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情三感:初中英语阅读课学科育人策略的案例研究
2021-01-20熊潮
熊潮
摘 要:文章作者围绕一节Hometown feelings阅读公开课,重点抓住feelings这个核心词进行备课,精心设计了“目标激情,培养阅读亲近感;活动融情,引起阅读共鸣;拓展升情,提高阅读内化感”的三情三感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活动环节,在学科育人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三情三感;初中英语阅读课;学科育人
引 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习英语能够帮助青少年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要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两个版本的课程标准都提出学科育人的理念,如何在英语学科中体现学科育人?这主要在于教师。要培养出有激情、有感情的学生,教师必须充满激情,始终怀揣一颗爱心。教师对待工作的情绪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我们都有上公开课的体会,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教师就会满怀激情地投入教学中去,因为教师希望自己的精心备课不仅能让学生收获知识,还能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有上公开课的态度,这样能真正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兴趣,并促使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促使学生形成乐意与他人合作、积极向上的品格
笔者开设了一节八年级下册第十单元2A Hometown
feelings的公開课,重点抓住feelings这个核心词进行备课,精心设计了“目标激情,培养阅读亲近感;活动融情,引起阅读共鸣;拓展升情,提高阅读内化感”的三情三感的初中英语阅读课学科育人活动环节。
一、目标激情,培养阅读亲近感
(一)目标定位,以情为重
题目的标题告诉我们必须去了解文中所说的Hometown feelings到底是什么,因此通过细读文本,笔者将这节课的情感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understand how Zhong Wei feels in the four paragraphs.
2.share sweet memories in their hometowns.
3.fully understand what “family” means to Chinese and call on us to come back home as often as possible.
三个目标设置说明如下。
1.体会情感
对于目标1,本文标题为Hometown feelings,
就必须让学生找到主人翁钟伟的feelings。学生能从文章最后找到钟伟的总的感受,但实际上,他的一些隐性feelings存在于每一段的字里行间,需要体会和概括,学生也只有先了解这些隐性的feelings,才能体会到文中最后总的feeling。笔者认为,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思考、合作学习后概括出feelings,收获的不仅有如何去表达感情的文字,还有师生相互理解、同学相互合作的感情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生对文章情感的体会,还需要从学生自身感受及学生与文章主人翁之间的情感共鸣出发。当前,很多学生、学生父母等都有过因为各种原因而离开家乡,远走他乡的经历,不同的人、不同的原因、不同的他乡处境会给学生带来更具差异性的情感体会。为提升学生对文章情感的体会以及感知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与文章思想内涵相近的个人亲身经历或引导学生开展分享会等来营造更为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进而达成提升学生情感体会的教学目标。
2.抒发情感
对于目标2,文章最后一段借用主人翁钟伟的原话点明中心:“Our hometown has left many soft and sweet memories in our hearts.”因此笔者设置了这个情感目标,目的是引起学生的美好回忆。笔者认为这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教育,能使学生在回忆美好的同时,抒发对家乡的热爱。
学生年龄较小,情感世界具有丰富性和想象性特点,为有效加深学生对文章所抒发的故乡情感内涵的理解与体会,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展开一定的想象。如家乡环境、建筑、社会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变化;现在很多人在外拼搏,很少有机会与家人团聚,从回到故乡的次数逐渐减少等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展开丰富联想,从中获取文章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
3.升华情感
目标3的设置似乎有一些超出课文,但它源于课文,为了配合教学,笔者准备了两首歌曲,上课伊始以一首英语歌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作为情感的启发,结束时则以一首中文歌《常回家看看》用于升华情感。笔者还借用学生已学的七年级下册课文,远在美国的朱辉同学在端午节想家的故事,再次让全体同学明白“家”的重要性,真正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培养起爱家乡、爱父母的美好感情。
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时,除了教学英语语言运用知识,还应注重传递文章的思想和情感,为学生营造更为浓厚的语言学习氛围。Hometown feelings一文内容具有十分明显的情感教学特点。除了对课文内容所包含的故乡情感进行剖析,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感,以海外游子、学子、商人等不同人物身份开展相关在外经历的阐述,增强学生对故乡、祖国的情感。同时,教师还需深入挖掘教育价值,使学生认识到故乡的发展和祖国的强大的重要关系。
(二)巧妙带入,引生入情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提供一种既令人愉快又有用的东西,让学生的思想经过这样的准备以后,他们就会以极大的注意力去学习。”有效的课堂导入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以积极饱满的热情进入学习状态。
上课前,笔者将一张印有中文译文的英语歌曲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发给同学,上课一开始,笔者微笑着对全班同学说:“Hello, class. Now I'd like to share with you one of my favorite songs named country road. You have lyrics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on your paper. I hope you'll enjoy it.”接着,笔者播放了歌曲的MV,原唱John Denver深情演唱的“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to the place that I belong”,將笔者和学生带入情境,笔者首先跟唱起来,接着也示意学生哼唱。与此同时,一种思乡的情绪油然而生。
看完视频,笔者笑着问大家:“Do you enjoy the song? ”还在兴奋中的学生几乎同时回答:“Yes。”接着,笔者就请学生分享一下感受:“Now would you please share your feelings? ”经过简单的思考,有不少学生说出了心里话。
S1:I feel excited.
