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县教师专业发展的学科中心组建设研究

2024-01-16张国富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教学研究

摘 要: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创新、提升区域教研力量,作者任职学校所在的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了12个学科中心组。学科中心组的成立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平台,在“三程”开发与建设、课改研究与推广、质量监控与评估、人才培养与提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就区域范围内学科中心组的建设意义、内涵界定、创新思路及实施路径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学科中心组;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33-0008-03

学科中心组是指按学科分类,在共同目标引领下,在区教师发展中心统一指导下,以学科教研为核心,在同学科同伴支持和知识共享的基础上,探索区域内教师如何抱团成长,发挥专业优势,从而不断提升本学科专业发展水平的学习组织形态。自2021年起,笔者所在的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前期统筹策划、方案设定、学科选拔的基础上,成立了12个大学科中心组,通过团队研修,以点带面,在促进成员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推动了区域内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区域建设学科中心组的现实意义

(一)整体推进区域学科建设的新样态

受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内的城乡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形成了阶层差异,个别学校教育资源严重落后。同时,区内不同发展水平的学校在教学和教研方面水平悬殊。所以,在区域内成立学科中心组,重点帮助相对落后地区和学校,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引领和培养,对提高基础教育发展的均衡化程度具有现实意义[1]。

近几年,区里加大项目扶持力度,普及“两基”。此时加强学科中心组建设,对促进各学校教学教研工作深入开展,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实现让学生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以及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尤為重要。

聚焦学科中心组建设,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基础作用。各学科中心组示范引领,科研创新是重要职能之一,是学科建设的支撑平台,也是盐城经开区教育争先创优的竞争基础。二是聚集作用。学科中心组是人才和资源的汇聚之所,围绕学科建设和发展目标,不仅能够把人才聚集起来,还能有效地发挥人才的群体效应,这种作用是区域内教育行政组织和学术组织无法替代的。三是支撑作用。区域教育办学水平、实力和声誉的提高,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提升,都离不开学科和科研的支撑。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对我区各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积极开发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新路径

从教师个体来说,教师通过开展科研,把自己的知识、能力转化为学术成果,随着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学术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会相应提升。从学校整体来说,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做好之后,会推动人才队伍层次的提高,也会促进学校快速发展。

近年来,盐城经开区的教育出现了整体积极向上的势头,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教师的积极性和荣誉感都在不断增强。这种势头需要继续保持,中心组成员更应该走在前列。从长远看,学科建设和教研工作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能够满足骨干教师更深层次的成长发展需要。不难看出,学科中心组建设是推动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学科中心组成员大多为各校教研组的“领头雁”,既是课程改革实践者,又是教研引领者,发挥他们在区域学科专业对其他教师的向下引领作用,有助于形成比较专业的同学科教师相长队伍,发挥教师团体的力量。

(三)着力打造交互式关联学习的新生态

学科中心组建设坚持问题导向,以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为重心,以课程、教程和学程建设为抓手,指导教师研究课标,开发课程,优化教法,了解学情,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优化评价管理工作,大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使学科中心成为全区“三程”建设的研究中心、质量提升的监控中心、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学生素养培养的指导中心。

基于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学科中心组建设对实现优质教学资源互联互通有重要价值。这种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形成合作的学习机制。中心组这一崭新的平台,有利于促进教师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使学习过程从单一化、被动化向多元化、主动化发展。二是建立学术学习机制。通过常态化、持久化、高效化的培训研究可以提高教师对自身的认识,使教师获得课堂教学的智慧,增强同伴间合作互助的意识,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中心组这个学术组织得到良性发展。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科中心组的建设,可以激发区域内小学教师的学习和研究热情,营造积极、和谐、健康的研究氛围,从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学科中心组的内涵界定和创新之处

(一)内涵界定

区域建设学科中心组是指基于实施均衡教育背景下,立足携手发展、共同提高的理念,以“学科中心组”建设为指向,以“对话”“融合”“有效”为理念,以理论学习为引领,以课堂研讨为抓手,以案例研究为策略,以辐射引领为职责,以中心组成员相互促进和影响为纽带,建构“个体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提升—辐射引领”的螺旋形上升的学习形态,促进个体的成长,最终促进全区各学科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就学科中心组的性质来看,它不仅是一种群体组织,还是学习理念、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的有机统一。

(二)创新之处

1.聚高端,搭平台,精培育,促发展

区教师发展中心牵头建设学科中心组,每学期确立学科主题,兼顾学科特点,通过高尖端精准培训,积极承办省、市、区教研活动,覆盖主干学科和技能学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分发挥各学科中心组成员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带动区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育人能力的快速提升[2]。

2.走出去,请进来,拓视野,提技能

区社事局积极响应区党工委、管委会“对接上海融入长三角”战略要求,组织部分学校校长到上海静安区相关学校参观,组织各学科中心组骨干成员赴上海对口学校跟岗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省、市课程培训,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到区参加“教育大讲堂”现场授课讲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吸纳先进的管理和教学经验,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广调研,重实践,研课题,续动力

为改变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相对脱节的现状,学科中心组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召开了各层面、各学科的座谈会,采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形式,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为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师资的科研力提供可能。学科中心组鼓励成员们展开课题研究,做到人人参与,提倡聚焦课堂、切口

