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构建立体化教学诊改模式探究
2023-12-11王文燕
【摘要】本文以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分析该校教学诊改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构建质控点体系,填补教学诊改的空白点”“四线并行,推动教学诊改标准化”“五层引领,推动教学诊改全覆盖”的点线面立体化教学诊改模式,论述点线面立体化教学诊改模式的应用策略:以点为基,精准搭建学校层面的质控点体系;以线为脉,明确学校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分层引领,榜样示范,通过优秀诊改案例引领全员自主诊改。
【关键词】立体化模式 教学诊改 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9-0094-05
教学诊改是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简称,是指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聚焦学校管理制度、专业设置、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革、课堂教学实践、校企合作创新、质量监控成效等要素,查找不足和问题、进行改进与完善的工作。教学诊改是职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职业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办学质量的长期工程,中职学校只有在深刻认识教学诊改重要性的基础上,有效开展教学诊改工作,才能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然而,笔者通过研读大量研究论文,以及综合分析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教学诊改工作的实际,发现目前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学诊改工作仍存在目标与标准模糊、诊改机制不够健全、数据平台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提出了“55821”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架构(以下简称“55821”体系)。其中,第一个“5”是指决策指挥系统、质量生成系统、资源建设系统、支持服务系统、监督控制系统等“五纵”系统;第二个“5”是指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横”层面;“8”是指“8”字质量改进螺旋模式;“2”是指文化和制度“双引擎”;“1”是指一个数据平台,即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根据“55821”体系的具体要求,同时结合教学诊改工作的实际,我校近年开展了构建点线面立体化教学诊改模式的实践探索。实践证明,这一教学诊改模式能够有效健全学校的诊改机制、提高师生的诊改意识、提高学校诊改的精确度和准确度,有利于形成教学诊改的长效机制,有助于全面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教学诊改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学诊改目标与标准模糊,教学诊改存在空白点
学校对教学诊改工作存在认识偏差,教学诊改机制不完善,以及“55821”体系中“五纵”“五横”目标、标准模糊等,是我校教学诊改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其中“目标与标准模糊”的问题尤为突出。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诊改主体的诊改目标不明确、不准确、不全面,诊改标准缺失或不准确,从而导致诊改方向错误。在开展点线面立体化教学诊改模式研究的初期,我校的诊改目标主要是依据学校的“十三五”规划。如,我校将发展层面的目标设定为“建成万人中职学校”,该目标空泛且没有明确完成时间,与学校发展实际不符;在教师发展层面,我校也只是制订了课堂管理制度、听课制度、教师公开课制度等基本教师管理制度,缺乏教师发展标准、教师激励制度等,不利于教师职业发展。通过分析,我校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是缺少专业诊改指导和培训,学校诊改理念比较落后,沿用旧的管理制度、标准体系,相关诊改标准缺失;二是缺乏诊改主体意识,学校管理层和教师存在思维定式,诊改和日常管理及教学工作未能有效融合,产生了诊改和教学“两张皮”的问题。
(二)诊改机制不够健全,無法激发诊改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诊改的“8”字螺旋运行机制、责任机制、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师生参与诊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这是导致我校教学诊改效果不显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开展点线面立体化教学诊改模式研究的初期,虽然我校多次对全体教师开展诊改理念和诊改方法的培训,但是由于我校相关机制不够健全,导致教学诊改效果仍然较差。例如,在实施教学诊改工作时,我校没有制订相关的组织实施制度,没有建立起年度目标任务分解机制,没有形成有效的教学诊改激励保障机制,从而导致目标链、标准链上下断层,学校发展目标与专业发展目标契合度不高。通过分析,我校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学校领导对教学诊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没有真正重视诊改工作的特殊性、重要性,导致教学诊改工作很难有效落实和推进;二是学校诊改经验不足、诊改方向不清,只建立了学校层面的诊改机制,没有深入探索和完善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层面的诊改机制,导致教学诊改机制上下不衔接、不连通。
