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2024-01-16黄炳山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双减初中数学

摘 要:课后作业是学生在学习中不可忽视的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在落实“双减”过程中,推动初中数学作业“减负增效”的设计成为教师面临的主要任务,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促进学生数学综合水平的提高。受“双减”的影响,教师应合理把控作业的数量和难度,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效”。

关键词:初中数学;“双减”;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33-0047-03

随着“双减”的实施,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作業时不应采用原始的“题海战术”,让学生在机械的练习中加深记忆,而是应结合他们的基本学情设计多元化的作业形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数学综合素质。此外,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分层作业,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增强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技能。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原则

(一)适度性原则

初中生的数学作业完成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该项任务的感兴趣程度。如果作业形式充满趣味,他们会主动加入问题的思考中,不需要家长和教师的监督也能认真完成[1]。但是现阶段的作业设计仍旧以大量的知识性习题为主,让学生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进行反复的练习。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通常会设计附加题,但过高的难度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由于缺乏自律意识,一些初中生在面对较难的练习内容时会下意识地选择逃避,不会主动思考具体的问题,这样的作业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遵循适度性原则,合理把控题目的难度,使作业的难度符合多数学生的认知能力;或设计分层性作业,布置不同难度的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保证每个人都可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二)适量性原则

“减负增效”的作业设计理念需要教师秉持适量性原则。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承受能力存在差异,统一的作业内容很难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也不符合“双减”的具体要求。因此,教师应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在作业的设计中以夯实基础为主要目的,保证全班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理论知识,并能够通过合理的练习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这就对作业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减少数量的同时提高质量,才是“减负增效”的真正内涵。过多的作业不仅起不到巩固的效果,还会使初中生产生疲劳感。所以,适量性原则应贯穿于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始终,有助于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一)减少作业数量,提高练习效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秉持“劳逸结合”的教育理念设计作业内容。“题海战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分数的提高,但是也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负担。学生每天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相同题型的练习,极易产生疲劳感,久而久之便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排斥的情绪,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双减”的出现有效改善了这一现状。“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将减少作业数量作为作业设计中的首要任务,并严格把控完成作业需要耗费的时间,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专业知识,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以便日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同样,减少作业数量也就意味着减少教师的批改任务,教师将有更多的时间研究班级学生的基本学情,总结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在下节课中给予学生辅导,为学生数学综合水平的提高打下基础[2]。

以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列代数式”为例,本节课要求学生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在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合理把控作业量,避免给学生增加过多的学业负担。例如,用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1)a,b的平方差为 。(2)a的与b的积为 。(3)一个学校七年级共有10个班,每班均有a个男同学,b个女同学,则该校七年级学生共有 人。这是较为基础的习题,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在此基础上,教师布置一道附加题:某市为了鼓励市民节约用水,对自来水用户按如下标准收费,若每月每户用水量不超过15 m3,则按a元/ m3收费,若超过15 m3,超出部分按3元/ m3收费。某户居民在一个月内用水n m3,请问他该月应缴纳水费多少元?要求学生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完成。这样的方式既能减少作业数量,又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效率。

(二)立足基本学情,创新作业设计

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本节课知识点的练习,还应关注不同作业类型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说,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设计个性化的作业内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每个人都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展开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基本学情设计层次性作业,使课后练习的难度与他们的实际能力相匹配,从本质上提高数学作业的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综合考虑学生领悟能力、学习方式、数学基础等,将学生划分为“优秀”“中等”以及“提高”三个层次,设置不同难度的内容供学生自行选择。这能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意识的形成,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以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解一元一次方程”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归纳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对于提高层的学生而言,以夯实基础为主,能够正确解出一元一次方程即可,重点练习以下习题:(1)=;(2)-1=;(3)=-。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的解题过程。对于中等层和优秀层的学生而言,则要在应用题中自行列举方程并解答,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技能,或是结合所学内容创编全新的一元一次方程,学会用逆向思维,利用新颖的作业模式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发挥出分层设计的最大价值,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三)应用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交流

