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任务驱动 促进深度学习
2024-01-16詹雅木
摘 要: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存在一定的教学理念守旧、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影响了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有必要联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鉴于此,文章对基于任务驱动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33-0038-03
任务驱动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结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给学生设置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探索中学习知识,实现“边学边教”的效果。在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有必要应用深度学习的理念,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让学生真正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取任务驱动的手段,能够有效打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边界线,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取理论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因此,初中数学教师有必要加强对任务驱动教学手段的应用,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获得更好的发展[1]。
一、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任务驱动教学往往以合作学习的形式体现,引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展开任务的探究,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并且让学生之间产生思维上的碰撞,進而提高学生的探索质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使用适合的方式构建合作学习的小组,为学生的任务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方面,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采取组内异质的分组方式。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过去的初中数学分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按照座位、学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组,虽然节省了时间,但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打击了部分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而教师采取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等具有差异性的学生组合到一起,能够让学生之间产生更多的交流机会,保证学生的任务探究效果[2]。
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分工合作的意识。合作学习不是只让学生聚在一起,而是需要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真正采取合作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初中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还没有获得很好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对任务进行细分,更好地参与到任务探究中,为之后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3]。
二、设计深度学习任务
(一)辨析课堂根本性质
任务驱动教学适用于所有的课型,而在不同的课型中,为了让任务驱动教学发挥出真正的作用,教师需要结合课型的特点来设计不同的任务。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对课堂的根本性质进行深入分析,从而选择适合的任务设计方法。
在新授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将重点放在学生对新知识的自主构建上,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讨论、探究等过程。因此,教师需要在新授课的课前、课中及课后都设计不同的任务,引导学生展开持续性的思考。例如,在“余角和补角”的教学中,笔者在课前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如下:(1)通过阅读教材的方式,了解余角、补角的基本概念;(2)思考余角、补角的区别及联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对余角、补角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构建出余角、补角的相关概念及符号语言。这样,教师在课前开始引导学生展开任务探究,可以让学生在递进式的学习中对相关数学概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助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4]。
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印象。因此,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侧重引导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及记忆,从而让学生构建更连贯的认知体系。
习题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作用价值进行深究。因此,教师也需要围绕学生的实践应用来设计任务,如给学生布置“围绕习题来设计思维导图”“探索更多的解题方法”等任务,帮助学生完成思路上的梳理。
(二)分析课堂教学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任务设计的基本方向,从而让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有必要对教学重点、难点及渗透的核心素养要素进行深入分析,联系对学情的认识,找到有效的任务设计方法。
例如,在教学“作轴对称图形”之前,笔者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通过画图、分析性质、探索规律等方式,总结出绘制轴对称图形的有效方法;使用动手操作、观察类比、归纳分析等方式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通过寻找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知识探索过程,了解理性思维形成的过程。结合这一教学目标,在本次的任务设计中,教师需要将动手操作、归纳分析、合作交流等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手段,并关注学生在思维上的成长,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领域中理性思维的完美呈现[5]。
(三)灵活设计任务支架
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还不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任务探究活动,教师有必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给学生提供相应的任务支架,让学生可以在支架的帮助下进行深度学习。教师需要对学情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学生在任务探究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真实需要,设计出合理的任务支架。
例如,在解决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出现不懂得如何添加辅助线的情况,导致几何解题效率十分低下。针对学生的这一情况,笔者采取了任务驱动的手段,组织学生专门去探索能够通过旋转来添加辅助线的图形的一般特征。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哪些图形可以通过旋转的方式来添加辅助线,接下来再给学生搭建支架,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等腰三角形入手进行探究,之后让学生展开合作任务探究,从三角形过渡到特殊的四边形,促使学生将特殊的方法迁移到更多的场景中,获得运用图形旋转来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总之,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设计出合理的任务支架,适当降低学生任务探究的难度,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四)有效选择探索形式