(三)数据平台建设相对滞后,难以实现教学诊改常态化运行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中职学校应充分运用信息平台获得完整准确的信息,才能通过数据的分析找出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由于之前没有系统建设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经验,因此在实施点线面立体化教学诊改模式研究的初期,我校组织教师深入广西区内部分中职学校做实地调研,并研读大量相关研究论文。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有不少中职学校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教学信息平台建设,但诊改信息平台建设和使用仍然处于较低的层次,仅能实现静态录入、图表分析、生成质量报告等简单功能,而且对信息化平台的开发、使用率都不高。另外,诊改平台与教职工管理系统、学工系统、实习就业系统的数据不连通,仍存在信息孤岛等现象。通过分析,中职学校存在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是经费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设程度低,这是诊改数据平台建设与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二是学校对平台建设不够重视,教学诊改没有立刻见效的成果,学校管理层更偏重于选择能够直接提升办学水平、改善教学环境的投入。
二、构建点线面立体化教学诊改模式的策略
点线面立体化教学诊改模式是一种综合性教学诊改模式,旨在通过构建质控点体系来完善整个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围绕“点”“线”和“面”三个关键要素展开(如图1所示)。其中,“点”代表质控点体系,即学校设立的一系列关键节点,用以评估教学质量并识别存在问题。这些质控点可以是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师的教学水平、课程设计的合理性等,这些要素构成了教学质量的基础。“线”指的是四条任务线,即机制运行、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平台建设等四条任务线。这四条任务线是推动教学诊改工作的关键:目标线用于明确教学质量改进的目标和方向,标准线用于建立统一的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估体系,机制运行线用于建立诊改的工作机制和执行流程,文化建设线用于塑造学校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文化氛围。而“面”则是指教学诊改的全方位、立体化推进。在“面”的层面上,教学诊改涵盖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个层面,确保所有教学环节都能得到有效改进和提高。这种全面性的推进方式确保了教学诊改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全覆盖。
综合来看,我校所构建的点线面立体化教学诊改模式,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建立质控点体系来确保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通过设立关键节点和任务线促进各方面的协同合作和改进措施的实施,最终实现推动学校教学诊改深入发展,促使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使得学校育人质量达到更高水平的目标。
(一)构建质控点体系,填补教学诊改的空白点
质控点是质量控制点的简称,构建质控点体系是为了保障教学诊改的质量。具体是通过打造适合学校发展的目标链和标准链,然后研究并确立各个层面的质控点,填补教学诊改的空白点,为教学诊改搭建上下贯通、合理完整的数据采集和信息反馈通道,从而客观、全面反映人才培养的现状,为诊改主体提供准确、合理的信息,进而实现以问题为导向的精准诊改。
在构建质控点体系过程中,我校首先建立了诊改维度,对诊改指标体系进行分级分类,以便对学校的运行情况和改进方向进行有效评估。其中,不同的维度对应着学校不同方面的工作。比如,在学校管理维度,我校主要评估学校组织结构、管理机制、决策效率等方面情况;在教学质量维度,我校主要评估学校教学水平、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资源等方面情况;在学生发展维度,我校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动力、创新思维等。通过综合考查这些维度,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校的优势和不足,为进一步改进提供科学而有效的依据。
在构建诊改维度的同时,我校还针对各个诊改维度制订了相应的目标链和标准链。如针对学校管理维度,我校制订了推进学校管理制度优化、完善学校激励机制、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等目标,同时根据学校实际制订了差、较差、良、优秀等评价等级,然后依据各项目的评价实际制订评价标准。目标链和标准链为教学诊改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标准,通过目标链设定,学校明确了自身的发展方向,保证了诊改过程的针对性和方向性;通过标准链制订,学校可以根据具体的标准和指标进行自我评估,及时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为改进提出具体参考。目标链和标准链的制订可以帮助学校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让学校的诊改工作具有系统化和可量化。
构建质控点体系是开展教学诊改的重要基础,虽然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但是完成之后将对教学诊改产生长远的影响,有利于保证诊改工作客观性和科学性,有效指导并推动学校诊断和改进。
(二)四线并行,推动教学诊改标准化
所谓“四线并行”,即搭建教学诊改机制运行线、文化建设线、制度建设线、平台建设线等四线,并使这四条线相互作用、相互支撑,形成教学诊改的良性运转机制,从而有效提高学校师生的诊改意识,同时从制度上保障诊改运行、从平台上提供技术支撑,推动教学诊改的标准化、规范化,实现教学诊改上下衔接、连通。
在搭建“四线”过程中,我校首先搭建机制运行线,包括管理体制、激励制度、人才培养机制等,保障学校内部各项管理机制的运行和优化,为学校诊改奠定健全的机制和有效的运行基础;其次搭建文化建设线,通过塑造学校内部价值观念、文化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再次搭建制度建设线,逐步完善学校内部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能效,如我校制订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課堂管理制度,有利保证学校规范推进教学诊改;最后搭建平台建设线,重点凸显数据采集、监测预警功能,为学校教学诊改提供信息化支持,如我校建立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质量评估等信息化平台,为诊改决策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利用平台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教学诊改的四条任务线是诊改工作的主要“命脉”,是诊改“血液”得以在全校范围内流通的根本保障。