初中生受年龄的限制,认知能力不够完善,对新事物的思考仍旧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自信心容易受到打击[3]。为了保证数学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要求他们针对同一问题进行研究,在思维上产生碰撞,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过多干预,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由组内成员自行选择出一名队长,负责具体任务的划分,保证每个人都能参与讨论,在不断交流中加深对作业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

以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数据的收集”为例,本节课要求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識,使学生感受到收集数据的必要性。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技能后,教师布置本节课的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生活中人均用水量及各个年龄段的节水情况。学生可被划分为四人一组,收集与用水量有关的信息,制作一份完整的表格,用于展示最终成果。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上网查找,翻阅杂志、报纸等途径获取与水资源有关的问题,或是利用问卷调查展开采访,掌握小区内部居民的用水情况,而后将每个人的成果汇总在一起,顺利解决人均用水量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各司其职,结合所学内容完成数据的收集,在交流互动的基础上提高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技能。

(四)结合信息技术,聚焦“减负增效”

“双减”要求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在完成时间和整体数量上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教师可以将课后练习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动机,主动完成作业,在缓解学业压力的同时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学作业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机械练习,教师可利用互联网在作业形式上进行创新,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尤其是几何知识的学习,数形结合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涉及的图形直观呈现,充分保证作业的完成效率。

以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为例,本节课要求学生熟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并能够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问题。在作业的布置上,教师要求他们根据定义动手绘制一个平行四边形,标记出它的对边、对角、对角线等,同时寻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以拍照的方式记录下来,或者在网络中搜索具体的图片,将以上内容打包发送至学习软件中。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收到提醒,标注出有问题的地方并提交。学生也能及时看到批改结果,总结存在的问题,并和教师线上沟通,在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中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

(五)构建趣味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也很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性格特点布置作业,注重课后练习的趣味性,根据课程主题设计多元化的作业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作业上,认真思考相关问题,经过不断探索增强学习感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以更加饱满的情绪研究后续的问题。初中生面临着较大的中考压力,在作业的设计上,教师应尽量减少无意义的抄写任务,利用多变的形式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调整作业结构、丰富作业内容的方式实现“减负增效”。

以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为例,本节课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认识旋转,掌握它的定义并能说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经历探索图形的旋转过程,进一步领悟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业以动手操作为主,要求学生任意画出一个三角形ABC,把透明纸覆盖在上面,在透明纸上画出一个和它重合的三角形,用一枚图钉将点A固定,将透明纸绕着图钉转动45°,纸上的三角形就旋转到了新的位置,将对应角标注上A'、B'、C',然后完整地描述每一点的旋转过程,指出图形的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教师借助趣味性的实践任务,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化了对旋转的认知,充分掌握了这一知识点,提高了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六)完善作业评价,增强学生自信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传统的数学作业评价中,由于班级人数过多,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批改通常只是指出作业中的错误,对学生起不到激励作用。在“双减”背景下,为了落实“减负增效”的教育理念,教师应认真对待每一份作业,在审批时适当画几个小表情,这既不会浪费时间,也能给学生带来学习信心。

此外,在课堂上的点评也要以激励性话语为主,对于完成作业时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要先行表扬他的优点,而后指出问题所在,在保护其自尊心的情况下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以便日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对性格内向学生的评价,他们缺少自信心,不敢单独与教师沟通。在评价作业时,教师可以从学习态度、练习的完成情况等方面入手,以幽默的语言打消他们的紧张感,营造轻松、愉快的班级氛围。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会收获前所未有的满足感,逐渐树立起数学自信。此外,教师也不应以单一的卷面成绩来决定自己的评价内容,而是应结合大家的整体表现进行判断,规定作业点评的具体标准,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这样的设计充分落实“减负增效”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双减”的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以“减负增效”为切入点,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布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重难点,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魏雪梅.“双减”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作业设计[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24):94-96.

韩锦平.“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差异化作业设计探索[J].数学之友,2021(6):57-58.

季金莉.“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多样化的课外作业设计分析[J].数学大世界,2021(12):36-38.

作者简介:黄炳山(1974.7-),男,福建南安人,任教于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一级教师(专技八级),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双减初中数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