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语文课后练习促进语文要素落地的方法探析

2023-03-07叶仲秋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前置性学习语文要素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将多种语文要素融入其中,涉及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学、组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促进语文要素落地的重要依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后练习的导学和导练功能,促使学生会学语文、爱学语文,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要素 前置性学习 支持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34-0059-03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蕴含着多种语文要素,既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把握文本重点和难点。在实际教学中,不同的教师对同一篇课文所用的教法各有不同,这种差异,既源于教师对教材的不同解读,又源于教师对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的不同把握。实践证明,以课后练习为抓手,将其与学生的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延学相联系,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语文要素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以小学语文第二学段为例,论述利用语文課后练习促进语文要素落地的有效方法。

一、灵活运用多种方式,依题明确单线学习目标

(一)课前进行前置性学习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课后练习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依据课后练习可以设计相应的前置性作业,让其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支架。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围绕单元导语中“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这一语文要素,根据课后练习2“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设计如表1所示的前置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前置性学习中了解学情,科学调整课堂教学策略。

(二)课中展开支持性学习

如何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通过“问题驱动,设计学习任务,巧搭支架”的方式开展教学是较为有效的做法。教师可以提取课后练习中的相关信息,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展开支持性学习。

一是依题提炼问题。小学语文课后练习中有不少针对文本内容的习题,是帮助教师提炼问题的有力抓手。例如,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课后练习1:“读课文,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教师可以根据这道课后练习提炼问题(如图1)。

提炼出了如图1所示的问题后,教师再按“两步走”策略优化教学流程。第一步,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思考第一个问题:“‘我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第二步,让学生带着第二个问题“从哪些描写看出作者对船夫和雨作了细致的观察”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到理解课文的切入点。

二是依题设计课中任务单。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是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范例。教师在解读这些课文时,可设计课中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迁移运用。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第二自然段时,教师以教材中的课后练习2和课后练习3为抓手,引导学生抓住“小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叫人愉悦”“老鹰在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突然猛扑而下,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等句子,感受语言的生动性,从而领悟到作者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作秘诀是“先写动物的行为,再写自己的感受”,这样就能水到渠成地完成课后练习3的仿写练习,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要素。

三是依题设计支架式板书。在课堂教学中,板书设计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既是一条清晰的教学思路线,又是回顾梳理整篇课文教学的支架。板书设计可以把抽象的课后练习分别融入板书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类文章,需要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述故事的内容。如果将故事类文章的内容转化为板书,再辅以关键词的形式呈现,能让抽象的文本内容变得直观。例如,三年级上册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后练习3:“红头的旅行真是惊险。画出他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教师可据此整合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设计如图2所示的板书。

在教学《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时,按图2所示的方法设计板书有以下好处:一是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加深对红头旅行路线的理解;二是帮助学生理解牛的反刍过程;三是随着板书的延伸,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青头与红头之间的深厚情谊”;四是便于学生借助板书,有条理地说说红头的旅行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课后进行延展性学习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后面设置了“阅读链接”板块,教师可以结合“阅读链接”的文章,让学生运用在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实践。例如,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的“阅读链接”板块,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汪曾祺的《自报家门》,感受同样是写上学、放学路上的景物,两者有什么不同。在对比阅读中,学生体会到:与《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相比,《自报家门》采用了直白简洁的场景描写,能让读者领略到更多的景物。这样的对比阅读,能使学生领悟到景物描写的不同手法,达到阅读迁移的目的。

有些课文后面还安排了小练笔,是学生迁移运用文章写作手法的较好方式。仍以《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为例。该课在“阅读链接”《自报家门》片段后安排了一个小练笔任务,让学生完成比较阅读后,“写一写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的所见所闻”,引导学生运用在课文中学到的细致描摹的方法,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文字加工。完成小练笔的过程,既是学生延伸学习的过程,又是学生想象、创新的过程,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立足不同课文类型,依题铺就整课学习路径

(一)立足整篇课文,运用提示性练习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语文课标》)针对第二学段“阅读与鉴赏”,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结合该单元《海滨小城》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教师可以紧扣课后练习,设计与整课(课前、课中、课后)相联系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预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例如,教师可根据“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是什么样的”这一课后练习,设计如下页图3所示的提示性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明晰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遇到的问题,从而调整、优化教学策略。

仍以《海滨小城》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按如下步骤推进教学:先组织学生交流课前预习单,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接着围绕课后练习2“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展开教学,以此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单元语文要素,做到学思并进。

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是让学生掌握单元语文要素的重要路径。例如,《海滨小城》课后练习3:“在课文中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抄写下来和同学交流。”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练习,引导学生与同学交流自己找出来的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仿说练习,迁移运用单元语文要素。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教师再统一讲解课文中写得好的句子的妙处所在,促进学生对本单元语文知识的理解,让语文要素真正落地。

(二)立足精读课文,运用导学单学习法

小学语文教材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特征。在组织单元学习时,教材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者结合,让单元内部的各部分有了统一的主题,并且融入了相应的知识与能力、技巧与方法等语文要素,使得整个单元的联系更紧密、更具整体感,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整个单元的学习后能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精读课文是学生需要重点学习的课文,也是单元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这类课文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语段)大意,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导学单学习法,依据课后练习设计导学单,能够帮助学生较快理解段落大意,从而有效突破相关教学重点和难点。例如,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4课《蜜蜂》是一篇精读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如图4)时,教师可以依据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1(如图5),设计如表2所示的导学单。

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表2所示的导学单,一边阅读这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通过圈一圈的方式,分清该语段中哪些是关键动词,并提示学生可以加上“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表示先后顺序的关联词,把所圈动词串联起来,从而较快地概括出段落大意,让学生的阅读思维可视化。在引导学生概括结论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抓住“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这一键语句,得出“蜜蜂靠本能辨认方向”这一结论,从而顺利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立足略读课文,运用迁移学习法

从三年级开始,小学语文教材中加入了略读課文,并与精读课文构成了协调统一的阅读体系。不同课文的编排,有着不同的教育价值,略读课文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宽知识与视野。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帮助学生较快掌握文章的段落大意,落实《2022年版语文课标》对第二学段提出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目标要求。

例如,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5课《小虾》是一篇略读课文,在这篇课文的教学提示中有这样一句话:“默读课文。说说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把课文中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抄写下来。”结合这一提示,教师可以将“直接引用”这一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迁移运用到这篇课文的略读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找出这篇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关键语句“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再让学生小组交流作者笔下的小虾有趣的表现,深化对“直接引用”这一方法的理解与并尝试应用,实现“课内习法、课外用法”。在单元授课结束后,教师还可以选择集多种概括方法于一体的文章,进行“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方法的迁移运用,让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扎实有效,有助于单元语文要素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总之,丰富的语文要素蕴藏在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灵活重组,一步一步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发展要求,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探索更为可行的路径与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马丽亚.统编版小学语文课后练习的有效运用[J].语文新读写,2022(2):18-20.

注:本文系南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助学系统的使用策略研究——以小学第二学段为例”(2022B161)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叶仲秋(1972— ),广西昭平人,本科,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前置性学习语文要素
立足语文要素唤醒美妙体验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
为学生的“自驾学”架好“导学仪”
前置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语文前置性学习设计
信息化条件下职校语文前置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