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师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

2023-03-07郑胜梅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教师教育新时代

【摘要】本文基于新时代师德建设的要求与师德教育的现状,论述新时代开展师德教育的有效途径,让师德研修成为教师成长自觉,从而推动一所学校、一个区域的师德师风建设水平整体提升。这些途径包括:基于前期调研,做好“四个一”顶层设计;基于实际需要,推出“1+3+N”班主任技能微课;聚焦兼容并蓄,提出沙龙式师德教育四大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 师德教育 师风建设 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34-0010-04

师德指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体现出来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师德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指对教师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有研究表明,我国的师德教育以权威型和象征劝诫型教育方式居多,激励型和能力建设型教育方式相对缺乏。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师德教育要注意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从满足教师的精神需要出发,努力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着重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师德修养的内生动力。本文基于当前师德教育的现状,探讨新时代师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基于前期调研,做好“四个一”顶层设计

在开展师德教育前,我们应着重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教师群体?二是选择哪一部分教师作为师德教育的重要对象?三是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以问题为导向,我们进行了前期调查。当前的师德培训,有的较能打动人心,甚至能引起心灵的震撼,如一些师德楷模身上体现出来的教育智慧和奉献精神。这些故事能起到精神激励和榜样引领的作用,但操作性不强。现实中,更多的师德教育通过政策解读、失德行为惩处等通识类培训来施行,而多数教师希望师德教育能与日常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认为生硬说教的痕迹不应过于明显。

基于上述调研,本着扬长补短的原则,按照《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要求,我们决定从一线班主任工作入手,寻找师德教育的切入点,并进行了“四个一”顶层设计:确立一个高位研修目标——成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带好一个核心研修团队——班主任队伍;创新一条生态研修路径——“行走发现—分享感动—实践提升—辐射引领”;完善一种主角式研修形式——班主任沙龙。

一是确立一个高位研修目标。师德教育不仅要有底线意识,而且要有高位要求,这样才能赋予师德教育更高的格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标准,无疑是新时代师德教育的高位目标。

二是带好一个核心研修团队。我们之所以将班主任团队作为参与本课题研修的核心团队,是因为班主任日常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最多,最能体现学校的师德师风状况。同时,班主任具有示范引领作用,一个班级的管理,往往是以班主任为核心形成团队力量,这对于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具有典型意义。

三是创新一条研修路径。我们创新设计了“行走发现—分享感动—实践提升—辐射引领”师德研修路径。“行走发现”是指参与研修的教师(以下简称研修教师)到南宁市有关学校观摩学习,获得身心愉悦的感受,在比较中收获不一样的感悟,发现教育的内在价值。“分享感动”是指研修教师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探讨教育的意义,从中收获感动、升华感悟。“实践提升”是指研修教师基于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在进行经验交流的基础上,制作班主任技能微课,并在日常工作中实践提升。“辐射引领”是指班主任发挥师德的示范引领作用。上述整个研修过程符合教师成长意愿和工作需要,并且这一研修路径不是从一到一的关系,而是一个螺旋上升、循环反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所学校、一个区域的师德师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四有”好老师不断涌现。

四是完善一种主角式研修形式。班主任沙龙是师德研修的主要形式。要求突出“人人都是主角”的沙龙理念,创设轻松平等的谈话氛围,并提前确定研修的主题;要求发挥学校优势,建立师德宣讲、读书分享、案例分析、经验交流、模拟备赛、朗诵表演等主角式研修机制,将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让“四有”标准成为每一位研修教师可以触摸的目标,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升教师师德修养的内生动力。

二、基于实际需要,推出“1+3+N”班主任技能微课

鉴于班主任需要管理班级的方法指导,我们选择了较有班级管理经验的课题组成员参与师德研修,并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形成微讲座、微视频,最终用于班主任技能培训,以取得技能提升、师德提升的成效。这一任务的落实,主要体现在“1+3+N”的设计上:“1”是指1个课程,即班主任技能微课;“3”是指3个主题,即常規管理育人、特色活动润心、文化价值引领;“N”是指多个切入点。“1+3+N”班主任技能微课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研修教师在一个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可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主题,确定微课设计的切入点,经过梳理总结、展示点评、反思实践、再梳理改进、录制微课等环节,最终形成了“班主任技能微课18讲”。例如,参加研修的教师可以选择“沟通,打开心门”微课,在课题组成员的指导下开展相应的研修,提高与学生沟通等方面的技能,从中涵养高尚师德。