S2:The song is so moving that I can't help singing along with it.
S3:I like the lyrics. I think the singer's hometown is beautiful.
S4:I also miss my hometown after hearing the song.
S5:I hope to visit Virginia one day.
学生回答得如此精彩,这归功于这首经典歌曲的魅力。笔者向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I have the same feeling as you. I also have a strong feeling to see his hometown, Virginia.”于是,笔者叫大家拿起讲义,顺水推舟问S5:“What does the singer see his hometown,Virginia as?”借助中英文版本的歌词,该学生马上回答:“Almost heaven.”因为这就是歌词的第一句,于是,笔者又问全体学生:“The singer also sees his hometown as one of the family members, who can tell me? ”学生听到 family members,便马上找到答案:“West Virginia. Mountain Mama.”一句“Great!”表达了笔者对学生答案由衷的满意。于是,笔者提问学生:“So you can see how much he loves his hometown. Now look at the paper. Which places does he mention in his hometown? What life is like there? What are the singer's memories there? ”笔者一下子提出了三个问题 ,同时在黑板上用红色粉笔写下“places”“life”“memories”三个关键词帮助学生思考。通过综合学生的回答,一张清晰的思维导图绘制了出来(见下图)。
【实践所思】学生的情绪被歌手的深情演唱而拨动,学生的感受表现了他们对这首歌的喜爱。通过解决三个问题,学生知道了从哪些方面去表达思乡的感情。教师深情的投入、由衷的评价、自然的提问、清晰的板书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活动融情,引起阅读共鸣
围绕主题整合教学内容,为语言学习创设意义语境,并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本文题为Hometown feelings,书中设置了2A课前阅读的两个问题,这两个问正题能激活学生已有知识,为学习新课做准备和铺垫;2b设置了一个猜词的练习;2c则设置了一个用课文中的词填空的练习,本篇课文并没有设置课文阅读的问题。
设置问题是教学设计中非常普遍的环节,是引导和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的有效手段。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设疑不是简单地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表面理解,而是要通过设置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透过一词一句,发现判断性理解和评价性理解。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关联性、层次性、思辨性。
于是,笔者决定从Hometown feelings这条线入手,围绕它来设置问题,展开教学,带领学生一步一步走进主人翁钟伟的Hometown feelings,最后上升到所有人都要爱家乡、爱父母这一高度。
(一)自由交流,沟通感情
课堂伊始,笔者提问学生:“The title is hometown feelings. So first of all, who would like to share your hometown feelings? Say anything as you like.”考虑到表达上的难度,笔者在PPT上出示一些小孩子小时候常玩的游戏的图片和家乡的一些土特产的图片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然后让几位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分享,在同学的带领下,个别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其中,傅同学说:“My hometown is Zhu Ji. I like there年糕.”笔者立马跟了一句:“I like the rice cake there,too. Would you mind getting some for me when you return to your hometown next time? ”傅同学笑着回答:“Sure!”通过交流,笔者对他的语言表达错误进行了自然无痕的纠正,同时和他进行了有效的沟通,傅同学脸上的笑容展示了他与老师自然沟通后的喜悦。
【实践所思】自由交流活动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尽情表达自己所思所想的平台,增进了学生间的了解。由于学习能力有差异,学优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了,学优生的示范,也激发了更多学生的表达欲,在教师和学生自然交流的过程中,师生间的关系更加和和谐,课堂气氛也变得更加轻松活跃。在自由交流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注重尊重学生,与学生保持平等的身份,通过平等、和谐、有效的交流与沟通,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尽情抒发自身情感、畅谈感想。学生的自由发挥,会打消学生英语语言运用的不自信心理,学生即使存在语言表达上的错误等问题,也可以做到正视问题,接受教师的指正,进行更正。
(二)文化意识,自然渗透
