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学生的“自驾学”架好“导学仪”

2017-03-30方雪辉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前置性学习思考小学数学

方雪辉

【摘要】前置性学习是贯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理念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在实施初期,教师们对前置性学习运用产生了很多困惑,笔者通过对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探索有效进行前置性学习的措施,使学生更好地驾驭“前置性”学习,提高自学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前置性学习;策略;思考

为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笔者所在地区提出了“学为中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理念,倡导数学课堂要抓住“先学、合作、展示、引导”四个核心要素.其中“先学”即前置性学习, 笔者在对其的探究实践中,联想到当下导航仪的使用推动了私家车自驾游的火爆,认为要令前置性学习富有实效,使学生也体验到像自驾游般“自驾学”的乐趣,就必须为学生的“自驾学”架好为其引路的“导学仪”.

一、前置性学习,想说爱你不容易

前置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进行的目标明确的自主性探究学习,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时间顺序的变动,更是生本教育理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原则的体现与落实.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开展前置性学习时却出现了很多争议.

争议一:前置性学习淘汰了“情境导入”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的数学课堂常常利用新知识的新奇感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多新知的导入都是假设学生为“零起点”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和教师一起经历困惑中提出问题、操作中获得新知、探索中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最终让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笔者所在地区选用的是北师版教材,它的编排就是“情境+问题串+解法”的结构.然而,前置性学习却让学生提前知道新知识的内容,了解本课知识的重难点,使学生失去了对知识的新鲜感,教师预设好的“精彩圈套”就无法达到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胃口的作用,导致课堂缺乏生机.

争议二:前置性学习降低了“课堂效率”

教师在课中安排前置性学习,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地自主学习,往往将教学进度放得很慢,凸显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结果等教师发现现实的教学进度无法达成教学目标时,只好火烧火燎地加快进度,顾不上学生能不能接受,甚至没有时间将讨论内容归纳、总结并提升,整节课“虎头蛇尾”,有时完不成教学任务只好增加课时.因此,有的教师认为小学生的自制力和探究能力有限,放手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前置性学习,效率太低,会拖累教学质量.

争议三:前置性学习影响了“课堂生成”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大多数学生的前置性学习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对于那些需要探究推导的结论,学生一旦从书中得到了现成的结果,就会受限于教材的想法,不再去做深层次的思考.学生的思维热情也因此受到束缚,很多具有探究性价值的知识也在前置性学习后失了探究的魅力.学生思绪受限,难以形成个性显明的想法和丰富多彩的感悟,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不到培养,课堂的生成受到干扰,课堂失去了应有的精彩.

争议四:前置性学习增加了“师生负担”

当前我们小学数学所开展的前置性学习常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单”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时间,往往被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外,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并与当前所倡导的轻负高质的教育理念相违背.教师增加了设计、检查、评价、反馈前置性作业的工作,教师的工作也更繁重了.

二、前置性学习,让人知你不简单

其实,以上困惑并不是前置性学习本身的原因,而是我们缺乏对前置性学习的认识与研究,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造成了前置性学习失利的局面.前置性学习就如学生的“自驾学”,在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与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施“学为中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必然之路.在小學数学教学中引入前置性学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促进知识主动建构

数学学习应是自主探究、主动建构的过程.我们以往的课堂为了教学进度,常常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究,特别是那些学困生,跟上教学节奏都很困难,更别说通过独立思考与探究来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通过课前前置性学习保证了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对所学内容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充分的思考.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解,对新知识经历一个思考、同化、质疑的过程,感受学习新知的过程,在促进独立思考能力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知识的主动建构.

(二)奠基学生终身发展

以往的课堂,学生主要通过听讲与交流获得知识,自学的机会相当少.前置性学习通过自学来帮助学生掌握主要内容,思考难点,尝试解决新问题,是对思维的一种有效锻炼,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终身学习理念的核心就是自学能力,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黄金阶段,抓好前置性学习指导与培养,对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具有决定性意义.

(三)实现课堂轻负高效

学生通过前置性学习,运用旧知去认知新知,初步了解了所学的内容,这样可以在课堂上节省大量时间,有更充分的时间去探究更具有思考价值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在前置性学习时,学生要主动地去思考、探索、解决新知,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的前置性学习能使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带着问题有选择性地听课,把注意力更好地集中于重点、难点处,对自己不懂的相应内容会特别注意,提高听课的效率.同时,前置性学习后的课堂教学也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精讲”,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实现课堂教学高效高质.

三、前置性学习,方知用你能省心

(一)坚持不懈——形成高效的前置性学习方法

要有效开展前置性学习,必须有科学的前置性学习方法.不同内容、不同课型选择的前置性学习方法应不一样.特别是一份好的前置性学习任务单就如自学时的“导学仪”,使学生学习方向明确,有法可依,在不知不觉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学习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前置性学习方法.