合作是学生探究任务的基本形式,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适当组织学生个人去进行任务探究,通过不同形式的探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机智,让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交替展开,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中,笔者综合使用了合作任务和个人任务的教学手段。合作任务的内容为:使用小木棒的方式,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设计合作任务的原因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学生个人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总结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所有条件。而在验证各个小组得到的结论及使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时,笔者则采取了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对电子白板上展示的各种情景进行分析,思考是否能够判定全等三角形。总之,教师要真正做到有收有放,让学生可以使用更加灵活的方式来构建知识体系,进而提高任务驱动教学的质量。
三、做好过程监督引导
(一)引导学生交流合作
任务驱动教学需要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而在实际学习中,部分学生的合作意识不够强,没有掌握正确的合作方法,学生之间无法较好地完成合作任务,影响了任务探究的质量。对此,教师要加强对课堂的巡视,关注学生之间的合作情况,适当地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促使学生之间展开交流合作,让学生的价值可以更好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现出来。
例如,在教学“中心对称图形”的过程中,笔者按照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并给学生布置了如下探索任务:
任务背景:制作一个由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4×4方格纸,选出这张方格纸上的三个小方块,涂成黑色,让这张方格纸成为中心对称图形。
任务1:结合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设计出中心对称图形的一般探究过程。
任務2:合作讨论,思考符合这一背景条件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任务3:制作出所有符合条件的中心对称图形。
在明确了任务内容后,笔者让学生合作讨论,用讨论的方式进行任务细分,让每个学生都去完成相应部分的任务,使学生真正使用合作的方式展开任务探究。在学生实际合作的过程中,笔者对学生进行了观察,发现了学生在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如有的学生不参与讨论,有的学生不听他人的意见,有的学生不注重数据的整理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引导,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小组合作学习中。之后,笔者还组织学生开展了成果展示活动,让各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探索成果,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价值。
(二)鼓励学生质疑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需要,给学生创造开放的任务探究空间,鼓励学生针对任务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对任务产生更多好奇心,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营造平等交流的课堂环境,对学生的质疑给予鼓励及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任务探究的乐趣。
以“概率”的教学为例,在提出相关任务之前,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让学生说一说对“概率”的认识。有的学生提出了“成功率”的概念,有的学生想到了“可能性”的概念……接下来,笔者再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还想要知道哪些和概率有关的知识,从而鼓励学生质疑。在学生展开了充足的课堂讨论之后,笔者再引导学生了解这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好奇心适当对任务进行拓展,促使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这节课的知识。
(三)充分做好教学预设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有必要对学情进行充分的分析,了解学生认知上的不足,结合对学生的了解,做好教学的预设,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保持学生参与任务探究的积极性。教师要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联系学情分析任务的难度。
四、采取过程评价手段
任务驱动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进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改变过去一味强调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真正展现出来,更好地了解自己还存在的不足,找到适合自己的改进措施,在评价的引导下获得进步。
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自评及小组内的相互评价。在过去的教学中,大多是教师来评价学生,而任务驱动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使学生不再是机械式地接受评价,而是主动思考自己的不足。教师可以根据每次任务驱动的内容特点,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评价量表,让学生了解要评价的内容及标准,帮助学生实现自评及他评。
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任务探究过程进行深入观察和分析,制订健全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兴趣、质疑能力、合作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此外,教师要注重以激励评价作为主要的手段,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任务活动。
五、结束语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取任务驱动的手段,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获得全面的提升,从而促进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有必要联系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创设合理的任务,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学习,让学生可以真正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马彬.基于任务驱动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J].家长,2022(33):91-92.
林江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2,8(20):185-188.
李贵平.触及本质 引领思维:初中数学深度教学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28):103-105.
曾长青.任务驱动模式下如何实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数学大世界,2022(5):29-31.
王彩兰.任务驱动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新教育,2022(14):89-90.
作者简介:詹雅木(1977.2-),男,福建南平人,任教于福建省南平市塔前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