文章名为hometown feelings,那就要弄清楚是谁的hometown feelings。笔者接着说:“Now according to our text, whose hometown feelings are mentioned? What's his name? And where is his hometown? Please read quickly and find out the answers.”学生对“Whose hometown feelings are mentioned?”难以理解,于是笔者加上“What's his name?”这样有助于学生回答。在回答“And where is his hometown?”时,笔者点了一位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他的答案是:“Wenzhou.”笔者反问:“Are you sure? How do you know?”他回答:“He has lived in Wenzhou for the last 13 years.”于是,笔者让他读一下书中这句话的下一句,读完他意识到自己回答得不对,但又不知如何改正,笔者说:“It doesn't matter. Think it over. Sit down, please.”于是让其他学生继续回答,他们沉默了一会儿,有位学生说道:“It's not mentioned.”笔者又问他:“Why isn't it mentioned?”学生又不知如何回答,笔者让大家大胆去猜想,于是出现“Maybe it's not important”“Maybe the writer forgets about it”“Maybe it's very poor”等答案。最后大家的意见统一为“Maybe it's a secret”。笔者笑着说:“Yes,it belongs to his privacy。”学生露出领悟的神情。
【实践所思】以上是一个很普通的问题,但是涉及文化意识。其实,语言和文化本就是密不可分的,語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在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理解、鼓励的语言带给回答问题的学生以信心,开放性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中西方国家文化、语言、历史、政治等背景的差异,补充与课文相关的英语知识,可以起到深化教学目标的作用。英语语言是在西方国家政治、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的,因此,有效促进学生对文章情感的体会,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图文并茂,带入情境
笔者在PPT上先后出示一张依山傍水、有许多低矮房子的农村照片和一张高架纵横、高楼林立的大城市照片,让学生说说农村和城市的不同,然后出示两张有许多人在汽车站、火车站赶车的照片,问道:“Why do so many people leave the countryside every year?”班上有一部分留守学生仿佛看到了熟悉的场景。于是,笔者又问:“How often do these people visit their hometowns?” 这两个问题其实就是课本Before reading部分的两个问题,其目的是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为进行课文教学做准备。接着,笔者出示一个工人在蜡笔厂工作的图片,问学生:“Who is he? How long has lived in Wenzhou?Why doesn't he have time to visit his hometown?” 让学生通过阅读,在课本中找到答案。
【实践所思】许多人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从遥远、宁静的农村,不远千里来到大城市,然后在城市辛苦地工作。教案逻辑非常清晰,问题的设置也是环环相扣,层次递进,学生的思维跟随着图文自然、顺利地进入课文,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主人翁钟伟身边。教师运用更为丰富的知识展现形式,可以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来深入感受文章内容背后的情感,这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方法。运用与文章内容相似的图片、影视剧片段、音频等教学资料,可以起到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文章内涵理解能力等诸多作用。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加强多媒体与教学的融合,成为提升初中英语情感教学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四)小组合作,体会感情
以上问题解决了,笔者自然地抛出了有关feeling
的问题:“So, what is Zhong Wei's feeling about not going home in Paragraph 1?”有的学生不假思索,马上就举手说道:“Sorry”“Sad”“Unhappy”之类的答案,当笔者提问学生为什么时,学生又不能用书上的话回答。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关注钟伟所说:“What does he say?”学生终于找到关键词“shame”,于是笔者说:“Yes,he feels ashamed about not going home.”学生就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会了一个新单词,笔者继续引导学生:“So,in Paragraph 1,he feels ashamed about not going home. What are his feelings in Paragraph 2,3and 4? Still use just one adjective to describe it.”然后,课件上依次跳出:
In Paragraph 1, he feels______about not going home.
