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下中国绘画中题款的缺失
2021-01-11刘阳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题款在中国画中的重要作用,对当前全国各大美术展览会中国画作品中题款的缺失这一现象提出了批判。同时,针对青年画人、绘画评审以及高校如何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若干建议,还望通过提出问题到提供解决方案,使得中国绘画诗书画一体的美感得到最大化的传递,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之处。
【关键词】中国画;题款;改良;高等教育;艺术实践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0-180-03
【本文著录格式】刘阳.论当下中国绘画中题款的缺失[J].中国民族博览,,2021,10(20):180-182.
引言
中国画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在绘画过程中融入笔意,提写书法自古有之,“诗书画印”的结合也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方绘画的一大特征,题款在中国画中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从今时今日全国各大美术展览来看,题款这一不可或缺的画面组成部分却被多数画人们忽视了,这也使得中国绘画所呈现出的形式美大打折扣,成为了一种缺憾。故此,其中的原因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值得我们仔细研究。
一、题款在中国画中的重要作用
题款在中国画艺术中向来都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题款虽然是一种统称,但实际上是两个部分,通常我们认为题指是画面上的画题、诗文;而款指的是作者的姓名、名号、自号、作画的时间以及作画的地点等”。其次,画家的题款形式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分别是:长款、短款、印款、多款、双款、隐款、穷款与画处款,较为常见的就是长款、隐款和穷款。而不同的题款形式往往可以表达创作者不同的心境,为观者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
“俗云三分画七分题,虽然过于夸张,但是一张画的题字好坏,大有影响。题得好,有画龙点睛之妙;题得不好,就不免有佛头着粪的缺点了。”由古及近,凡论及中国绘画艺术,诗、书、画三种艺术的结合便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点,题款的好坏一方面在于字迹的秀美与否,另一方面,则在于绘画者的艺术修养。自文人画的兴起,题款的形式不断延伸,诗书画一体的程式化结构沿用至今,题款已然是一幅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题款的作用有如下四点。
题款可以帮助作者更好的抒发自身情感,阐述画外之意。“诚如方薰所说:‘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
题款可以帮助绘画者调整画面结构,从而使得整体构图更加和谐完善。这一点作用在清代郑燮的绘画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他曾在其《竹图》提出:“以字作石,补其缺耳。”简明扼要的阐明了题款对于自身画面结构调整的重要性。
(三)画人可通过题款来阐述自身的绘画思想,如清初著名画家石涛就常常在绘画的诗跋中,记录自身的创作感悟及美学思想,从而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珍贵的绘画艺术理论。
(四)“可以增强中国画的形式美感。它将诗文的美妙内容,用书法艺术的形式表现到画面中,使诗、书、画三者之美极为巧妙地结合起来,熔铸到一个画面中去,使章法丰富多姿,出神入化。”
由“画与书”的结合,再到“画与诗的结合,让许多传统画家养成了能兼诗书之长的习惯。画毕后,附上一首与画面内容亦或是作者心境相关的诗,同时保证所赋之诗的文字书写也达到相当的技巧,三者相辅相成,这样所做之画算得上完美无缺,也让中国画形成了诗、书、画相结合举世瞩目的特色。
二、全国各大美术展览会中国画作品中题款的缺失
