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钢管制造业成本核算方法之改良

2016-10-19李睿智

中国科技博览 2016年18期
关键词:改良成本核算

[摘 要]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要想获取高质量的成本信息,需要选择符合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的成本核算方法。本文通过分析钢管制造业传统成本核算模式的特点与局限,探讨核算方法之改进与提升,以期使得费用分摊更趋于合理,成本数据对实际耗费的反映更加准确,为企业进行有效的成本管控提供依据,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信息。

[关键词]钢管制造业 成本核算 改良

中图分类号::F42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131-01

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钢铁产品需求总体放缓,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日益凸显,钢管制造业亦未能幸免。年初,国务院下发《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为推动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促进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就企业而言,需要把供给侧改革落实到具体的生产经营管理当中,在下大力气去库存的同时,苦练内功,优化管理流程,合理降低各项消耗,获取更多成本竞争优势。有效的成本管理必须以高质量的成本信息作为依托,不准确的成本信息会导致管理者对形势的判断出现偏差,甚至会误导预测和决策,因此,选择一种适应企业生产特点并且符合管理要求的成本核算方法必不可少。

一、钢管制造业成本核算基本方法介绍

钢管制造业成本核算一般采取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实行生产厂和公司两级核算制。按生产工序划分的各生产厂作为单独的成本中心,视为责任成本控制的主体。各成本中心基本符合单步骤生产的特征,因此按照品种法独立核算。为加速和简化成本核算过程,大量运用计划价格(包括原料、辅料、自制半成品、能源介质、备件工具等),通过与实际消耗量匹配,能够较快捷地得到各产品的计划价格成本,也便于公司对各成本中心进行分析和考核。公司在汇总各成本中心的计划成本后,按照生产步骤逐步结转生产成本,同时将差异分摊至各产品,得出实际成本。具体来说有如下特点:

1、整个生产流程具有大量大批多步骤的特点,产品生产线长,品种繁多、规格不一。

2、直接费用可以直接归集至具体产品,间接费用先归集至各成本中心,如果不能认定发生在哪个具体的成本中心,则依据分摊比率分配至成本中心。分摊系数一般是根据消耗量确认:

分摊系数=本成本中心的消耗量/各成本中心消耗量之和

本成本中心费用=(计划价格×总耗用量)×分摊系数

3、在费用归集到各成本中心后,一般采用系数法将费用分配到本中心不同品种规格的产品,系数法就是将分配标准折算成相对固定的系数,通常选择一种产量较大、生产比较稳定、规格适中的产品作为标准产品,将该产品系数定为“1”,再将其他产品分别与标准产品比较,综合考虑成材率、径壁比、生产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其他产品的相对数即为折标系数。实践中,常将各产品的实际产量按折标系数折算为标准产量,该成本中心的费用通过折标产量在不同产品中进行分配。

某产品折标产量=该产品实际产量×折标系数

某产品费用分配率=该产品折标产量/全部产品折标产量之和

某产品分配的费用=成本中心总费用×该产品的费用分配率

二、目前成本核算方法存在的问题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实践中对加速和简化核算工作、分清企业内部各单位经济责任、分析和考核各单位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和管理绩效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间接费用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大大增加,并且构成内容也更复杂,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固有局限也逐渐显现,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大量采用计划价格,用计划成本对原材料、部分辅助材料、自制半成品、能源介质、备件工具等进行成本核算,由于计划价格制定完之后通常在1年内保持不变,当这些资源的实际价格波动较大时,形成的材料差异比较大,需要分摊的差异数额也比较大。

2、加工费(燃料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在成本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达到1/3,绝大部分都属于间接费用,仅使用单一的分配标准进行分配, 易导致工艺程序复杂、产量较低的高端产品成本偏低,而工艺程序不很复杂、产量较大的中低端产品成本偏高,使得成本资料失真。