一般而言,班主任技能微课的形成需经历三个阶段。一是梳理总结、展示点评。前半部分是班主任个人的工作,如制作PPT课件、撰写讲话稿等,后半部分是在沙龙中分享展示,并让成员互评和组长点评。二是反思实践、再梳理改进。教师通过整理点评意见,据此进行实践检验,再次梳理、修改自己的稿件。三是录制微课。成员将自己修改过的稿件发送给组长再次点评,并准备好技术设备,做好录制整理,最终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微视频、微电影或微讲座。

“班主任技能微课18讲”提供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小学班主任培训方案。该微课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与研讨活动。如:通过“微课引路—案例分析—返岗实践—汇报交流”的方式逐一进行技能提升训练,采用“观看微课—实践探索—提出质疑—修正补充”的方式建立起本校的班主任培训课程……以微课为基础进行班主任培训的拓展和延伸,可确保师德教育活动具有较大的延展性。

三、聚焦兼容并蓄,提出沙龙式师德教育四大策略

(一)行走——发现身边的教育之美

三年来,我们分别在区域内7所学校开展师德研修活动。课题成员学校的教师们在参观校园、倾听研修基地校介绍办学经验、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身边的教育之美,感受师德浸润的力量,内心涌动着争做“四有”好老师的激情。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一般的师德教育所不能企及的。由此,我们总结出“行走”的途径:走入一所学校—了解一个特色—研讨一个主题—不止一点发现。

“行走”的研修方法之一是“挖掘”。主要是挖掘学校办学的特色和亮点,它可以是宏观的校园文化、党建品牌,也可以是中观的德育管理、学科教育,还可以是微观的校园景点、设施设备。我们认为,在一所学校的校园中,一切能体现办学理念的地方,哪怕是细微的角落,都倾注了设计者的教育理念与良苦用心,只有走进去观赏、倾听、触摸、体会,才能有所感悟和触动。置身南宁市逸夫小学贤宾校区的科技星空馆,头顶群星环绕的情景布置有一种恢宏的气势,不禁让人心潮澎湃;走进南宁市五象新区第三实验小学的图书馆,明黄色的窗棂、相框式的街拍体验,让人感受到阅读的宁静与发现的欣喜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倾听南宁市五象新区第二实验小学的乒乓球之歌,观看师生们的大课间活动,听校长讲述体育特色学校的建设,过程之艰辛让我们敬佩和感叹。

“行走”的研修方法之二是“沉浸”。引导参与研修的教师沉浸在具体的环境和活动中,用心去感受、去联想、去思考,唤醒内心对教育的触动与理解,激发对师德提升的设想与热情。

“行走”的研修方法之三是“比较”。比较是较为常见的思维方式,善用比较能让人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接近事物的本质。在参观学习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别人是怎样做的,还要去比较其中的异同:同样的主题,每个人的做法有什么不一样,自己有过哪些相同或不同的经验;做同样的事,为什么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阐释。

“行走”的研修方法之四是“发现”。发现教育的无限可能、发现教育的不同样态、发现教师的美好内心、发现教育的本质与规律,发现师德与师能的关系……每个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所发现的东西也不一样,我们要求参与研修的教师写下自己的点滴发现,尊重工作方式的不同,尊重个人体验的不同,从而提升教师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分享——善于分享我们的教育生活

作为教师,分享教育的点点滴滴,是我们生活的一种样态。那么,如何让生活中的故事滋养师德生长、促进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和能力提升,从道德情感上升为道德认知和道德能力呢?我们从实践中总结出“分享”的操作要领。

第一,在内容设置上,做到多层次提升。一是围绕班主任工作的能力提升活动,设置了三个不同的主题,让每一个教师围绕主题去梳理自己的经验、形成正确的认知;二是围绕教育生活,设置“读书心得”“音乐欣赏”“故事宣讲”等形式的活动,丰润教师的内心,从各个方面提升教师的个人审美素养;三是围绕研究能力的提升,设计“育人案例分析研讨”“名师访谈”“模拟备赛”“论文宣读”等活动,用“兼容并蓄”的思想,让分享由单一的班主任技能向教育生活的各个方面延展,推动师德情感向理论认知的方向发展。

