形与语言文字的问题。
(三)概念理解方面
初中生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存在的概念理解障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首先是对数学符号或数学元素的理解障碍。对数学符号的理解障碍意味着初中生在掌握数学符号的本质含义、熟练运用数学符号的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其次是对数学句子的理解障碍。初中生对数学材料中某一句话的理解受阻,将对整个阅读过程产生严重影响,甚至有可能导致理解偏差和理解错误的出现。最后是对数学上下文联系的理解障碍。在数学阅读理解中,一些初中生不能理解数学材料中前后语句的含义,更难以把握上下文之间的本质联系。
(四)逻辑推理方面
对于初中生而言,数学阅读理解中的推理能力是进行有效阅读的关键。但在数学阅读理解过程中,一些初中生不具备类比、归纳能力,对数学材料的合情推理更是无从开展,数学阅读理解活动严重受阻的现象时常发生。不仅如此,在数学阅读理解中,部分初中生对数学材料的演绎推理能力及相关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一些初中生在阅读材料时频频出现因思维受阻而引发的阅读理解困难。
三、初中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层面
数学知识具有连续性。在对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后可以发现,数学基础不牢固、必备数学知识的不足及数学知识体系的缺失是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薄弱的重要原因[1]。初中生的数学阅读理解问题普遍源于数学知识的欠缺。另外,大部分初中新生在对与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的阅读理解过程中遇到过不同程度的困难,这主要是因为生活常识严重欠缺。此外,初中生阅读习惯、阅读态度有待纠正。通过分析初中生在数学阅读理解中的表现不难发现,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对数学材料中关键信息的遗漏及定式思维等问题大多源于不良的阅读习惯和不端的阅读态度。
(二)教师层面
教师对初中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不到位。初中数学教学处于承上启下、难易知识衔接的关键时期。一些教师将数学教学效果简单理解为学生的数学成绩,鲜少关注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数学教师并未在学生阅读数学材料时开展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工作,一些教师甚至從未将提升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纳入日常教学工作中。为攻克初中生数学阅读理解效果不佳、阅读理解能力受限的难题,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初中生的数学阅读习惯和阅读态度进行有效纠正。
四、核心素养下初中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一)端正对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认知
要确保行为的正确,首先要保障行为指导理念的科学。因此,要实现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教师、学生两个教学活动主体,必须端正对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认知。教师应及时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既要认识到阅读理解能力对学生数学素养成长的重要性,又要充分意识到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语言类学科独有的教学任务,同时也是数学学科必然涉及的教学问题。学生则需要重点克服对大篇幅数学阅读材料的畏惧情绪,并在阅读实践中注意纠正粗读、跳读、略读等错误习惯。数学文字材料的信息分布更密集,各个信息在文字材料中的作用也更关键。循序渐进展开阅读分析,往往可以使注意力有序对接各个信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对材料中数学元素的全面感知;反之,粗略阅读,则会导致学生因跳过某一个信息点而错估材料中的问题重心,甚至无法参透材料表达的基本意思。
(二)遵循内在驱动的施教原则
“兴趣驱动、自主学习”,既是《课程标准》重点强调的科学施教原则,同时也是贯彻核心素养培养、提升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教学策略。在培养初中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时,教师应牢固树立生本理念,善于通过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充分释放出来。例如,在开展新章节的讲授前,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以阅读理解为主的预习任务,鼓励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对即将学习的新概念、新定理进行独立解读。到正式讲课环节,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互动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预习成果展示出来,比拼一下谁对新知识的理解更精准。类似的教学安排,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竞争心态,同时也能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行为收获足够的正面精神反馈。
(三)丰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形式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过程就是对学习技巧、学习能力的普及,其实践性远强于理论性。所以,数学课堂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决不能停留在口头教育层面,教师应发扬教学创新精神,通过推出多种形式的培养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实践中实现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步提升。例如,教师可利用情境创设法,将学生思维带入某种生活场景,把数学概念类比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辅助学生理解。为确保教学情境的拟真性,强化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参与感,教师还可借助信息化教学模式,运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展现情境。
五、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策略
(一)编码筛选能力培养
从一般文字描述中提炼出数学语言,是数学阅读的第一步。从实质上看,这也是数学概念、图形、符号语言的选择性识别过程。所以,强化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首先要从强化学生对概念、图形、符号编码的识别训练开始。编码筛选能力的培养,精准解读数学概念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专题训练活动强化学生自主识别概念的能力。以人教版初中数学“相反数”的教学为例,在完成相反数的概念讲授后,教师可借助组间竞赛的形式,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概念识别比拼赛事。由对垒的两个小组互相出题,提问一方举出两个数字,答题一方则快速判断两个数字是否构成相反数关系。在这一活动中,教师负责统计答题时间。最后,答题总时间最短的一方获胜。
(二)语言互译能力培养
语言互译能力的培养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密不可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以文字描述、图形变化与数学语言的实时对应,强化学生由文字生成图表再生成数学语言的意识。图表和符号的互译,需要教师重点讲解图表符号。当个别数学符号较为抽象且难以理解时,教师应及时启发学生从更直观的视角对数学材料进行加工。文字、符号及图形的互译,更偏向于数学标准语言的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不断尝试将数学符号应用于数学语言表达中,使学生感受到符号对精简数学表达、准确传递数学信息的优势,从而自觉形成从文字中把握符号、从符号识别图形及以符号代替文字的互译能力。
(三)概念理解能力培养
对数学概念的精准理解,首先建立在对数学相关概念的准确认知基础上,其次则依托于数学材料阅读方法的科学实施。所以,概念理解能力的培养,着眼于两个方向:一方面,教师需高度重视概念教学,立足于学生现有的文字理解能力,通过概念推导背景介绍、数形对比参照等方法,确保数学概念的内涵能够得到精确传达;另一方面,教师还应着眼于阅读技巧的培养,结合问题实例,向学生传授数学关键词的筛选方法、细读精读的实践步骤,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对数学材料进行思考、加工、反思[2]。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时,教师就可以联系“对应角不相等”“对应顶点不完全重合”等反面判定条件,为学生详细展示“全等”的几何含义。在问题探究环节,教师还可以同步展开阅读练习,通过提炼关键词、由关键词推导问题性质、结合问题性质梳理问题层次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概念理解能力。
(四)阅读推理能力培养
教师在培养初中生的阅读推理能力时,应着眼于一般推理程序的实践锻炼,使学生在持续的推理练习中,逐渐形成具有泛用性的阅读推理典型程式[3]。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基于不同章节知识在形式上的共性,引导学生通过类比、联想等推理思考活动,举一反三地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吸收。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就可以将方程问题的推理与一次函数、直线几何相关问题的探讨同步进行,通过指导学生开展由已学知识到新知识的类比推导,完成各章节知识的融会贯通,使学生意识到标准化的阅读推理对数学学习的巨大促进作用。
六、结束语
综上,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持续提高的基础前提,而对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是贯穿整个中小学数学教育过程的必要环节。初中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阅读理解对数学教学的特殊作用,在教学实践中遵循生本理念和发扬教学创新精神,通过多样化的培养方式确保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宁亚红.初中生数学阅读障碍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8.
杨捷.中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结构的发展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9.
许小英.核心素养下初中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2,166(23):111-113.
作者简介:林丽娥(1975.1-),女,福建莆田人,任教于莆田市外国语学校,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