(三)五层引领,推动教学诊改全覆盖
为了达到教学诊改全覆盖的目的,我校主要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个层面进行引领。一是学校层面。我校主要做好教学管理体系、教育资源配置、教学组织和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诊改工作,目的是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为其他层面的改进提供有力保障。二是专业层面。我校主要做好专业设置与调整、专业教学目标设计、专业教材与教辅材料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诊改工作,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三是课程层面。我校主要是通过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做好课程设置与调整、课程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与方法、评价方式与标准等方面的诊改工作,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是教师层面。我校主要是关注教师培训与发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师激励机制建设等方面的诊改工作,目的是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研究和教学创新,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升教师职业满意度和教学效果。五是学生层面。我校主要是落实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的诊改工作,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五个层面的示范引领,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生态系统,促进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提升。而要想充分发挥五层引领机制的作用,中职学校首先要做好领军人员的选用和诊改激励政策的落实等工作。选好人用好人是打造诊改领军团队的前提,中职学校既要从学习能力、专业能力、理论水平、沟通能力、群众基础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又要落实诊改激励政策,激励领军团队持续“发热”。在培养领军团队方面,中职学校可以在领军团队中实行分层专题培训,精准提升领军团队的诊改能力。中职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专家库、教学诊改委员会的指导作用,针对诊改中的重点、疑点、难点对诊改领军团队进行专题培训,促使领军团队透彻理解诊改政策、理念、制度;要落实诊改激励政策,推动领军团队在各自的领域、范围指导诊改工作,推进诊改落实。同时,中职学校还要制订诊改引领制度,明确引领人员名单、活动内容以及诊改职责,从制度上保障五层引领的实施;通过诊改沙龙、优秀诊改案例分享会、诊改课题研究等方式发挥领军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教学诊改的全覆盖。
三、点线面立体化教学诊改模式的应用
(一)以点为基,精准搭建学校层面的质控点体系
在实施点线面立体化教学诊改模式研究过程中,我校以构建质控点体系为基础,在学校层面建立了诊改维度,梳理了目标链、标准链,精准搭建学校层面的质控点体系。目前,在学校层面,我校形成了包含办学理念、教学工作状态、师资队伍建设状态、资源建设状态、制度建设与运行状态、需求方反馈等六个维度、161个质控点的诊改体系。同时,我校通过制订一表、一清单、一说明,即印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诊改目标任务派发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诊改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清单》《学期目标任务分解与派发工作要求及说明》,指导各个层面诊改主体做好每个学期的规划、实施与总结,实现教学诊改上下贯通。
在具体实践中,我校首先通过《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诊改目标任务派发表》,明确每个学期的诊改目标和诊改任务。“派发表”中列出了具体的诊改目标,并将其分配给各个层面的诊改主体,包括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等,让每个层面的诊改主體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责任,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其次,我校通过《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诊改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清单》,对每个学期的诊改目标进行跟踪和记录。这份清单中列出了每个学期的诊改目标,并要求各个层面的诊改主体填写完成情况,包括具体的改革措施、工作进展和成果等。这样可以实时监测和评估诊改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最后,我校通过《学期目标任务分解与派发工作要求及说明》,对每个学期的目标任务进行详细的分解和派发。这份文件对每个层面的诊改主体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和说明,包括工作重点、时间安排、责任分工等,确保每个层面的诊改主体清楚自己的具体任务和工作要求,从而有序地开展工作并最终完成诊改目标。
(二)以线为脉,明确学校管理制度、岗位职责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线是教学诊改的“大动脉”,只有建立完善的学校规章制度,才能保障教学诊改的标准化、规范化运行。在实施点线面立体化教学诊改模式研究过程中,我校制订了《数据采集与诊断》《诊改激励机制》《学生反馈机制》《教学档案管理》《教师培训与交流》《教学反馈与改进》《教学监管与预警》等26个教学诊改相关的制度,同时制订了校长岗位职责、党总支书记岗位职责、教学副校长岗位职责、德育副校长岗位职责、后勤副校长岗位职责、教学督导岗位职责、办公室主任岗位职责等118条岗位职责及标准。通过构建规范、系统的制度线,确保我校各项教学诊改工作的有序、有效落实。