第二,在参与形式上,倡导多主角分享。分享有讲述、提问、补充和点评等不同的分工,每一项都需要全身心投入其中,且所有教师都是主角。在这个过程中,参与的教师投入的情感、时间、智慧和精力,都将成为分享活动中独一无二的宝贵资源,从中可提炼出教育智慧与师德内涵。每一次主角式的分享,都能让教师产生一种获得感,这种获得感能让教师感受到职业的幸福与尊严。

第三,在受众角度上,采用开放式参与。在各成员学校开展研修活动时,这些学校的班主任都可以参与进来,或观摩或分享,也可私下交流。这种研修成員之间以及与成员学校教师之间的互动,让每一位参与的教师都感到亲切,并从理论层面认识自己的工作,提高职业认同。

(三)实践——以任务引领提升师能

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如果说“行走”与“分享”还处于“心动”阶段,那么“实践”就进入了行动阶段。在行动中,教师们会发现现实与预想会有差距,这就需要复盘、反思,形成属于自己的经验。

“实践”的内容有三个层次。一是在“行走”与“分享”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实践和研究,尝试用别人的方法或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拓展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反思、改进。二是将自己在实践中的收获、体会和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制作成班主任工作微讲座、微视频或微电影,时长一般为15分钟左右。如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制作了如下几类:“家校沟通的‘5+1原则”讲述了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记录美好,见证成长”不仅讲述了记录的重要意义,还手把手教班主任如何录制与剪辑视频,为学生留下珍贵的成长瞬间;微电影“奔跑,让我们更美好”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这些微讲座、微视频、微电影时间短、内容聚焦,很有实操意义。第三个层次是结合实践和对师德的理解,写一篇师德论文。上述三个层次的“实践”不仅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反思能力和调整能力,还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建构能力和写作能力。研修教师在不同层次的“实践”任务中,充分运用研修成员的资源及本校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实践”策略的操作要领主要有三点。一是“任务驱动”。三个层次的“实践”都有着非常清晰的任务驱动,遵循科学的研修路线,形成可以物化、推广的成果。二是“自主多元”。研修教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擅长的话题进行深入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适当调整方向。成果的展现形式可自行选择,微视频、微电影、微课都可以,这样使成果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三是“理论提升”。实践如果不能形成理论成果,往往会低水平徘徊。因此,研修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讲座”和“论文”等经得起考验的成果。其间,课题组负责人全程关注成员的讲座与论文,并通过网络专题分享会进行点评指导,以提升教师的研修能力,继而提升自身的师德水平。

(四)辐射——带动全校师德水平整体提升

辐射原指热的一种传播方式,是指光或热由一点向四周发散出去。如果把一所学校当作一个点,那么这所学校的办学思想就可通过多名研修教师向区域内其他学校散播;如果把研修教师当作一个点,那么由该教师向四周散发出的高尚师德,就可以感染到更多教师。

一是发挥基地校的辐射引领作用。课题基地校的辐射主要是通过沉浸式体验、讲座等方式体现。各基地校可将本校的优势资源转化为师德教育的素材,引导研修教师通过认识、认可、模仿、创新,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例如,南宁市凤翔路小学校长梁建华作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无疑是学校的名师资源,该校利用这一资源,设计了“名师访谈·榜样”主题沙龙,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

二是发挥研修教师的带头作用。在研修过程中,研修教师走进南宁市多所学校开展实践活动,在更多同行面前展示自己、通过反思促进自我素养的提升。研修教师要反思自身的不足,在工作中尝试新方法、争取新突破,取长补短、深入实践。研修教师身上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会影响到身边的其他教师,带动更多教师立足本职工作,用自己的行动践行高尚师德。

三是发挥班主任群体的表率作用。研修教师录制的班主任工作微讲座是较为全面的师德研修教材,可以在成员学校中共享。各校可以将其作为班主任培训的内部教材,并据此开展符合本校实际的研修活动,提升本校班主任群体的师德修养。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人民教师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解更加清晰,成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師的决心更为强烈,我们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让师德研修成为教师的成长自觉,推动一所学校、一个区域师德师风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晓生,邬志辉.我国中小学师德建设的政策设计与机制创新[J].教育科学研究,2021(3):17-23.

[2]檀传宝,姚尧.论新时代师德建设的逻辑转型[J].中国电化教育,2022(10):27-31.

注:本文系2021年度南宁市师德研修专项课题“开展班主任沙龙促进师德师风建设的行动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郑胜梅(1977— ),湖南常德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学校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教师教育新时代
基于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地方高师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非洲教师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