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互动“云”分享,“疫”起克时艰
2023-04-04朱玉萍
朱玉萍
[摘要] 线上教学时教师要适时应对,发挥思政课程优势,助推班级育德育人。本研究基于一年级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注重多维度融合、多样化形式设计线上道德与法治活动作业;借助钉钉、美篇等平台,实施道德与法治活动作业,实现内容灵活化、呈现个性化、评价过程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家校合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力提升思政课程育人实效。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活动作业;线上互动;育德育人
一、“线”互动活动作业的设计
活动作业设计注重多维度融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活动性育人课程,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必备的道德品质和关键的能力素养,都可以在活动中形成。对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活动恰好对其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线上教学期间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兼班主任应根据一年级教材的单元内容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融合学校“现代小公民教育”的校本特色和学生全员在家开展线上学习的背景,量身设计各类活动作业,以此引导学生在家利用充沛的课余时间,自主开展丰富的实践探究和体验活动。这样做能有效推进线上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思政课程育人实效。
活动作业设计要注重形式多样化。教师借助“活动作业”这一特殊的练习形式,设计各类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可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师生、生生、家校互动,推动班级建设和班级育人。“线”互动的活动作业能够突破时空局限。根据活动落实的方式来分,主要有实践性活动、情景体验活动、调查访问、搜集资料活动、实时观察活动等。根据活动作业完成的时间,则分为短期作业和长期作业。具体而言,短期活动作业就是课时作业,是要求学生在课前或课后及时完成的。长期活动作业以单元主题活动为主,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主体意愿进行设置,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发地进行探究学习。长期活动作业可以持续于整个单元学习期间,也可以持续一个阶段,甚至整个学期。
二、“线”互动活动作业的实施
线上学习期间,课余时间虽多但学生缺乏与同伴的充分互动和交流,每日面对的仅是自己的家人。因此,不少学生容易迷上电子产品,严重地影响了视力;有的动辄坐着、躺着不运动,既影响了体能素质,又让家庭亲子关系面临挑战。“线”互动、“云”分享的活动作业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运用钉钉平台“班级圈”功能,精心设计道德与法治课程活动作业,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话题活动,并在班级圈“云”分享活动作业成果。这样就将线上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连成一体,使课程延伸、扩展到课外,融班级思政教育于思政课程之中。
(一)“云”分享内容灵活化
一成不变的教学和作业,很难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持续的兴趣。因此,教师应紧跟时代的脚步,选择社会热点问题,使课后活动作业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在体验中生成新的情感和觉悟。日常线上课堂互动之余,我们基于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结合当下学生实际,适时发起各类分享话题,内容丰富多彩。
话题1:“疫”起预则立。线下教学突然转为线上学习,学生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要想让学生尽快适应线上学习的节奏,就必须要想方设法指导学生践行良好的生活作息,每日有序地学习和生活。这与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教育主题相吻合。因此,在线上教学开始之际,我们结合学校德育中心发起了“争做时间规划大师”的活动,在线上继续开展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活动中,学生有序地规划线上教学期间的自身作息,有的还颇具个性特色。这对学生在家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及自律守约等品格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话题2:“疫”起线上学。一年级学生人生第一次特殊的线上学习生活的开启,必须有满满的仪式感。所以,我们年级各班都精心组织了线上学习演练营,悉心指导学生掌握线上学习技能。我们在鼓励和引导家长陪伴学生线上听课、互动之余,会同其他任课教师一起做好记录,留下学生第一次以特殊方式进行学习的难忘时刻。学生家长参与分享,为初次接触线上学习的新生做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进而为学生之后充实且有序地开展线上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话题3:“疫”起爱绿植。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的教学旨在引导和培养学生亲近大自然、感受和探索大自然,树立与大自然共生共存的观念。开启线上学习之际,恰逢当年的植树节,所以在相应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引导学生争做植绿护绿小使者。比如,用不同方式栽培蒜、葱、芋艿、红薯、土豆等根茎类植物;通过查找资料或询问家长的方式了解植物习性;也可以协助家人每日精心浇灌、修剪、养护家中的各种植物,以实现人人争做植绿、护绿小能手的目标。
话题4:“疫”起爱动物。道德与做人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书本学习,必须在生活中实践。作为一线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无论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指导学生向过去、当下和未来的生活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课程活动作业的设计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于线上教学而言,虽然可以预设学生基本处于静态观摩的状态,但课堂交流则大多局限于屏幕前学生的自言自语。这样的教学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很难实现真实情感的体验和共鸣。对此,我们在班级圈发起话题活动:你喜欢小动物吗?家里有喂养小动物吗?如果家里喂养过小动物,不妨分享你家小动物的模样(成果形式有照片、视频、手抄报等)。在教师的启发与鼓励下,学生回忆自己和动物之间的点滴趣事,这为学生相对枯燥的长期线上教学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而且,这些课前互动作业所呈现的信息也为我们设计课堂之后的师生教学互动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话题5:“疫”起享活动。活动作业设计的契机是无处不在的,而教师的思考与创意尤为重要。在一年级下册“风儿轻轻吹”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制作风车,从中感受“风”的存在。等线上互动课一开始,伊伊小朋友就请求连麦,原来她迫不及待地要跟小伙伴们分享自己上课时制作的风车。学生的分享启发了教师,动手制作是一年级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于是,教师随机调整,在互动中又跟进指导,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去感受风,并在玩耍中感受风带来的乐趣。类似这样的课后活动作业分享能让学生宅家枯燥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家人之爱、家乡之情、家国情怀油然而生,学生和家长都从中获得了滋养与成长。学生的表现与成长,让我们觉得“线”互动、“云”分享的道德与法治活动作业,不仅赋予学生成长的能量,还能使线上课程教学成为有现实关怀和人文温度的立德树人主渠道,让思政课程的育人掷地有声。
(二)“云”分享呈现个性化
受年龄特点的影响,一年級学生对学习和活动的形式更倾向于直观、生动和形象。因此,活动作业呈现的形式也应该是丰富多样且有个性的。可以是学生喜欢、擅长的绘画形式,或是在学生日常践行时,家长拍下的照片花絮,或是一段有构思的生活直录、记叙式的视频。这样的呈现方式可以发挥学生所长,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同时降低了活动作业呈现的难度。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家长也能充满热情地支持教师的教育教学,认真地做幕后的记录者。家校、师长互相勉励,共同记录着学生线上学习过程,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云”分享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实践体验,又促进了学生知行合一。而在此过程中,个性化的呈现方式也让学生和家长的能力和素养获得全面提升,成就感满满。
(三)“云”分享评价过程化
为了增强和提升“云”分享的育德育人实效,教师要坚持进行及时、适切的过程性评价。每一次发布的话题活动作业,我们一般都不对截止时间做硬性规定。这样的操作,旨在鼓励学生的活动作业可以持续跟进,每个活动都可以进行多次发布,从而完整地留下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足迹。而且,在评价过程中我们积极运用鼓掌点赞、适当的表情、具体的文字、亲切的语音等方式来激励更多学生更积极、更广泛地参与其中。此外,线上教学期间,对学生一次次“云”分享活动作业的评价,我们不仅注重过程化,还积极落实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除教师点评之外,还有家长评、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多种形式,形成了多方共同激励的机制。
综上,我们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活动作业为切入口,设计、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内外自主、探究、互助的学习活动,让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和积极向上。通过“线”互动、“云”分享的形式,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学生素养,提升育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