以《教学档案管理》的操作为例,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校通过建立健全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通过教学设计和教案记录、教学资料收集和整理、教学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分享和交流、教学评估和质量监控等,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分享,方便教师进行教学回顾和改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教学档案管理也有助于教学评估和质量监控,为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提供支持。又以《学生反馈机制》的操作为例,我校通过建立学生反馈机制,例如匿名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及时获取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发现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为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改进提供依据,实现教学诊断与改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总之,建立健全教学诊改相关制度,通过制度促进教师的诊改行为,才能真正推动教学诊改落到实处,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分层引领,榜样示范,通过优秀诊改案例引领全员自主诊改
教学诊改需要师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参与,但在实践过程中,我校发现诊改任务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命题,由于工作量增加,很多教师对此项工作存在抵触心理。为此,我校采取分层引领、榜样示范的措施激发我校教师全员参与教学诊改的积极性。实践证明,通过分层引领可以有效聚焦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五个层面,以点带面推动教学诊改的全覆盖。榜样示范在具体实施中可以达到以下的效果:一是通过成功学校的示范引领,可以为其他学校提供经验和成功案例,推动整个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发展;二是通过成功专业的示范引领,可以帮助其他专业提升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三是通过一些优秀课程的示范引领,可以促进其他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四是通过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可以帮助其他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推动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五是通过优秀学生的示范引领,可以为其他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激发其他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创新等精神。
在具体实践中,我校主要通过开展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层面的汇报展示活动,诊改专家的指导培训和点评,诊改研讨交流和模式推广等方式推进。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我校师生的诊改意识、质量意识和标准意识,还为学校全面开展教学诊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推进该工作过程中,我校形成了一系列榜样示范案例,成功地引领全校师生进行自主诊改。2021年,课题组撰写的诊改案例《夯实主体责任 完善内保体系 有效推进诊改》入选国家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优秀案例,这充分证明了我校所推行的分层引领、榜样示范举措具有实践意义、借鉴意义。
教学诊改是职业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的长期工程。要想有效推进教学诊改工作,不仅要完善质控点体系,填补教学诊改的空白点,还需要建立健全诊改机制,激活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实施点线面立体化教学诊改模式研究过程中,我校积极构建并实施点线面立体化教学诊改模式,通过明确诊改目标和责任、规范管理和流程,并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诊断与改进工作,有效提高诊改效度与信度,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同保.准确理解 问题导向 扎实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J].广西教育,2017(12).
[2]任冰.中职学校教学诊改工作有效开展的探究[J].教育学文摘,2019(2).
[3]薛冬.中职学校“教学诊改”存在问题及建言[J].知识·力量,2019(8).
[4]黄臻,罗玉琳,梁修但,等.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中职学校诊改平台教学工作信息化建设研究[J].素质教育,2022(5).
注: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质控点构建中职诊改长效机制的研究”(GXZZJG2019A00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文燕(1973— ),广西北海人,硕士研究生,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诊改、旅游酒店专业内涵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