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2023-05-30张艺王耀

秦智 2023年3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张艺 王耀

[摘要]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在校接受教育期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使其在投入社会和参加工作时能够更具竞争力,同时也能够端正个人的思想态度,真正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但当前在内蒙古地区的高职院校当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建设工作的主体功能难以发挥,相关概念并不明晰,在教育时仍旧重教书而轻育人。为了更好地达到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应当有效创新建设机制,在专业课程的教育过程当中融入更多的思政教育元素,同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构建高素质水平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使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能够有目标、有方向的推进。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在高职院校当中,将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是一种德育的创新形式,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结合也有助于提高教育的协同性。通过全面系统地整合相关教育资源,达到教书育人合力的作用,也可使相关高职院校真正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协同性,同时在教育中也可体现出“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在德育教育的过程当中,相关教育工作者还应当不断创新教育方法,真正取得教学实践的价值和成果,也让在高职院校接受教育的学生能够真正成为高素质水平、高道德品质的综合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

课程思政是对教学协同性的体现,它可以在多种元素配合的基础之上提高教学的效果。高职院校的教育实践应从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功能、结构等的相似性角度出发,从而达到资源整合和共享的目的。通过创建资源共享平台,有效降低教育成本,提升教学的水平,也可真正发挥课程思政建设的作用。为了真正达到教育工作的协同效应,还需加强不同课程之间的互动和融合,从而实现教育内容的“进化”。这也意味着在教学方法和相关教学要素上进行优化,显著提高教学的质量。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通常以公共课的形式存在,这种方式很难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影响力,因而将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进行转变,使得思政内容可以和专业课程进行融合,这也有助于实现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真正达到德才共育的目标。

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思政的过程当中,还应当真正体现出思政课的核心价值,要对关键性的内容进行挖掘,从而将其体现于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当中,真正实现思政内容和专业课程内容之间的高效融合。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充分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学习教育等相关内容,也要结合学院自身的情况,自然而然的将法律意识、职业素养等融入于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让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相关思政内容的真正含义和重要价值。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形式,然而在实际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时也离不开对于思政课程的指导和借鉴,只有使这二者之间协同并进,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才能够使学生拥有较强的道德观念,真正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

(一)符合高职教育的目的

高职教育作为国家构建完整教育体系和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而言具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在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时,要深入思考为谁培养人才、怎么培养人才以及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够使教育过程拥有明确的目标。多年来,内蒙古地区的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当中,形式化的现象过于严重,许多思政课程的内容相对较为浅薄,且学院对于思政课程的教育重视度不足,在进行育德和育才时资源倾斜现象较为严重。为了能够改善这一现状,在高职院校进行人才教育时,完成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有助于提高教学的内涵,真正实现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1]。

(二)贴合高职教育的规律

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是使相关思政教育能够融入日常的课程教学当中,从而以实际的教学工作为出发点,显著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95后或00后,学生们接触网络的时间较长。在网络世界中,各项信息内容非常复杂,对该年龄段的学生影响极大。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接受教育期间,是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了能够将学生培养为肩负国家发展使命的高素质人才,通过课程思政的建设可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自媒体环境之下,可以通过QQ、微博、百度贴吧等等各种各样的平台发表个人的观点,同时也能够从自身角度出发,观察社会现象并形成属于自己的看法。然而当前许多自媒体主导作用较强,在多重价值观念的冲击之下,如果学生缺乏应有的判断力,在误导之下,很可能会迷失方向。同时,学生在高职院校接受教育期间,非常渴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也有着表达自我的欲望。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应真正满足青年学子的愿望,使其能够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同时将祖国未来的发展作为个人的使命,成为更加自信和拥有顽强精神的人才。进行课程思政建设非常符合现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达到充分引领学生并进行综合发展的目的[2]。

三、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课程思政认知不到位

当前关于课程思政的理论和实践都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并非所有的课程都能够简单的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去改造,更多的时候需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堂当中。许多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时未能真正意识到该问题,以至于在课程思政建设时相关知识内容的融合过程过于机械化,只是在表面上做文章。有关的教育工作者对于课程思政的概念了解度和认知度不足,因而很难将其真正融入于具体的学科教育过程中,也会造成实践中的诸多问题。