在今日各大国展中,作品中书法身影越来越少,题写的书法功底也大不如前,当今的国画艺术家似乎更加钟情于绘画本身,对书法的学习并不重视,甚至不学不练,这与传统绘画中所传达出的形式美已经背道而驰。我们就当下较为热门的全国美展、高校绘画毕业展以及部分艺术流派的作品展,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第一,以十三届全国美术展览中国画展区为例,无论题材,无关主体,在此次美展中,多数创作者选择使用穷款,将作品名提写在画面上,或者只题写自身的姓名,再盖用图章,长跋与画题则是能省则省。穷款并非不可取,我国优秀的传统绘画中,提写隐款、穷款的作品并不在少数,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作者将款题写在隐蔽之处,既没有破坏画面的整体效果,又为作品增添了些许神秘气息。
20世纪“八五新潮”后萌发的当代水墨,代表人物如沈勤、刘庆和、徐累等艺术家的作品中来看,当代水墨的笔墨语言与表现形式都与传统绘画大有不同。传统书法的题款在这些当代水墨的作品中似乎并非必要,艺术家在绘画创作中将图像转换,更加追求画面图像的隐喻精神与完整表达的绘事精神,并不需要通过题款来维系观者与创作者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故艺术家们最常见的是在畫面边角题上穷款。但这并非说明此类艺术家不重视书法的学习与练习,在他们早期较为传统的国画作品的题款中,不难发现他们对于书法有着深厚的书写功底,书写的题款笔酣墨饱且具有个人风格。但就全国美展的作品看来,今日画人似乎已经将题款作为完成画面的一个固定步骤,为题款而题,全然忽略了题款自身的艺术性,成为了其画面的一大缺憾。
第二,笔者在今日美展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部分中国画作品中,创作者将题款时所用的字体转变为广告艺术字,印刷体成为了此类艺术家的惯用字体,此种对文字的处理方式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创新本是值得鼓励的,但将印刷体当做隐藏自身书法短板的“捷径”,这一做法并不值得效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印刷体的运用丰富了画面的形式感,但将传统书法转变为一种追求形式的简单填色这一做法,早与中国绘画中所追求的独特的形式美背道而驰。
第三,在当下高校每年的中国画毕业作品展览中,能够在作品中书写长跋或是诗跋的毕业生简章是凤毛麟角,甚至部分作品将画题也一并省略,仅仅在画毕时盖用图章,亦或是部分作品虽有题款,所呈现出的效果却差强人意。从中不难看出创作者对于题写书法的力不从心。
另一方面,部分作品技法纯熟,书法题写的也不错,但观者在观画时总是觉得画与字无法融合在一起,二者仿佛始终在相互“打架”,进而造成了画面效果大打折扣。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此类创作者在作品完成时,提写书法时却面露难色,常常对需要书写的内容反复练习,效果还是不理想。这时,创作者就会请其他有书法功底的同学或者是书法专业的同学来“帮忙”,由此造成了许多作品出现“字优于画”、“画优于字”或是“字画同优,却风格差异明显,导致二虎相争”这样的结果。这一现象在高校毕业作品展中屡见不鲜,同时也反映出高校在中国画专业的教学中,对于书法课程教学的忽视。
三、对于改良当下中国绘画中题款缺失这一现象的若干建议
就前文分析看来,大多数学习中国画的青年画人并不重视书法的学习与练习,自身字迹不佳,从而造成“画毕而不敢落款”的现象,进而导致画面不完整,成了当前绘画界的一大缺憾。那么,如何加快改变这一现象,推动中国绘画艺术诗书画一体化发展?笔者认为,应做出如下改变。
1.重视题款的作用
中国绘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这极大的增加了中国绘画在艺术上的深度与广度,这一点也是西方绘画所缺失的。因而,当今各大展览中的评委组应当重视投展作品中画家对于题款的运用恰当与否,并将题款的好坏作为一项评审标准,所评选出的入展作品不仅要有高超的绘画技法,更要考评作品境界的高低与格调的雅俗。
青年画人要充分重视题款在画面中的重要作用,用心体会中国绘画特有的形式美,充分吸收各家题款中的长处,“如倪云林、残道人、石涛和尚、吴昌硕等画家往往用长边款、多处款,或正楷,或大草,或汉隶,或古篆,随笔成致。”成功的题款往往能在不甚妥当的布局上,使之发生奇妙的变幻,“或拦住画面的边缘,使布局紧凑;或补充空虚,使画面平衡;或弥补散漫,增加交叉疏密的变化等等。”故此,绘画艺术的提高不应仅限于对高超技巧的追求,画面效果的呈现也不应单单依靠对于物体的描绘。画家也要具备优秀的文化素养,北宋郭熙所言极是,一个优秀的画家应力求“所养扩充”、“所览淳熟”、“所经众多”、“所取精粹”,做到书法、诗词、传统与画技并重。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绘画的改良既要符合时代特征,又不可完全背离传统,所绘内容如此,画面中的题款亦是如此。“笔墨当随时代”,这一艺术观念,自清代石涛提出之后,便一直为历代学者与绘画者所认可,同样的,题款作为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应该因时发展,对于新颖的题款模式我们理应秉承鼓励的态度,然而,创新并非是要全盘摒弃我们的传统题款方式,传统是珍贵的遗产,最好的方式便是在继承中创新。