1.阅读发现法

常用于概念类课中,让学生通读新课内容,从整体上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与以前的知识有没有联系,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注一注.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接着,在教师指导下细读、理解、消化这些知识,并可以运用列举事例、动手实践、对比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新版北师大教材五年级下册)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前置性学习任务单:

2.尝试模仿法

在计算类课中,让学生在模仿中练习,在尝试中思维,在练习中获得知识与技能.通过前置性学习,学生对计算方法有个初步的了解,课堂上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其所以然.计算类课的编排常会以例题的形式出示计算方法,教给学生看懂例题的解法,学会思考例题的旁注,再想一想还有没不同的解法,和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你将如何向他人介绍你学会的方法.最后,进行模仿练习,检验学习的效果,并总结在尝试中碰到的问题,反思前置性学习过程中的漏洞,明确在课堂中渴望解决的疑惑.

3.操作探究法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试一试,充分发挥动手操作的功能和优势,亲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一般用在空间与图形类型的课中.通过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开展动手操作、观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如,在教学“体积单位的换算”(新版北师大教材五年级下册)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前置性学习任务单:

一、读一读:读教材第44—45页,读完想想自己知道了什么?

二、想一想:1.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2.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3.1立方分米与1 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

三、做一做:用手中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学具,把它摆在棱长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塑料盒子里,你发现了:

1.在这个正方体的盒子里,每排可摆( )个小正方体,可摆( )排,摆了( )层,一共摆了( )个小正方体.

2.一个小正方体的体积是( ),1 000个这样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 ),刚好装满了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说明了1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四、理一理:回顾一下自己的思维过程,说一说自己对这两个单位之间的理解.

4.调查统计法

学生课前进行调查,收集、整理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材料,在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感悟类教学内容中比较常用.它的特点是:重视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学生通过体验统计过程,掌握统计方法.在布置前置性学习任务时可侧重于让学生去收集他感兴趣的数据,通过实践调查,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比如,在教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新版北师大教材三年级)时,笔者是这样安排前置性学习的:

(1)到药店看看,一包复方板蓝根颗粒有多重?单位是什么?

(2)称一称你自己的体重.你的体重是用什么做单位的?

(3)复方板蓝根颗粒的重量单位和你的体重单位一样吗?为什么?

笔者之所以安排学生去药店看一看,是因为药店里往往都有体重秤,学生只要去一个地方就能完成所有的作业,难度不大.此外,笔者刻意安排两种质量单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思考“克”和“千克”的区别.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前置性学习方法,我们在使用时必须坚持不懈地长期训练和巩固,使之形成课堂教学的模式,形成学生学习的模式.

(二)找准起点——演绎前置性学习后的精彩课堂

学生对前置性学习的认识并不是都很到位的,如何让前置性学习转化成学生的自觉自愿的行动,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精彩演绎前置性学习后的课堂,无疑是一个最有效的助推器.怎样有效组织前置性学习后的课堂,精准发力,更有效地实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呢?

1.给一个机会展示“亮点”

对于一些简单的,学生前置性学习后大部分能学会的数学知识,课堂展示的重点就不在于知识,而是侧重于获得知识的方法、经验及情绪体验,作为课堂“生成性”的教学资源,抓住课堂亮点,适时地创造机会给让学生展示自我,汇报自己的收获.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想并即时跟进教学,我们课堂将会是动态的,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也是充满激情的.

2.设一个台阶指点“迷津”

有时教材较难或学生自学能力不足,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难以完成或只能一知半解、模模糊糊,这样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充分暴露出前置性學习后的真实状态,消除紧张感,教师才能准确抓住学生前置性学习中的“疑点”,适时点拨并调整教学方案.设一个“台阶”组织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直观演示、动手探究等手段实现矫正与重构,从而达到指点迷津的目的.

3.搭一个舞台挖掘“本质”

学生的思维特点影响着他们的前置性学习效果,很多时候他们在前置性学习时更多关注的是教材中结论性的话语或计算方法,而不会去花心思探究其所以然,对新知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理解不深刻.在课堂中教师设法为学生搭一个可供其挖掘本质的舞台,学会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来深入探究新知中蕴含的本质内容,学会理解新知的“为什么”.

4.留一些空间填补“空白”

教材中很多知识是隐性的,学生的年龄特征又决定他们不可能深入教材,所以,在前置性学习时难以看透教材,更体会不到教材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中,教师要重点挖掘教材中“看不到”的空白处或知识的发展点,留一些空间去填补空白,引导学生“跳”出教材,经历新发现、新思路,使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引起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进行认识和思考,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透过教材看到隐含的规律,使学生学会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知识.

前置性学习后的课堂要注意学法的指导和情感渗透,引导学生主动、有序、高效地前置学习新知,把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和课堂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才更加容易理解和把握,在课堂中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会更强.

总之,前置性学习是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导学,学生自学的一种有效形式,它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中闪动智慧的火花,放飞个性的潜能,而且在最大限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树立正确的前置性学习观,潜心研究相关的模式与方法,为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架起引路的“导学仪”,让学生在享受“自驾学”乐趣的同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张川.关于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2007(09):82-83,86.

[2]范兴丽.注重课前预习 实现“以学定教”[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02):114-115.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4]张小梅.前置性作业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教学反思[J].新课程学习(中),2011(06):26.

[5]张秀丹.前置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微[J].成才之路,2012(08):32-33.

[6]许书杰,曹风玲.小学高年级英语前置性作业的研究与实践[J].考试与评价,2014(01):126.

猜你喜欢

前置性学习思考小学数学
浅谈小学语文前置性学习设计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信息化条件下职校语文前置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