(二)课程思政主体功能较为薄弱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职业型人才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新时期,相关教育工作应朝着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完成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然而當前许多内蒙古地区的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实践时,过于注重对教科书、技术等的教育,而未对德育工作展开深入研究和高效实践,许多学校未能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时也缺乏执行力度。因而,课程思政的主体功能较为薄弱,相关学科教师更应当花时间去探索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的融合形式,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教学成果,也使学生可以更具参与度和配合度。

四、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树立“大思政”理念,推动课程思政的建设

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时,应从本校的办学特色和相关定位出发,从而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专业课程授课时,可以充分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在课程设置、教材选择等方面也能够更多地融入思政内容,要真正意识到课程思政是对思政课程功能化的体现,在教学中也要充分凸显出育人的价值。高职院校要对课程思政建设予以高度重视,要以教师为主体,使得师资力量不断壮大,让思政课程的教师可以和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师多多沟通,从而思考德育教育的目标以及与相关学科融入的形式。在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要通过机制的创新,使专业课程中拥有更多的思政教育元素。比如团队协作、职业精神、党史内容等等,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也能够获得全方位的成长。例如,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课程思政建设,需使其在学习专业知识时清楚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从而具备会计专业的基本职业道德。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师在授课时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从而在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课程思政的真正价值,以及其对于个人成长带来的帮助和作用[3]。

(二)创新教学方法,牢牢的把握育人方向

课程思政的建设离不开对教学方法的革新,教师在进行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一些技术作为辅助工具,同时要清楚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从而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和标杆作用。日常的专业课程授课除了对学生进行技能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拥有职业规划的观念,能够真正意识到职业人的特点和应具备的素养。对于人文类学科的教师而言,在课程思政建设时要精准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从而使学生拥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认真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的各项问题。现如今,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促进社会发展和带来各项信息资源的重要工具,在课程思政建设时,相关专业课程教师也可借助互联网、微信、微博、公众号等等平台,从而传播思政课程的知识。同时将理论热点、理念信仰等等内容及时发布至互动平台,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相关知识,也可达到对学生错误思想或偏差行为进行纠正的目的,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影响之下成为高素质型人才。

(三)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能力

课程思政教育的成效与师资队伍的水平息息相关,通过培养专业技能精、政治素质高的新时代教师队伍,提高相关教师的教学能力,才能够真正达到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使得相关教师可以借助新的教育理念和相关指导思想,认真对教学内容进行革新,从而使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在提高学科知识实践水平的基础之上,能够关心时事,拥有正确的道德观念,约束个人的日常行为。专业课程的开发除了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探索之外,还应当强调对思政教育的深入探讨,从而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使学生能够拥有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等美好品德。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也能够从思政知识里提取精神养分,达到勇于突破困难和挑战自我的目的。从事于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教师彼此之间也应当加强沟通,从而明确教育目的,也要积极与专业课授课教师进行合作,融合相关教学内容,形成教育合力。最终,也能够使高职院校打造一批高标准、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构建出个性化的思政教育模式,完成学生的素质水平提升和德育教育过程。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为了能够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还应当充分认识到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价值。要结合内蒙古地区相关院校的教育实践情况,认真考量学院自身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特色,从而探索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和真正内涵,从而解决对课程思政认知不到位、对其主体功能过于薄弱的各项问题。在教育中,也能够树立起“大思政”的理念,学会不断创新教学的方法,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提升师资队伍的水平,让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师可以与专业课教师多多沟通,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叶雨婷.教育部高教司: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的最主要依托[N].中国青年报,2020-06-05.

[2]胡守敏.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三全育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4):68-70.

[3]何海玉.新时代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四个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02):132-136.

基金项目:

1.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202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名称:党史学习教育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ZSZX21029);

2.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项目名称:党史学习教育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NZJGH2021190);

3.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院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课题,项目名称:党史学习教育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設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Y20211009)

作者简介:

张艺(1991.10-),女,汉族,内蒙古包头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职业教育;

王耀(1972.9-),男,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大学本科,教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之路径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