齐白石是现代中国最杰出的画家,出身于劳动人民的他绘制出了诸多新意满满的典范之作,他画面中的题款一方面继承了文人绘画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在金石、篆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为观者呈现出朴实健康、清新明朗的观感。以《醉酒网干》一图为例,画面中的款识气格放逸宏大,健劲有力,境界高古。白石老人将题款的位置选取在了较为空旷的右下角,浓重的墨色与上方的植物所呼应,避免了整体布局的头重脚轻;其次,其硬朗的题款成功调整了画面结构,打破了画面下方水面的单一;最后,题跋的内容对绘画意境又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使观者能够更加深切的感受到画外之境。如此创新,岂不妙哉?
3.高校应对中国画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改革
中国画专业书法课程的缺少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学生作品中绘画与书法关系的割裂,学生想要在极短的书法课程中,练就一手好字实难达成,只能够得其形,却不得其神。这样就造成许多学生“能画”却“不能写”,亦或是“能写”却“迹不佳”,达不到帮助其在题款过程中抒发自身情感,阐述画外之意,以及增强形式美感的作用。由此,在课程的设置中,高校应增加中国绘画专业学生书法课程的比重,在入学之初就开设相应的书法临帖与书法艺术鉴赏、书法史论等相关课程,加强对于书法艺术的学习,培养其书画并重的艺术思维,让学生根据自身绘画风格来选择模仿学习的书家与书体,运用到自身的款识中去。
其次 ,量变决定质变,想要练就一手好字,还需要量的积累。这里就需要高校施教过程中,尽可能的抽出一些从事书法创作的教员们编成一个教研组。一方面要增加中国绘画专业学生书法课程的比重,另一方面教研组也应为不同阶段的学生布置相应的书法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堂与课后作业进行大量练习,掌握书法艺术的书写规律与表现方法。进而在题款时可以达到“随心所欲却不逾矩”。
最后,高校对于中国画专业学生毕业成果的考察,除却学位论文与绘画作品的考核,学生的书法水平的高低也应作为其是否能够达到毕业要求的一项标准,在学生毕业之际的学位申请评估中,学院应组成专业的评审团体,对其书法作品进行严格的考核。
四、结语
我国的绘画如果失去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丢失掉诗、书、画一体的创作体格,那将是中国画的一大损失,我国的观者不会满意,他国的观者也会将中国画与别国画混为一谈。笔者以为,当代中国画人应当过诗、书、画并修的“三栖生活”,兼顾绘画技法学习的同时,还应兼通书法创作與诗词艺术,从而创作出兼具三种品质的绘画作品。
作为青年中国画人,我们惊叹于传统中国画中的创造性与文学性,大家都愿意这朵开放在东方的艺术之花长盛不衰,散发出中国独有的香气。那么我们就更加不能忽视题款在画面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要重视传统中国画中独有的文学气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重塑诗、书、画一体的艺术体格。
参考文献:
[1]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05.
[2]贺志朴.石涛绘画美学和艺术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季伏昆.中国书论辑要[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9.
[4]郎绍君.水天中编.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卷).[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
[5]郎绍君.水天中编.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下卷).[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
[6]郎马怡雯.明清时期清供题材花鸟画题款钤印体现的绘事精神[J].收藏与投资,2021.
作者简介:刘阳(1995-),女,黑龙江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专业中国画方向,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画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中国近现代美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