3、使用以数量为基础的分配标准(即折标产量)有一个假设前提,它假设产品只要数量增加,则费用必定增加,但是加工费中很多项目,很难界定都与产量正相关,把很多与数量关系并不密切的间接费用如设备调试准备、物料仓储倒运费用,都用折标产量来分摊,将使产品成本发生扭曲,误导产品组合或品种结构决策。

4、受益范围确定的专项费用无法定向分配,在某一成本中心内,如果只有其中一部分产品发生了某项费用,该费用可能计入了制造费用中,由该成本中心的所有产品进行了分摊,比如发生在一定范围的钢管修磨费用,并不仅仅只分配到经过修磨工序的产品中,而由该成本中心所有产品都来分摊此项费用,偏离了“谁受益谁承担”的费用分配原则。

5、基础管理工作及成本管理流程不完善,比如某些辅料、备品备件等采取“以领代耗”方式,以供应部门实际发出作为计入成本的依据,实际情况是各成本中心可能只是按计划领取,但当期并不一定已经投入生产使用,导致成本虚增,再加上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品种规格越来越多,信息化程度相对滞后,也影响了成本数据的准确性。

三、改良成本核算方法的措施

要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作用,更精准地核算产品成本,实施精细化成本管理,使成本核算能更好地为经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为产品定价提供依据、为内部成本费用控制提供考核依据,有必要对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改良。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来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1、理论上,只要存在分摊,就有可能由于分摊标准的选择使得成本出现偏差,因此必须尽可能减少需要分摊的数额,比如科学地制定计划价格,使之与实际情况更接近,从而减少计划价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数额。

2、分摊过程需贯彻“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费用分摊的范围越小越好、分摊的层级越低越准确,而不是等到把这些费用都汇总后,在某一部门或全厂范围等较高层级采用某个分配率进行一次性分配,因为分摊的层级越高越容易将不同产品的成本差别抹平。

3、为提高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应该根据费用相关性采取不同的分配标准。若当前不具备全面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条件,可以局部借鉴作业成本法思想,从产生成本的作业动因上寻找费用的分配标准,来消除间接费用责任不清分配不明的缺陷。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在于把“作业量”与传统成本计算系统中的“数量”区别开来,并主张以作业量作为分配大多数间接费用的基础。基本思路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资源成本根据资源动因,汇集到作业中心,计算出作业成本,再依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以作业量作为间接费用的分配依据,避免传统成本法下仅采用单一分配标准分配间接费用,导致的成本信息失真。

4、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改善管理流程,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成本核算工作的好坏与成本基础资料的真实有用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做好成本基础工作是成本核算的前提。通过开展对作业流程的梳理和分析,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善可增值作业,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不断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加强内部信息化建设,将大量的纷繁复杂的成本核算数据交给计算机处理,一方面减轻人工核算的负担,减少人为的失误,另一方面提高成本数据核算的准确度,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通过对成本核算方法的改良,可以改善成本数据的质量,更直观的显示成本对象所发生的耗费情况,从而有助于发现成本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实现企业资源和经营结构的优化。成本核算改良在具体的实施的过程中,也应遵循成本与效益原则,理论上讲,成本分配采用的成本动因越多,所计量的产品成本就越精确,但是采用过多数量的成本动因必然会增加工作量和计量成本,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权衡。只有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根据自身特点不断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发展、完善和创新,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下的成本管理要求。

参考文献

[1] 于富生、黎来芳.成本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 祈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3.

[3] 张玉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中国市场,2013,33.

[4] 赵丽芳、何迪.中小钢铁企业的成本控制分析[J].会计之友,2011,1.

作者简介

李睿智(1981-),男,湖南涟源人,会计师,天津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在读,供职于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事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工作,邮编300301。

猜你喜欢

改良成本核算
产品成本核算方法之我见
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
电气工程项目成本核算与控制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对策
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对策
高校财务报销诚信机制的改良
蓬溪县主要中低产田土类型及其改良途径
颈后路非融合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治疗Anderson Ⅲ型齿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中国传统戏剧与现代舞台手段的碰撞与运用
改良经腹横切口输卵管结扎术1260例临床观察与探讨