小、过程短的“微课题”研究,并对已开题的省市级课题进行跟踪指导,营造教学研究氛围,提升自身研究素养,最终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效益。

三、区域建设学科中心组的实施路径

(一)不破不立——创新学科教研的内容、形式与研训机制

1.教师发展、研训机制一体化

一是城乡发展一体化。我区以教师发展中心为基地,依托各“学科中心组建设”,通过学科中心和各学校学科教研组,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城乡、公民办形成互补,共享研究成果,最终达成校與校间的互助、互动、共进的良好成效,实现全区办学效益的整体提升。二是教科研训一体化。我区立足于区域教育和教师的实际,在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同时,结合新课程要求和学生、教师发展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让先进教育理念指导实践教学,实现师生同步成长。

2.教研主题、课程内容更新化

我区学科中心组成员围绕课程教学的核心问题以及指向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培养等问题,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学科教研活动,从“有效教学”到“让学引思”再到“学思融通”,深层转变教学理念,探寻改进策略,切实引领区域课堂教学整体转型。

(二)见贤思齐——提升成员成长意识、能力和辐射价值

1.组织各类培训,激发成员成长意识

围绕课堂教学和论文写作这两个重点,中心组组长、副组长科学设计课程,精心组织好每一次培训活动。培训活动从确定个人发展目标、确定研修的项目,到论文撰写及课题研究专项活动,层层递进。学科中心组还邀请外地名师和一线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带领组内学员上研究课、汇报课,并结合学员的需要,开设系列专题讲座。对此,学员纷纷反映“学得懂,用得上”。每一次培训结束,学员都积极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学习心得。对于这样层层推进式的培训,成员热情洋溢,积极参与研修,专业素养也呈螺旋式上升。

2.参与各项赛事,锤炼成员专业技能

各学科中心组成立以来,中心组组长多次精心谋划、组织开展优质课竞赛和基本功竞赛活动,特别是近两年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成员们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过程中,不知不觉提升了课堂教学水平,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每当有教师参加竞赛时,其所在小组的成员就会群策群力,聚在一起出点子,想方法,反复推敲,反复打磨,甘做幕后“无名英雄”,力求最佳课堂的呈现[3]。

3.争当服务示范,彰显成员引领价值

为基层服务,带动所在学校教师共同发展是成立学科中心组的另一初衷。为帮扶农村基层薄弱学校,各学科中心组纷纷拟定并实施了“送培到校”“送教下乡”的有力举措。这些活动的开展深受各学校欢迎,也成为学科中心组的“规定动作”。学员参加送教,开展主题交流活动,感悟分享,促进了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也实现了自身榜样价值的引领。

(三)另辟蹊径——“另类”考核成员的科研意识与专业素养

1.论文撰写形成活力,增强教师主动参与意识

论文撰写是令一线教师头疼的项目。中心组立足教师基础,从论文怎么确定题目、收集材料等开始,同样开展系列培训,使不少学员对论文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一系列精彩讲座后,紧接着开展论文大赛,引导成员们学以致用,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各学科中心组以“端正撰写论文态度、增强学术研究意识、提高撰写论文的质量”为目标,鼓励中心组成员积极撰写,踊跃投稿,一大批教研成果见证了成员们的成长。

2.课题研究深入推进,提升教师研究能力

课题研究是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各中心组结合学科研究重点,带领组内教师和所在学校教师深度参与校本课题研究,积极与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盐城市教师发展学院、盐城师范学院及其他市级学科中心组成立发展联盟,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中心组自成立以来,分别开展了“基于分层合作的成长课堂研究”“初中数学慢教·研学的实践探索研究”“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式成长课堂构建研究”等一大批省教学研究重点课题、省“十三五”“十四五”教育规划课题及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科中心组成员既提升了自身的科研能力,又促进了各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

3.命题中心锤炼业务,磨砺教师专业底气

试题命制是教师教、学、研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我区各学科中心组成立命题研究中心,要求各成员每学期完成一份命制试题,命题内容力求原创,禁止抄袭。试题命制好后邀请专家进行集中考核,考核情况即时公布,成绩优秀向上一级教研部门推荐。在命题研究中心的正确引领下,各学科中心组结合期末质量调研,重点构建覆盖所有学科的质量检测体系,狠抓过程管理,注重反馈与评价,形成学校之间的良性竞争态势,也为我区初高中各学科在期末质量调研中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了强劲、有效的支撑。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科中心组建设立足区县教师专业发展,对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改进教师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创新区域教研质态等有重要作用。各成员在学科中心组这个大家庭里互相欣赏、相互成就。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沈建民.教师课程创生“三状态”的哲学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4,33(2):57-61.

姚敬华.创新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J].基础教育参考,2012(11):47-49.

申纪云.关于全面准确把握高校学科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Z2):11-1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教师发展专项”立项课题“基于区县教师专业发展的学科中心组建设研究”(课题立项编号:J-c /2021/1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国富(1973.4-),男,江苏盐城人,就职于江苏省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教师发展中心,高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发展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教育实习与教师专业发展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