In Paragraph 2, he feels_____in the changes in many hometowns in China.
In Paragraph 3, he feels______to see the changes in his hometown.
In Paragraph 4, he feels______that some things will never change.
这是一项需要高度概括的作业,笔者引导学生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帮互学,各抒己见;笔者深入各组之间,边听取他们的讨论结果,边在文字上、思维上给予他们指导。
【实践所思】教授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对学生的自学和终身学习有益。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收获的不仅有对于文本的深层认识,更多的是思维的碰撞,学生体会到了钟伟在各个阶段的hometown feelings。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期间聆听学生发言,并参与他们的活动,加深了师生情谊。
三、拓展升情,提高阅读内化感
(一)共同分享,融入情感
和一首歌一样,一节课也必须有它的高潮部分,而课后教学拓展活动,无疑是体现这个高潮最好的机会。
本课最后一段,钟伟讲到家乡校门口对面的那棵大树,他把它比作quite a symbol of the place,他描写了他和其他孩子们一起在树下玩耍,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期,最后总结道:“Our hometown has left many soft and sweet memories in our hearts.”笔者让学生抓住“symbol”“soft and sweet memories”,在组内分享自己的hometown feelings。虽然在课堂伊始,虽然有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就这个话题进行了一些分享,但在学完课文后,尤其是读完最后一段精彩的文字描述之后,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了。受时间限制,笔者先让学生在组内分享自己的看法,然后由每组选一个代表上台分享。有的学生在分享过程中,在当地特产和游戏名称的表达上会出现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有的笔者能帮学生解决,有的笔者解决不了,就笑着让学生说拼音了,但笔者答应学生在课下查阅相关资料或问其他教师。尽管如此,学生表达的热情丝毫不减,他们沉浸在分享自己记忆中美好故事的氛围中。
【实践所思】读后活动是课堂学习的延伸,谈家乡留给自己美好回忆的话题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唤起了自己对家乡尘封已久的记忆,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当前,在学校任教的英语教师大部分不是“native speaker”,在表达某些生僻短语方面有所欠缺是正常的,教師可以对学生说一句“Sorry”并承诺学生会在课下进行查阅或咨询其他教师,这样会在学生心中种下治学要严谨、做人要讲诚信的种子。
(二)画龙点睛,升华感情
在学生意犹未尽的时候,笔者突然提问学生: “Do you still remember Zhu Hui?”突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使得学生一愣,当七年级下册六单元课文的最后一段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恍然大悟,笔者追问:“What does he say about home?”随后大家一起朗读最后一句:“Zhu Hui likes New York and his host family a lot, but there's still no place like home。”笔者继续追问:“What does a family mean?”初一时,学生学过这个单词,笔者点着family的第一个字母f说:“F means father.”学生的记忆被唤起,于是全体说出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此时笔者播放《常回家看看》的MV,动人的歌词和视频里温馨的场景把学生的情绪推到高潮,最后笔者写上一句“Come back home as often as possible”结束教学。
【实践所思】课堂伊始,笔者播放country road,为学生营造回忆家乡的氛围,家乡承载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是每位游子的港湾。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在外务工人员的hometown feelings,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表达欲望高涨,纷纷发言与大家分享自己对于家乡的美好回忆。笔者在课堂结尾播放《常回家看看》,将学生心中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推向高潮,让学生真正实现情感内化。
结 语
课堂是实施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如何更好地完成英语学科立德树人的任务,课堂的情感教育尤为重要。能否更好地实施贯穿情感教育的课堂教学,取决于教师能否根据新课程理念恰当地定位情感目标、实施教学行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教师自身的语言素养是提高情感话语输入质量和实现情感目标的前提,情感目标是隐形的,不可能像知识那样通过传授和训练实现,它更适合“润物细无声”的滋润和渗透。教师应增强情感目标意识,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浸润情感教育,以促进情感目标的实现,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彭素飞.英语课堂教学情感目标达成的有效策略——以2009年浙江省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为例[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2009(11):21-24.
[3]梅梅.高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态度的渗透不足及对策——以一节公开课为例[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7):46-47,50.
[4]宋洁清.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2021:(3):48-5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6]何晓东,兰良平.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英语课堂提问实施[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2019(4):13-18.
[7]高洪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2020(19):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